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让你精通博弈学-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蛋糕,即剩下的 的一半。小娟知道这一点,于
是在一开始就许诺分给小明 ,这刚好足够引诱小明接
… 页面 236…
受,从而小娟 自己得到蛋糕的
若是每次缩水 的四轮的讨价还价博弈,最后一轮将
是小明提出条件,得到这个时候桌子上剩下的 个蛋糕。
因此,小娟必须在倒数第二轮提出分给小明 个蛋糕,当
时桌子上还剩下半个蛋糕。而在此前的一轮,小明可以让小
娟接受分给她 个蛋糕的条件,这时还剩 个蛋糕。
一路这么向前推下去,我们可以知道,讨价还价一开始,小
娟就应该提出分给小明半个蛋糕,自己得到另一半。
若是五轮,小娟一开始可以提出分给小明 个蛋糕,
自己得到 。若是六步,那么分配方案又回到各得一半。
若是七步,小娟则得到 ,小明得到
在这个典型的谈判过程里,蛋糕是在缓慢缩小,而且在
全部消失之前有足够的时间让人们提出许多建议和反建议。
这表明,通常情况下,在一个漫长的多轮的讨价还价过程里,
谁第一个提出条件并不重要。几乎一半对一半的解决方案看
来还是难以避免,除非谈判长时间陷入僵持状态, “胜方”大
概什么也得不到, “败方”自然也不会更好。不错,最后一个
提出条件的人可以得到剩下的全部成果。不过,真要等到整
个谈判过程结束,大概也没剩下多少值得赢取的东西了。得
到 “全部”,而 “全部”的意思是什么也没有,就是 “赢得战
役而输掉战争”的生动例子。
我们必须看出很重要的一点:虽然我们考虑过许多可能
的建议和反建议,理性结果的关键之处却是小娟提出的第一
… 页面 237…
个条件应该能够被对方接受,而谈判过程的后期阶段只有思
维意义,实际上从来不会发生。
不过,假如第一轮不能达成一致,这些步骤将不得不走
下去;在第一轮行动的小娟盘算怎样提出一个刚好足够引诱
对方接受的条件时,这个事实非常重要。
这个推理的启示是,上述动态博弈的所谓 “向前展望、
倒后推理”的原理,可能在整个博弈过程开始之前,已经确
定了博弈的最后结果。另一个启示则是,如果讨价还价的过
程真像上面阐述的那样,企业应该不会出现罢工。当然,罢
工的可能性是会影响最终达成的协议的,不过公司方面 (或
者工会方面,同样适用 )应该把握第一个提出条件的机会,
提出一个刚好足以引诱对方接受的条件。
但是在现实社会里,罢工还是常常发生,谈判还是常常
破裂。从理论上说,只有两个可能,一是现实生活中其他一
些更微妙或者更复杂的因素在作怪,二是讨价还价双方的行
为并不能用理性人的模式来概括。这两个因素实际上是相关
的:正是因为现实生活比模型假设复杂和微妙得多,人们并
不是彻底的理性人。
… 页面 238…
一场足球赛需要很多队员,如果是正规比赛的话,包括
守门员在内,双方各 个队员。然而在同学之间不正规的足
球赛中,双方各有 个人,一场足球赛就可进行了。在学
校往往很难组织一群人来踢足球,因为某人开始组织这样的
活动时,被游说者因对是否能组织起这么多人不抱信心而推
脱。
但有这样一个屡试不爽的方法:开始组织时,组织者告
诉被劝说的第一个人 ,已经有 个人同意进行一场比赛,
就缺一个人,这样他会毫不迟疑地答应了下来;劝说第二个
人 时,组织者也告诉他 已经有 个人同意进行一场比赛,
比如 已经答应了;劝说 时,组织者同样说已经有 个人
答应了, 若问有谁已经答应踢球时,组织者可以说,如 、
场足球比赛就这样组织成功了。
这里,组织者开始说已有 个人答应参加比赛,只是作
为预先的 “假定”。这个假定略带 “欺骗”,但这里的欺骗是
没有恶意的,但对其他人心理的影响是很大的。有了这个善
… 页面 239…
意的欺骗,一场球赛便组织起来了。
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中,人们 以多种方式使用与
此类似的行为。比如,某个单位要组织某个活动,邀请许多
单位或个人来参加。在组织这样的活动时,组织者往往事先
邀请了一些著名的单位或个人,随后邀请其他单位或个人来
参加,并说:某某单位或某某人 已经 (或可能)同意参加这
样的活动。
组织者事先在媒体上或者在给其他单位的邀请函上标明,
某某著名人物或某某单位将出席。这样,被邀请的单位或个
