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形而上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

第16部分

形而上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第16部分

小说: 形而上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108b12—27参看卷K1063a28—35。

    ②απηαμι或译“滥用了的理论”

    ,指“是非两可论”。

    M H K M E F H③其一为前章之意见两可论,另一是普罗塔哥拉之现象两可论。普罗塔哥拉教义之一,以现象为实,如甲之现示为乙者,便为乙。

 90

    。

    8。形而上学

    因为许多人的信念是互相冲突的,人们常认为与他不同的意见是错的;所以同一事物必须又是而又不是。另一方面这样说,所谓“有人认为对,有人认为错”

    ,相反的只是各人的意见;同一事物确实可以“又是又不是”

    ;那么所谓实是倘真为这样,一切就都无不是了。明显地,这教义也出于同一思想方式。

    但是,对于不同的对手不宜用同样的辩难方式;有些人需要与之讲理,有些人只能予以强迫。

    因为有些人接受辩论,旨在贯通自己的思想,所以只要将困惑各点予以启发,引导他逐步进入明亮的地方,他就豁然开朗,治愈了他的愚昧。

    然而对于那些仰仗着言语与名词,专为辩论而辩论的人,除了否定他的辩论,就没法为之诊治了。

    ①

    那些确实感觉到有所疑难而发生这样意见的人,大抵是由于对可感觉事物的观察所引起。

    (一)

    他们想诸相反或诸相对应同时都属真实,因为他们见到了相对事物从同一事物中出现。假如事物之非是者便不能由事物变现,那么苟有所变现,必为事物的对成中原已具备着的事物,如阿那克萨哥拉所说“万物混于万物”

    ;德谟克利特立说亦复如是,因为他说空与实随处都相等而并存,其一为是其一为非是。

    ②对于这些由此引起其信念的人,我们将认为他们在某一意义上说得对,在某一意义上说错了。成为实是可有两义,其一昔者无“是”

    ,今日有“是”

    ,其另一为“无是”不能成“是”

    ,而同

    ①109a16—22参看卷K1063b7—16。

    ②109a6—16,2—30参看卷K1062b12—24。

 91

    形而上学。

    98。

    一事物则可以成为实是与不成为实是——但其道不同。因同一事物在潜能中可以同时涵有一个对成的两端,但在实现时,就不能再涵有两端了。

    ①此外,我们还要请他们相信在一切现存事物中,别有一级本体,对于这本体,动变与生灭均不相属。

    (二)

    相似地,还有些人是从可感觉事物的现象之真实性这类观察引起了这些意见。因为他们想到真理并不由持有信念的人数之多寡来决定;同一物,有些人嗜之为甜,另有些人嗜之为苦;由此推广而循思之,若世人皆病,或世人皆狂,其间二三子独健或独醒世人必以二三子为病为狂,而不自谓其病与狂。

    又,他们说许多动物由感觉所得印象与我们人类不同;即便同是人类,各人的官感也不全同。谁的印象真实,谁的印象虚假这并不明白;这一组人或动物的印象未必胜于另一组,然而两者同属某一事物之印象。为此故,德谟克利特要这样说,或者真理是没有的,或者至少我们于真理还没有明白。

    这些思想家一般假定知识就是感觉,感觉的差异则出于身体的差异,一切出现在我们感觉中的事物必然是真实的;这样,恩培多克勒与德谟克利特,几乎也可以说所有其他的思想家,都成了这一类意见的俘虏。恩培多克勒曾说人的思想随人身体而为变;人之于智度因滋养而

    ①109a30—36参看卷K1062b12—24。普罗塔哥拉另一教义即“无不成有”

    ,故事物之能演变者必先涵有两对成。

 92

    。

    09。形而上学

    日增,①

    在别篇中,他又说:他们的体质怎样的改变,思想也常发生怎样的改变。

    ②

    巴门尼德也有同样的讲法:许多关节巧妙地组成人体。

    也这样组成人的思心;各人的思想皆由此多关节的肢体发生。

    而思想竟是那么繁富。

    ③

    阿那克萨哥拉致其友人的一句箴言也与此攸关——“事物就有如所意想那样的事物”。

    而且他们说荷马也有这样的讲法,因为他叙述赫克笃被打失了知觉以后躺着胡思乱想④——照这讲法一个受伤而失去思想力的身体仍还有所思想,只是他那伤体的思想已异于先前未伤体的思想了。于是明显地,倘这两类都算是思想,而此刻的胡思乱想与先前的思想所寄,恰又同属某一实物,则此实物该可说“既如是而又不如是”了。

    ⑤就在这一方向,开展讨论最为困难。假如

    ①αξω(动字αξω)原义“滋养”或“增益”。亚氏取其用字浑朴处E F E F E F K E F作双关解,其义类于“体胖则心广”。原语见“残篇”106。

    ②“残篇”108。

    ③“残篇”

    16。色乌弗拉斯托(heohrastus,公元前32—268)为吕克昂N       Z学院亚氏之继任主持人。他在“论感觉”第三章中所引此节,文句略异。

    ④参看伊里埃第二十八章698行;但原书此节不是说的赫克笃而是在叙述欧里耶罗(Eιριαι)。

    M I⑤109a38—b38参看卷K1063a35—b7。

 93

    形而上学。

    19。

    那些见到了这些事例的人认为这样的真理是可能的,而且认为这样的真理正是他们所最喜爱而乐于追求的,——假如那些具有这样意见的人来宣扬这样的真理,初进于哲学研究的人不将自然地失望吗?因为这样的寻求真理何异于追逐空中的飞鸟。

