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近代中期艺术史 >

第12部分

世界近代中期艺术史-第12部分

小说: 世界近代中期艺术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少尉,名叫德·李勒 (1760—1836年)。1792年4月20日,法国政府向 

干涉法国革命的奥地利宣战,几天后李勒就在驻地创作了一首原称《莱茵河 

军队的战歌》的歌曲,用来鼓舞士气。后来,一支五百多人的马赛志愿军把 

它当作自己的战歌。1792年7月他们唱着它来到巴黎。从此,人们称它为《马 

赛人之歌》,简称《马赛曲》。这支歌马上在全法国广为流传,它的曲调明 

快、雄壮、自然,与充满革命和爱国主义激情的歌词紧密配合,充分表达了 

人民群众反封建和反干涉者的激昂情绪,在当时起到了团结和激励法国人民 

英勇战斗争取胜利的作用。1792年10月,它被革命政府宣布为共和国之歌, 

1879年又被定为法国的国歌。拿破仑对它的评价是:“《马赛曲》是共和国 

最伟大的将军,它所创造的奇迹是不可思议的。”在《马赛曲》之后,还有 

类似的著名歌曲《出征歌》和《复仇者》等。 



      (6)启蒙主义影响下的戏剧表演艺术 

     18世纪的法国经历着从封建专制统治向资产阶级革命发展的复杂过 

程。在思想文化界代表着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是以伏尔泰 (1694—1778 

年)、孟德斯鸠(1689—1755年)、卢梭(1712—1778年)和狄德罗(1713 

—1784年)等为主要人物的启蒙主义运动。前面已经指出,18世纪的一些著 

名画家和雕塑家等曾深受启蒙主义的影响。事实上,当时几乎所有与平民或 

市民生活有联系的,以及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意识和专制统治的要求 

的艺术作品及其创作者,都无不或多或少接受了启蒙思想。 

     戏剧表演艺术是最受启蒙主义影响的艺术品种之一。这主要是因为伏尔 

泰和狄德罗等本身就是剧作家,而且他们 (尤其是狄德罗)对表演艺术有很 

深入的研究,亲自关心剧院的建设和演员的培养,加上稍后的戏剧大师博马 

舍的贡献,把18世纪的法国戏剧表演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戏剧表演艺术总是与戏剧创作联结在一起的。18世纪的法国戏剧创作在 

17世纪古典主义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而这刚好又是在逐渐冲破 

古典主义陈旧法则的严重束缚的前提下才得以实现的。古典主义主张艺术要 

反映真实生活,强调理性是最高真实和美的裁定标准,具有积极意义,但它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同时要求艺术对国王效忠,为君主专制政治服务,对形 

式制定了种种严格的限制,变成了创作的拦路石,使它实际上无法实现上述 

主张,同时,对舞台上的表演也产生了不良影响。莫里哀等对古典主义早就 

不总是始终忠实如一。在他之后,处于17和18世纪之交的小说兼戏剧作家 

勒萨日(1668—1747年)在18世纪初创造了称为“政治喜剧”的新形式, 

戏剧家拉·萧瑟 (1692—1754年)则以写“流泪喜剧”称著。“流泪喜剧” 

