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后期艺术史-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匈牙利摄影家纳吉,也被认为是抽象派摄影的奠基人之一,与美国的
曼·雷齐名。在摄影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他也是最早制作物影照片的先驱者
之一。
纳吉(1895—1946)1923年赴德国包豪斯学院开设摄影课,探讨广泛的
摄影理论,特别研究摄影对绘画、广告、图案设计所起的作用,并与康定斯
基、克勒等一起发现X光摄影、显微摄影等的审美价值,扩大了摄影艺术
的范围。纳吉认为,摄影作品应是作者对视觉所作的自我解释,即作者主
观世界的表现,应当摒弃实地经过、陪衬和背景。1924年,他出版“绘画”、
“摄影”、“电影”等方面的著作,对抽象绘画、抽象摄影,甚至抽象音乐
的发展及一体化,都作了详尽的分析和预测。他主张采用任何摄影手段来达
到主观想象的效果。如“直接照相法”,运用特殊的拍摄角度、剪辑集锦、
重复曝光、底片加工、复形处理等。他也在实践中。创作了大量的抽象派作
品,如《日光照》等。
12。超现实主义摄影
(1)超现实主义摄影的简况
达达派摄影艺术家的创作,大都是利用暗房技术进行剪辑加工,创造某
种虚幻的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意念。由于达达派摄影艺术作品不符合人们一般
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要求,1924年以后就逐渐受到超现实主义艺术流派的冲
击。到了30年代,超现实主义摄影在西方广为流行。超现实主义摄影家也
象达达派摄影家一样,利用剪辑、暗房加工作为主要的造型手段。在作品画
面上作主观任意的夸张、变形、堆砌、组合,创造出离奇古怪、隐喻暗示或
梦幻神秘的世界。
该流派的创始人是英国摄影家比顿和美国的布鲁吉耶尔,而真正集大成
者被认为是英国第一流的舞台摄影家马可宾,他在创作中,把“超现实”的
虚和现实中的实揉和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现实和臆想、具体和抽象之间的“艺
术境界”。比如他于1946年创作的《马可宾的自画像》,运用四次曝光,
一次正面、两次侧面和一次一只眼睛。
这一流派的摄影家著名者颇多,分布也较广。英国的卡逊、布兰特,荷
兰的布鲁门塔尔,匈牙利的凯尔特斯,法国的洛林,比利时的马格里特,美
国的曼·雷、萨默、吉布森等都是超现实主义流派的著名摄影家。影响较大
的除上面提到的马可宾外,在英国的还有布兰特。
布兰特(1904—1983)20多岁时曾和超现实派的曼·雷一起学习,使他
后来的创作带有微妙、奇异的现实主义风格。他广泛地拍摄裸体照片,并经
… Page 108…
常带有透视和人物的变形。经常的怪诞照明,制作的照片高反差没有中间影
调以及运用广角也是他的作品的典型特色。他的创作显然与直接的、非摆布
的摄影风格相反。布兰特认为,“摄影仍是一种非常崭新的媒介,一切都要
试验和敢于……,摄影是没有规则的。它不是体育。它是一种有价值的结果。
不管它是怎么得来的。”《从裸体透视》是他的杰出作品。他还出版了《不
列颠文学》、《光影》、《裸体的透视》以及摄影作品集等著作。
(2)超现实主义在美国的高度发展
超现实主义文艺思潮虽然兴起在法国,但在美国却得到了高度的发展。
美国的曼·雷就是最早运用超现实主义摄影的摄影家之一。
曼·雷(1890—1976)被认为是曾参与立体派、达达派和超现实主义派
艺术运动的不知疲倦的摄影技术试验家。他曾创造出不用摄影机产生相片的
艺术,称之为“光影图”。他是1924年以来超现实主义运动的成员,并参
加了1925年在巴黎举行的第一届超现实主义展览。在后来超现实主义重大
的展览中,他都是其中的参展者。
另一位超现实主义摄影家布鲁吉耶尔的想象力及影响力被公认为可与
布朗库西和施蒂格里茨相比。
布鲁吉耶尔(1879—1945)早期的照片是常规的画意摄影。1913年以后,
他对画意手法不满,开始实验在一段时间内的“连续”拍摄、多次曝光将若
干无联系的影像记录在一张胶片上。1919年,他的多次曝光摄影终于产主了
一批作品,这些作品成为一部名叫《道路》的电影的拍摄剧本。这部电影也
成了超现实主义的杰作。尽管这部电影剧本残存下来的摄影记录并不完整,
但仍被认为是美国超现实主义摄影的第一个实例。1927年,纽约艺术中心举
办了布鲁吉耶尔的首次较重要的作品展览,这次展览的大部分照片是多次曝
光影像、光线图案和纯抽象影像,运用非写实的方式将其与一些另外的被摄
对象进行排列、处理、剪辑而成的,这些影像的奇异内容和现代派手法比超
现实主义正式传入美国的时间还要早4年。
13。中国摄影的历史发展
摄影在中国出现后,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19世纪60年代前后,中国
的职业摄影师已在东南沿海城市出现。这些早期探索摄影的人对摄影技术在
国内的传播和发展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他们也因此成为中国摄影事业初级
阶段的开拓者。其中:林箴、罗森、邹伯奇、吴嘉善、罗之祜、赖阿芳等较
为有名。
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治统治,但是中国人民
并没有因此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中国知识界,主张民主与科
学的呼声日益高涨。这一时期,摄影做为中国革命文化的一部分,也有力地
冲击着几千年封建专制文化的樊笼。中国摄影家也以各自的实践探索着摄影
… Page 109…
发展的道
