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以色列史综览 >

第54部分

以色列史综览-第54部分

小说: 以色列史综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当时立了一个「约」,可见中间曾有过谈判。百姓请求大卫作王,但大术也要求对方有某些约束,以保证达成一种名符其实的中央政体。从扫罗的统治期间,他已观察到各方面的松弛状态,因而体会若要促成统一,势必要有规条、组织和课税。他也了解取得允诺的最佳时机,是在统治开始以前。对在场的犹大与北部众支派来说,谈判也是必须的(西缅也在其中,代上十二24~25)。犹大的百姓必须同意与众支派共同拥有他们的王,或许要求某种让步做为报赏。犹大也要接受大卫所要求其他支派的各种规条。众支派衡量这些要求的想法,是不难推测的。他们急需一位君王,且是一位英明之君,一位如大卫早期任扫罗军事长时所显露之才华的君王。若大卫能解救他们,脱离现今隶属非利士人的这种光景,任何条件,只要是合理的,就可以办到。结果协议达成了,条约被接受了(注十二),而大卫在他的生命中,第三次受膏(注十三)。

 

第二节  大卫建立以色列王国

                  (撒下五6~8;十1~19)

 

    大卫从起初就显出治国的天赋。他首先面对的难题就是非利士人,虽然北郡众支派拥立他为王,但非利士人仍然盘据那地。这种势力要完全剔除,大卫才能全权统治。大卫在这任务上有辉煌显赫的成就。

一、与非利士人的争斗(撒下五17~25)

    大卫无需过份费时思虑这个问题,事情便迎头而至了,因为非利士兵丁先发制人,进攻以色列。大卫身为犹大王的时候,他们不动声色,但王国统一后,他们的政策便改变了。大卫显然不再是一个附庸了,他再度的成为劲敌,需要按情形而处理。

    1.第一次战役:非利士人攻击耶路撒冷南部的利乏音谷(Valley of Rephain)。战略是一目了然的,他们早已设防在伯利恒(撒下廿三14),可能基利波山的胜利之后就建立了。他们企图增添军力,将以色列国二分,使大卫无法促成条约所应许的统一。大卫对他们的计谋了如指掌,因此在希伯仑东北的亚杜兰洞扎营(注十四)(撒下廿三13~14),这是大卫身为逃亡者时,召集随从的地方。他的队伍大都份仍是昔日聚集的忠实追随者,他们是忠诚不贰的一群,即使他们的领袖渴望从敌人后方的泉源取水喝,他们也甘愿冒生命的危险去取来(撒下廿三15~17)。神应许大卫必定获胜,大卫在巴力昆拉心(Baal…Perazin,位置不详)进攻,击败非利士人,虽然他的军力显然较薄弱,但却打了大胜仗,敌人甚至丢弃神像,恐慌而逃。大卫将这些神像付诸一炬(注十五)。

    2.第二次战役:然而非利士人并未死心,他们重组后,可能势力仍然强大,又卷土重来,进入利乏音谷,企图施展类似的战术。这次神指示大卫改变攻击,寻找机会自后方袭击他们,神自己要以附近桑树梢上的声音作为讯号。这个战略是利用大卫那人数稀少、但训练有素之队伍的机动性,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结果,随之而起的战争,再度带来决定性的胜利,这次大卫驱逐非利士人远至基色(注十六)。这次重大的胜利,结束了非利士辖制以色列的日子(注十七)。其后数年的接触,大多是在非利士的领土,且较为次要(撒下廿一15~22;代上十八1;廿4~8)。

    因此,大卫开始作王时,是相当幸运的。两次短暂的会战中,只有稀少的兵力,却解决了非利士人的围困。经年累月受这些可怖之敌人压迫的北方众支派,印象必然非常的深刻。这些支派曾祈求大卫作他们的王,特别期望他救拔他们脱离这种迫害,大卫轻而易举地完成所托。他成为名符其实的君王后,所必须加诸众人身上的规条与组织,显然因这次突出的成就而更易于为人接受了。

