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中期艺术史-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量使用的装饰品,尤其是与家具配套的刺绣椅套和刺绣画等。常常是一群女
性亲戚或朋友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成组的作品。这种小工艺活动,对富贵
之家的女士们来说,是增加了生活的乐趣,而对下层家庭来说,则是赚点小
钱贴补家用的途径。除刺绣外,她们还制作贝壳工艺品、羽毛工艺品、剪纸、
镶嵌画、纸花、枕头花边、串珠篮子和头饰,等等。
在本书的其余部分我们对欧洲各国当时的服装制作没有给予介绍,原因
是受篇幅所限。概括地说,17和18世纪的欧洲服装风格主要潮流都是由法
国、意大利、荷兰、德国、西班牙和英国等国家决定的。从英国查理一世1629
年的一幅肖像画看,他身穿骑士服,样子近似上一世纪的威尼斯紧身衣裤,
也接近18世纪才出现的裤管只到膝盖的马裤。而1639年画的他的妻子的肖
像上,她的紧身胸衣配有套在外面的三角胸衣。大量资料表明,当时的服装
设计和制作都随着社会的繁荣已进入了新时期,出现日新月异的景象。
17世纪后期和18世纪,英国的钟表业相当发达。钟表制作在后来发展
为工业的一个重要部门,但当时则是工艺行业。最著名的钟表匠托姆平(1639
—1713年)革新了制作技术,生产了最早用游丝调节的英国表。他曾以每周
完成3—4只的速度制作了大约6000只表以及大约550只钟。当然不是所有
工序都由他本人完成。据当时的记载,发条、齿轮、表壳和雕刻分别由几个
人做,托姆平实际是主持设计和组织工作,可见已逐渐形成流水生产的新形
… Page 45…
式。从现时尚存的托姆平的一种立式时钟看,设计和工艺水平都十分精湛,
能指示秒和星期,外框雕刻很精致,兼顾实用性与艺术性。
陶瓷制作在英国像在法国一样,较迟才发现硬瓷原料和技术,比德国落
后了一步。但当时出现了一名陶瓷专家韦奇伍德(1730—1795年),既生产
实用性陶瓷,又制作装饰用陶瓷。他的著名的黑瓷制品质地紧密,十分坚固,
可耐高温焙烘,而且能够在雕琢玉石用的砂轮上抛光,其造型与金属器皿极
为相似。他的碧玉瓷器则有白色的素坯,可用金属氧化物通体着色,或者在
着色后用浸入同样金属质泥釉中的方法,获得一个绝对均匀、无光泽的底子。
其色彩有蓝、绿、紫、黄、褐、黑等,各可浓淡。这种底子将白色装饰浮雕
衬托出来,特别分明。碧玉瓷器和硬石雕刻可以说在效果上很相似,因此常
用来制作模仿小型硬石雕刻的装饰物,成为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良好载体。1763
年,韦奇伍德还研制成功一种奶油色的、胎体带有平滑、清澈光泽的新的精
致瓷器,引起王室的特别注意,并因此被称为“皇后瓷器”。1772年他获得
了俄国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庞大的餐具定单,意味着享有了与欧洲各大瓷器工
厂竞争的能力。
(2)绘画
①17世纪外来绘画的影响
像在建筑方面一样,17世纪的英国绘画也是在外来影响下逐渐繁荣起来
的。不过,早在上个世纪就有一些著名的外国画家,如德国的荷尔拜因(1497
—1543年)和佛兰德斯的埃沃尔兹 (约1520—1573年)等大师先后来过英
国传授艺法。到了17世纪,查理一世有意进一步改变英国艺术发展的孤立与
落后状态,先后邀请来自佛兰德斯的鲁本斯和凡·代克等大师前来指导与直
接参与创作。鲁本斯在1629年来到伦敦住了九个月,完成了一批壁画,对英
国装饰画的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凡·代克在1620年和1621年已两次赴英,
1632年再次来到伦敦,当了宫廷画家,长期居留英国直到逝世,他的作品以
其丰富的构图和绚丽的色彩充分体现了巴洛克风格的特点,给了英国画坛非
常深刻的印象,于是巴洛克绘画也在英国风行起来。代克的名作之一就是《英
王查理一世》。
代克之后,对英国绘画起举足轻重作用的是莱利 (1618—1680),他原
藉荷兰,曾在哈勒姆学习画艺,约于1643年来到伦敦,以后长居英国,所以
有的艺术史家干脆称他为英国画家。他作为查理二世的首席宫廷画师备受重
视,1680年被授于爵士称号。他的作品主要反映了王室贵族的轻佻闲散的生
活,尤善肖像画,如《格拉蒙特伯爵夫人》等代表作。
还有一位原藉北德的画家克奈勒(1646—1723年),年轻时在荷兰和意
大利学习,将近30岁时来到英国,在伦敦建立了画室,专绘时髦的肖像,代
表作有《马修·普里奥尔》等。他也受到英国王室看重,成为詹姆斯二世的
宫廷画家,1692年获爵士称号,1715年被封为男爵。
总的来说,17世纪的英国绘画长期得益于欧洲大陆绘画的积极影响,其
时也出现过一些有一定名气的本土画家,有的还有比较独特的风格,如多勃
逊 (1610—1646年)和里勒 (1646—1691年)等。
②18世纪绘画的成就
认真地说,英国的绘画从18世纪开始才获得独立的发展。但是由于原来
已有一定的基础,又得到大陆各国优秀艺术家的滋养,很快就迎来了自己的
… Page 46…
繁荣期,风俗画、肖像画、风景画和水彩画等画种都取得相当大的成就。
18世纪第一位重要画家荷加斯(1697—1764年)是个多面手,他既是油
