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013-本草纲目 >

第348部分

013-本草纲目-第348部分

小说: 013-本草纲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利小便而愈。其方极多,不可悉载。 
【附方】旧十,新十七。 
鼻中衄血∶山栀子烧灰吹之。屡用有效。(黎居士《简易方》)。 
小便不通∶栀子仁十四个,独头蒜一个,沧盐少许。捣贴脐及囊,良久即通。(《普济 
方》)。 
血淋涩痛∶生山栀子末、滑石等分,葱汤下。(《经验良方》)。 
下利鲜血∶栀子仁,烧灰,水服一钱匕。(《食疗本草》)。 
酒毒下血∶老山栀子仁,焙研。每新汲水服一钱匕。(《圣惠方》)。 
热毒血痢∶栀子十四枚,去皮捣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丸,日三服,大效。亦可水 
煎服。(《肘后方》)。 
临产下痢∶栀子,烧研,空心热酒服一匙。甚者不过五服。(《胜金方》)。 
妇人胎肿属湿热∶山栀子一合炒研。每服二、三钱,米饮下。丸服亦可。( 
热水肿疾∶山栀子仁炒研,米饮服三钱。若上焦热者,连壳用。(《丹溪纂要》)。 
霍乱转筋,心腹胀满,未得吐下∶栀子二七枚烧研,熟酒服之立 
冷热腹痛 刺,不思饮食∶山栀子、川乌头等分,生研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 
十五丸,生姜汤下。小腹痛,茴香汤下。(《博济方》),胃脘火痛∶大山栀子七枚或九枚炒 
焦 
(《丹溪纂要》)。 
五脏诸气,益少阴血∶用栀子炒黑研末,生姜同煎,饮之甚捷。(《丹溪纂要》)。 
五尸疰病∶冲发心胁刺痛,缠绵无时。栀子三七枚烧末,水服。(《肘后方》)。 
热病食复及交接后发动欲死,不能语∶栀子三十枚,水三升,煎一升服,令微汗。(《梅 
师方》)。 
小儿狂躁∶蓄热在下,身热狂躁,昏迷不食。栀子仁七枚,豆豉五钱,水一盏,煎七分, 
服之。或吐或不吐,立效。(阎孝 
盘肠钓气∶越桃仁半两,草乌头少许,同炒过,去草乌,入白芷一钱,为末。每服半 
钱,茴香葱白酒下。(《普济方》)。 
赤眼肠秘∶山栀子七个。钻孔煨熟,水一升,煎半升,去滓,入大黄末三钱,温服。(《普 
济方》)。 
吃饭直出∶栀子二十个,微炒去皮,水煎服。(《怪症奇方》)。 
风痰头痛不可忍∶栀子末和蜜,浓敷舌上,吐即止。(《兵部手集》)。 
鼻上酒 ∶栀子炒研,黄蜡和,丸弹子大。每服一丸,嚼细茶下,日二服。忌酒、麸、 
煎 
火焰丹毒∶栀子捣,和水涂之。(《梅师方》)。 
火疮未起∶栀子仁烧研,麻油和,封之。已成疮,烧白糖灰粉之。(《千金方》)。 
眉中练癣∶栀子烧研,和油敷之。(《保幼大全》)。 
折伤肿痛∶栀子、白面同捣,涂之甚效。(《集简方》)。 
犬咬伤∶栀子皮(烧研)、石硫黄等分, 
汤荡火烧∶栀子末和鸡子清,浓扫之。(《救急方》)。 
x花x 
【主治】悦颜色,《千金翼》面膏用之(时珍)。 
【附录】木戟 藏器曰∶生山中。叶如栀子。味辛, 

