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013-本草纲目 >

第9部分

013-本草纲目-第9部分

小说: 013-本草纲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 
时珍曰∶凡熬贴痈疽、风湿诸病膏者,先以药浸油中三日乃煎之,煎至药枯,以绢滤 
净,煎热下黄丹或胡粉或密陀僧,三上三下,煎至滴水成珠不散,倾入器中,以水浸三日 
,去火毒用。若用松脂者,煎至成丝,倾入水中,拔扯数百遍乃止。俱宜谨守火候,勿令 
太过、不及也。其有朱砂、雄黄、龙脑、麝香、血竭、乳香、没药等料者,并待膏成时投 
之。黄丹、胡粉、密陀僧并须水飞瓦炒过。松脂须炼数遍乃良。 
凡丸中用蜡,皆烊投少蜜中搅调以和药。 
杲曰∶丸药用蜡,取其固护药之气味势力,以过关膈而作效也。若投以蜜,下咽亦易 
散化,如何得到脏中。若有毒药,反又害之,非用蜡之本意也。 
凡用蜜,皆先火煎,掠去其沫,令色微黄,则丸药经久不坏。 
雷 曰∶凡炼蜜,每一斤止得十二两半是数,火少火过,并不得用也。修合丸药,用 
蜜只用蜜,用饧只用饧,用糖只用糖,勿交杂用,必泻人也。 

