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755年中国盛衰之交 作者:吴蔚 >

第11部分

755年中国盛衰之交 作者:吴蔚-第11部分

小说: 755年中国盛衰之交 作者:吴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拼衅诘闹耍ㄋ酱罄抛樱┮彩钦飧鍪逼谂嘤隼吹摹4笫榉艺判瘛⒀照媲洌蠡椅獾雷樱笠衾旨依罟昴甑囊帐醭晒彩乔拔薰湃耍笪蘩凑摺F渌璧浮⒌窨泰p塑造等艺术,也无不取得辉煌而显著的成就。 
                
        在一个封建朝代,集中出现了如此多足以照耀千古的杰才俊士,是玄宗统治前期文治武功的最好写照。他的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但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皇帝,后来的帝王也再也没人能够超越他。开元,确实开出了一个崭新的新纪元,开出了中国封建史上最鼎盛、最辉煌的丰碑。 
                
        这是一个充满阳刚之气的时代,振奋人心,蓬勃向上。因为自信、开放、宽宏、博大、发达,大唐声威撒播四海。           
        盛唐内政与外交、军事以及诗歌等方面,在后面的篇章中将会陆续论述,这里重点谈谈唐朝的乐舞。           
        玄宗仪表非凡,性情英断,本人多才多艺,能书法,谙熟音律,在生活和志趣方面的丰富,丝毫不亚于他在政治上取得的成就,是历史上罕见的集政治家与艺术家于一身的帝王。在玄宗的大力推崇下,音乐舞蹈艺术乐舞艺术在玄宗一朝达到了古代中国艺术成就的最高峰。 
                
        玄宗加强了乐舞机构的设置,本人甚至直接参与创作,极大地推动了乐舞创作的繁荣。               
             
        唐代宫廷的乐舞机构,著名的有教坊、梨园、太常寺。这些地方不但集中了大批优秀的民间艺人,还培养了不少专业艺人。就连各地的官伎、营伎、家伎,也多是经过严格的选拔和培训,能歌善舞,具有出众的才能。当时,中外各民族乐舞的交流融合蔚然成风,优秀的音乐家、舞蹈家灿如繁星,光彩夺目的乐舞作品层出不穷。下面略举几例 
                
        唐朝的剑舞脍炙人口。剑舞隶属健舞,舞姿英武,气势宏伟。唐代擅长此舞者,首推公孙大娘。公孙大娘的剑器舞是〃西河剑器〃和〃剑器浑脱〃结合演出。〃西河〃地属民风剽悍的西北,而〃浑脱〃则本是西域舞蹈。与南朝沿袭下来的〃采莲曲〃、〃后庭花〃等软舞不同,此健舞淋漓顿挫,紧张激烈,充满战斗气氛和生命活性。陈肠《乐书》载:〃乐府诸曲自古不用犯声……唐天后末年,剑气(器)入浑脱,始为犯声之始。剑气宫调,浑脱角调,以臣犯君。〃可见浑脱舞之伴奏音乐是相当雄壮热烈。杜甫有诗称赞公孙大娘的舞技: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开元三年(715年),杜甫在郾城亲自见到公孙大娘舞剑器。这时候的杜甫才只有十几岁,见到如此精彩的舞技,印象极为深刻。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又于夔府别驾元持宅,观看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李十二娘是公孙大娘的弟子,舞艺深得其师风范。杜甫观舞生情,抚今追昔,想起了52年前的往事,写下了《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的著名诗篇。 
                
        诗中极力称赞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声震四方,表演时观者如山,人人争看。当她起舞时,光芒四射,有如后羿射落了9个太阳。那矫健迅捷的舞姿又像群仙乘龙飞翔。随着那隆隆的鼓声,奔放急速的舞蹈动作如雷电袭来;而那稳健沉毅的静止姿态,又如江河湖海凝聚着青光。观众为之色变,天地似乎还在旋转而低昂不定。 
                
        公孙大娘籍贯、身世、生卒皆无考,生平事迹仅寥寥见于所观者的笔记数则。古来圣贤皆寂寞的命运,很好地应验在公孙大娘身上。开元盛世之时,公孙大娘方值青春年华,才貌过人,佳人舞,动四方,何等的恣意。彪悍的剑器舞,雄浑的大唐风,竟由一个灵秀女子舞出了神韵。而天宝之乱时,公孙大娘也杳无踪迹,剑舞沉寂,不知所终。这大概也是花甲之年的杜甫见到李十二娘剑舞英姿时无比激动而感慨、怆然而涕下的主要原因。在历史的大动荡中,普通人的命运沉浮始终是不能自已,在历史的棋局中始终只能充当棋子,而非棋手。 
                
        大唐书法名家张旭的书艺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黄山谷语)。另一书法名家颜真卿甚至两度辞官,专门向他请教笔法(颜真卿的故事后面还会提到)。张旭书法的成名,是从公孙大娘的剑舞得到启发的。张旭曾对学生说:当初看到公主与一位挑夫在路上相遇争道,悟出了笔法上的争让之理;后来又见到公孙大娘舞剑,这让他彻底领悟到草书的神韵。杜甫《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序中说:〃昔有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据说怀素也是得益于观看公孙大娘剑器舞。若真是如此,唐朝〃草书二圣〃都可算得上是公孙大娘的弟子了。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进、崔宗之、苏晋、焦遂称为〃饮中八仙〃。杜甫在《八仙歌》中写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张旭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常于酒酣之后,乘兴而书,一边挥毫一边大叫,有时竟以头发蘸墨纵情大书,时人称之〃张颠〃。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二人并称〃颠张醉素〃。后人论及唐人书法,对欧、虞、褚、颜、柳、素等均有褒贬,唯对张旭无不赞叹不已,这是艺术史上绝无仅有的。] 
            
