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城市经营的十大抉择 作者:李津逵 >

第45部分

城市经营的十大抉择 作者:李津逵-第45部分

小说: 城市经营的十大抉择 作者:李津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蓝图勾画出后,一大批城市环境项目接连上马:解决三亚每日6万多吨污水排放问题的红沙污水处理厂建设已进入尾声;三亚东西河清淤拓宽工程正在进行;28条市政路加宽添绿;三亚湾海虹、海月广场,亚龙湾环湖公园,大东海广场,市民广场,东西河整治工程等一大批〃绿色工程〃都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之中。
  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三亚环境建设采取以地补偿,多方筹措的办法,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仅1998年,三亚市依法收回1。38万亩闲置地,其中70%用于环境整治绿化工程建设,换来了近29亿元的计划投资项目。另外得到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和国债资金的支持,使三亚的绿地迅速增加。有数字显示: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60%,城市绿化覆盖率47。12%,人均公共绿地14。15平方米,全市土地的45%属风景名胜区。
  去年以来,亚太地区岛屿可持续旅游业国际会议、四国岛屿观光论坛、第二届全球化论坛,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等大型国际性会议相继在三亚举行,还有爱立信、摩托罗拉、朗讯、IBM等1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商业性会议在三亚举行。
  5、杭州:建设森林城市,要从6方面实现突破
  杭州市将在〃十五〃期间全面实施绿化造林,计划五年内完成2500万平方米——…这意味着,今后五年内,每个杭州人每年将增加绿地2。5平方米。仇保兴市长说,为了巩固创建〃全国园林城市〃的成果、建设一个更美更诱人的〃花园城市〃、〃森林城市〃,杭州必须有大动作。
  据《都市快报》2000年11月6日悉,杭州将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紧密结合,对城郊主要道路、绕城公路、沪杭甬高速公路、铁路沿线两侧及部分城市楔形、块状规划绿地采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办法实施全面绿化造林,从2001年起,市区高速公路、绕城公路两侧将遍布生态林;铁路杭州段沿线将有20-50米的绿化带;杭城主要道口将形成6个节点绿化广场、一个城市公园群。
  仇市长说,兴建〃生态城市〃、〃森林城市〃,高大乔木灌木所构成的立体绿化系统成为城市过滤系统,可将大气污染、噪音通过树木隔离、吸收,深度环保。同时,绿树成荫的城市景观和自然生态环境将吸引各路过客〃游在杭州〃、吸引外地学子〃学在杭州〃,聚集优秀人才〃住在杭州、创业在杭州〃。环境是集聚人才的重要因素。美国的硅谷、印度的班加鲁尔、法国的索菲亚工业园皆以自然环境优美而著称。
  全面绿化造林,建设森林城市,要从6方面实现突破:突破往年绿化只有点、没有面的格局,沿路、沿河道绿化,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突破绿化计划实施滞后于种植季节的做法;突破以往填土平整绿化的传统;突破违法建筑挤占绿化用地的局面;突破以往植树绿化只有一个主体的局面;突破过去绿化工作奖罚不够分明、平均主义的做法,实施以奖代拨,设立〃生态奖〃的办法,鼓励单位和个人多种绿、出精品。
  6、昆明:八大工程建设绿色生态城市
  昆明市政府提出于2005年建成全国园林城市、2015年建成山水园林城市,进而建成绿色生态城市的目标。1999年12月1日《云南日报》的消息,据1999年该市在创建园林城市的绿化普查资料显示,昆明市还需增加绿地645公顷才能达到园林城市评选标准。昆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28。17%,还差6。83%才达标;绿地率为25。1%,还差4。99%才达标。此外,还需完善点线面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丰富城市干道行道树种,提高住宅小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
  为此昆明市将实施八大工程来推动绿色生态城市的建设:〃绿色走廊〃工程、〃城市绿带〃工程、〃广场绿地〃工程、〃专用绿地〃工程、〃生产绿地〃工程、〃风景林地〃工程、〃公园精品〃工程、〃园林管理〃工程等八项重点工程。
  昆明市总体绿化格局是:建成以昆明市为中心的点、线、面、圈大环境绿化体系,形成乔木、灌木、花草结合、层次分明、各具特色、一街一景的绿化系统。充分体现春城历史文化悠久、自然景观绚丽、园林名胜众多、民族风情浓郁的园林城市特色。
  抉择之九,经营城市的记忆
  城市是文化遗产密集区,在城市化进程中,也往往是文化遗产受到破坏的重灾区。中国被联合国认定的文化遗产数量,在当今世界上名列第三,但是,在全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有三分之一是各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而中国九十九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却只有平遥和丽江两处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西安、北京等赫赫有名的古都和其他九十多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均因历史风貌在城市建设中遭到破坏而无缘列入,这的确令人扼腕长叹!
  如果考虑到所有的破坏还仅仅是在中国的城市化低速发展时期造成的,那么面对即将到来的城市化高潮,那些硕果仅存的古城、古街、古建筑将何以堪?
  第一节 保护文化遗产的世纪潮
  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文物损失,是一个全世界的问题。日本千叶大学教授木原启吉说:日本近代文物古迹曾遭到四次大的劫难:一是明治维新之后,大量佛寺被毁;二是明治及大正初期开放贸易,大量古代文物外流;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文物古迹毁于战火;第四次则是50年代后经济高速增长时,不但毁了文物,更破坏了历史环境。其中第四次破坏是最为严重的一次,它远远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破坏。
