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30天让你精通博弈学 >

第28部分

30天让你精通博弈学-第28部分

小说: 30天让你精通博弈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页面 206…

个风险的;可是同理,                      号也不该 冒没有必要的风险。无论 



是哪种情况,他都应该给                        号     枚金币,使其得到甜头,支 



持 自己。这样他的 “保险方案”就是  (                                           ;相应地, 



  号的方案也要修改一点,比                           号多给         号     枚,使其支持 



 自己,也就是(                             。对 于       号来说,倒是不必多掏 



钱,而是减少了两枚金币收买                           号这一种可能性,也就是说, 



前 面 所 说  的            “标 准 答 案  ” 只 剩 下  了 一 种  , 即 



                        。当然,他也可以选  ( 



但是由于收买               号要比收买            号多花         枚金币,所以也就算 



不上 “最佳”方案了。 



      再就是俗话所说的 “人心隔肚皮”。这翻译成经济学语言 



则是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谎言和虚假承诺就大有 



用武之地,而阴谋也会像杂草般疯长,并借机获益。譬如, 



号完全可以对              号 、     号 、     号大放烟幕弹,假称基于                        号所 



提出的任何分配方案,他一定会再多加上一个金币给他们。 



果真如此,结果又当如何 ? 



      还有比上述情形更复杂的。让我们试考虑分配规则变化 



的情形。 



      通常,在现实世界中,人人都有 自认的公平标准,因而 



 时常会嘟囔:“谁动 了我 的奶酪 ?”可 以料想 ,一旦                                    号所提方 



案和其他人所想的不符合,就会有人大闹。当大家都闹将起 



来 的时候,           号能拿着            枚金币毫发不损地、镇定 自若地走 



 出去吗?最大的可能就是,强盗们会要求修改规则,然后重 


… 页面 207…

新分配。 



      假如 由一次博弈变成重复博弈呢,比如,大家讲清楚下 



 次再得           枚金 币时,先 由              号强盗来分,然后是                     号…… 



“轮流坐庄”。 



      可能还会有比这更凶的。比如,四人会想:                                        号居然要 



独得        枚金币,这简直是赤裸裸的剥削嘛 !于是,他们立即 



起 来“造 反 ”,组成一个 反                    号的大联盟并制定出新规则:四 



人平分金币,独将                  号扔进大海…… 



      无须更多讨论,我们或许能够同意:现实的确是太复杂 



 了, “强盗分金”之类的题 目尽管很聪明,而且不乏启发性, 



但也只能是 “模型”而已。 



      尽管有各种非理性行为存在,但是总体而言,人们还是 



懂得权衡利弊,并做出于己有利的选择。前面的例子之所 以 



  “不合情理”,是因为经济学家或博弈论专家为了说明道理, 



将 理性“极端 化 ”了。它 们 更像“守株 待兔 ”、“郑人 买履 ”之 



类的寓言,内容虽然荒诞,但 内涵合理。其实,我们不必把 



理性看得太理想化或者高深莫测,生活中有大量理性选择的 



例子。如普通百姓常说的 “胳膊拧不过大腿”、 “人在屋檐下, 



 怎能不低头 ”、“吃亏是福 ”等等 ,都是理性 的表现 ,也正是前 



面那些例子中想要说明的道理。 


… 页面 208…

      有一天,鬼谷子想试一试两个徒弟孙膑与庞涓的智力。 



鬼谷子拿出            个饼,放在桌上,让他们两人去吃。鬼谷子说: 



每人一次最多拿两个饼,并且拿的饼全部吃完后才能再拿。 



鬼谷子说完后,庞涓就急切地拿了两个饼,而孙膑从容地拿 



了     个饼吃起来。庞涓未吃完两个饼,孙膑已经吃完                                          个饼, 



孙膑第二次拿了两个饼,此时桌上 已经没有饼了。最后,孙 



膑吃了三个饼,而庞涓吃了两个饼。 



      这是一个动态博弈:一人先行动,另外的行动者观察到 



先行动者的行动后进行行动。 



      假如庞涓先拿,他有获胜的策略吗? 