    ①

    思想家们所以要执持这样意见,其缘由就在实是中求其所是的时候,他们将感觉当作了实是;可是在可感觉世界中,存在有许多未定性质——那些未定物所存在的特殊意义,我们上已述及;②所以他们说得相当高明,但所说并不真实——与其象爱比卡尔谟那样的批评齐诺芬尼③,毋宁作这样的批评。因为在动变中的事物无可为之作成真实的叙述,他们看到了自然界全在动变之中,就说“既然没一时刻没一角落不在动变,所以没一事物可得确实地予以肯定”。

    就是这一信念发展成上面提及的理论,如那个闻名已久的赫拉克利特学派克拉底鲁所执持的学说,可算其中最极端的代表,他认为事物既如此动变不已,瞬息已逝,吾人才一出言,便已事过境迁,失之幻消,所以他最后,凡意有所诣,只能微扣手指,以示其踪迹而已;他评议赫拉克利特所云“人没有可能再度涉足同一条河流”

    ④一语说:“在他想来,人们就是涉足一次也

    ①参看“希腊古谚”卷二,67。

    ②见于109a32。

    ③参看凯伊培尔(Kaibel)编“残篇”252。大约爱比卡尔谟(Epieharmus)曾对齐诺芬尼(Xenophanes)思想做过这样的批评:“这既不高明也不确实”或“这是确实的但并不高明”。

    ④“残篇”91。

 94

    。

    29。形而上学

    未成功“。

    可是,我们将答复这辩论说,他们关于动变的想法是有些道理在内的,然而总是可訾议的,虽说在变动中的事物尚非实在的事物,可是事物之有所消失者必先有此可消失者在,事物之今兹变现者,必先有某些事物在。一般说来,一物灭坏,必将因此而变现有某物;一物生成,必有所从而生成之物在前,亦必有为彼而有此生成之物在后,而这一过程不能无尽已的进行。——但暂且不管这些问题,让我们坚持这一点,同一事物,所变的不在量与质。既便事物在量上并非恒等;我们总是凭它的形式认识每一事物。

    ①——又,我们这样批评执持那些意见的人应可算是公正的:他们就是对可感觉事物也仅见极小部分,却要将自己的意见应用于全宇宙;因为这只有紧绕于我们周遭的可感觉世界才是常在生灭的不息过程之中;但这世界——就这么说吧——只是全宇宙中的一个小小的分数而已,②所以这才较为公正,应该为着那另一部分而放弃这世界小小的可感觉部分,不宜凭这一部分去评判那另一部分。

    ③

    ①1010a2—25参看卷K1063a2—28。

    ②亚里士多德以天宇及星辰(星辰即神或神之所居)

    为永存而不变不坏;可参看卷章八。我们在这里用“宇宙”或“世界”译ρα与σμ。旧诠,C H F H I J H I“世”为迁流,即过去、未来、现在;“界”为方位,即东南西北上下。又云,上下四方为“宇”

    ,古往今来为“宙”。

    “世界”与“宇宙”两义相同,均为抽象名字;两希腊字有时为实指“天空”与“地球”之名词。

    (σμ原义“秩序”。)

    J H I③1010a25—32参看卷K1063a10—17。

 95

    形而上学。

    39。

    于是,我们正要将我们所早已有的结论①告知他们:我们必须向他们证明,要他们认识:宇宙间必有全无动变性质的事物存在。实际那些主张事物同时“既是而又不是”的人,如欲由此而有所引伸,则与其说一切均在动变,毋宁说一切皆归安定;因为一切属性均已备于一切主题,天地万物,各如位育,殊已无所需于动变了。

    关于真实的性质,我们必须认定每一呈现的物象,并不都属真实;第一即使感觉不错,——至少感觉与感觉对象互相符合——印象也并不一定与感觉符合。又,这应当是公正的,我们于对方提出那些问题表示诧异;事物在远距离与在近处所呈现于人眼前时是否尺度相同,是否颜色相同;其所呈现于病人与健康人眼前时是否相同;事物的重量呈现于强壮的人与衰弱的人手中时是否相同;事物的虚实呈现于入睡的人与醒着的人是否相同。明显地,他们并未想到这些都是问题。

    至少没有人当他身在里比亚时,却幻想自己在雅典,正出门去参加奥第雄②的晚会。又,关于未来的事物,如柏拉图所说,③例如一个病人是否会得痊愈,一个医师的意见与一个普通人的意见,分量不是一样的。再者,对于一个陌生对象与相当熟悉的对象,或是对于一个亲近的对象与官感相应的对象之间,④各官感本身就不是同等可靠的;对于色,只有

    ①参看109a36—38。

    ②奥第雄(δι)大厦为贝里克勒(Pericles,公元前495—429)仿照波斯H E H F阁幕形式建筑之音乐厅;希腊诗艺与乐艺大会均于此厅诵奏。

    ③见于“色埃德托”178B-179A。

    ④参看“论感觉”440b29。

 96

    。

    49。形而上学

    视觉可靠,味觉就不可靠;对于味,只有味觉可靠,视觉就不可靠;每一种官感永不会在同时说同一对象这“既如是又不如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