  这就是在中国城市规划建设中常听到的那句话: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中国在未来20年的高速城市化中如果没有足够的对策,将面临秦始皇和文革都相形见绌的破坏,积淀在中国几百座城市中宝贵的文化遗产将难逃厄运!
  一、从对古物的把玩,到对历史的关注
  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是与近现代的历史学、考古学的发展轨迹平行的。对于希腊罗马古董的兴趣导致了收藏之风,并随着英法等国对地中海的大规模考察,催生了19世纪的考古学。通过国家立法将对于文物古迹的保护确定下来,也就是在大致同一时期开始的。
  在法国,1840年,在古建筑鉴定专家梅里美的倡议下,成立了历史建筑管理局,提出《历史性建筑法案》;此后在1913年颁布了《历史古迹法》保护历史性建筑;不论公物或私产,一旦被历史建筑管理局认定为历史性建筑就不得再拆毁,对它的维修费用将由政府资助其一部分或全部。
  在英国:1877年由威廉·莫理斯创建了古建筑保护协会;1882年颁布《古迹保护法》,保护21项古迹,其中主要是遗址;1913年颁布《古建筑加固和改善法》及1931年《古建筑加固和改善法修正案》;1953年制定了保护历史性建筑物的《古建筑及古迹法》。
  在日本:1897年制定了《古神社寺庙保存法》;1919年制定了《古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保存法》;1929年制定了《国宝保护法》;1952年综合以上三个法令为《文物保护法》。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制定了第一个获国际公认的城市规划纲领性文件——《雅典宪章》,其中有一节专门论述〃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指出了保护的意义与基本原则,及保护好代表一个历史时期的历史遗存在教育后代方面的重要意义,表明文物建筑的保护运动已成为一股很重要的国际力量,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包括:
  1、真能代表某时期的建筑物,可引起普遍兴趣,可以教育人民者;
  2、保留其不妨害居民健康者;
  3、在所有可能条件下,将所有干路避免穿行古建区,并使交通不增加拥挤,亦不使之妨碍城市有机的新发展。
  从对古物的把玩,转向对人类历史的关注,这是二十世纪里人类文明的一个觉醒。
  二、不仅保护有形,而且保护无形
  2000年,应重庆九龙坡区的邀请,我参加院里课题组对该区原属巴县的五个镇进行旅游产业的总体策划。走马镇,是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中国民间文学之乡。80年代以来巴县文化部门的干部就一直在从事民间故事的发掘保存工作。先后收录了1000多万字的民间故事、歌谣、2000多首民歌。1995年月10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组成民间故事考察组;对当地民间文学家的故事和山歌进行了录音整理。发现这里有千则故事家、百则故事家数十人,走马民间文学蕴藏极为丰富。
  在走马小学,我们观摹了一场师生们第二课堂的成果汇报,小学生们和当地的民间文学艺术家同台讲故事、对山歌,气氛火热。下至7岁娃娃,上至八旬老汉,讲起故事诙谐生动,几代人之间有一种火辣辣的文脉在传承。
  令人深思的是,在走马镇我们听说,对于这里的民间文学进行长期跟踪研究的,不仅有中国的文化部门和联合国的文化组织,还有一群日本的专家。在这些专家看来,流传于人民群众口头的文化艺术,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日本《文物保护法》中明确把文物分为五类,即有形文物、无形文物、民俗文物、纪念物和传统建筑群。
  〃无形文物〃就是指没有具体物质形态的,在历史上、艺术上有一定价值的戏剧、音乐及工艺品的制作技术等。日本把戏剧、音乐等规定为无形文物,它们是了解日本民族历史和人们生活习俗方面不可缺少的民俗文化,因此作为文物来保护。
  〃民俗文物〃是指民间和世俗的物质和精神遗存。它是人们在理解生活方式变化时不可缺少的东西。民俗文物也分为有形和无形的。有形的文物包括衣服、生活用品、生产工具等等,而无形文物则包括因信仰、宗教等而举行的祭奠和舞蹈等活动。
  在许多地方,我们都看到民间文学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渐渐式微,而走马一行,日本把无形的文化遗产也作为文物来保护的做法,的确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三、大营救:从文物到街区
  1999年,北京市批准了一个在我国具有首创性的计划——将方圆558公顷的25片地区划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在这些街区内,只允许原貌整治而不是破坏性的改造。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复兴,城市建设高潮涌起,致使许多文物建筑及其环境受到了破坏,城市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在这种背景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4年5月于威尼斯召开的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上通过了著名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即通常所称的《威尼斯宪章》。
  文物保护的对象从个体的文物建筑扩大到历史地段,是本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兴起的新潮流。保护首先从文物建筑周围的环境开始。如日本1966年颁布的《古都保存法》,主要目的是保护古都文物古迹周围的环境以及文物连片地区的整体环境。之后,历史地段的保护由〃文物建筑所在地段〃的保护向历史街区逐步拓展。〃历史街区〃强调的不是个体建筑,地段内单体建筑并不个个都具有文物价值,但它们所构成的整体环境和秩序却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的风貌特色,因而使价值得到了升华。从地段的构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