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体态语言 >

第22部分

体态语言-第22部分

小说: 体态语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某些理解,但这些理解在中等阶级这个圈子里都不适用。
    不过,我认为,美国在姿势方面有比阶级差异大得多的道德差异。尽管伯德惠斯特尔博士并未特别说明,但我还是认为,他主要是在论述中等阶级的白种盎格鲁撒克逊族中信仰新教的美国人的体态语言。如果确实是这样,他的研究就为这门学科严肃认真的学者们呈献了大量值得学习的资料。他们不仅要理解白种盎格鲁撒克逊族中信仰新教的美国人的解释体系,而且还要理解意大利…美国人的解释体系,还有犹太…美国人的,美洲印第安人的,黑种美国人的,等等。然后,在这每一个类型中还有阶级的界限,这样一来,解释体系的总数就会变得非常庞大。应该找出来的是一个共同的体系,它会在所有文化,所有道德群体中起作用。我觉得,只要稍加改变,伯德惠斯特尔博士的体系就将是这样一种体系。
    伯德惠斯特尔博士还指出,一个身体动作在某一环境中可能毫无意义,而在另一环境中则意义重大。例如,我们皱起两道眉毛间的皮肤而形成的皱眉,可能只是在一句话中打上了一个标点,或者在另一环境中它可能是一个厌烦的象征,而在第三种场合下,它又会是专心致志的表现,只研究面部表情,我们就不能揭示出皱眉的准确含义。我们还必须弄清皱眉者正在干什么。
    伯德惠斯特尔博士的另一发现是,我们的所有动作都是学会的一一如果它们有意义的话。作为我们交际的一部分。我们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这些动作。作为人类学习能力的证明,他研究的最普遍、最常见的人体动作是眼睑的动作,我们老是把眼睑动作看成是反射性的动作。我们眯起眼睛以免遭强光刺激,或者,我们眨眼睛以挤出灰尘细物,使眼球干净。
    与此相反,伯德惠斯特尔博士引用了学会的眼睑动作的无数事例,在印度教中,虔诚的托钵僧人能学会凝视太阳而不眨眼睛,面对滚滚风沙而不闭眼睑。我们社会中的姑娘。学会了在调情时频频眨动睫毛,尽管这时根本没必要清洗眼球,他暗示说,诸如此类的例子证明,并非所有的眼睑动作都是本能的,他还补充说,这类例子也证明眼睑动作在不同文化中是各不相同的,恰如有声语言一样。
    这里出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当操两种语言的人改变自己所用的语言时,他也随之改变他的体态语言、手势和眼睑动作。

体态语言最小单位的表述
    尽管我们在前面一章中已经讲过,有些姿势是天生的而不是学会时(比如微笑),但伯德惠斯特尔博士强调,既然人的交际都是一门学得的艺术,既然人体动作学所论述的正是那些用于交际的人体动作,那么,我们就能够假定,绝大多数人体动作也是学会的。
    伯德惠斯特尔博士对人体动作所进行的大多数分析都来自对电影的研究:反复放映影片,直到认识并命名了所有的因果特征为止。虽然这是事实,但他警告说,不能过多地依赖于这种方式。如果我们在实际上能够看到某些动作之时就拍下它,然后减慢速度,一遍又一追地放映,以便分析它,这对我们所发现的动作来说还有多少价值呢?只有当一个动作轻而易举地传递出信号而又明白无误地被他人接受时,这个动作才是意味深长的。他相信,通过影片发掘出来而不被人的眼睛所见的那些小动作,在思想交流中不可能起什么大作用。
    不过,这些动作可能有潜在的价值。我们已经发现,传递速度太快,以致不能为有意识的眼睛所看见的那些意象,却仍然被无意识的眼睛辨认出来并被领悟了。这便是隐藏在潜在交际这一领域背后的根本之点。
    伯德惠斯特尔博士不仅区分了我们注意到的这些姿势和没有注意到的那些姿势,而且区分了我们有意地做出的这些姿势和我们无意识地做出的那些姿势。我们时时都能够表现并实际上正在表现出来的动作,可能如此之多,以致几乎谁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做出这些动作或正在观察到这些动作,当然我们还是不断送出这些连续的信号并接受其他人送出的信号,不过,与我们接受的信号相比,我们送出的信号更多一些。
    按照伯德斯特尔博士的看法,关于体态语言,要弄清楚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从来没有孤立存在的动作。它总是模式的一部份,一位小说家可能会这样写道:“她对他眨眼睛。”但这句话之所以有意义,只是因为读者了解伴随这一眨眼而来的其他所有的动作、姿态,只是因为读者从作品所描写的情景的上下文中,知道这一特别的眨眼意味着调情的诱惑。
    这一眨眼本身,被伯德惠斯特尔博士称为一个体态语言的最小单位,是体态语言中最小的测量单位,这一特殊的最小单位,可以被描述为“一只眼睛的眼睑下垂,而保持另一只眼睛的相对静止。”这类描述偶尔也会从体态语言的最小单位中排除其所附着的感情,使这一单位抽象而又枯燥。它变成了一种简单的单眼关闭,而不是什么调情的信号。
    在创立一种“书写的”体态语言体系的过程中,就有必要把所有的情感从所注解的动作中挤出去,还有必要创造出一种实验体系,以便记录和再现这些最小单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伯德惠斯特尔博士找到了一个精于体态语言的演员或学生,让他们试着生动地向一组学生表演不同的动作及其意义,然后请这组学生区分这些动作,但不去猜测每个动作的意义。
    向学生们提出的问题通常是,“这一动作是不是意味着和这一动作不同的某种意思?”这样一来,记录者就能发现,小幅度的动作何时表现出不同的思想,然后他就可以给那个附加动作找出一个含意。
    伯德惠斯特尔博士从大量诸如此类的实验中,设法区分出了不同的体态语言最小单位,并设法弄清了附加的最小单位是在哪一点上使得整个动作面目全非。
    例如,请一位演员面对一组学生做出下列表情:
□ … 《 ¤ ?
    用描述的语言将这组符号翻译出来,这一表情就是右眼睁着,左眼眨动,从左眼角往外斜视,嘴保持正常状态,鼻尖呈下压状。第二道动作是在这组观察的学生们面前做出类似的表情,图解如下:
… □ 《 ¤ ?
    描述:左眼睁着,右眼眨动,从左眼角往外斜视,嘴保持正常状态,鼻尖下压。
    然后间观察者们两种表情有何不同?他们的评论是,“它们看起来不同,但所表现出来的意思却完全一样。”
    于是,又给人体动作学方面不断增大的资料库,补充了一条有关的数据:哪只眼睁眨动是无关紧要的,不论眨哪只眼睛,意义完全相同。从一只眼睛的哪一边斜视同样也不影响意义的表现。
    然后又对观察者们进行了第三次表演:
□ …  ¤ ?
    从本质上说,这是第一种泛眼法,只不过没有斜视,但鼻尖还是呈下压状。观察者们认定说,这和第一种表情一样。人体动作学这门科学现在才明白,在体态语言中,斜视并不总是有什么意义。最后进行了第四次不同表情的实验。
                □ … 《 Ω ?
    在这一表情中,眨眼的方式与前面相同,斜视也是由闭着的右眼发出的。鼻尖下压,但嘴型发生了变化,它往下拉成一个噘嘴。当这一表情展现在观察者们面前时,他们的评论是,“呀,这回可跟前几次不同了。”
    于是,又为人体动作挡案中补充了一条新材料:嘴型的变化导致意义的改变。
    在这里,认真而细致的科学研究,证实了下面这个事实:思想感情的交流,不象是来自眼睛本身的任何变化,倒象是来自面部表情的变化,我们可能认为,斜视或改变斜视会传达出不同的意义,但伯德惠斯特尔博士表明,它们并不传达什么意义。只有嘴型的变化才会导致表情的真正变化。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他没有评价眉毛变化的作用。如果考察一下这个问题,那么,不管哪只眼睛的眉毛的细微变化,可能都会透露出一个很不相同的意义。一道眉毛扬起,是疑惑的典型信号。双眉倒竖,显其惊诧。双眉下垂,表示不安或怀疑。
    这位博士发现,眨眼和闭上一只眼睛,在传达情感的过程中是很有作用的。当嘴型保持正常状态时,斜视无甚意义。然而,斜视伴随噘嘴,可就意味深长了,在眨眼这一过程中,下压鼻尖没有意义,但在其他情景中它却内涵丰富。

