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世纪经济史-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方海上贸易的重要枢纽。远东的丝绸和香料,埃及商人由马来亚 (今马来
西亚)或锡兰 (今斯里兰卡)运出,经红海,至苏伊士湾,再由亚历山大里
亚转运西欧。它曾是当时近东最大的城市,其美丽的街道、公共大厦、豪华
浴场及其他很多景色,使当时的阿拉伯人称羡不止。
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也有许多经济发达的城镇。那里生产的棉、麻、
布匹、地毯、生丝、染料、谷物和畜产品等主要运往君士坦丁堡。帝国各地
的城市和首都保持着经常的联系,和农村市场也有密切接触。
城市的兴盛、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给拜占庭带来了丰厚的工商业利润,
也给帝国提供了巨大的财政资源。帝国政府可以运用雄厚的财政资源建立强
大的军队和推行有力的外交政策维系疆域的稳定,因此直到 12世纪末期以
前,拜占庭帝国一直是个强大的国家,也是中世纪前期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
之一。
(5)拜占庭经济的衰落与帝国的灭亡
13—14世纪的拜占庭已丧失了从前的经济繁荣景象。1453年君士坦丁堡
被土耳其人攻克,拜占庭帝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历史至此结束。
促使拜占庭崩溃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深刻的封建化。当农民的农奴化基
本完成的时候,封建贵族阶级的政治经济权力也不断增加。他们自己也变成
了领地上的小国君。他们利用农民的土地依附关系,以及自己对农民的政治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 卷第441 页。
… Page 71…
统治,迫使农民俯首听命。他们不愿再忍受那种侵害他们利益的拜占庭国家
的专制制度。因此,随着自然经济的发展,封建割据的倾向日益发展起来。
同时,农奴制度使帝国丧失了自己的臣民。所以12世纪时,曼努埃尔一
世(公元1143—1180年)在特别诏令中宣布凡是在他临朝期间丧失自由的人
都是自由民,并答应酬报那些释放农奴的封建主,他还想用赎买战俘的办法
来弥补自己臣民的丧失,但这些企图都未奏效。因为与此同时,监领地制度
进一步发展了。监领人除了从前就得到的权利 (如领有土地、向依附农民征
税、收取代役租等)之外,还享有各种性质的司法和行政特权,监领地也逐
渐由终身性变为世袭产业,从而丧失与其他世袭领地的界限。这样,世袭贵
族取得愈来愈大的独立性,领地上自然经济的因素增长,破坏了中央集权的
基础,加强了封建分裂的倾向。帝国内部的矛盾也因之加深,并削弱了拜占
庭的力量,便利了土耳其的侵略。
商业的衰落是拜占庭崩溃的第二个原因,这种衰落是由于十字军东征和
意大利各城市的近东贸易的发展所引起的。十字军东征从11纪末期起,就为
意大利商人开辟了通往东方的道路,威尼斯和热那亚在第一次东征 (1096
年)就已获得在巴勒斯坦的商业根据地,从此,君士坦丁堡丧失了充当东西
方贸易中介者的作用,地中海的商路落入意大利人手中。西欧各国不通过拜
占庭而与近东建立了直接联系。这就使得皇帝国库的收入大大减少。
此外,意大利人控制着拜占庭的国内贸易,他们所得到的特权进一步减
少了拜占庭的收入。皇帝科穆宁·阿历克塞一世(公元1081—1118年)为了
在同西西里的诺曼人的斗争中取得威尼斯舰队的支持,从1081年开始赐给威
尼斯人在帝国一切港口经商时不缴关税的特权。在君士坦丁堡城内出现了威
尼斯商人的治外法权区域。这一切都打击了拜占庭的国内贸易,因为拜占庭
的商人并没有这种特权。此后,威尼斯人、比萨人和热那亚人日益控制了拜
占庭的商业。拜占庭商业日渐衰落,帝国原本强大的舰队也因之缩减。科穆
宁王朝时企图重振舰队,但都未产生很大的效果。在同诺曼人、威尼斯人的
斗争中,拜占庭海军的破产是显而易见的。
拜占庭商业的衰落还表现在其货币制度的瓦解上。科穆宁·阿历克塞所
发行的用铜金或银金合铸的钱币,其实际价值只有从前的拜占庭金币的价值
的1/3,这就引起了拜占庭钱币的贬值。加之,政府本身采用新型的贬值的
钱币偿清债务,它却要求人民用足值的钱币缴租纳税。这更加剧了货币流通
中的混乱现象。
显而易见,政府的财政政策和帝国自然经济程度的加深、农奴制度和拜
占庭国内的政治割据局面,早就为拜占庭商业的衰落准备了条件。十字军东
征和12至13世纪意大利各城市的兴起则加速了拜占庭商业的破产。随着商
业的衰败,拜占庭也丧失了自己的金矿山、货币收入的来源,丧失了强大的
军队与舰队。由于没有了繁盛的商业,拜占庭已不能成为一个强大的中央集
权国家。
因此,波斯人、阿拉伯人、匈奴人、阿瓦尔人、斯拉夫人、诺曼人,以
及土耳其人的入侵彻底灭掉了拜占庭。1453年土耳其以20万大军和300艘
战船围攻君士坦丁堡。由于热那亚人帮助他们将船只运过黄金角的铁锁,君
士坦丁堡在海陆两面夹击下被攻陷,后更名为伊斯坦布尔,成了奥斯曼帝国
的首都。拜占庭帝国灭亡。
… Page 72…
2。11至14世纪斯拉夫人的经济生活
