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世纪哲学思想史-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决于这种关系的程度。质料仅仅意味着可能性,但并非是纯粹的无规定性,
在原初质料中就包含着作为某种内在因果性的胚芽。因此,并非一切由质料
构成的东西都归因于形式。波纳文图拉反对灵肉一体说,认为灵魂也是质料
与形式的结合,也具有自己的质料,因此也就存在有一种精神性的质料。而
肉体也具有自己的形式。所以,灵魂是独立于肉体的,是不死的。
波纳文图拉认为,万物是上帝的摹本,上帝是借着万物表现出来的,所
以人们可以在万物中认识上帝。在这里,波纳文图拉进一步发挥了他的神秘
主义思想。他区分了认识真理的三种方式,即象征的、本义的和神秘的方式。
象征的方式是通过理性和心智认识万物。波纳文图拉承认知识是由于对感官
经验抽象得来的,但他追随柏拉图主义,认为这样的知识是一个开端,真实
的知识是永恒的范型,即理念的世界或上帝的世界。这样的认识只能通过智
慧和心灵的豁然开朗来实现,这就是神秘的直观,是一种神人结合的入神状
态。但这种直观并非任何人随时都能实现的,它依靠的是上帝的恩赐。而这
种恩赐又只能通过圣洁的生活和虔信上帝才可能得到。可见,波纳文图拉的
神秘主义仍是为基督教信仰服务的。
3。多米尼克教派与阿尔伯特
阿尔伯特与托马斯·阿奎那是多米尼克教派的主要代表。这一教派利用
亚里士多德哲学探讨神学,成为13世纪经院哲学的主流。
… Page 49…
阿尔伯特(1193—1280年)生于施瓦本的劳莫恩,在帕多瓦大学学习了
哲学、医学、自然科学,又在博罗克纳大学学习了神学,1223年加入多米尼
克教团,1254年为该团在德国的大主持。受教团的派遣,阿尔伯特到科隆的
教团学校讲授哲学和神学,也曾到巴黎等地作短期讲学,与拉丁阿威罗伊主
义者进行过激烈的斗争。据说大学找不到一间宽敞的讲堂来容纳他的学生,
以致他不得不常常在广场上讲课。1260年,他被任命为雷根斯堡主教,不久
又辞去该职务,在修道院的孤寂生活中从事科学研究和写作。阿尔伯特知识
渊博,酷爱直接观察和描述自然,在动物学、植物学、化学领域均有一定的
造诣。同时,他精通古典的、教父的、阿拉伯的文献,因而获得了“伟人”、
“全能博士”的称号。阿尔伯特著作的大部分是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和自
然哲学著作的注释,此外还有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著述。
阿尔伯特在哲学史上的主要地位在于他第一个全面地向西欧人介绍了
亚里士多德及其注释者的思想,但阿尔伯特未能有效地利用资料建立起自己
的体系。他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是混乱的,而且掺和了一些柏拉图主义的成
分。建立体系的工作是由他的学生托马斯·阿奎那完成的。由于师生两人的
思想在许多方面是一致的,我们在这里只从主要方面对阿尔伯特做一简略的
介绍。
在上帝与万物的问题上,阿尔伯特吸取新柏拉图主义和伊本·西拿的一
些思想,对亚里士多德哲学进行了改造。他认为,上帝是最高的无限实体,
是不被创造的光。从上帝流溢出“原初理智”,它是“暗化的光”。从“原
初理智”中又流溢出一切存在,包括从世界灵魂直到有形体的存在的各个等
级。一切被创造的实体都是由本质性和存在结合而成的。
在共相与殊相的问题上,阿尔伯特接受了伊本·西拿的思想,并把它进
一步具体化。他认为,共相作为事物的特殊本质不依赖于它在时空世界中的
实现。因而是在物之先;特殊本质具体化为万事万物,因而是在物之中;我
们的普遍概念以其普遍性是一种思想产物,因而是在物之后。
关于哲学与神学的关系,阿尔伯特认为,哲学的问题只能以哲学的方式
来处理。而神学问题,例如三位一体,道成肉身、创造、复活等,是自然的
理智所无法理解的,因而只能以神学方式处理。阿尔伯特的这种观点在托马
斯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并被引导到神学高于哲学的方向上。
4。托马斯·阿奎那与经院哲学的系统化
13世纪,是罗马教会最强盛的时代。教皇英诺森三世(1198—1216年
在位)曾宣称自己是基督的代理人,教会具有绝对的权威。的确,在13世
纪的西欧封建社会中,教会已发展成为压倒一切的权力,无论在政治上、思
想上还是在经济上都占据统治地位。不过,由于城市的出现,经济的发展,
世俗的领主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自主权,因而逐渐出现教权和
… Page 50…
政权纷争的局面。思想界中,也经常出现唯名论的异端,以个别才是真实的
主张,为世俗权力作论证和辩护。而在这个时候,阿拉伯哲学家伊本·路西
德等人又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介绍到西欧,并着重宣传其自然哲学,给沉闷
的西欧思想界吹来了新风。以柏拉图哲学为理论基础的早期经院哲学,即奥
古斯丁主义的经院哲学,在新的思潮面前呈现颓势。于是,在教皇“发扬教
义”的要求下,从13世纪初起,正统经院哲学开始系统化,托马斯·阿奎
那建造起庞大的正统经院哲学体系。
托马斯·阿奎那(1224—1274)欧洲中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出生于意