虽有类似喜剧的情节,但整体看充满感伤情调,内容主要是日常生活和恋爱 


… Page 36…

故事,看完后不叫人发笑,倒是使人落泪。这样,以喜剧为缺口,古典主义 

传统一再被抛弃或改造,形成新的倾向。但是,真正使法国戏剧创作和表演 

艺术翻开新的一页的还是伏尔泰和狄德罗等。 

     不过,伏尔泰的作品和表演理论仍然与古典主义有密切的联系。他虽没 

有把古典主义创作法则当作一种绝对的理论去遵守,但他的悲剧作品,尤其 

是18世纪上半期的作品,大都仍然遵循三一律,并运用诗的语言,虽然在内 

容方面是宣传启蒙思想。“旧瓶装新酒”是他的基本做法。但他注意性格的 

深刻性和心理分析,这就远离了高乃依和拉辛的传统。在这种情况下,他要 

求演员表现出饱满热烈的激情和生动有力的戏剧动作,舞台布景富丽堂皇, 

舞台服装鲜艳华美,都是为适应急转多变的情节和奇特有趣的场面的需要。 

     狄德罗不仅有一些著名的戏剧创作,而且有比较起来更为重要的戏剧理 

论著作,如《关于〈私生子〉的谈话》、《论戏剧诗》和《关于演员的是非 

谈》等。在前两种论著里,他试图打破古典主义所强调的关于悲剧和喜剧的 

严格区分,认为在两者之间应有一种中间样式的戏剧,即严肃体裁的戏剧, 

其情节要简单而普通,接近现实生活,其主人公不再是王公显贵,而是“第 

三等级”的人物,即普通的市民阶层。与此相适应,戏剧语言不应该是诗, 

而应该是散文。他还认为人物性格的刻划和表现,以及舞台布景和服饰等, 

都应该合乎自然,姿态、动作和语言表达都要与情理相切,反对浮夸、造作 

及脱离情节的需要。根据这些理论而形成的新剧种,就是后来的“正剧”。 

在《关于演员的是非谈》中,他指出演员的表演不能凭兴之所至,凭灵感, 

而必须以理智为基础,主张艺术模仿真实,通过钻研和思索去创造完美的角 

色。这些意见对于演员的培养训练的意义十分重大。 

     启蒙主义大师的努力大大地改变着法国戏剧舞台的面貌。处于世纪之交 

的演员巴隆(1653—1729年)年轻时是莫里哀的学生,他反对陈旧的古典主 

义的表演方法,坚决放弃刻板的音调、铿锵的朗诵和矫柔造作的姿态,并且 

以合乎自然为标准来规范自己的一切动作和对话,还以富有表现力的面部表 

情丰富了表演效果。这是从实践方面配合了启蒙主义表演理论的确立和应 

用。女演员勒古夫列尔(1692—1730年)在这方面也作了贡献,其艺术才华 

和革新精神得到伏尔泰的高度赞扬,可惜她年纪轻轻就去世。继续沿着同一 

方向前进的具有启蒙思想的演员勒甘(1729—1778年),不仅在演技上达到 

了先行者们的高度,而且因为同时担任导演,而对舞台布景、装置及服装都 

进行了改革,极力使它们与剧本内容相协调。 

     法国的戏剧表演中心始终是在巴黎。法兰西喜剧院、意大利喜剧院和市 

场剧院在18世纪是最引人注目的表演团体。法兰西喜剧院的著名演员卜瑞维 

尔(1721—1799年)以演出莫里哀的作品见长,也演出资产阶级戏剧,尤其 

成功地塑造了一些仆人和老年人的形象,具有自然质朴而强烈的感染力。上 

面提到的勒甘也是这个剧院的台柱。意大利喜剧院是在自1660年起定居于巴 

黎的意大利演员剧团的基础上诞生的,从 1680年起正式用这个名字,并获得 

在波哥尼旅馆演出的权利,长期保留着自己的传统剧目,成为法意文化交流 

的桥梁。在路易十四时期,它已有权改用法文演出。到1762年以后,它完全 

成为法国的剧院。市场剧院是下层戏剧艺术家们的组织,在演戏之外还兼演 

魔术和杂耍。 

     18世纪的法国舞台艺术可以说是在启蒙主义思想培植下提高的。后来, 

18世纪后期的最重要的剧作家博马舍(1732—1799年)既阐明了严肃戏剧的 


… Page 37…

意义,又创造了称为“政治喜剧”的新形式。他的最著名的政治喜剧《费加 

罗的婚礼》曾被路易十六禁演,因为它直接涉及反对封建统治的主题。但形 