木部第三十六卷木之三
酸枣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 (《尔雅》)、山枣。 
【集解】《别录》曰∶酸枣生河东川泽。八月采实,阴干,四十日成。 
弘景曰∶今出东山间,云即山枣树。子似武昌枣而味极酸,东人啖之以醒睡,与经文疗 
不得眠正相反。恭曰∶此即 枣也。树大如大枣,实无常形,但大枣中味酸者是。今医以棘 
实为酸枣,大误矣。藏器曰∶酸枣既是大枣中之酸,此即是真枣,何复名酸?既名酸,又云 
小。今枣中,酸者未必即小,小者未必即酸。惟嵩阳子云∶余家于滑台。今酸枣县,即滑之 
属邑也。其树高数丈,径围一、二尺,木理极细,坚而且重,可为车轴及匙、箸等。其树皮 
亦细而硬,纹似蛇鳞。其枣圆小而味酸,其核微圆而仁稍长,色赤如丹。此医之所重,居人 
不易得。今市人卖者,皆棘子也。又云∶山枣树如棘,其子如生枣,其核如骨,其肉酸滑好 
食,山人以当果。颂曰∶今近汴洛及西北州郡皆有之,野生多在坡 及城垒间。似枣木而皮 
细,其木心赤色,茎叶俱青,花似枣花。八月结实,紫红色,似枣而圆小味酸。当月采实, 
取核中仁,《孟子》曰“养其 棘”是也。嵩阳子言酸枣县所出为真,今之货者皆是棘实, 
用 
者尤宜详辨。志曰∶酸枣即棘实,更非他物。若云是大枣味酸者,全非也。酸枣小而圆,其 
核中仁微扁;其大枣仁大而长,不相类也。宗 曰∶天下皆有之,但以土产宜与不宜尔。嵩 
阳子言酸枣木高硕,今货者皆棘子,此说未尽。盖不知小则为棘,大则为酸枣。平地则易长, 
居崖堑则难生。故棘多生崖堑上,久不樵则成干,人方呼为酸枣,更不言棘,其实一本也。 
此物才及三尺,便开花结子。但科小者气味薄,木大者气味浓。今陕西、临潼山野所出亦好, 
乃土地所宜也。后有白棘条,乃酸枣未长大时枝上刺也。及至长成,其实大,其刺亦少。故 
枣取大木,棘取小科,不必强分别焉。 
x酸枣x 
【气味】酸,平,无毒。宗 曰∶微热。 
时珍曰∶仁∶味甘,气平。 
曰∶用仁,以叶拌蒸半日,去皮、尖。 
之才曰∶恶防己。 
【主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痛湿痹。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 
烦心不得眠,脐上、下痛,血转久泄,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能令人 
肥健(《别录》)。筋骨风,炒仁研,汤服(甄权) 
【发明】恭曰∶《本经》用实疗不得眠,不言用仁。今方皆用仁。补中益肝,坚筋骨, 
助阴气,皆酸枣仁之功也。宗 曰∶酸枣,《经》不言用仁,而今天下皆用之。志曰∶按∶《五 
代史·后唐》刊石药验云∶酸枣仁,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陶云食之醒睡,而《经》云疗 
不得眠。盖其子肉味酸,食之使不思睡;核中仁服之,疗不得眠。正如麻黄发汗,根节止汗 
也。时珍曰∶酸枣实,味酸性收,故主肝病,寒热结气,酸痹久泄,脐下满痛之症。其仁甘 
而润,故熟用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症,生用疗胆热好眠,皆足厥阴、少阳药也。今人 
专以为心家药,殊昧此理。 
【附方】旧六,新二。 
胆风沉睡∶胆风毒瓦斯,虚实不调,昏沉多睡。用酸枣仁一两(生用),金挺蜡茶二两(以 
生姜汁涂,炙微焦),为散。每服二钱,水七分,煎六分,温服。(《简要济众方》)。 
胆虚不眠,心多惊悸∶《圣惠方》∶用酸枣仁一两炒香,捣为散。每服二钱,竹叶汤调下。 
《和剂局方》∶加人参一两,辰砂半两,乳香二钱半,炼蜜丸服。振悸不眠∶胡洽方∶酸枣 
仁汤∶用酸枣仁二升,茯苓、白术、人参、甘草各二两,生姜六两,水八升,煮三升,分服。 
(《图经》)虚烦不眠∶《深师方》酸枣仁汤∶用酸枣仁二升、 母、干姜、茯苓、芎 各二 
两,甘草( 
骨蒸不眠心烦∶用酸枣仁二两,水二盏研绞取汁,下粳米二合,煮粥候熟,下地黄汁一合, 
再煮匀食。(《太平圣惠方》)。睡中汗出∶酸枣仁、人参、茯苓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米 
饮下。(《简便方》)。 

