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青少年必读-外国文学名著提要-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浮士德终没有感到满足而停顿不前,直到最后在创造事业的阶段里,对着那最高的那说了一声“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随即倒地死去了。歌德通过浮士德一生的发展,概括了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西欧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进步人士不断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热爱生活的过程,描述了他们的精神面貌、内心和外界的矛盾,以及他们对人类远景的想往。浮士德自从在中古时期的书斋里觉醒以来,就强调行动,把 《圣经》里的“泰初有道”译成“泰初有为”,对一切采取积极态度,充分肯定了改造自然这一事业的意义。
魔鬼靡菲斯托菲勒斯则代表了从文艺复兴以来欧洲资产阶级中的另一种美型,对于生活采取玩世不恭的虚无主义态度。通过浮士德和魔鬼形象的塑造,《浮士德》涉及的问题非常广泛,它可以被看成一部欧洲文艺复兴以后三百年资产阶级精神生活发展的历史。它的悲剧意义,总的看来,无论在浮士德生活的哪一阶段,都反映出德国资产阶级和德国封建社会鄙陋状况的无法调和的矛盾。
在艺术结构方面,浮士德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第一部紧凑而自然,第二部由于内容过于丰富广泛,有的地方显得庞杂,有的地方艰深不易理解。语言风格变化多端,严肃和诙谐、壮丽和轻松,明朗和隐晦,互相轮替,和内容同样丰富多彩。
老实人 〔法〕伏尔泰
伏尔泰 (1694—1778),原名弗朗索亚·玛丽·阿卢埃,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是哲学家,历史学家,也是文学家。他出生于巴黎一个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法院的公证人。伏尔泰的青年时代正当路易十四统治的晚斯,法国封建君主制由盛而衰的时代。他的知识渊博,著作丰富。由于宣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成就,抨击法国专制政治而两次入狱。出狱后又遭逮捕,逃离巴黎后,隐居在女友夏德莱夫人的庄园里长达十五年。1746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伏尔泰的启蒙主义思想对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乃至于十九世纪欧洲许多国家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斗争,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伏尔泰一生写有悲剧、史诗、哲理小说多种,其中最有价值的是他的哲理小说。最有名的有《查第格》、《老实人》、《天真汉》,为十八世纪小说开辟了一条特殊的道路。
《老实人》完成于1759年,是伏尔泰的代表作。作品写老实人在德国男爵家中长大,受到哲学家邦葛罗斯的教导,认为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皆善。然而在他与居内贡小姐恋爱过程中却遭到了一系列的无妄之灾。他们各自颠沛流离,死里逃生,终于认识到世界其实并不完善,唯有“工作以使我们免除烦闷、纵欲和饥寒三大害处”。
伏尔泰的哲理小说,多数以主人公的漫游经历为线索。故事情节似真似假,多用悬念,引人入胜。 《老实人》实则是一篇记述主人公四处漂泊,八方受难的冒险故事,基本上全是杜撰虚拟的情节,但就在这些荒诞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情节里,却包含着极大的现实针对性。伏尔泰无情地嘲弄了“一切皆善”这一为王权辩护的哲学。小说中的老实人经过许多磨难;终于认识到:如今“地球上满目疮痍,到处都是灾难啊!”这种结论正代表着作家的感叹。小说中还展现了一个假想的政治清明,黄金遍地的奇异国土,寄托了作者的理想世界。小说的结尾,老实人和同伴们经历了现实生活的种种苦难,结成了一个小小的团体在一起生活,他们买下了一小块土地分工负责进行耕作,并且得出了“种我们的园地要紧”的著名论断。这个结尾是伏尔泰哲理小说中最意味深长的片断,它正是当时整个一代资产阶级进步人士、启蒙思想家那种实干精神和努力工作态度的某种富有诗意的概括。
《老实人》巧妙地用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本身向读者揭示故事的寓意,避免了直接说教,因此极富感染力。辛辣的讽刺与滑稽夸张相结合的艺术风格,更使作品达到了幽默可爱、意味隽永的效果。
《强盗》〔德〕席勒
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席勒(1759—1805),德国著名诗人,剧作家、美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生于医生家庭,1773年被迫入斯图加特军官学校学习法律,后改学医学。他十七岁开始写诗。1781年完成剧本《强盗》的创作,次年第一次上演,获得极大的成功,成为狂飙突进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1783年发表其代表作《阴谋与爱情》后,他一度停止文学创作,转而研究历史和哲学,并由歌德推荐,担任耶拿大学历史教授,著有 《尼德兰独立史》、《三十年代的战争史》,并发表了《论悲剧艺术》和《审美教育书简》等一系列美学论著,主张通过美学教育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1794年以后,席勒与歌德交往甚密,曾合编《时代》杂志并经营魏玛剧院,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到1805年逝世前夕,这一时期席勒著有《手套》、《潜水者》、《钟之歌》等谣曲和《毕伦斯坦》三部曲、《奥尔良的姑娘》、《梅辛拿的新娘》、《威廉退尔》等剧本,其中以《威廉·退尔》一剧最为著名。
