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11-李敖:要把金针度与人 >

第19部分

11-李敖:要把金针度与人-第19部分

小说: 11-李敖:要把金针度与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尝言:‘宋以来士夫好名,致误人家国事。托攘外美名,图不次峻擢;洎事任属,变故兴
,迁就仓皇,周章失措。生心害政,莫斯为甚!”是疏传于外,时议咸斥之。及庚子(一九
○○)祸作,其言始大验,而嵩焘已子十七年(九年以前)卒矣。这样一位不畏人言的先知
,他的遗作,自是我们最好的营养。


佚名:《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集,那时候的诗,事实上是歌谣。歌谣分随口唱的“徒歌
”,和随着乐器唱的“乐歌”。当时的音乐家叫乐工,他们搜集这些“徒歌”和“乐歌”,
编成唱本。有三百多篇,就叫《诗》或《诗三百》。后来乐谱散失了,只剩下歌词了。
  到了孔子时候,他把诗给道德化了,用来做为教条。例如“卫风”(硕人)中有“巧笑
情兮,美目盼兮”,明明是写漂亮女人的,但孔子却硬扯在画画上面,还引而申之,硬扯在
修养上面。孔子主张“思无邪”,这样一规范,歌谣的本来面目就被曲解了。
  自从孔子给这些歌谣定下规范后,后来的人就更变本加厉了。汉朝以后,把它用“经”
给供奉住,就叫《诗经》了。从此说诗的,就提出风、雅、颂、赋、比、兴所谓“六义”来
发挥,本来面目就更远了。
  至于说孔子删订这部书的事,也是不确实的。因为孔子八岁的时候,吴季札就到鲁国来
听乐工给他歌诗了。那时的分类名目,都已经定形了,自然不是孔子所能删订的了。


屈平等:《楚辞》

  屈平(前三四○~约前二七八),字原,湖北秭归人。他是楚国人。关于他的身世,疑
点很多,但他最后忧国怀君,投水而死,却成了中国人的共识。每年阴历五月五日端午节,
相传就是他投水的日子,大家用龙舟竟渡来救他,用粽子来祭他,都表示对这位死难人物的
怀念。
  司马迁曾去屈平自杀的地方,垂泪想他,为他写下了《屈原列传》,是中国最动人的一
篇传记。
  屈平的作品,据王逸的《楚辞章句》,有《离骚》、《九歌》(十一篇)、《天问》、
《九章调九篇》、《远游》、《卜居》、《渔父》等二十五篇,是《楚辞》的精华。《楚
辞》是《诗经》以来的一种新诗体,是汉朝刘向把屈平、宋玉等作品编集后定名的。
  一般说屈平的作品以怨君为主题,并不尽然。细看以后,可以发现他的主题其实是一种
出世主义、一种以楚巫为基调的神仙思想。这种主题本身就含有多情善感的凄凉意味,这是
他自杀的人生理论。没有这种人生理论,他自然可以“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了,自
然也就不必以一死来明志了。


佚名:《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最古的五言诗。它是《诗经》《楚辞》以外最突出的古诗,是奠
定六朝以后五古的基础。它是源出自汉朝文人的仿“乐府”,题材虽是民间的,手法却是文
人的。这十九首诗,自然不是一人一时之作。
  《古诗十九首》反映了乱世中的许多层面,许多感怀、伤时、思归、别怨,都是它的基
调、这一基础的表现,虽然是征人思远、弃妇含愁、达人知命、游子怀乡,但它的共鸣,却
是社会的丧乱。因此,《古诗十九首》的时代意义大于个人意义,从它言近旨远的轻怨薄怒
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今无殊、异代同调的悲痛。
  汉朝的乐府机关,主要在搜集民间诗歌,用来配乐。配出来的,就是“乐府”,没配的
,就是“古诗”。所以“乐府”和“古诗”,只是有无配乐的分别。《古诗十九首》当年也
有它的音乐性,朱乾《乐府正义》就说明“古诗十九首,古乐府也”。后代人面对这一问题
。有时简直难以划分,其实也无须划分。《古诗十九首》自然是古代诗乐的精华。萧统《昭
明文选》把它收入,当时就是从众多古“诗乐府中精选的,它们的优美动人,早就被有识之
士看到了。


曹操:《曹操集》

  曹操(一五五~二二○),字孟德,安徽亳县人。他出身于官宦之家,“少机警,有权
术,任侠放荡,不治行业。”这表示他是一个性情中人,性情中的流氓。他从流氓混迹而成
英雄人物,自是他过人之处。
  当汉朝黄中之乱的时候,曹操加入讨伐,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四十岁以后,他把汉献帝
迎接到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击败吕布、袁绍、袁术等敌手,成为中国北方的强
人。
  汉朝未年,在未央宫里王孙残的时代,政权早就风雨飘摇了,它的命脉能够延续三十年
,实在是曹操之力。曹操这种英雄,在安定中原几平海内之余,忍不住自己说:“设使国家
无有孤(假若国家没有我),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复查历史,当时若没有这种人
,哪里是三国鼎立,早已是三十国鼎立了。所以这种自许,不是吹牛,而是有自知之明的持
平之论。
  曹操的抱负是是“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词章。“他在文学上,
也是有成就的作者,现存二十多首乐府歌辞,苍凉悲壮,气概万千,都是他的杰作。