序例上
采药分六气岁物
内容:岐伯曰∶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清毒不生。少阴司天为热化,在泉为苦化,寒 
毒不生。太阴司天为湿化,在泉为甘化,燥毒不生。少阳司天为火化,在泉为苦化,寒毒不 
生。阳明司天为燥化,在泉为辛化,湿毒不生。太阳司天为寒化,在泉为咸化,热毒不生。 
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脏所宜,乃可言盈虚病生之绪。本乎天者,天之 
气;本乎地者,地之气。谨候气宜,无失病机。司岁备物,则无遗主矣。岁物者,天地之专 
精也。非司岁物则气散,质同而异等也。气味有浓薄,性用有躁静,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浅 
深。上淫于下,所胜平之;外淫于内,所胜治之。 
王冰曰∶化于天者,为天气;化于地者,为地气。五毒皆五行之气所为,故所胜者不生 
,惟司天在泉之所生者其味正。故药工专司岁气,所收药物,则所主无遗略矣。五运有余, 
则专精之气,药物肥浓,使用当其正气味也。不足,则药不专精而气散,物不纯,形质虽同 
,力用则异矣。故天气淫于下、地气淫于内者,皆以所胜平治之,如风胜湿、酸胜甘之类是 
也。 
岐伯曰∶气有多少,形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又曰∶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 
有轻重。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汗不以奇,下不以偶。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 
近而偶奇,制小其服;远而奇偶,制大其服。大则数少,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 
奇之不去则偶之,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王冰曰∶脏位有高 
下,腑气有远近,病证有表里,药用有轻重。单方为奇,复方为偶。心肺为近,肝肾为远, 
脾胃居中。肠 胞胆,亦有远近。识见高远,权以合宜。方奇而分两偶,方偶而分两奇。近 
而偶制,多数服之;远而奇制,少数服之。则肺服九,心服七,脾服五,肝服三,肾服一, 
为常制也。方与其重也,宁轻;与其毒也,宁善;与其大也,宁小。是以奇方不去,偶方主 
之;偶方不去,则反佐以同病之气而取之。夫微小之热,折之以寒;微小之冷,消之以热。 
甚大寒热,则必能与异气相格。声不同不相应,气不同不相合。是以反其佐以同其气,复令 
寒热参合,使其始同终异也。时珍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反佐,即从治也。谓热在下而 
上有寒邪拒格,则寒药中入热药为佐,下膈之后,热气既散,寒性随发也。寒在下而上有浮 
火拒格,则热药中入寒药为佐,下膈之后,寒气既消,热性随发也。此寒因热用,热因寒用 
之妙也。温凉仿此。完素曰∶流变在乎病,主病在乎方,制方在乎人。方有七∶大、小、缓、 
急、奇、偶、复也。制方之体,本于气味,寒、热、温、凉,四气生于天;酸、苦、辛、咸、 
甘、淡,六味成于地。是以有形为味,无形为气。气为阳,味为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 
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各随 
脏腑之证,而施药之品味,乃分七方之制也。故奇、偶、复者,三方也。大、小、缓、急者, 
四制之法也。故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 
大方 岐伯曰∶君一、臣二、佐九,制之大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 
臣二,制之小也。又曰∶远而奇偶,制大其服;近而奇偶,制小其服。大则数少,小则数多。 
多则九之,少则二之。完素曰∶身表为远,里为近。大小者,制奇偶之法也。假如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奇之小方也;大承气汤、抵当汤,奇之大方也,所谓因其攻里而用之也。桂枝、 
麻黄,偶之小方也;葛根、青龙,偶之大方也,所谓因其发表而用之也。故曰∶汗不以奇, 
下不以偶。 
张从正曰∶大方有二∶有君一、臣三、佐九之大方,病有兼证而邪不一,不 
可以一、二味治者,宜之;有分两大而顿服之大方,肝肾及下部之病道远者,宜之。王太仆 
以心肺为近,肾肝为远,脾胃为中。刘河间以身表为远,身里为近。以予观之,身半以上, 
其气三天之分也;身半以下,其气三地之分也;中脘,人之分也。 
小方 从正曰∶小方有二∶有君一、臣二之小方,病无兼证,邪气专一,可一、二味治 
者,宜之;有分两少而频服之小方,心肺及在上之病者,宜之,徐徐细呷是也。完素曰∶肝 
肾位远,数多则其气缓,不能速达于下,必大剂而数少,取其迅急下走也;心肺位近,数少 
则其气急下走,不能升发于上,必小剂而数多,取其易散而上行也。王氏所谓肺服九、心服 
七、脾服五、肝服三、肾服一,乃五脏生成之数也。 
缓方 岐伯曰∶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浓,缓则气味薄,适其至 
所。病所远而中道气味之者,食而过之,无越其制度也。王冰曰∶假如病在肾而心气不足, 
服药宜急过之,不以气味饲心,肾药凌心,心复益衰矣。余上下远近例同。完素曰∶圣人治 
上,不犯下;治下,不犯上;治中,上下俱无犯。故曰∶诛伐无过,命曰大惑。好古曰∶治 
上必妨下,治表必连里。用黄芩以治肺,必妨脾;用苁蓉以治肾,必妨心;服干姜以治中, 
必僭上;服附子以补火,必涸水。从正曰∶缓方有五∶有甘以缓之之方,甘草、糖、蜜之属 
是也,病在胸膈,取其留恋也。有丸以缓之之方,比之汤散,其行迟慢也。有品件众多之缓 
方,药众则递相拘制,不得各骋其性也。有无毒治病之缓方,无毒则性纯功缓也。有气味俱 
薄之缓方,气味薄则长于补上治上,比至其下,药力已衰矣。 
急方 完素曰∶味浓者为阴,味薄者为阴中之阳;故味浓则下泄,味薄则通气。气浓者 
为阳,气薄为阳中之阴;故气浓则发热,气薄则发汗是也。好古曰∶治主宜缓,缓则治其本 
也;治客宜急,急则治其标也。表里汗下,皆有所当缓、所当急。从正曰∶急方有四∶有急 
病急攻之急方,中风、关格之病是也。有汤散荡涤之急方,下咽易散而行速也。有毒药之急 
方,毒性能上涌下泄以夺病势也。有气味俱浓之急方,气味俱浓,直趋于下而力不衰也。 
奇方 王冰曰∶单方也。从正曰∶奇方有二∶有独用一物之奇方,病在上而近者宜之。 
有药合阳数一、三、五、七、九之奇方,宜下不宜汗。完素曰∶假如小承气,调胃承气,奇 
之小方也;大承气、抵当汤,奇之大方也,所谓因其攻下而为之也。桂枝、麻黄,偶之小方 
也;葛根、青龙,偶之大方也,所谓因其发散而用之也。 
偶方 从正曰∶偶方有三∶有两味相配之偶方;有古之二方相合之偶方,古谓之复方, 
皆病在下而远者宜之;有药合阴数二、四、六、八、十之偶方,宜汗不宜下。王太仆言∶汗 
药不以偶,则气不足以外发;下药不以奇,则药毒攻而致过。意者下本易行,故单行则力孤 
而微;汗或难出,故并行则力齐而大乎?而仲景制方,桂枝汗药,反以五味为奇;大承气下 
药,反以四味为偶,何也?岂临事制宜,复有增损乎? 
复方 岐伯曰∶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好古曰∶奇之不去复以偶,偶之不去复以 
奇,故曰复。复者,再也,重也。所谓十补一泄,数泄一补也。又伤寒见风脉,伤风得寒脉, 
为脉证不相应,宜以复方主之。从正曰∶复方有三∶有二方、三方及数方相合之复方,如桂 
枝二越婢一汤、五积散之属是也。有本方之外别加余药,如调胃承气加连翘、薄荷、黄芩、 
栀子为凉膈散之属是也。有分两均齐之复方,如胃风汤各等分之属是也。王太仆以偶为复方, 
今七方有偶又有复,岂非偶乃二方相合、复乃数方相合之谓乎? 