木部第三十六卷木之三
白棘
内容:(《本经》中品)。 
【校正】并入《别录》棘刺花。 
【释名】棘刺(《别录》)、棘针(《别录》)、 
菥(《别录》)、马朐(音劬)。时珍曰∶独生而高者为枣,列生而低者为棘。故重 为枣, 
平为 
【集解】《别录》曰∶白棘生雍州川谷。棘刺花生道旁,冬至后一百二十日采之,四月 
采实。 
当之曰∶白棘是酸枣树针。今人用天门冬苗代之,非真也。 
恭曰∶棘有赤、白二种。白棘茎白如粉,子、叶与赤棘同,棘中时复有之,亦为难得。 
其刺当用白者为佳。然刺有钩、直二种∶直者宜入补益,钩者宜疗疮肿。花即其花,更无别 
物。天门冬一名颠棘,南人以代 
颂曰∶棘有赤、白二种。《切韵》云∶棘,小枣也。田野间皆有之,丛高三、二尺, 
花、叶、茎、实俱似枣也。 
宗 曰∶本文白棘一名棘针、棘刺,如此分明,诸家强生疑惑,今不取之。白棘,乃是 
肥盛紫色,枝上自有皱薄白膜先剥起者,故白棘取白之义,不过如此。 
x白棘x 
【气味】辛,寒,无毒。 
【主治】心腹痛,痈肿溃脓,止痛 
气,益精髓。枣 
【附方】旧六,新八。 
小便尿血∶棘刺三升,水五升,煮二升,分三服。(《外台秘要》)。 
脐腹疼痛∶因肾脏虚冷,拘撮甚者。 
棘针钩子一合(焙),槟榔二钱半,水一盏,煎五分,入好酒半盏,更煎三、五沸,分 
二服。(《圣惠 
头风疼痛∶倒钩棘针四十九个(烧存性),丁香一个,麝香一皂子。为末。随左右 鼻。 
(《圣惠方》)。 
眼睫拳毛∶赤龙爪(倒钩棘也)一百二十个,地龙二条,木贼一百二十节,木鳖子仁二 
个(炒)。为末。摘去睫毛,每日 
龋齿虫食腐烂∶棘针二百枚(即枣树刺朽落地者),水三升,煮一升,含漱。或烧沥, 
日涂之,后敷雄黄末,即愈。(《外台秘要》)。 
小儿喉痹∶棘针烧灰,水服半钱。(《圣惠方》)。 
小儿口噤∶惊风不乳。白棘,烧末,水服一钱。(《圣惠方》)。 
小儿丹毒∶水煮棘根汁,洗之。(《千金方》)。 
痈疽痔漏∶方同上。 
疔疮恶肿∶棘针(倒钩烂者)三枚,丁香七枚,同入瓶烧存性,以月内孩子粪和涂,日 
三上之。 
又方∶曲头棘刺三百枚,陈橘皮二两,水五升,煎一升半,分服。(《圣惠方》)。 
诸肿有脓∶棘针,烧灰,水服一钱,一夜头出。(《千金方》)。 
小儿诸疳∶棘针、瓜蒂等分。为末。吹入鼻中,日三次。(《圣惠方》) 
x枝x 
【主治】烧油涂发,解垢 (宗 )。 
x棘刺花x(《别录》)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金疮内漏(《别录》)。 
x实x 
【主治】心腹痿痹,除热,利小便(《别录》)。 
x叶x 
【主治】胫 疮,捣敷之。亦可晒研,麻油调敷(时珍)。 

木部第三十六卷木之三
蕤核
内容:(蕤,儒谁切。《本经》上品)。 
【释名】白 (音蕤)。 
时珍曰∶《尔雅》“ ,白 ”即此也。其花实蕤蕤下垂,故谓之 ,后人作蕤。柞 
木亦名 而物异。 
【集解】《别录》曰∶蕤核生函谷川谷及巴西。 
弘景曰∶今出彭城。大如乌豆,形圆而扁,有纹理,状似胡桃核。今人皆合壳用,此应 
破取仁秤之。 
保升曰∶今出雍州。树生,叶细似枸杞而狭长,花白。子附茎生,紫赤色,大如五味子。 
茎多细刺。五月、六月熟,采实晒干。颂曰∶今河东、并州亦有之。木高五、七尺,茎间有 
刺。 
x仁x 
【修治】 曰∶凡使蕤核仁,以汤浸去皮、尖,掰作两片。每四两,用芒硝一两,木通 
草七两,同水煮一伏时,取仁研膏入药。 
【气味】甘,温,无毒。《别录》曰∶微寒。 
普曰∶神农、雷公∶甘,无毒。生平地,八月采之。 
【主治】心腹邪结气,明目,目赤痛伤泪出,目肿 烂。久服,轻身益气不饥(《本经》)。 
强志,明耳目(《吴普》)。破 
治鼻衄(甄权) 
【发明】弘景曰∶医方惟以疗眼,《仙经》以合守中丸也。颂曰∶按∶刘禹锡《传信方》 
所着治眼法最奇。云∶眼风泪痒,或生翳,或赤 ,一切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