二、新的京城(撒下五6~12,六1~七29;代上十三;十五~十七)

    摆脱非利士人的威胁后,大卫集中精神考虑建立一个适当的京城(注十八)。希伯仑位于犹大的适中地,但对全国而言则太偏于南。像示剑这样的城市,对以色列甚为适中,但对犹大却太偏于北。扫罗从前的京城基比亚已遭非利士人蹂躏,位置也不见得特别好;发掘时丝毫没有水泉的痕迹,可见当时只靠贮水池供水(注十九)。

    1.耶路撒冷成为京城:大卫选中了耶路撒冷,这是那布斯人仍然盘据之城邑(注二十)。它刚位于犹大与以色列的交界,并自基训泉(Spring of Gihon)(注二一)获得良好的水源,而它的位置更是易于防守。占据此地等于剔除国内迦南人的要塞,因此大卫毫无困难的攻取耶路撒冷(注二二)并且占有它。圣经没有暗示他消灭原来的居民,意思是说,短期内城中大部分人口是外族人(注二三)。

    2.宗教的中心地:大卫也盼望使耶路撒冷成为宗教中心,因此事隔不久,他便计划将在基列耶琳七十年之久的约柜(注二四),挪移至耶路撒冷(撒下六1~11;代上十三)。然而大卫没有按规搬迁约柜,他用无蓬牛车代替神所规定的杠子,结果,其中一个侍从乌撒(Uzzah),即保管约柜的亚比拿达(Abinadab)的儿子,在意图防止约柜从车上倒下的时候,被神击杀了。约柜原先是停留在乌撒家的,后来,大卫将约柜停放在附近俄别以东(Obed…Edom)的家,神大大祝福这家。三个月后,大卫重来完成他的任务,这次是按神的指示进行(撒下六12~23,代上十五1~29)在欢喜快乐的声音中和献祭的仪式中,他将约柜放置在耶路撒冷所设立的帐幕内。

    大卫有意为约柜建造堂皇的圣殿,但遭神拒绝(撒下七1~17;代上十七1~15),神透过拿单(Nathan)提出此意,他是一位活跃于大卫整个统治期间的先知,但在此首次被提及。他转告大卫,神要大大赐福给他,他的家必永远坚立在王位上,不被别家接替,但因他是战士,不应该亲自兴建圣殿,他的儿子是一位和平之君,才是适合的人选。面对这些令人失望的宣告,大卫的反应是可敬可佩的,他在神面前发出顺服与感恩的祷告(撒下七18~29;代上十七16~27),然后开始搜集大量的材料,预备他儿子建圣殿之用(代上廿二1~5,14~16)。

    大卫与扫罗对约柜和祭司那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是逃不过百姓的眼目的。扫罗不单疏忽了约柜,更杀戳许多祭司。相反的,大卫在统治的初期便迎接久被误放的约柜回新京城;现在他更设立祭司亚比亚他和撒督(Zadok)(注二五),还有协助的利未人在约柜前服侍(撒下八17;十五24~36;代上十五11)。大卫对约柜及祭司的关心讨好了百姓,并使他更得民心。

三、大卫的战绩(撒下八,十;十二26~31;代上十八~廿)

    1.统一众支派:关于大卫合拼以色列各支派成为中央政体的资料,圣经没有记载。倒是报导许多关于他对外的战事。然而,国内不富强,国外战争就无法进行,可见得他促成了真正的团结,这是扫罗没有做到的事。有几个因素导致这个统一,首先,正如前文提及的,大卫从开始就与百姓互定规条与组织的条约;其次,特别是他早期对抗非利士人的成就,使得他已赢得百姓的欢心,这因素本身就非常重要,而且他能够与百姓相处,同时使他们一致附和他的观点。他是一个有说服力与自信心的人,自然吸引他人跟从;这些因素都足以鼓舞百姓接受他统一的计划。另一方面,他精于判断,加上身任扫罗政府一份子时所吸收的经验,都有助于他选择运用最高明的策略。