画家,又是版画家,还是艺术理论家,在肖像画、风俗画和历史画等方面都
有许多杰出作品。荷兰斯出生在一个穷教师家庭,自幼就表现出非凡的绘画
才能,1720年已独立开店经营绘画作品,一边业余学习,一边创作铜版画,
给书刊绘插图,还画讽刺画。他深受鲁本斯和代克的影响,而又不受其束缚,
特别是在题材方面尽力联系生活实际,尖锐讽刺上流社会的荒淫无耻,反映
下层群众的悲惨命运,形成富有特色的社会风俗画。代表作首先有组画《妓
女一生》、《浪子故事》、《新式结婚》,它们具有连续性的故事情节,思
想性十分深刻。代表作还有肖像画《柯勒姆上尉》、《大卫·迦里柯和他的
妻子》和《艺术家的仆人们》,以及讽刺画《化妆舞会和歌剧勃林顿门》等。
作为艺术理论家,他在1753年发表的《美的分析》是欧洲美学史上第一部关
于形式分析的美学著作。在书中,他指出艺术家要提高自己对自然对象本身
的理解,不要困守已有的规则,并提倡以科学认识为基础,要掌握运用直线、
曲线、波状线和蛇形线的规律。
18世纪英国肖像画的杰出代表是雷诺兹(1723—1792年)和庚斯勃罗
(1727—1788年)。前者年轻时在罗马研究过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的作
品,1753年起定居伦敦,1768年创建皇家美术学院并任第一任院长,定期作
艺术问题演讲,提倡“崇高风格”。他的肖像画力求表现人物内在感情,栩
栩如生,主要代表作有 《卡洛林·凯佩尔夫人》、《约翰逊博士》和《约克
公爵》等。其中有的是表现历史题材的肖像画,有的表现妇女和儿童。作为
同时献身于艺术人才培养的教育家,他对英国绘画的发展的贡献是多方面
的。庚斯勃罗年轻时接受过鲁本斯和代克的影响,他的优秀肖像画如《罗伯
特·安德鲁斯先生和夫人》和 《玛格丽特·庚斯勃罗小姐》等很富于诗意。
他同时是个出色的风景画家,代表作有《科尔纳森林》等。
在风景画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还有威尔逊(1714—1782年),他也是皇
家美术学院的创建者之一,一生创作了大量意大利和英国风景画,尤其善于
表现故乡威尔士的群山。摩兰(1763—1804年)也是著名的风景画家,以绘
画农村风景见长。
当时有些风景画家试用水彩作画,逐渐地对水彩的特性有了较多的认
识。过了不久,出现了主要以水彩表现对象的真正的水彩画家,最著名的是
保罗·桑德比(1730—1809年)、科曾斯(约1717—1786年)及其儿子等。
(3)英国民族音乐和亨德尔的贡献
①英国民族歌剧的酝酿
歌剧最初产生于意大利,很快就传播到邻近各国。开头,在各国舞台上
演出的,如果不是意大利的歌剧演员,至少也是意大利的歌剧节目,总令人
有陌生感。不久后,法国和德国陆续创作了自己的民族歌剧作品。英国在这
方面的步伐比较缓慢。在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夕,宫廷里仍然迷恋意
大利艺术。革命发生后,传统音乐生活受到严重干扰,连本国的著名牧歌作
曲家莫蕾(1557—1603年)和作曲家兼演奏家杜兰(1563—1626年)的一点
光辉也熄灭了,音乐艺术处在危机中。
但是,到了17世纪后期,情况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一位可以使英国音乐
重新跻身于欧洲乐坛的著名作曲家浦赛尔(1659—1695年)。他一生中为教
… Page 47…
堂和为配合戏剧演出写过许多声乐和器乐作品。在戏剧音乐中,他吸收了意
大利和法国歌剧的一些优点,并渗入英国民歌的许多特色,逐渐形成独特的
风格。看到当时的歌剧表演中仍然只有外国来的节目,他感到很不满意,于
是潜心再创作,决心推出一部英国歌剧来。1689年,他的计划实现了,完成
了代表作《迪东和伊尼》。这虽然是他的音乐作品中唯一可以说相当于意大
利和法国歌剧的创作,但却确定了他至今仍然在英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一页
的地位,因为它表明了英国民族歌剧的终将诞生。在这部作品里,音乐朴实
而深刻,环境描绘十分鲜明,剧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得到细致的处理,表达
恰到好处,与一些意大利和法国歌剧过分夸张和浮华大不相同。在终曲里,
运用了重复进行的下行低音旋律,充分表现了主人公临终时所处的悲剧性气
氛。
然而,仅仅有一部《迪东和伊尼》,还不能说英国歌剧已经正式建立起
来了。这个目标还很遥远,更准确地说,英国的民族音乐还处在初创阶段。
由于浦赛尔的逝世,这个任务的进行中断了,一直等到亨德尔时期,情况才
重新好转。亨德尔是德国人,但对英国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亨德尔的歌剧和清唱剧
亨德尔(1685—1759年)与巴赫同龄,而且都是德国巴洛克音乐的重要
代表。
亨德尔自小就从师学习音乐,既会演奏,又能创作。1705年,北德汉堡
的歌剧院已上演了他最初的两部歌剧作品。接着他前往意大利,领略歌剧发
源地的艺术精品。他的新作在那里也被成功地搬上了舞台。1710年他离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