大利的那不勒斯的阿奎诺。父亲朗多尔夫·阿奎那伯爵是西西里王国皇帝弗
里德里希二世的姻亲,在当地是一位颇有势力的贵族。托马斯·阿奎那5岁
时,父亲就把他送到负有盛名的蒙特·卡西诺修道院接受教育。1239年,弗
里德里希二世被指责为信奉阿威罗伊学派的异端邪说,被教皇格里高利九世
开除教籍,他所支持的卡西诺修道院也随之解散。托马斯·阿奎那又被父亲
送到那不勒斯大学深造。1244年,20岁的托马斯·阿奎那在学校加入多米
尼克修会,遭到家庭强烈反对。为避免冲突,多米尼克修会会长于1244年5
月将其携往波伦那,拟转送巴黎大学学习。途中被其兄长截回,幽禁家中。
在托马斯·阿奎那的顽强坚持下,终于1245年秋到巴黎大学学习。拜阿尔
伯特为师,成为其得意门生。托马斯·阿奎那参与阿尔伯特主持的注释亚里
士多德著作、汇编百科全书和编写教材等工作,为其后来采用亚里士多德学
说改造经院哲学理论体系打下了基础。在阿尔伯特的推荐下,1250年,托马
斯·阿奎那升为神父,1252年夏,又当上巴黎大学的助教,从事基督教哲学
和神学的宣讲与辩护工作。托马斯在讲课时,继承其老师阿尔伯特的治学方
向,抛弃过去所沿用的柏拉图哲学的先验论理论,改以新兴起的亚里士多德
主义,特别是其自然哲学学说,承认感性经验,肯定理性认识,借助客观世
界,运用后天证明,给基督教神学和经院哲学以新的解释和新的论证,受到
学生的欢迎,引起很大的反响,但也受到经院哲学内部保守派的攻击与排
挤。1256年,托马斯·阿奎那获得神学博士学位,以学识渊博、善于论辩而
闻名。1257年,被教皇任命为巴黎大学神学教授。托马斯·阿奎那适应了当
时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成功地利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来论证天主教的教
义,从而向教会表明了用亚里士多德的体系来做天主教哲学的基础,比用柏
拉图的体系要好得多。托马斯·阿奎那的业绩受到了教廷的重视,1259年,
教皇亚历山大四世把他召回意大利,任罗马教廷神学顾问,成为教皇的重要
决策者和教廷神学哲学理论的发布者。1261到1264年间,托马斯·阿奎那
结识了希腊文翻译专家曼培克的威廉,利用其翻译的大量的亚里士多德的著
作作为第一手材料,托马斯·阿奎那对亚里士多德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为亚
里士多德的著作作了详细的注释和审定工作。1268年至1272年,奉教皇指
派,托马斯·阿奎那又回到巴黎大学讲授神学,参加与阿威罗伊主义学派及
保守教派的“巴黎大论战”,将亚里士多德树为经院哲学的理论权威。1272
… Page 51…
年,托马斯·阿奎那回那不勒斯创立多米尼克修会大修院。1274年,应教皇
格里高利十世之邀,去法国里昂参加调和教会内部派系纷争的宗教会议。
1274年3月7日,在赴会途中病逝,时年49岁。托马斯·阿奎那被同时代
的人称为“天使博士”。1323年7月21日,教皇约翰二十二世追封托马斯·阿
奎那为圣徒。1879年,按照教皇利奥十三的指令,托马斯·阿奎那的学说被
认定为天主教会中“唯一正确的哲学”。
托马斯·阿奎那继承老师阿尔伯特的思想路线,不顾教会保守势力的反
对,适应时代的新思潮,极力主张用亚里士多德代替作为教会支柱的奥古斯
丁主义,在激烈的争论中建立起较完善的哲学体系,成为经院哲学的主要代
表。托马斯·阿奎那一生著述卷帙浩繁,除了为亚里士多德著作作了大量注
释外,他的 《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论真理》等,无论在哲学上
还是在神学上都是中世纪欧洲最重要的著作。
(1)信仰高于理性的二重真理说
理性与信仰、哲学与神学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中世纪经院哲学中争论的问
题。托马斯·阿奎那对此问题的观点在本质上同以往的实在论者是一样的,
认为理性不能同信仰的真理发生矛盾,理性必须服从于信仰,神学应该高于
哲学。但在形式上,托马斯·阿奎那有着自己的特点,他没有简单地否定理
性、感性和世俗的生活等,而是运用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巧妙地论证了信仰
高于理性、神学高于哲学的观点。
托马斯·阿奎那在其《神学大全》中首先提出哲学与神学、理性与信仰
的关系问题。他认为理性的思辩是人的智能活动,人对外界的认识来自视
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经验,对各种经验的归纳使人开始认识
事物,然后进行理性思辩,从中得到对外界的知识。他认为,人的自然理性
可以是真理,但往往出错,而且只能认识较低级的事物。关于上帝的更高级
有的真理,只能来自启示,靠信仰。理性虽有自身的领域,但它从属于信仰。
从这种认识论前提出发,托马斯·阿奎那区别神学和哲学,认为两者各有其
领域。他在 《论世界永恒性驳窃窃私议者》一文中认为,从哲学角度,宇宙
可认为是永恒的;而作为基督徒,他相信宇宙并非自在永恒的。但在神学与
哲学的关系上,他又认为哲学服务于神学;认为神学的原理是凭启示,直接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