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30天让你精通博弈学 >

第16部分

30天让你精通博弈学-第16部分

小说: 30天让你精通博弈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生当初的选择是对的,只不过今天情境完全不同了,他才 



改变了念头。完全有这样的可能性:他昨天坚持了下来,又 



跑到甲商店省               元钱买下了相机,结果他太疲劳,第二天早 



上起不来,误了课,甚至有可能饿过头,闹起 胃疼。那样他 



就会同样后悔:昨天不该为那                             元钱去奔命,何苦弄成今天 



这个样子,太划不来了。 



      这样说来,无论他当初怎样抉择,他都终将会后悔的。 



这真是所谓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其实我们许多的实际抉 



择都受所面临的情境的牵制,而并非我们本身决策能力的高 



低所致。 


… 页面 114…

      我们已知要通过决策使可能的利益达到最大限度的原则, 



我们还知道,要完成这样的最优化决策需要对所有信息进行 



全面的合理的评估。然而,在实际的决策中,最优化很难实 



现,即使实现了,也是暂时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并不知道 



此时此地我们是否已经掌握了所有的与抉择有关的信息,或 



者,我们不能确切地判断这些信息是否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有 



所改变。实际上,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各种信息,它们 



可能会对现实的问题及有关决策产生影响。如果不能对此有 



充分估计,如果在决策中只注重对现有信息的处理而忽视可 



能出现的变化,则很难使决策最优化,甚至每当你做出一个 



选择时,你会发现它已经过时了,不再适用了。 


… 页面 115…

      博弈论还有一个译名就是 “对策论”,我们也可以说是 



 “计论”。用计策来算计敌人,不仅要 自己选择恰当的计策, 



而且要算准对方用什么计策。这不就是博弈吗? 《三国演义》 



中到处都充满着 “计”,什么是 “计                               “计”就是策略;用计, 



即用策略赢对方。 



      下面我们用著名的空城计来解释不完全信息下的博弈。 



      现在让我们看  《三国演义》中一个著名的 “空城计”: 



街亭失守,司马                 引大军蜂拥而来。当时孔明身边只有一班 



文官,             名军士已分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                                     名军士 



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 



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杀来。孔明传令众将旌旗尽皆藏匿, 



打开城门,每一门用                     名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而孔 



明羽扇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 



焚香操琴。司马懿 自马上远远望之,见诸葛亮神态 自若,顿 



时心生疑忌,犹豫再三,难下决断。又接到远 山中可能埋伏 



敌军的情报,于是叫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急速退去。 


… 页面 116…

司马懿之子司马昭问: “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 



故便退兵 ?”司 马懿说: “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 



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孔明见魏军退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诸葛亮说, 



司马懿 “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 



所 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 已而用之,若弃城而去,必 



为之所擒”。这就是为后人广为传诵的 “空城计”。 



      当然, “空城计”不过是小说家言,就如博弈论中的游戏 



一样,未必会在现实中出现。但是作为一个博弈模型,这个 



故事还是很有启发性的。 



      在 “空城计”博弈中,司马懿兵多将广,几乎所有 “好 



牌 ”都抓在手里,而诸葛亮 的 “好牌 ”只有一张 :那就是 



 “信息”。问题的关键在于:司马懿不知道 自己和对方在不同 



行动策略下的支付,而诸葛亮是知道的,他们对博弈结构的 



了解是不对称的。诸葛亮拥有比司马懿更多的信息,他知道 



 自己兵力微薄,但是司马懿并不知道。而且,为了让司马 



无从了解、判断,诸葛亮还偃旗息鼓,大开城 门,打起了心 



理战。因此这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博弈。在这里,孔明可以 



选择的策略是 “弃城”或 “守城”。无论是 “弃”还是 “守”, 



只要司马懿明确知道他 自己的收益,那么孔明均要被其所擒。 



孔明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让司马懿 知道他 自己的策略结果。他 



 的空城计是降低司马                    进攻 的可能收益 ,使得司马                         认为, 



后退比进攻要好。 


… 页面 117…

      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博弈参与者不是使 自己的收益 



或效用最大,而是使 自己的 “期望收益  (或效用)”最大。比 



如:如果让你在 “有                       的可能获得              元 ”与在  “有 



的可能获得               元”两者之间进行选择,你当然选前者,因 



为前者的 “期望所得”为:                                   元        元,而后者为: 