        当时以剑舞闻名的还有将军裴旻。裴旻武艺高强,擅长舞剑,〃文宗时,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新唐书·卷二百零二·李白传》)。裴旻丧母后,特请吴道子在东都洛阳天宫寺作壁画,以为亡母超度。吴道子是壁画创作大家,据说他曾在一座寺庙中画了十八层地狱的画面,市场中的屠夫鱼贩观后害怕下地狱后受到大刑,再也不敢杀羊宰鱼。传说吴道子作画靠的是一股气,讲究一气呵成,与舞剑器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废画已久〃,吴道子便请裴旻舞剑一曲,以观豪壮气概,助己作画。裴旻当场脱下孝服,欣然起舞。唐代《独异志》描述其表演道:〃走马如飞,左旋右抽,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旻引手执鞘承之,剑透空而下,观者数千人,无不悚怵。〃如此精湛而惊险的舞技,观者无不哗然惊叹。当时大诗人王维有一首《赠裴旻将军》诗:〃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见说云中擒黠虏,始知天上有将军。〃对裴旻的剑舞赞誉极高。吴道子观舞后奋笔作画,当即而成,〃为天下之壮观〃。此壁画由张旭题字,成为所谓〃一日之中,获睹三绝〃的千古佳话。 
                
        八月五日是玄宗的生日,自开元十七年(729年)起,这一天被定为法定节日〃千秋节〃,全国都要放假,大肆庆祝。〃千秋节〃的时候,玄宗在勤政务本楼下举办宴会,同时还在楼前的大型广场上举办歌舞表演,以助雅兴。 
                
        有一年〃千秋节〃,汇集到广场上的人很多,争着往前挤,然而,众人争相拥挤的原因却不是要争睹天子玄宗的尊容,而是要看一名叫做念奴的宫伎的风采。念奴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艺人,歌技出色。她的歌声激越清亮,被玄宗誉为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元稹称赞其〃飞上九天歌一曲,二十五郎吹管逐〃。每当念奴出场时,便是万众喝彩,道路为之拥塞,声势相当浩大。可见追星一事,古已有之。〃千秋节〃一般是3天欢庆,念奴的表演结束后,还会有很多人聚集在广场,要求继续听念奴唱歌,导致事先安排好的其他演出无法正常进行。到了这个时候,朝中官员无法应付躁动的人群。玄宗不得不让高力士出面宣布:〃念奴将会再为大家演唱,希望大家安静下来。〃现场喧闹声即刻消失了,人们开始静静地等待。那架势,绝对不亚于当今任何的追星场面。 
                
        念奴所唱的曲调后来演变成词调,这就是著名的《念奴娇》。宋朝苏东坡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名垂千古。当后人乐道于〃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的阳刚之气时,是否曾想到,这个词调其实出自天宝年间的一个出色的女歌伎? 
                
        宋词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大高峰,但词的起步和发展其实都是源自唐朝。这点从词牌名便可以看出,许多宋词的词牌名实际上都是唐朝的乐曲名。唐朝民间有著名乐舞《泼寒胡舞》,因舞者头戴苏幕遮帽,唱词中也有〃苏幕遮〃之语,故又称《苏幕遮》。《苏幕遮》在后来也发展成为著名的词牌名。 
                
        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霓裳羽衣舞》,在讲述杨玉环的时候还会再提到。此乐曲由玄宗本人亲自创作而成,为唐代最出色的大型乐舞和著名的法曲。乐曲主体为道调法曲。舞蹈是此曲的组成部分,舞者必须装扮得极其典雅美丽,宛如仙女。演出服饰必须遵照特殊规定,上身著〃羽衣〃,象征孔雀翠羽;下身著〃霓裳〃,即艳如彩霞般的彩裙。该舞的编导手法十分高妙,运用刚柔、强弱、急缓、动静等的变化对比,通过乐曲、歌唱、舞蹈的递次展现、或同时齐发,创造了一个独特的艺术形式。 
                
        此舞首次公开推出,是在玄宗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的庆典上,因为声势浩大,乐舞精妙,一经面世便轰动天下。文学雅士争相赞咏,擅艺之人多方肄习,传授各地,可谓空前的繁盛。不过到了晚唐,屡经战乱,几乎灭绝。虽有残存的舞曲,也已难复旧观。 
                
        南唐后主李煜之妻大周后也是个音乐天才,曾经得到《霓裳羽衣舞》残谱,还将之改编为琵琶弹奏。《南唐书》载:〃后主昭惠周后,通书史,善歌舞,尤工凤萧琵琶。唐朝盛时,霓裳羽衣曲为宫廷的最大歌舞乐章,乱离之后,绝不复传,后(大周后)得残谱,以琵琶奏之,于是开元天宝之余音复传于世。〃及至宋代,舞曲虽有开发,而舞蹈部分已逐渐丧失。 
      
        开元盛世,是一个充满着梦想,同时也能使梦想变为现实的时代,人生的种种理想都能被这个气势恢宏的时代所激荡。一个封建泱泱大国所有迷人的光彩,都在这半个世纪的岁月中闪耀:疆域辽阔,物产丰富,经济繁荣,文艺昌盛。整个开元年间,唐朝的君臣和百姓就在歌舞升平中度过。还有什么比生活这样的盛世更令人心满意足呢?唐朝,成为东方的传奇。长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