精武体育会摄影部是中国出现的第一个民间的摄影团体,成立于 1913
年,是上海精武体育会领导下的文艺社团,负责对会员进行摄影技术教育和
辅导会员进行创作。
摄学部主任为留美摄影家叶向荣、教授为陈公哲和程子培二人,摄学部
活动异常活跃,经常组织会员到苏杭等地旅行摄影,因此,团结了一批摄影
爱好者。
陈公哲除负责教授会员外,对摄影技术的研究也有所建树,著有《论摄
学》和《摄影测光捷径》等摄影学论文。此外,他还发明改造了一些摄影器
具,成功地改造装配了单镜头反光照相机,这在当时是很有成果的。
精武摄影部的活动对中国摄影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四”运动前,摄影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形式更为多样,范围也更为
广泛。摄影几乎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但是,早期的中国摄影在地区分布
和技术力量上是不平衡的。东南沿海、华北以及东北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摄
影事业比西北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摄影事业要发展得快得多。另外,早期中国
摄影作品深受中国传统画的影响,背景多淡雅素洁,具有很浓的民族风格。
在摄影内容和表现形式上,也开始了多方面的尝试,一些摄影师走出摄影棚
接触了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这样在客观上扩大了摄影在中国社会上的影
响。
1911年,上海开明书局出版的科学普及小说《上下古今说》,是早年留
学法国并擅长摄影的吴敬恒(稚晖)写的,小说第八回说到摄影,讲到尼埃
普斯和达盖尔发明摄影术的经过,通俗新颖。类似这样在文学作品当中谈到
摄影,或专门介绍摄影史方面的文学作品已经在中国文坛出现,这种现象反
映出当时中国摄影普及的程度。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摄影事业的进步。
摄影传入中国的几十年中,人们对它的认识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开
始只是为取容貌、纪录现实,后来认识到可以作为一种传播消息的手段,再
往后,表现单调的摄影形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无论是摄影师还是业余
摄影爱好者,都在努力探索新的表现方式,于是,摄影园地出现了风光、戏
剧等题材的摄影作品。这说明,摄影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
视。事实上,每个摄影师在拍照的时候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自身素养所
形成的审美情趣。
中国早期的摄影师完全是按照传统美术的法则在进行摄影构图,但摄影
不能代替绘画,摄影也不能摹仿绘画,摄影作品应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
格。这一期间,郎静山、黄振玉、陈万里等一批后来成为优秀摄影家的知识
分子加入了摄影者的行列,中国摄影队伍成份的变化,对中国摄影事业的发
展进程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使得中国的摄影创作从纯技术的开始向艺术
方向发展,表现形式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作品题材和表现内容也比从
前有了较大的扩展。
… Page 110…
摄影艺术团体的产生,对中国的摄影艺术从萌芽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
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摄影技术的普及,为摄影艺术团体的兴起奠定了客观
基础,“五四”运动给学术界和文化艺术界带来的空前活跃的气氛,是摄影
艺术团体产生的思想因素。
北京光社
北京光社是中国成立最早的业余摄影艺术团体,主要活动形式是举办摄
影作品展览会和出版摄影作品集——《北京光社年鉴》。
北京光社于1924年6月14日到15日在中央公园(即中山公园)举办
的第一次社员摄影作品展览,是中国摄影史上第一次由摄影团体举办的摄影
艺术展览,影展结束后陈万里就在自己参展的60多幅作品中选出12幅编辑
成《大风集》出版,这是中国出版的第一本摄影艺术作品集。
北京光社是中国率先倡导艺术摄影的团体,他们批驳了摄影不是艺术的
论调,论证了摄影可以成为艺术和如何成为艺术的理论问题。他们还针对当
时社会上一般人认为摄影只能机械地复印生活和另一些人一味模仿外国摄
影作品的情况,提出摄影艺术要个性化和民族化。陈万里在《大风集》自序
中就指出:摄影艺术“不仅须有自我个性的表现,美术上的价值而已,最重
要的,在能表示中国艺术的色彩,发扬中国艺术的特点”。
中华摄影学社(简称“华社”)
中华摄影学社于1928年初在上海成立,也是中国20世纪20年代影响
最大的摄影艺术团体之一。如果说北京光社的作品题材还比较窄,形式也较
拘谨,风格近于一致的话,那么华社的作品题材则显得比较广泛,艺术形式
多种多样,而主要摄影家已显露出个人的艺术风格。特别是他们的摄影作品
已开始反映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和劳作。如胡伯翔的作品《合作》、《日出
而作》、《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