文化与人体动作学
    我们可以看到,面部表情有巨大的可变性,而当我们退后一步,超越面部来观察整个脑袋时,也可能出现另一套动作。点头、摇头、转头、昂头,这些动作都是含义无穷的。但是,当它们处于不同的文化条件中、与不同的面部表情相结合时,各自的意义都会发生改变。
    我的一位朋友在一所大型研究院任教。这所研究院有许多来自印度的研究生,他告诉我说,这些研究生把头扬起又下垂以示否定,左右摇头以示肯定。他抱怨说:“有时我真被他们弄得心烦意乱。当我向他们讲解一个特别复杂的论点时,他们坐在那里,用姿势表明他们接受了,理解了。但这一姿势在我的理解中却意味着“不对”,当我们并不接受时,他们所传送出的信息却被我理解成“对”,我也知道这只不过是一个文化差异问题。他们用姿势传递出的信息,是我接受的信息的对立面,但对我来说,明白了这个道理却并不使我愉快一些。我所接受的文化熏陶是如此深厚,以致我就是无法容忍这一矛盾。
    体态语言方面的文化熏陶是很难克服的。我认识附近一所大学中的一位数学教授。他最初是在德国专攻犹太圣法经传的学生,三十年代早期离开德国,直到今天,他讲课时还会不自觉地摆出一副犹太法典学者因文化而养成的吟诵祈祷文的姿势。他身体前倾,腰部以上往下弯,然后翘起脚尖,挺起腰杆,身体后弓。
    即使人们以玩笑的方式向他指出这一点,这位教授还是无法控制其身体的动作,我们不可低估体态语言中文化约束的力量。在纳粹统治时期,德国的那些试图表现出非犹太身分的犹太人,常常用体态语言来使自己摆脱犹太人的身分。他们的手部动作比德国人的手部动作更自由、更大方,在其伪装的所有因素中,这些手部动作是他们最难掌握的。
    因为有这种文化差异,某一国家的观察者在体态语中可能会看到另一国家的观察者根本看不到的东西。
□ □ ú 》 ▽ × ─
    描述:双眼睁开、中间的眉毛收缩,鼻子收紧,嘴巴静止不动。对一个美国人来说,这一表情与下面这个表情完全相同:
□ □ 》 ▽ × ─
    然而,在一个意大利人看来,省略了中间眉毛的收缩,可能就出现了细微的差别,第一种表情可能表明不安或忧虑,这两种表情中的最终线索,都应该来自产生表情的那个环境、情景。
    伯德惠斯特尔博士强调说,思想交流总是两种方式互为补充的,口头语言这一背景为体态语言提供了一条行动和理解的线索。而且,不管口头语言说的是什么,体态语言常常能够为理解真实局势的原动力提供一个线索。

信奉领袖
    伯德惠斯特尔博士引用了一群年轻小伙子为例,来说明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