蔡琰:《悲愤诗》

  蔡琰(约一七七~?),字文姬,又字昭姬,河南杞县人。她是蔡邕的第二个女儿,“
博学有才辨,又妙于音律。”在才具上,很像她父亲。
  蔡琰嫁给卫仲道,没有小孩,丈夫死后,就回娘家守寡。天下大乱,她被胡骑抢走,流
落南匈奴十二年,做匈奴左贤王妻子,生了两个儿子。后来曹操当政,曹操怜念老朋友蔡邕
惨死,又没有子嗣,女儿也流落异域,乃遣使者用金币把蔡琰赎回,嫁给董祀。
  后来董祀做官犯法,判了死罪,蔡琰亲自向曹操求情。当时满朝公卿在座,曹操说:“
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蔡琰进来后,“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
哀,众皆为改容。”曹操同意开脱董祀,并送蔡琰“头巾履袜”,顺便问她家藏的蔡邕书稿
还在不在,蔡琰说都散失了,她还背出一些。曹操想根据蔡琰的背诵,派十个人去记录下来
,蔡琰说:“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书)草(书)唯命。”就这样的,蔡琰
自行默写,保留了许多文献。
  蔡琰感伤乱离,写悲愤诗五百四十字等,是中国苦难文学中最动人的。


曹植:《曹子建集》

  曹植(一九二~二三二),字子建。因为最后封陈王(河南淮阳),又谥号思,所以被
称陈思王,安微亳县人。
  曹植是曹操的姨太太生的,姨太太在他五岁时扶正。他是个神童,“十岁余,诵读诗论
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他的文章写得出色,甚至曹操都怀疑“汝倩人邪”(你是请别
人代写的吧)?对他极为宠爱。后来因他“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无节”,对他就冷落
了。
  在曹植二十九岁的时候,曹操死了。他的哥哥曹丕即位,对他的防范也就加深。他的侯
爵,也因酒爵而一再更动,常因醉后对监视他的人无礼,而被打小报告。他处境穷困,“寄
地空名而无其实,……虽有王侯之号而济于匹夫,皆思为匹夫而不能得”,以至“连遇瘠土
,衣食不继”!
  曹植活了四十一岁。死前四年里,曾多次上疏,写《求自试表》、《求通亲表》,希望
参与政事、准许和亲人来往,但都没有下文。最后在潦倒中“形容枯悴,忧心如醉”死去,
结束了与统治者有生殖器关系的一生。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诗句,虽然有名,却不像是曹植作的。


阮籍:《阮籍集》

  阮籍(二一○~二六三),字嗣宗,陈留尉氏(河南开封)
  人。他父亲阮瑀是“建安七子”,他自己是“竹林七贤”。
  阮籍“本有济世志”,因为“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人人自危之下,
阮籍就“不与世争,遂酣饮以为常”。他显然对“路人皆知”的司马家政治集团不满,因此
他以整天喝酒来实行不合作主义。司马家求婚于阮家,阮籍一连大醉六十天,醉掉一切。因
为阮籍有名气,司马家逼他做官,他宁愿不做大官而做小官,因为“步兵尉营人”会做好酒
,他就去做了“步兵校尉”。司马家的人也一再想罗织他入罪,但他“发言玄远,口不臧否
人物”,使人抓不到他小辫,因此得保首领以殁,活了五十四岁。阮籍的五言诗,在中国文
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他的八十二首《咏怀诗》,是《离骚》以后的绝作。诗中写他的抱负、
境界,和“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的隐痛,婉曲感人。他又写散文《大人先生传》,主
张乌托邦式的无政府主义,更看出他的境界。


谢灵运:《谢康乐集》

  谢灵运(三八五~四三三),河南太康人。他的祖父是谢安的侄子谢玄,谢玄是东晋名
将,是淝水之战的英雄。但他的父亲谢瑍,却是个笨蛋。谢灵运父亲虽是笨蛋,他自己却是
神童,所以谢玄感慨说:“我乃生瑍,瑍那得生灵运!”
  谢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他又“性奢豪,车服鲜丽,衣裳
器物,多改旧制,世共宗之”。可见在文章上和时装上,他都是顶尖儿的人物。这样一个公
子哥儿,就得到一个外号,叫“谢康乐”。
  谢灵运在政治上不得意,便寄情山水,他可说是中国第一山水诗家,也是中国第一大游
山家。他游山,用特制的鞋,又带着大队童仆伺候,气派无比,甚至被误会是“山贼”。他
又“凿山浚湖,功役无已”,又“游娱宴集,以夜续昼”。在行为上的横恣,一再使统治者
头痛。终于在四十九岁那年,以叛乱罪名,死于法场。
  谢灵运的绝命诗是:“龚胜无余生,李业有终尽。嵇公理既迫,霍生命亦殒。凄凄凌霜
叶,网网冲风菌。邂逅竟几何,修短非所愍。送心自觉前,斯痛久已忍。恨我君子志,不获
岩上泯。”诗中有情,情在言外,非常动人。


鲍照:《鲍参军集》

  鲍照(约四一四~四六六),字明远,江苏涟江人。他出身寒门,种田起家,虽然力争
上游,但是,在南北朝时代,“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阶级,是森严的,所以在政治
上,他没有戏唱。在宋文帝时代,他做到中书舍人的官,宋文帝刘义隆是喜欢舞文弄墨的,
“自谓人莫能及”,鲍照深怕自己的文采被皇帝嫉妒,所以故意写些“鄙言累句”,以示退
步,借自污以苟全性命。人们“咸谓〔鲍〕照才尽,实不然也”。
  虽然这样,鲍照还是在劫难逃。他最后出任临海王刘子顼的参军。宋明帝即位,晋安王
刘子勋造反,刘子顼起兵响应。结果兵败,鲍照被乱军所杀,年约五十多岁。
  五世纪刘宋一代,号称是文学盛世,盛世中最有成就的作者就是鲍照。鲍照二十岁时写
的《行路难》十八首,就是空前的佳作。受了时代的矮化,鲍照是不能人尽其才的,钟嵘
《诗品》说:“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正是指此。
  鲍照作品中,有一部分写民间的疾苦、战乱的残酷、离乱的悲情,一股苍茫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