势终于发展到资产阶级革命的酝酿和爆发时期,戏剧表演也进入了新的阶 

段,正像在音乐领域里出现了群众歌曲以至革命歌曲的歌唱高潮一样。1791 

年初,立宪议会宣布取消戏剧审查制度,允许自由演出。不久后巴黎的剧院 

猛增至50多个。革命政府甚至公开要求戏剧为宣传革命服务。于是舞台上很 

快就出现了直接以当时的政治社会事件为题材或背景的“时事剧”,它成了 

群众又一种喜闻乐见的新形式。在悲剧方面,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大量运 

用以古喻今的方式。 



                        2。18世纪的意大利艺术 



      (1)建筑和绘画 

    ①晚期巴洛克建筑和绘画 

     巴洛克艺术起源于意大利,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传播到了欧洲许多国家。 

我们在上面把法国的古典主义艺术与巴洛克区别开来,指出两者的一些相异 

之处。不过,在艺术史学家中,还存在另一种观点,即把法国古典主义视为 

巴洛克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它在法国的特殊表现。此外,还有人把洛可可也归 

入巴洛克中,说它是巴洛克后期的变种。 

     让我们还是按本书原已遵循的原则来看待巴洛克,使它的范围有较明确 

的限制,即不包容法国古典主义及其后的洛可可。但是,艺术的发展历程表 

明,流派和风格的互相渗透是随时随处可见的。到了18世纪初,巴洛克在它 

的故乡意大利已是强弩之末,但就在这个最后时期,它在建筑和绘画方面, 

还是出现一些辉煌成果。在这些成果中,巴洛克风格占着优势,但并不排斥 

同时存在洛可可或古典主义的因素。例如万维泰利(1700—1773年)的最重 

要的作品之一列阿里宫,其内部结构属于典型的巴洛克式,但整体地看又具 

有古典式的庄严。尤维拉(1678—1763年)是另一位晚期巴洛克建筑师,代 

表作有都灵的马达莫宫。在罗马,晚期巴洛克杰作之一是著名的特列维喷泉, 

虽然它是在17世纪就开始设计,但建筑于1732—1762年,最后完成它的是 

沙尔维(约1697—1751年)。这座喷泉建筑物结构宏伟而复杂,主干是凯旋 

门和水池中的马车,驾车者是海神之子特里同,驱波逐浪,栩栩如生。与巴 

洛克先前的传统对照,晚期巴洛克建筑的佼佼者有许多是世俗性的建筑。 

     18世纪初到中期的巴洛克画家,较重要的有属于热那亚画派的玛雅斯柯 

 (1667—1749年)和属于威尼斯画派的皮亚泽达(1682—1754年)等。所谓 

地方画派,早在17世纪的意大利就开始形成,它们首先分布在北部的一些城 

市,除热那亚和威尼斯外,还有米兰和都灵等,后来在中部和南部也出现了, 

如拿波里画派等。18世纪时,地方画派继续发展。应该指出,在同一地方画 

派中,各人的风格并非一定有相同的倾向。玛雅斯柯善于表现紧张的场面, 

表达人与命运作激烈抗争的主题,代表作有《海岸》和《在途中休息的强盗》 

等。皮亚泽达善于绘画天顶壁画,最重要的作品绘在圣多米尼克小礼拜堂, 

该画场面颇大,画法生动,色彩缤纷绚丽,很有特色。他还创作架上绘画, 

屡有佳作。同时由于在1750年成为威尼斯艺术学院的院长,他的贡献还表现 

在人才的培养方面。 

    ②洛可可的传播和古典主义的兴盛 


… Page 38…

     洛可可艺术在法国诞生以后,不久就在欧洲各国,尤其是法国的近邻流 

传开来。在意大利,尽管已处于衰落期的巴洛克艺术仍有很大影响,但洛可 

可风格也受到广泛欢迎。早期的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