    支派的合并同时也牵涉到获取原先所分配但从未霸占的地土。问题到目前为止,以色列人被局限于山岭地带,非利士人与迦南人则仍然盘据着肥沃的平原。但这种情况也改变了,发掘的出土物证实了圣经的提示(注二六),迦南人在地中海沿岸及北部,横过以斯德伦谷,和整个约但河谷,现今都在以色列人控制之下了。事实上,非利士人并未全被驱逐至以色列之西南都,但他们却被局限于一个受辖制的地方。从此,未占领的真空地带已不存在了(除了非利士地)。大卫统治的范围自加利利海北郡至南部的别是巴,以及约但河两岸。因此,以色列人首次体验,他们真正是以一个国家的姿态存在,所有的支派真诚的相连,几乎控制全部配给他们的地,且有一位他们引以为荣的英明之君。

    2.大卫的军队:要超越国界广泛地征服,大卫需要一支坚甲利兵。有关大卫军队组成份子的资料几乎没有;但从无数的暗示中,我们可以归纳一些事实。总括来说,队员分三组:在大卫逃亡时原有六百位忠心追随的人,其中可能稍有替换或增加;自百姓中征召的兵丁,组成一种轮班制的常备军;另有外来的佣兵。

    那六百人通常是核心部队,可能就是撒母耳记下十五章18节所指的迦特人(Gittites,从迦特来的),而在有些记载中被称为「勇士」(Gibborim)(注二七)。这个名词似乎是他们的专号,例如,与大卫一同逃离押沙龙(Absalom)的一群(撒下十六6);示巴(Sheba)的背叛中,他们被列为大卫的支持者(撒下廿7);后来;亚多尼雅(Adonijah)图谋叛变,他们也被列在所罗门的支持中(王上一8、10);最后,在大卫临别赠言的场合中,他们也被列在出席者之中(代上廿八1)。可能那些特出的「勇士」选自这六百人(撒下廿三8~39;代上十一10~47),或许他们都是指挥官。另外列出了三十勇士,他们可能都是二十人一小组的队长;其他五人大概位居他们以上(注二八)。这些随员的素质之高,一方面是藉着所描述的丰功伟绩表明出来(撒下廿三8~39),另一方面藉着其中一位,赫人乌利亚(Uriah)代表性的品格显露无遗;当乌利亚被大卫自战场召回时,他甚至不回家,因为这种舒适将阻碍他履行战士的职守(撒下十一11;廿三39)。

大卫也储备二万四千人,作为定规的常备军,按月更换班次(代上廿七1~15),因此他共有二十八万八千训练有素的人选,随时按需要应召服役。押沙龙叛变的时候,这群人应押沙龙之召,转而与大卫敌对,他们的数目被形容为「如海边的沙那样多」(撒下十七11)。

大卫也聘雇外来的佣兵,他们似乎是大卫私人的侍卫,成员是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注二九)(Cherithites  and  Pelethites,撒下八18;十五18;廿7;王上一38、44)。他们不一定常与正规军出战,而是留守在王身旁作他个人的保护者。

    3.国外的战绩:国内牢不可破地团结与全面控制后,加上一队无坚不摧的部队,大卫便按着需要,随时准备征讨国外的领土。然而,他并非故意谋求战绩,或定意创立帝国。大致上他只参与已爆发的战事,并力图赢得胜利;他屡战屡胜,因此国界得以不断的扩张。        

    (1)摩押与以东:首先提到的战争(注三十)是与摩押之战,发生于死海东部(撒下八2;代上十八2)。大卫被扫罗追捕期间,曾在此地藏身,但现在他彻底地倾覆这个国家。战事爆发的原因并未加以说明,但大卫严厉的处分暗示事关重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