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捭阖-哈佛谈判术 作者:张丽-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日本经济正要高速发展时,流行着一首歌,歌词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明知是错,但却也改不过来。”
这首歌的内容是叙述一个薪水阶层的人酷嗜杯中物,已到了毫无节制的地步,经常喝得烂醉如泥,有时甚至还在车站过夜。他知道这样做对身体有害,但就如歌词中说:“明知是错,但却也改不过来。”虽然有的人还没达到像他一样已到了在火车站过夜的程度,但像这样的人在社会上也还存在,他们心里感到非常痛苦,无时无刻不在受良心的苛责。此时你若根本不体会他的内心,反而一本正经地作攻击性的劝解,这样,会使他产生什么样的心态呢?即使第三者是出于好意,却不为对方接受,对方非但不改过,反而变本加厉。所以,这种劝解方式,一开始就注定会失败。譬如,某公司一位职员经常迟到,上司若是当面对他说:“你到底打算怎样,公司并不是你一人的,可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你这么作已将公司的秩序搞乱了,你好好反省反省。”
与其这么说,倒不如抓住对方的“良心”说:“我想你内心必定也认为迟到是不对的,若是你能坚持这个正确的看法,便可望在不久的将来,你定能体会到全体职员都准时上班的乐趣。”这样说更能为他所接受。谁都不希望自己能为上司所赏识。如果你的言语刺伤了他人,即使说得再多,他也无动于衷,相反,若能先肯定对方,之后再伺机说出自己的意见,比任何一种威胁的话都来得有效。
□让对方别无选择
当你要对一件事物作一决断时,往往会遇到难题,于是你便无法下结论,此时,最需要的就是旁人有力的忠告。利用这种心理特性,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一些说服术。
譬如:某家具店内有位顾客正为买张桌子而举棋不定时,老板如果对他说:“圆桌有圆桌的好处,而方桌也有它方便的地方。”这笔生意就绝对作不成了。
老板要是这样说:“像你这样的人,我认为方的比较适合,因为方的与你的个性颇能配合,若是你买下还可作个永久的纪念。”顾客听了这一番话,马上会从犹豫不决中解脱而买下了它。这种说服法为推销的秘诀。现在我们听听一个现任刑警怎么说话。他迫使嫌疑犯认罪的秘诀是对他说:
“我相信你一定会承认,以往凡遇到我的嫌疑犯没有一个不招供的,我认为你也不会例外。”
若是嫌疑犯真的犯罪,此刻一定会想是承认好或不承认好,此时,刑警更须不断反复巧妙地运用这种说服法来暗逼他,自然就能将他逼到非承认不可的心境。
这种说服方式,使得惶惶不安的嫌疑犯内心会产生一种自己心思早被看穿、无法隐瞒的感觉。当他听到对方又断言说“你的答案只有一个”时,不稳定的心理必然会崩溃,而终于承认犯罪事实。
□化解对方防御心理
如果一名汽车推销员来拜访你时,你一定会首先想到:“这家伙又来向我推销汽车了。”
如果他是一名优秀且颇具名气的推销员,你一定更会认为他向你推销的不是名牌也必是价格昂贵的汽车。
某先生拥有一部老车已不敷使用了,于是,这一阵子便有许多推销员来推销汽车,使他感到不胜其烦,自然造成他重重防御的心理。只要推销员一上门,他就会想:“这些家伙又来了,我绝不会上他的当。”由于这些人为了推销他们自己的车,不是说:“你这部老爷车早已破旧不堪,实在有失你的身份。”就是说:“你已经换过太多的零件,还不如将这些费用购置一部新车更划算。”
这些话多么不堪入耳啊!所以,只要一见到他们,他心中就起反感。某日又来了一名中年汽车推销员,他直觉的反应就是:“这家伙定是来推销汽车的,我绝不上他的当。”
可是当那位推销员一看见他的汽车便说:“你这部车起码还可用上一年半载的,现在就换车的话,也太可惜了,我看还是过一阵子再说吧!”说着便递了张名片给他径自离去。
听他这么一说,这位先生顿时感到自己的整个防御心理崩溃了。接着,他马上按照名片给那位仁兄拨通了电话,结果如何,各位可想而知。因为这位推销员的作法太出乎他的意料,简直违背了他原来所期待的,所以,在这种得不到期待的情况下产生的空虚感,他便很自然地投降了。当然此刻这位先生已是十分乐意地向推销员购买新车,因为他的防御心理完全被瓦解了。
□利用对方特长使之就范
这是某杂志社编辑的经验谈。有一次他请求一位大作家写篇稿子,但这位作家不是推说太忙就是太累而不予答应,由于这位作家的名气大,态度自然高傲,所以他在这次的拜访中便一下子败下阵来。
因对方名气大,而自己又是有求于人,所以难免低声下气,会谈时也只有应允的份,毫无说话的余地,因此而造成紧张感,使自己不能以对等的姿态与对方谈论,更谈不上提什么要求了。
因为这位编辑无论如何也要取得他的一篇手稿,所以当他第二次登门造访时,就以闲谈的方式与他聊天。他一开口便说:
“先生,听说你有一部作品在美国十分畅销,是吗?”这位高傲的作家听了当然十分欢喜,点头称是。接着他又问:“先生的文笔十分独特,难道也能翻成英文吗?”