      我们看到,如果庞涓先拿两个饼,他肯定是输家。因此, 



如果庞涓先拿饼,他最好的策略是只拿                                   个饼。 



      当庞涓拿了             个饼之后,孙膑如果拿两个饼,孙膑必定 



成为输家,因为剩下的两个饼将被庞涓拿走。因此,当庞涓 



拿 了      个饼后,孙膑的策略只能是取                            个饼。庞涓、孙膑各 



拿     个饼后,剩下了                 个饼。此时就看谁吃得快了:谁吃得 


… 页面 209…

快,谁将先拿,此时快者再拿两块,而将成为赢家。 



      因此,庞涓如果采取先拿                        块的策略,他将不会输。至 



于庞涓能否能够赢,取决于孙膑是否选择错误。如果没有发 



生选择错误,那就看谁吃得快了。 



      假设庞涓能看得长远一些,那么吃掉                                个饼的必定是他。 



很不幸的是, 目光短浅的庞涓一开始拿了两个饼,固然开始 



占了便宜,但是最终吃了大亏。 



      其实,理性与非理性的区分,往往要看人们关注的目标, 



或者说,是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不同。 



      许多夫妻经常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大吵大闹,这当 



然可以被认为是非理性的,事过境迁,当事人可能也觉得不 



值得。可是下一次还是要吵闹,为什么?除了顾及面子这类 



 “人性弱点”外,吵闹还有一个争夺家庭控制权或维护 自身 



 “话语权”的微妙作用。我们都知道 “小洞不补,大洞尺五” 



的道理,在一些小事上退让是理智的,可是谁能保证这不会 



助长对方的气焰,并最终导致 自己权利的丧失?所谓 “不值 



得 ”的感觉并不是 因为打架伤害感情 ,而是人们发现不能 



 “一战定乾坤”:吵了闹了,可是没什么用处,下次还是要再 



交锋。 



      把这个 问题放大看,民主政治中各种利益集团的争吵都 



具有 “夫妻吵架”的含义。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某某国家政府、 



议会间僵持不下,导致效率低下、政府更迭或解散议会的事 



件, 这些 事件中当然有 “非理性”的成分,但是比较合理的 


… 页面 210…

政治不正是在各利益集团的交锋中达成的吗?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孩被视为傻瓜,因为每当别人 



拿一枚一角的硬 币和一枚五分的硬 币让他选择时,他总是选 



五分的硬币拿。有一个人觉得很奇怪,就问这个男孩: “为什 



么你不拿一角钱 的 ?”小男孩小声回答:“假若我拿的是一角硬 



币,下一次他们就不会拿钱来给我选了。” 



      这是 目光长远的最佳例子。这个男孩选五分的硬 币拿, 



从短期效果看是 “非理性”,但他明白这样可以长期拿下去; 



选一角的硬币,只能有眼前的利益,实际上并不是好办法。 



      战术运用的目的是在 “争取主要的策略性 目标”。一旦一 



个人开始将战术 目标想成最后 目标,那他就看不见策略 目标 



了。在谈判中,双方有时都会运用 以进为退和 以退为进的战 



术,你不能因此忘掉谈判的最后 目的。你有时候也可以故作 



让步,把对手诱到不利位置。一位将军也许会假装败退,将 



敌人诱人不利的位置而加以歼灭。 


… 页面 211…

       “非理性”似乎是个贬义词,可事实上,正是许多所谓 



 “非理性”的行为促进了人类的福利。 



      而且,仅仅从策略的角度说,这种拒绝合作的 “非理性” 



行为也是可取的,它其实有这样的意思:你受的伤害,远远 



大于我受的伤害。如果你要避免这种最坏结果,你就不要伤 



害我。事实上,聪明人都懂得不要把事情做得太过火,古代 



的 “明君”轻徭薄赋,也正是这个道理。只有那些昏君、暴 



君才会横征暴敛,就是因为他们把老百姓看得太 “理性”,以 



为只要人民能对付活下去,就不会拼死造反。这倒也不算错。 



可往往是这样 :人们很难知道理性 的 “临界点 ”的确切位 



置        终于弄到官逼 民反、玉石俱焚的地步,莫非这个结果 



该怪老百姓 “理性”不够吗?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则广告:有一辆宝马车以一美元出售。 “这是登错了 



的广告,或者是愚弄人的假消息,如果卖车的人不是疯子的 



话。”人们这样想,当它为笑料。谁会做这样的买卖?刊登广 


… 页面 212…

告的价钱都不止一美元 !可有个年轻人相信这个广告是真的, 



他按地址寄去了一美元,果真,他得到了一辆宝马车,而且 



几乎是新车。原来,卖车的妇人其丈夫刚去世,这辆车是丈 



夫在遗嘱中吩咐留给情人的,这位妇人以一美元的价格卖掉 



它,然后把车款拿给情人,以发泄心中的醋意。 



      博弈思维者不会相信这则广告。博弈思维的原则是,站在 



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把对方当成是理性人。但这则故事说明, 



生活中的人的行为不完全是理性的,博弈思维不总是有效的。 



      人们进行博弈思维的基础是人具有的理性。然而,在某 



些情况下,理性思维不能使 自己的利益最大,甚至阻碍利益 



的获得,而非理性思维反而能够获得极大的利益。 



      还有一个例子是 “分                     元”博弈。两人分一笔总量固定 



 的钱,比如             元 。规则是:一人提 出方案,另外一人表决;如 



果表决的人同意,那么就按提出的方案来分,如果不同意的话, 



两人将一无所得。比如                     提方案,          表决。  提的方案是                    : 



    ,即      得      元,      得      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