人在 “参加该活动”和 “不参加该活动”之间进行选择时,往
往倾向于选择 “参加该活动”,因为参加由这些著名的单位或
名人参加的活动能够获得好处。
而事实上,这些著名的人物或单位是否已经决定参加,
只有组织者本身知道。这样的行为多少带有欺骗性质。所不
同的是,这些行为中存在 “欺骗”程度不同,有 “善意的”
欺骗和恶意的欺骗之分。
… 页面 240…
非子 内储说 上有一则故事: “齐宣王使人吹竿,
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这则故事译成白话
文,其意思是:齐 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每次必叫
个乐师为他吹竽。南郭先生请求为国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
国君为数百人提供食物。齐宣王死后,齐湣王上台,他喜欢
听人一个一个独奏,于是南郭先生逃跑了。
齐宣王和齐湣王都喜欢听吹竽,但他们喜欢的方式不同,
齐宣王喜欢听合奏,而齐湣王喜欢听独奏。合奏的制度不能
把乐师的吹竽能力区分开来,独奏则可以。齐湣王的独奏制
度使得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逃跑了。
这就是典型的搭便车的案例。
制度是分辨人的能力的途径。如果一个社会设计的制度
不好,人人都会是南郭先生。
社会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是鉴别人的能力的体制。在 “滥
竽充数”的故事中,大家在一起吹竿,无法分辨出吹得好的
… 页面 241…
人和吹不好的人;如果让每个人单独地吹,不会吹笛子的南
郭先生马上就露出马脚。
社会体制就是鉴别谁能够吹笛子,谁不能吹笛子,以及
将会吹笛子的人分出等级。市场机制是鉴别哪个厂商生产的
产品价格便宜、质量高的机制,即检验厂商能力的机制;考
试制度是鉴别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弱的制度,把学习能力强的
学生与学习能力差的区分出来;企业的考核制度努力把对工
作能力强、企业贡献大的劳动者考核出来;职称评审制度是
给学者确定等级的制度,等等。
然而,分辨人能力的任何制度都是人设计并由人来操作
的,人总能够 “超越”它,有这种制度的地方就有 “超越”
这种制度的作弊行为。因而这种制度只能够做到 “大致”有
效。学生考试作弊是人生作弊的开始;行贿、受贿、拍马屁
是官场上的作弊行为;各种评审制度中评审人和被评审人之
间的串通是另外一种作弊方式……
因此,分辨人能力的制度的建立是社会工程师 (管理者)
的任务,这个制度一方面要真正做到将有能力的人和没有能
力的人区分开来,一方面要杜绝作弊行为。
我们再看下面一个博弈:
有一个群体,假定该群体由 个人组成,每个人有
元钱。该群体有一个投资机构,它可以使每个人投资的钱增
值到原来的 倍。但分配的方式是,将投资机构所得来的钱
在 个人中平均分配。问:每个人将向该投资机构投多少钱?
… 页面 242…
每个理性的人均会如此计算:假定他向投资机构投资
元钱,该投资机构将投资的 元钱变成 倍,即变成 元 ,
根据规则,这 元钱要在 个人间分配 ,他能得到 元 。
因他投资 元,投资所得为 元,他亏损了 元 !他投资
得越多,亏损得也越多,尽管其他人将从他的投资中得利。
这样一算,投资是不合算的。他没有投资的激励。
这个博弈中,每个人均不愿意投资,而希望其他人投资。
因此,这个博弈的均衡是每个人都不向这个投资机构投资钱。
我们想一想,每个人均将 自己的 元 向这个投资机构投
资,这是最好的结果,然而,在没有监督机构监督的情况下,
这个结果是难以达到的。
这个博弈可以看成是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型。
作为理性人,人人均想贡献少或者不贡献而得到更多的
回报。公共物品是能够对所有人带来好处的物品。但每个人
均不想提供这样的物品,而希望其他人提供,自己坐享其成。
在公共物品问题上,人人均有搭便车的想法。
假定有一个村子,修一条通往村外的大路对村民的交通
有利,既能使村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