于是他便答道:“就是因为我的文笔十分奇特,翻起来是有些困难,但是如果翻成了,必定会是本畅销书……”这位大作家于是便兴致高昂地谈论着他的作品。
本来这位编辑也并没抱有十分的希望,没想到这位作家的反应竟比他所预期的还要好。终于,这位作家愿意为他写稿了。
身为一名忙碌的作家,时常都会为了应付这些索稿的编辑而感到十分烦躁,所以多数是不予理会。而此次这位编辑先生所以成功,给他戴了顶高帽子当然也是原因之一,但是最有利的因素还是在于他说的一番话,使这位大作家感觉到:
“这家伙还挺了解有关我的情况,可见他也一定时常看我的作品,不可小看。”于是便答应为他写稿了。
这位编辑很有技巧地“提升”了自己说话的地位,渐以对等姿态与作家谈论到主题,使对方反而不好予以拒绝,于是他便达到了目的。任何人,当他和不常见面的长辈及地位较高者,或是陌生人说话时,心理上难免会有些胆怯,使对方很容易以压倒性姿态与你对谈。为了挽回颓势,此时你就必须与他聊些有关他的种种事情,即使是琐事也无妨。譬如说:“听说你最近戒烟了。”或“上次的旅游玩得开心吧!”以此类的话题来表示你是一名情报通,自然而然就会提升自己说话的地位,而不致使对方产生藐视的心态,于是乎他便一步步走入了你的圈套。
□使对方把“偶然”认作“命运”
某保险公司的一名女推销员,她的推销成绩在全国可说是数一数二的。但她并无特殊的外貌,口才也平平,实在看不出她有什么能耐。可是当我与她见面时,才感觉到她其实是有一手。据她说,每当她要向女性推销保险时,一定要强调命运。例如:
“本来我也不相信什么命运,可是我有种预感,你非加入保险不可。”先说了这一段开场白后,接着又说:
“前一阵子我向一位太太推销保险,她也入了保,但奇怪的是当她入保后第二个月,她的家人突然发生了事故,而她也因此获得了保障。在我向她推销保险以前,就曾多次在路上遇见她。这些虽然都是偶然,但为何反复出现,而且竟是在同一个地方。因此我也不得不相信偶然与命运有所关连,就是因为这些偶然,间接促使她加入了我的保险。”
当然她说的这些话并不是捏造的,只是在时间上稍作更改,因为那是多年前发生的事。
一般女性对所谓的命运或算命的感觉都十分脆弱,所以这一类说法对她们自然十分有效,据说她每次都是用这种方式促销她的保险,而且是十拿九稳的。
男人要结交女友时,也可将偶然和命运同时运用。譬如某男子归还一条拾获的女手绢时,便可对她说:
“你的长相与我初恋的女友真是太相似了。”
往后便可经常故意制造一些“偶然”与她碰面,并且要让她感觉这些偶然都是命运的安排,更须时常强调说:
“难道我们之间真有这么多的偶然吗?或许是上天有意的安排。”这对男女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双双步上红地毯。
□制造共同的假想敌人
曾有一部小说的内容,是叙述美、苏二强于对峙后,终引发了战争,正欲动用核子武器时,突然传来一则消息,说火星人攻向地球了,此时,美、苏便打消了对战的意念,协力对付外来共同的敌人。这篇故事看似单纯,但却十分巧妙地利用了心理学的技巧。
人,或多或少难免会存有“共同”的心理,简单地说,如模仿、流行等,看见别人做,自己也想跟着做。
人心虽存有这种“共同”的意识,但是当双方利害关系发生冲突时,这共同心理便产生不了作用。如前所述,美、苏两国若无共同的敌人出现,他们的共同心理也很难产生出来。
同样的道理也可应用于商业上。有两家厂商为了生意上的竞争,搞得十分不痛快,此时,消费者突然对他们提出共同的指责,于是这两家厂商顿时停止竞争,共谋解决问题。
同事之间也可以运用这种方式。譬如某同事与他人极不合作,始终对别人反感。如果你希望他帮忙时,不妨这样对他说:
“如果我们办不成此事,就会被调往乡下去。”
他听你这么一说,心里会想:“这件事还是须要我们共同来解决。”这就是抓住对方“共同”心理的弱点。
所以对于难以相处的人,最好是找出两人之间共同的假想敌人。□自言自语使对方察觉自己过失
一般说自言自语,是指在没有第二者在场的情形下自说自话。可是在一对一或一对多数人时,若能抓住机会,巧妙运用,也可当成说服的武器。某公司的一名科长是著名的“有意识自言自语者”,但这位仁兄的个子瘦小,其貌不扬,怎么看也不像是科长的料子,而他也了解自己因此而令部下瞧不起,部下都不十分情愿接受他的命令。于是他便想出了这种“自言自语”战术。
譬如冬天时,当室内的暖气过暖时,一般人往往会以命令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但是他却以一副很热的样子,脱脱衣服或解开领带等行动来暗示,并且还自言自语的说:“啊!热得要命!”
别的职员听了,便会自动将暖器转小。若是你的手下经常有上班迟到的现象时,你就若无其事地在办公室内来回走动,并自言自语说道:“大家如果能早点来,那该多好。”
对于上班时间不认真工作、只顾聊天的部下,你也可如法自言自语地说:“早做完,就可以早下班。”
这样的作法,部下听了不但不会不高兴,反而更能收到效果,比起当面斥责高明多了。只要是心里有数的人都会自动改正。
在许多场合中,正面指责反会产生反作用,如果对方是长者、社会名人或受过自己恩惠的人,也能用这种方式。譬如对谈时,因为自己是处于下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