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池田您说得程对。这是现代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汤因比为了维护人的尊严性,除了人为地遮隐作为动物的器官和机能以外,我们还没有找到维护尊严的更好的方法,这是一个弱点。这里,我们假定除人以外的某种动物暂时具备了与人一样的智力,有机会来随心所欲地观察人的生态。那么这位虚构的观察者一定会得出如下的结论:所谓人类的尊严不过是徒有其表,其实和别种动物没有很大差别。然而人类却要用隐瞒这个事实的
5
展望二十一世纪
习惯方法来维持自己的尊严性。
但是,人类毕竟深切地认识到,自己要有尊严性。如果不能维持这个尊严性,人就要堕落为其他动物了。我个人以为,比起刚才虚构的观察者对人类尊严的评论来,人类自己的认识更为真实。
人意识到了尊严性,换言之,认识到了自身虽然在生理方面是动物的有机体,但同时也是一个精神性的存在。
池田是的。如果假定把精神的作用只看成虚无的东西,是一种虚构的现象,那么人类的尊严性,人类为了获取尊严而制定的行动方式,就都会成为荒谬的东西了。但是,事实上精神的作用和精神世界对人类来说,却占有重要的比重。人类对有关性、饮食以及其它各种行为所制定出的行为方式或戒律,决不是毫无意义的东西。其根据也就在于人的精神世界。
汤因比人类以规戒自身的动物性器官和机能来制约自己,并据此认定自己是人,拥护人性。
迄今为止,人类没有一个普遍的、统一的规范。在各人类社会中实行的规范均各不相同。在比较几个不同的规范体系时,我们可以下结论说这个比那个好。而且我们也在不断地修正着规范。
但就我们所知,任何地方都没有不要任何规范的人类社会。即或假设存在这样的社会,也很难设想它能作为人类社会面存续下去。人类比其他动物有大得多的行动自由。我们比起人类以外的动物来,既能够作恶,也能够为善。因此,如果我们抛弃了规范来生活,其行为一定连禽兽都不如。
对待性交这个问题的恰当的判断标准,就是如何维护人的尊严。而且,在这个人类现象的领域里,由于性关系有着尤为重要的精神特征,即由于爱的存在而成为人类属性的东西。在这里,尊严性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爱、没有尊严,仅仅要满足单纯的动物的欲望,这种人类的性关系只会带来精神的堕落。
6
第一编第一章人类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人类以外的动物,对其性冲动而作出的反应由于不带有自我意识,所以是纯真无邪的。并且,在动物的性行为中,性交是靠天生的自然控制力自然而然地加以调节的。而在人类生活中,没有爱和尊严的性,不仅是单纯的兽欲,而且比起靠自然控制力调节的野兽的性交来,在精神上、伦理上要恶劣得多。
池田社会如果没有了规范,就不能再称之为人类社会,甚至会比动物社会更加低劣。具有一定程度的精神机能的动物,必然就会具备某些行动规范。一位观察过猿群的学者报告说,猿群中俨然存在着制约饮食顺序和性关系的纪律。如果人们抛弃了一切规范,其结果就会连这些动物都不如了。
汤因比尤其关于性的规范最重要。因为性构成了人类本性的动物性一面的最根本的要素。除了性机能以外,人体所具备的其他动物机能,都只是个体的问题。但在性关系中,至少有两个人要受其影响。而且,倘若以生产孩子为其当然的结果的话,其影响就会波及到更多的人。
孤立地来看,人没有性关系也可以生存,像修道僧、尼姑就是如此。但从整个人类来看,没有性关系就无法延续下去,因为舍此再无别的手段。因此,通过耐性关系加以制约,才产生了爱来作为人类自然性欲的补充。性关系又通过爱来取得尊严性,获得提高。
夫妇之爱,父母子女之爱,正如孔子所教诲,是形成人的社会性、道德性的核心。
池田明白了。这一点我也基本上赞成。不过,如果探索一下在性关系上道德的丧失、爱的欠缺这种现象的根源,就会看到似乎世界上有一种倾向,是把人的生命只看作物质。结果就把性关系中的肉体和精神割裂开来,把性本身当作了快乐的手段。
我认为,要是不将焦点放在这个问题上的话,最终恐怕是找不到彻底解决的途径的。
7
展望二十一世纪
汤因比人类社会的规范、风俗、习惯是互相关联的,形成了一个网络。制约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规范,也许彼此之间并无逻辑上的关系。但是,在一个领域中采取的放任主义或压制主义很容易波及到其他领域。这种意义上的心理联系显然是存在的。如今,在性关系中出现的放任主义,诱发了吸毒、道德败坏等放任状态。并且为了个人或者政治的目的而任意诉诸暴力。这决不是偶然的事情。
最近,在人类生活的许多方而产生了无法制状态,原因之一可以说是在过去的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九一四年以后频繁发生的局部战争中,数以百万计的人被拉去当兵。战争公然推翻了人类正常的控制心理而去屠戮人的生命。对于士兵来说,屠杀人类同胞——作为一般百姓这是要问杀人罪的——不仅不是罪行,反倒成为义务。人类主要的伦理规范被如此态意地颠倒,这表明其自身已经杂乱无章,是违反道义的。而且服役中的士兵被完全引离了已经惯熟的社会环境,这使得他们从过去的社会制约中解放了出来。既然已经受命杀人,那么他们打破正常的观念去恣意地奸淫、掠夺、吸毒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在越南,美军士兵的道德堕落实际上是任何一场战争中士兵们都会干的一种极端表现。
池田的确如此。战争所带来的令人恐惧的伦理观念的堕落,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样的。
汤因比战争是罪恶。但科学的精神不是罪恶。不过我认为,在不知不觉之中,并且是间接的,这种科学精神却助长了现代的无法制状态,特别在性关系方而更是如此。科学在伦理上的价值是发现真理和正视真理。科学是对所有传统的信念、规范、风俗的挑战。
有关性行为的传统规范,在任何一种社会里,虽有程度的差别,但都是抑制性的。我认为这在伦理上是正确的。然而制约越
8
第一编第一章人类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是严厉,破坏得就越是频繁,越是恶劣。而小心谨慎的破坏行为也会越发带上伪善的色彩。现代的儿童不仅通过正规的学校教育,而且也通过时代精神来增长追求真理的科学热情和蔑视虚伪的科学心理。结果,今天形成了信用差距,父母、政府失掉了成信,随之也失掉了权威。因为现代青少年怀疑父母们在性关系和其他事情上.言行是不一致的。
如果这就是如今反抗性行为的传统规范的一千原因——我相信是如此——年轻人则会趋向于对性行为不加约束。即使杜会或政府采取压制措施,或自发地形成了主张禁欲主义的运动,恐怕也不能使他们政弦更张吧。
池田现代青年人表现出的这种纵欲倾向,为拜他主义的文明压力所推动,他们的生命本身在衰弱化。我看从这里可以找到真正的原因。从赢弱的生命中怎么能够生出娇鲜的爱的倾神来呢?