序例上
十剂
内容:徐之才曰∶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种,是药之大体,而《本 
经》不言,后人未述。凡用药者,审而详之,则靡所遗失矣。 
x宣剂 
之才曰∶宣可去壅,生姜、橘皮之属是也。 
杲曰∶外感六淫之邪,欲传入里,三阴实而不受,逆于胸中,天分气分窒塞不通,而或 
哕、或呕,所谓壅也。三阴者,脾也。故必破气药,如姜、橘、藿香、半夏之类,泻其壅塞 
从正曰∶俚人以宣为泻,又以宣为通,不知十剂之中已有泻与通矣。仲景曰∶春病在头 
,大法宜吐,是宣剂即涌剂也。《经》曰∶高者因而越之,木郁则达之。宣者,升而上也 
,以君召臣曰宣,是矣。凡风痫中风,胸中诸实,痰饮寒结,胸中热郁,上而不下,久则嗽 
喘满胀、水肿之病生焉,非宣剂莫能愈也。吐中有汗,如引涎、追泪、嚏鼻,凡上行者,皆 
吐法也。 
完素曰∶郁而不散为壅,必宣以散之,如痞满不通之类是矣。攻其里,则宣者上也,泄 
者下也。涌剂则瓜蒂、栀子之属是矣。发汗通表亦同。 
好古曰∶《经》有五郁∶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皆宣 
也。 
曰∶宣,扬制曰宣朗,君召臣曰宣唤,臣奉君命宣布上意,皆宣之意也。 
时珍曰∶壅者,塞也;宣者,布也,散也。郁塞之病,不升不降,传化失常,或郁久生 
病,或病久生郁。必药以宣布敷散之,如承流宣化之意,不独涌越为宣也。是以气郁有余, 
则香附、抚芎之属以开之;不足,则补中益气以运之。火郁微,则山栀、青黛以散之;甚, 
则升阳解肌以发之。湿郁微,则苍术、白芷之属以燥之;甚,则风药以胜之。痰郁微,则 
南星、橘皮之属以化之;甚,则瓜蒂、藜芦之属以涌之。血郁微,则桃仁、红花以行之;甚 
,则 
x通剂x 
之才曰∶通可去滞,通草、防己之属是也。 
完素曰∶留而不行,必通以行之,如水病为痰 之类。以木通、防己之属攻其内,则留 
者行也。滑石、茯苓、芫花、甘遂、大戟、牵牛之类是也。 
从正曰∶通者,流通也。前后不得溲便,宜木通、海金沙、琥珀、大黄之属通之。痹痛 
郁滞,经隧不利,亦宜通之。 
时珍曰∶滞,留滞也。湿热之邪留于气分,而为痛痹癃闭者,宜淡味之药,上助肺气下 
降,通其小便,而泄气中之滞,木通、猪苓之类是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