             元         元 。 



      在 “空城计”博弈中,孔明了解双方的局势,制造空城 



假象的 目的就是让司马懿感到进攻有较大失败的可能。如果 



我们用概率论的术语来说,诸葛亮的做法是加大司马懿对进 



攻失败的主观概率。此时,在司马懿看来,进攻失败的可能 



性较大,而退兵的期望效用大于进攻的期望效用,即:司马 



懿认为进攻的期望效用低于退兵的效用。诸葛亮惟有通过这 



个办法,才能让司马懿退兵。 



      司马       想,诸葛亮一生谨慎,不做险事,只有设定埋伏 



才可能如此镇定 自若,焚香操琴。此时,司马懿觉得 “退” 



比 “进攻”更合理,或者说期望效用更大。于是后军变前军, 



前军变后军,后退而去。结果是诸葛亮得以逃脱。 



      司马懿对局势的判断不是没有道理的,他对诸葛亮的判 



断是基于以前的认识,这就是归纳法。归纳法是人们认识和 



总结客观事物规律的一种方法。 



      严格来说,归纳法不很科学,例如,过去人们通过观察, 



得出 “所有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这个结论,可是后来发现 



了鸭嘴兽,这个理论就破产了。所 以一位哲人 曾说:我们并 


… 页面 118…

不知道 明天太 阳还会不会升起 。司马懿 因为孔 明 “生平谨 



慎 ”,就料 定他“不肯弄 险 ”,也是一例 。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尤其在博弈局势中,谁掌握什么样 



的信息对于事情的结局至关重要。因此,如何描述信息、了 



解不充分的情况在博弈论中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由 



此产生了不完全信息博弈理论。事实上,规范地研究不完全 



信息问题,是博弈论乃至整个经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新阶 



段。 



      在现实生活中,不完全信息的形态纷繁多姿,这为认识 



和研究其分布和变化规律带来了很大障碍。 



      在现实社会经济环境中,在进行策略选择时对有关信息 



了解不充分的情况随处可见,可以说是现实生活中的常态。 



然而在经济学中一直缺乏处理不完全信息的一般性手段,在 



博弈论的早期发展历史中也是如此。这使它受到了严厉的批 



评,人们认为其分析缺乏现实基础,其结论也就失去了实用 



价值。这种局面直到豪尔绍尼                                         年提出了贝叶斯博 



弈理论才得以改变,从此,博弈论成为研究信息问题的重要 



手段。 



      不完全信息博弈理论中的不完全信息具有特定含义,它 



专指一种博弈局势中 



      局中人对其他局中人  (或者他 自己)与该种博弈局势有 



关的事前信息了解不充分,而不是博弈中产生的与局中人实 



际策略选择有关 的信息 。这里所谓 的事前信息是指关于在 


… 页面 119…

博弈实际开始之前局中人所处地位或者状态的信息,这种地 



位与状态对于博弈局势会产生影响。 



      现实博弈中的不完全信息具有多种形式,例如,局中人 



对其他局中人  (或他 自己)所掌握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 



商业经验、决策能力的了解不充分,对其他局中人的偏好与 



品位不完全了解,对其他局中人的可用策略不完全了解,对 



处于一种博弈局势中的局中人的具体数 目不完全了解,等等。 


… 页面 120…

      如果有一颗料事如神的水晶球,作决策就不再是一件难 



事了:不但可以逢赌必赢,还可以把赢来的钱再做无风险且 



高利润的投资;拥有完美的另一半,还能在完美的环境里成 



功培育出完美的子女;更棒的是,绝不会搭乘可能出事的飞 



机或汽车。如此一来,不但生活有保障,更能活得充实又美 



妙。可惜,实际上我们无法掌握所有变因,更无力预测未来, 



甚至连 自己将来想要什么都不知道,所 以使得作决策变得困 



难重重,更别说多人决策、各持己见的状况了。 



      不管是对未来、过去和生命的意义,抑或是内心的渴望, 



只要是我们不知道的部分,都称之为 “不确定性”。不确定性 



就像死亡、缴税这等事一样,是无法避免的。一般人提到不 



确定性就会联想到迟缓、笨拙、优柔寡断  (这一点可能就是 



不确定性本身所造成的),以及懦弱等等字眼,但是这么多的 



词汇,说穿了只是表示 “我们有所不知”罢了。不过,话说 



回来,有些事  (例如某人的电话号码)可以很容易找到答案, 



但有些事就像 “未来”一样,本来就是不可知的,所 以不必 


… 页面 121…

因为不知道而觉得丢脸。因此,不管别人知不知道,只要有 



你不知道的事情存在,就有可能陷入不确定的情境之中。如 



果有人宣称他无所不知,这种人你最好对他敬而远之。 



      我们已经说过, “空城计”只是虚构的故事,不太可能在 



现实里发生。你可能会想:如果换了我,尽管可能没有司马 



懿那么聪明,可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