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古代前期文化教育史 >

第9部分

世界古代前期文化教育史-第9部分

小说: 世界古代前期文化教育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惩罚。如果母亲制止不了孩子的哭泣,则以鬼怪吓唬之,甚至让较大的 

孩子藏在树篱下模仿鬼怪的声音。对较大的孩子更施以严厉的惩罚手 

段,不服管教者可能被关进空寂的小屋,不给他任何食物吃。懒惰的儿 

童可能在夜间被绑在房柱上。一天两天不给食物吃是对儿童经常的惩罚 

手段。放牧时玩忽职守的男孩,可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脸上被涂粪便,或 

由其父亲责打15棍棒。美国威斯康星州的梅诺米尼人(印第安人)教育 

孩子的方法明显不同于查加人,他们从不鞭笞孩子,即使惩罚,也是温 

和的,在盛怒之下也只是将冷水泼在孩子脸上而已。他们相信,责骂和 

惩罚年幼的儿童,可能使孩子生病甚至死亡。他们常用的教育方法主要 

是讲故事和劝诫,向儿童讲解什么是良好行为以及不良行为可能带来的 

后果。 

     值得指出的是:许多人类学家经过长期对近现代仍处于原始部落阶 

段的部落的实地考察,发现他们特别喜爱儿童,很少采用体罚的方法教 

育儿童。格林纳尔博士经过几十年对印第安人的研究后得出结论:印第 

安人从来不鞭挞他们的孩子;非洲阿肯巴人的性情中突出的特点是爱儿 

童,尤其是爱幼小的儿童;爱斯基摩人极其疼爱子女,无论孩子们怎么 

倔强,从不打骂。 



                 5。学校教育的萌芽——“青年之家”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男女两性教育在母系氏族公 

社时期已经有了差别,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这种差别越来越大。同 

时,随着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发展,教育的内容也不断丰富,除 

生产劳动以外,道德、宗教和军事体育也成了教育的重要方面。教育的 

组织也愈益加强,出现了“青年之家”。原苏联教育史家沙巴耶娃根据 

人类学、考古学的材料,推断“青年之家,是在母系氏族社会出现的教 

育机构的胚胎形式。“青年之家”存在于男子之家内,年长的一代在这 

里对年轻一代进行预定的教育。在菲得利岛上的原始居民中,未成年的 

男孩住在单独的一间屋子里,另一些部落的少年到达一定年龄(通常是7 

—9岁)时就与成年人分开居住,这些都是“青年之家”。到原始社会末 

期,随着社会分裂为对立的阶级,“青年之家”遂分为两种:一种是为 

普通人设立的;另一种是为特权者设立的。 

     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生产有较大发展,产品相对增多, 

出现了专门负责部落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部落首领——酋长,并建立了部 

落男子大会和部落“议事会”,形成了氏族民主制。由于部落间的战争 

 日益频繁,又产生了“军事民主制”和“军事首长”。这些部落酋长、 

军事首长和早已出现的专门负责祭祀的僧职人员,逐渐变成部落的特权 

人物。他们不再从事生产物质产品的体力劳动,还把剩余的物质财富据 

为己有。这个时期在教育方面出现了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加强了全体 

部落成员的军事体育训练;二是出现了阶级教育的萌芽。这个萌芽就是 

为特权者设立的“青年之家”。这种“青年之家”逐渐发展成为学校。 


… Page 28…

这时,特权人物,特别是僧侣,把劳动者积累起来的经验和知识垄断起 

来,只教给特权人物的子弟,而广大劳动者及其子弟,只能在从事体力 

劳动过程中获得初步的技能训练。这样,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逐渐相脱 

离,教育与生产劳动也逐渐相分离,就出现了学校教育。原苏联沙巴耶 

娃在《论教育的起源与学校的产生》一书中指出,在中美洲墨西哥阿兹 

特克人中,“青年的学校……是源自原始社会的青年之家的”。 

     在古代中国,学校大约萌芽于舜虞时代。 《礼记·明堂位》记载: 

 “米廪,有虞氏(舜)之庠也。”“庠”为学校名,本义为“养”,即 

把有道德、有经验的老人养在那里,专门从事教育工作。 

     到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劳动产品开始有了剩余, 

少数人得以在别人劳动产品的供养下主要从事教育工作,因而产生了近 

似学校的教育场所,这是合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三、巴比伦和亚述 

                                  教育 



                            1。两河流域文明 



      “两河流域”是西南亚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经的广大地区, 

又称为美索不达米亚(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包括今日的叙利亚东部和 

伊拉克。由于这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又是贸易和交通要道,十分有 

利于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因此,两河流域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两河流域最初建立的国家是什么,尚难以确考。历史学家认为:约 

在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人就开始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在两河 

流域南部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这些小国以一个城市为中心,连同它 

周围的农村公社而组成小的城邦国家。接着,他们创造了线体图画文字, 

称为楔形文字,即苏美尔文字。他们还根据月亮的盈亏,制定了太阳历: 