《强盗》表达了剧作家对当时德国的专制政治强烈的反抗情绪。主人公卡尔·穆尔是穆尔伯爵的长子,为人放荡不羁。后来他写信给父亲,请求宽恕。但他的弟弟弗兰茨从中挑拨,使老穆尔与卡尔断绝了父子关系。卡尔便结集伙伴,投身绿林,杀富济贫,幻想改造社会。弗兰茨把父亲关进古塔,又想霸占卡尔的未婚阿玛丽亚。卡尔从古塔中救出父亲,老穆尔不久死去。卡尔命令强盗们活捉弗兰茨,弗兰茨自杀。最后,阿玛丽亚和卡尔会面,卡尔被迫杀死阿玛丽亚,他也不愿和群盗在一起,便向官府自首了。
席勒在剧本第二版的扉页上写道:“打倒暴虐者!”并引用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的话:“药不能治者,以铁治之;铁不能治者,以火治之。”这充分说明了《强盗》反专制暴君的思想。剧本中强盗卡尔的言行体现了当时资产阶级青年对德国专制制度的自发性反抗。在著名的波希米亚森林一场中,卡尔叫道:“我的手艺是涤耻雪恨——复仇是我的本行。”这部作品也揭露了贵族和僧侣贪污腐化的生活,恩格斯说这个剧本“歌颂一个向全社会公开宣战的豪侠的青年。但卡尔的自首正和维特的自杀一样,表明德国资产阶级青年的个人反抗是毫无出路的。
《阴谋与爱情》〔德〕席勒
《阴谋与爱情》写于1783年,是席勒青年时代最成熟的作品,恩格斯盛赞这部作品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作品”。
《阴谋与爱情》是一出市民悲剧,描写某公国宰相瓦尔特之子斐迪南与穷提琴师米勒之女露易丝的爱情悲剧。瓦尔特的宰相职位是谋杀其前任所得,为巩固宰相的地位并获得更大的权势,强迫斐迪南和某公爵的情妇结婚,遭到斐迪南的拒绝。瓦尔特并和秘书布置阴谋,逮捕米勒,然后由秘书胁迫露易丝写一封假情书给宫廷卫队长,作为释放她父亲的条件,并要她发誓保密。他们故意使这封信落到斐迪南手里,斐迪南质问露易丝,露易丝遵守誓言,不肯说出真相。斐迪南在极度痛苦、嫉妒与悲愤中把露易丝毒死,死前露易丝说出实情,斐迪南后悔莫及,也服毒自杀了。
通过这个爱情悲剧,剧本深刻地反映了德国市民和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揭露了十八世纪德国封建统治者的反动和腐败,表现了青年一代反抗封建等级制度、要求自由平等的进步思想。剧中瓦尔特和秘书和阴谋行为代表了德国腐败而反动的统治阶级,而斐迪南和露易丝超越等级的爱情则代表了市民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要求。女主人公露易丝呼道:“等级的限制都要倒塌、阶级的可怕的皮壳都要破裂,人都是人!”表达了进步青年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剧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人物是提琴师米勒,他是德国市民阶层的代表,这一阶层具有自己的道德观念和自尊心,但他们畏惧统治阶级,只求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享有和平,不受当局的干扰。米勒这一人物,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德国资产阶级力量还很薄弱,不足以和反动势力对抗,剧中斐迪南和露易丝的惨死也鲜明地印证了这一点。此外,作者又通过一个宫廷侍从替公爵送给情妇一盒珠宝的对话,对德国公候出卖壮丁给外国进行殖民战争的罪行进行了痛快淋漓的揭发。
《阴谋与爱情》富有很强的战斗性。席勒继承了莱辛的理想,把戏剧看作推行教育的工具。他著名的论文 《舞台应该充作道德的场所》论到戏剧与社会和国家的关系,认为舞台要伸引正义,“把宝剑和天秤接受过来”,对封建社会的罪恶作裁叛。《阴谋与爱情》一剧较好的地体现了席勒的这一戏剧主张。
《傲慢与偏见》〔英〕奥斯汀
简·奥斯汀 (1775—1817)生于一个乡村牧师家庭,终身未婚,过着一种隐成自闭的生活,阅历比较窄狭,但喜爱创作。 1811年至 1817年,奥斯丁先后发表了《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诺桑觉寺》、《劝导》六部小说。这些小说主要以恋爱家庭为题材,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恋爱婚姻观点,以其理性的光芒照出了当时流行英国文坛的感伤小说、哥特小说的矫揉造作,为英国十八世三十年代现实主义小说高潮的到来扫清了道路。奥斯汀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美国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认为:最近一百多年来,“英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几次趣味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誉,唯独莎士比亚和奥斯汀经久不衰。”
《傲慢与偏见》属于奥斯汀的前斯作品,1830年出版。与作者的其他五部小说一样,这部小说是以男女恋爱婚姻为题材,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这部小说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共计描写了四起姻缘,是作者最富于喜剧色彩,也最引人入胜的作品。在作品中,奥斯汀通过对四起婚事的对照描写,提出了道德和行为的规范问题。照奥斯汀看来,不幸的婚姻大致有两种情况:一像夏洛特和阿林斯那样,完全建立在经济基础上;二像莉迪亚和威克姆那样,纯粹建立在美貌和情欲的基础上,结果他们的婚姻都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与夏洛特、莉迪亚相反,伊丽莎白和简的婚事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这是真正的美落姻缘。
除了描写男女情事之外,奥斯汀凭借理智来领会世界,把《傲慢与偏见》写成一部描写世态人情的喜剧作品,这些喜剧犹如生活的一面镜子,照出了人们的愚蠢、盲目和自负。书中描写了两个滑稽人物:“智力贫乏、孤陋寡闻、喜怒无常”的贝内特太太,兼自负与谦卑于一生,生活在妄自尊大的幻党中的柯林斯牧师。小说展现了这两个蠢人导演的一出出笑剧,把两个蠢人刻画地维妙维肖。奥斯汀在小说中显示了高超的文学技巧。小说的对话不仅用来刻画人物,而且利用了说话人、听话人、读者在动机和理解上的差异,制造多层次语调,致使对话具有鲜明生动、富有个性;又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