博士曾主张:一超越现代状况的方向寓於爱的作用之中。一我当然赞同您的见解。不过我还感觉,如果不把基点进一步放在产生并支撑着爱本身的更深的地方,恐怕就不能成为真正现实的力量。
要使性回复人类的道义性,其先决条件是首先要解除压抑着青年们精神的拜物主义的束缚。与此同时,需要开发爱的根源——生命本身,他其跃动,使其加强。我考虑,应当探索是什么东因可以使这一切得以实现。
汤因比可望能够规正性的放纵行为的方法,恐怕只有采取积极的手段。性的放纵表明对人类的未来丧失了信念和希望。要治愈这种病,就得毫不含糊地给年轻一代他送朝气——不是虚幻的东西——要赋予他们某些人生的目的。
制约性行为的任何规范体系,的他并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假如人类的性关系不受某种规范体系的约束,人类生活就形同
9
展望二十一世纪
禽兽。所谓规范体系,必须能赋予性机能——在人与动物共同具有的生理机能中,这也是最麻烦的——人类的尊严,并且这一点要得到人们明确的承认。
2.关于遗传与环境
池田遗传学从大的方面可以说有两个流派,一个是由孟德尔、摩尔根等人建立的纯正遗传学,另一个是苏联的李森科学说。
时至今日当然无须多加说明,不过为了证实一些问题,我想还是简单地触及一下这两个流派。首先说孟德尔学派。从根本上来说,这一学派发现了生物体中的遗传因子,提出遗传现象的基础在于这个世代相传的遗传要素。遗传因子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中以一定的顺序排列,并储存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一点我想已为最近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步所证明。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表明,遗传因子的本质是核酸,其复杂的结构也已被瓦特逊和克利克等人研究清楚。
李森科等的另一学派重视遗传中环境的作用。他们建立了一个新概念,提出“所谓遗传性,就是生物体为了自身生活和发育而要求一定的各项条件,并以一定的方法对这些条件进行反应的性质”。进而他们主张,作为生物体的物质代谢方式,应该掌握遗传性。
盂德尔学派以遗传为主,探求生物体的内因。与此相反,李森科学说是要从环境的关系研究遗传现象。我觉得这一点最好能给予充分的评价。但是这个学说和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相结合,走向了环境决定论,以至于忽视了遗传因子的存在。这一过程,从科学的应有状态的角度来说,受到责难也是理所当然的。斯大林
10
第一编第一章人类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死后,李森科在《真理报》上受到批判,被谴责为“李森科为首的一伙科学家的独裁妨碍了生物学的发展”,可以说这也是当然的。我以为,在研究遗传问题时,遗传因子的存在及作用和外界环境的作用这两方面都不容忽视。
汤因比正如您所说,我也觉得,如果要说明进化或者创造的本质——即使达不到本质,至少是说明其作用的情况,那么无论如何必得从遗传因子和环境两个方面来考虑。进化和创造这两个概念中,无论哪一个看上去更明确地显示出变化的真正实态,这一点都是不变的。
池田对于以往孟德尔学派和李森科学派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致力于说明遗传现象的努力以及取得的科学成果,确实应给予恰当的评价。但是我想,为了能深一步正确地解释遗传现象,需要把着眼点放在生命本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上来考虑。如果着眼于这种生物体和环境条件的关联性,那么在孟德尔学派和李森科学派获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就会进一步开扩视野,全面地揭开遗传现条之谜。
汤因比遗传与环境的区别,大概也是人类对实际上无法区分的“存在即其本身”这一命题,不得已面进行的一种理智性分析吧。人类不得不这样做是因为其智慧的理解德力有限度。
在一个生物体中,确立了特定的遗传因子的组合,并遗过生殖作用遗传给后代。这也意味着,在包括全宇宙的一个有机体中设定一个中心。但是,事实上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