斯拉夫人是欧洲民族集团之一,现主要分布在东欧。分为三大支系:东
斯拉夫人 (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西斯拉夫人(波兰人、捷
克人、斯洛代克人、卢日支人)和南斯拉夫人(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
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马其顿人、黑山人等)。在史前时斯,斯拉夫
人的原始居住地是亚洲,公元前第3000年间或前第2000年间移居到欧洲东
部某些地区。斯拉夫人对中世纪欧洲的命运起过重大作用。5至6世纪时,
日耳曼人向西移动,引起了斯拉夫人的大迁徙,向西进入奥得河和易北—萨
勒河之间的地区,向南进入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匈牙利、巴尔干地区,向
北则沿着第聂伯河上游迁移。7至8世纪巴尔干半岛上的斯拉夫移民大大促
进了拜占庭社会经济制度的改变。随后,这一地区产生了一些斯拉夫人的国
家,并在12世纪末以后脱离拜占庭。9世纪中叶,东斯拉夫人建立了古罗斯
国。波兰、捷克(由波希米亚、摩拉维亚、斯洛伐克组成)等西斯拉夫人国
家也在9至10世纪形成。此前的斯拉夫人多以打猎、捕鱼和饲养牲畜为生,
农业很少发展。
12—13世纪欧洲普遍开展了垦荒运动,有些国家除本国移民外还吸收国
外移民到境内垦荒,从12世纪开始,大量西方移民进入波希米亚、摩拉维亚、
斯洛文尼亚、匈牙利、特兰西瓦尼亚、波兰、立陶宛、利沃尼亚等地,砍伐
森林、排干沼泽、开拓荒地,并且建立了无数村庄或“新市镇”。他们不仅
为自己取得了自由,而且还获得了不少特权,成为享有特权的贵族阶级。西
方移民的到来刺激了东欧各地的拓荒运动。在南方,斯拉夫人和保加利亚人
拓殖了马其顿,瓦兰吉亚人 (斯拉夫人称诺曼人为瓦兰吉亚人,意即商人)
和罗马尼亚人拓殖了多瑙河平原,马扎尔人拓殖了匈牙利和特兰西瓦尼亚的
几个郡;波兰人拓殖了在奥得河、维斯杜拉河 (亦称维斯瓦河)和第聂伯河
之间以及在喀尔巴阡山脉和波罗的海之间的平原;而俄罗斯人则开始向东方
和北方扩张。这种拓殖慢慢促使斯拉夫人的经济生活发生了变化。
除了简单形式的农业生产、渔业、猎取毛皮兽类、繁殖牲畜以外,谷物
种植的范围在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等地得到扩大,南方斯拉夫人、马扎
尔人和捷克人已引入葡萄和果树的栽种,经济作物亚麻和大麻产量也有增
加。随着各斯拉夫人国家的组成以及为贸易所必需的秩序和安全等条件的实
现,商业也相应地发达起来,有许多东方和西方的商人来到东欧。易北河、
奥得河、维斯杜拉河、第聂伯河和多瑙河等大水道已成为商业运输通道。行
商增多了。在布雷斯劳、布拉格、克拉科夫、基辅和诺夫哥罗德的集市上已
开始了国际贸易。陆地商路又开始恢复。连接亚得里亚海地区同爱琴海和马
尔摩拉海的两条罗马道路,已由塞尔维亚帝国,特别是拉古萨的斯拉夫国家
加以修理,可以重新使用了。在中部,修筑了经过波希米亚和匈牙利,把北
部德意志和东方连接起来的大路。商业中心在12—13世纪纷纷崛起,它们是
布拉格,布达佩斯,甫拉利斯拉夫 (布雷斯劳),格但斯克(但泽),克拉
科夫,里加,波罗慈克,大诺夫哥罗德(它有10万居民和190多个商业机构),
还有在南方的拉古萨。它们依靠自然产物与工业制成品相交换,在这些新国
家与东西方之间建立了活跃的经济关系。
除了原始的工业活动形式(本地的和家庭的手工业)以外,比较进步的
工业活动形式,在西方人和拜占庭人影响下,已经引入这些新兴国家。手工
… Page 73…
业作坊在新兴的城市中心出现,大的采矿业亦开始出现。塞尔维亚、波斯尼
亚和匈牙利的含银铅矿,拉西亚的水银和铜矿,波希米亚的银和锡,塞尔维
亚、捷克和波兰地区的铁、钢和碳酸锌矿以及特兰西瓦尼亚和大波兰的盐池
都得到一定规模的开采。在塞尔维亚、西里西亚、摩拉维亚和波希米亚还建
立了最早的冶金企业。但不论商业还是这种新兴的工业,规模都不大,东部
欧洲仍然是农业经济占优势,市镇只不过是一些设防的据点。仅在大的贸易
商道上才兴起了最早的城市中心,如拉古萨、佩斯布拉格、布雷斯劳、但泽、
里加、诺夫哥罗德以及华沙 (建立于13世纪)、基辅、莫斯科(12世纪建
立)。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引起了原始公社制度的瓦解
和阶级社会的产生。尽管以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为特点的农村公社作为
一种社会组织而残存下来,但私有制已开始出现。私有财产最初是动产,然
后扩及不动产,最后及于土地。王公贵族侵占公社土地和自由农民的份地,
变成大土地所有者。教会通过赠予、拓殖和购买的方式,也建立起极大的土
地财产,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如波希米亚、波兰和俄罗斯,占全部土地的一
半或2/3。一个封建贵族阶级已经形成,它的成员既有部落首领,又有富裕
的地主、官吏、士兵和君主的侍从。他们拥有自己的领地,同英国的庄园、
法国的领地相似。耕种这些教俗封建主土地的直接生产者,主要是依附的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