每月29天或30天,12个月为一年,每年354天;这比地球绕太阳一周 

的时间差11天5小时48分46秒,就用闰月来弥补。在数学上,他们除 

使用10进位法外,还创造了60进位法,用来计算时间和圆周。公元前 

3000年代初期和中期,是苏美尔城邦的繁荣时期,苏美尔文字已流行于 

两河流域南部,给古代东方文化开了端。 

     根据在幼发拉底河上游尼波尔城发掘所得的公元前 2474年以前的 

18个王朝诸王表,最初的王朝始于公元前4200年。自此以后,许多小国 

分布于各地,亚述和巴比伦是其中的两个,亚述在北,巴比伦在南。 

     巴比伦城始建于公元前3000年代,建成于公元前2000年代。约于 

公元前1894年,两河流域诸小国逐渐统一,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巴比 

伦城则是王国的中心。由于生产的需要,巴比伦人在天文、历法、数学、 

水利、建筑、机械等方面已积累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在天文学方面,黄 

道角已被发现,日月蚀已能测知;很多寺庙设置了观象台,定时向国王 

作天象报告;在他们的天象记录中,有日月蚀、行星的出没、偶见的彗 

星和流星,以及虹、地震、台风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等等。在数学上,古 

巴比伦人已掌握算术四则运算和分数的演算方法,还是代数学的奠基 

者,已能求平方根和立方根,能解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式,已发现巴比 

伦的乘法表、平方表和立方表。在几何学方面,已能运用勾股定理,已 

推算出圆周率为3等等。巴比伦作为这一地区的文明中心,保持近2000 


… Page 29…

年之久,直到公元前3世纪以后,才逐渐衰落,成为废墟。 

     亚述约当公元前30世纪末期开始形成奴隶制国家,是东方文明古国 

之一。亚述起源于塞姆 (闪)人的一支在底格里斯河中游建立的亚述尔 

城。这里土地肥沃,又当西亚的交通要道,在公元前19和18世纪期间, 

由亚述尔城向外扩张,到约公元前1400年,成为两河流域北部的奴隶制 

亚述帝国。到公元前8世纪后半叶,建立起东起伊朗高原、西临地中海 

沿岸的庞大的军事帝国。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在文化教育上巴比伦发展 

较早,成就较突出,亚述则吸收了巴比伦的成就,亦得到高度发展。公 

元前7世纪上半叶,亚述一度占领埃及。公元前7世纪后半叶国势转衰, 

公元前605年灭亡。 

     在文化教育上,亚述和巴比伦同出一源,密不可分,导源于苏美尔 

文化。巴比伦和亚述的经济发达,科学技术上有较高的成就,形成了两 

河流域古代文化教育发达的背景。 



                        2。巴比伦和亚述的学校 



     巴比伦和亚述的学校产生于何时?有的学者认为至迟在公元前3000 

年代中叶已经出现学校,到公元前2000年,学校已纷纷涌现;有些学者 

则认为公元前2000年以后才有学校。 

     1902年至1903年,考古学家发掘的叔拉帕克城,出土了许多泥版 

书,学者们认为似学生的练习作业,约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遗物。这 

个时候正是巴比伦逐渐成为两河流域南部最有权势的统治者之时。因 

此,有人推测学校可能就出现在这个时候。 

     本世纪30年代,法国考古学家帕拉在两河上游的马里城发掘出一所 

学校的遗址,被认为大约是公元前2100年左右的学校。马里城在幼发拉 

底河岸,离古巴比伦城不远。前苏联教育史学者沙巴耶娃推断马里学校 

是公元前3500年的建筑,是人类最先出现的学校。如果这样,这所学校 

要比埃及于公元前2500年产生的宫廷学校早1000年。当然,这还有待 

于证实。这所学校不在神庙附近,而在政府衙门与宫殿之间,包括一条 

甬道和两间房舍,大间长44英尺,宽25英尺;小间的面积为大间的三 

分之一。大间排列着4条石凳,可容纳45人;小间有3条石凳,可容纳 

23人。这种设计和规格很象学校的教室。以上两个房舍均无讲台和讲桌, 

却放着许多学生的作业泥板。两个房间均四壁无窗,从房顶射入光线; 

墙壁四周的底部安放着装有泥土的浅水槽,附近还摆着一个椭园形陶 

盆,可能是用来盛水和泥制作泥板的器皿,或是放置书写用具的。地上 

还散落着一些贝壳,可能是供学生计数用的,可以说是早期的教具。因 

此,有人推断这就是那个时期的学校。 

     考古学家还于1899年在尼波尔发掘出20块泥版书。当时还认不出 

它是一篇文章,因为当时没有人认识苏美尔文字。许多国家的学者经过 

整整5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49年把它全文译出。这一泥版书说到 

帝王曾振兴教育,并因此而自豪。有人说:“我从幼年起就进了学校, 

利用苏美尔文的泥版书,来学习文士的艺术。”许多苏美尔文献提及约 

在公元前2000年之初的学校。在许多出土文物中,有家长给教师和教师 

给学生的信,信中明确提到学校,称学校为“泥板书舍”;形容学校外 


… Page 30…

临市街,有学生出入的大门,还有供帝王对学生进行问询和考试用的房 

舍。有的文献对学校的作用进行了论述:“闭着眼睛走进去,睁着眼睛 

走出来,解决之道在于学校。”美国教授卢卡士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 

平原的文士学校》中说:“现在发现的古代学校教科书和其他考古发现 

的文物,都说明至迟在古巴比伦王国时期(约当公元前2000年左右), 

两河流域就诞生了学校;而且很可能比这早数世纪已有学校存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