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书屋2003-02 >

第22部分

书屋2003-02-第22部分

小说: 书屋2003-0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典型的一见钟情,“我和他面对面,四目相看,就像一股暖流、一道电力使我觉得我们前世似曾相识,我一时竟呆了,说不出话来”(《春秋岁月·初恋》)。
  那是一个接近中秋的日子,陈香梅接到了岭南大学的入学通知书,正在兴头上,毕业前她代表真光女校获得了全港中学生演讲比赛和作文比赛的双料冠军。人逢喜事精神爽。毕尔在香港最高档的香港酒店为她摆了庆功宴,香槟酒拉近了他们的距离,“陈小姐”这样生分的称呼在他的口中变成了更亲昵的“安娜”(陈香梅的英文名)。毕尔酒量好,吐出的烟圈从不散箍,很有些青年人的派头,也不乏豪爽的作风,他宣称自己要去重庆完成学业,毕业后为抗日出力。这也是特别讨彩的话题。毕尔喜欢陈香梅,有点惟恐人不知的意思,两眼老是看着她,对她微笑,问一些事情。她很少回答,身旁那位鬼机灵的女友则越俎代庖,有意无意间泄露情报,比如陈香梅是一流的才女啦,诗文很棒,为同学捉刀写情书,成功率极高,诸如此类。陈香梅的脸颊一早变成了通红的烙铁。可以说,爱情既可能使人大胆,也可能使人羞涩,毕尔是前者,陈香梅则无疑是后者,用“羞答答”三字形容她,算是恰如其分。毕尔乐观的精神和豪迈的个性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激发了她内心的好感。一位熟读了《红楼梦》的少女,早早地打开了情窦,毕尔就是她的白马王子。此后,陈香梅变得爱打扮了,母亲留下的香水也派上了用场,他们一起听斯义桂的音乐会,听他演唱那首《教我如何不想他》。就在这时,毕尔自然而然地握住了她的手,而且是五指紧扣,那样默契而温情,令她心如鹿撞,快乐的电流全身奔涌。她只希望这个音乐会永不停歇地继续下去,好让他们依偎而坐,细细地品味这美好的感觉。音乐会后,他们乘坐缆车到山顶,一边看浮云,一边谈未来,毕尔希望陈香梅能去更安全的大后方读书,他乐意照顾她们六姊妹。真爱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动,喜悦的泪雨最能滋润爱情的花朵,这话原是不错的。何况还有令人心醉的初吻,这高于歌唱的神圣的仪式使爱情变得壮丽辉煌,这一吻令他们终身难忘。
  聊天,吃馆子,跳舞,观剧,看电影,听音乐会,几多消遣,几多快乐,但好日子总是飞逝如风。香港危在旦夕,六姊妹买了船票,准备乘船到旧金山投奔父亲和继母(一位名医)。陈香梅纵然有一百个不愿意,但父命难违。热恋的人不怕危险,只怕离别,而离别似乎是命中注定的事情。
  1941年12月8日日本飞机轰炸香港。按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的说法,该是炸断了许多故事的尾巴。本来,毕尔已定于12月底飞往重庆,他买了三张机票,他和他的同学每人一张,另一张留给陈香梅。陈家六姊妹也订好了美国邮船公司的舱位,启程日期为12月27日。赴美?赴渝?还是留港?鱼和熊掌该如何取舍呢?陈香梅还没有最后决定。这一回,命运之神替她拿了主意,一个算不上太好,也算不上太坏的主意。日本人的炸弹丢下来,她的生路只剩下回大陆,所幸是与毕尔同行,再苦再危险也能相依为命。
  毕尔重感情,更重事业,他带领六姊妹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抵达广西桂林后,便与她们道别,奔赴滇缅公路去工作了。陈香梅随着岭南大学不断迁徙,好不容易捱到毕业,在抗战的最后一年成为了中央通讯社特招的第一位女记者。此时,毕尔已被调回重庆,两人动如参商,聚少离多。更不妙的是,毕尔对梳着两条辫子的女记者去采写美军“飞虎队”的新闻不以为然,他认为她做战地记者太危险,那是男人的事,总而言之一句话,战争让女人走开。陈香梅却不这样认为,她爱冒险,弱肩照样担道义。去美国深造的机会她也可以放弃,她的事业心和爱国心并不输给任何一位男人。毕尔无法理解这一点,他甚至教训她:“美国人来援华我们当然感激,但有些家伙不但到处找女人,还居然到大学里去找女学生,太不像话了。”她听了这话很不是味道,当即回击道:“他们对我很客气,很有礼貌。我每次去采访,他们都派车子接我,又送我回报社,很守规矩的。”毕尔妒火攻心,接下去说的话更难听了:“他们哪敢对你不规矩,他们知道‘老头儿’对你们姐妹关怀备至,他们当然不敢有非分之想!”美国飞行员多半是壮丁,大家敬称五十出头的陈纳德将军为“老头儿”,但这个称呼从毕尔口中吐瓜子壳似的吐出来则是另一番意味了。陈香梅眼看着情变的导火线被他点燃,却无可奈何。
  抗战胜利后,陈香梅人在昆明,中央通讯社决定派她去上海分社工作,毕尔人在贵州,希望她去香港与他会合,先见过他的父母,再决定两人的终身大事。这个矛盾怎么解决?一边是事业,有许多大新闻等着她去采写,她不想错过;一边是爱情,关系到一生的幸福,她也不愿失落。她渴望去上海痛痛快快地欢度她的青春,在那里与毕尔聚首。然而,毕尔主意已定,他要去英国或美国留学,希望年轻的恋人与他结伴同飞。既然人各有志,事业与爱情拢不到一块儿,那就只好认命,实际上,也就是互致祝福,友好地分手。他背过身去,眼圈发红。她已泣不成声。
  飞虎将军陈纳德与陈香梅的父亲陈应荣在美国相识,成为朋友,香港沦陷后,六姊妹去了大后方——昆明,陈应荣便请求陈纳德照顾他的六朵金花。巧的是,陈香梅破天荒地进了中央通讯社,而且负责采写“飞虎队”的新闻,与陈纳德接触频繁。正所谓无巧不成书,无巧不成事,巧上加巧,便造就了一段惊世良缘。
  在四十七岁之前,飞虎将军陈纳德到处流转,竟至于一事无成,只不过是美国空军中区区一上尉。1937年,陈纳德受宋美龄之邀到中国训练空军飞行员,在他的美国护照上填写的却是“考察农业”。当时,中国的陆军装备虽差,战斗力勉强还凑合,空军则近乎一片空白,幸亏宋美龄赴美游说,陈纳德招募了一批年轻勇敢的飞行员,组建成“美国空军志愿队”,中国空军经过这番输血,才有了一点活力和生机。陈纳德为人性格坚忍不拔,极富魄力和军事指挥才能,在他的领导下,“飞虎队”驾着美制P-40战斗机,屡战屡捷,在整个抗战期间,共击落日机近两千架,击毁日舰数百艘,击灭日军数万人,在二战空军史上,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空战神话。陈香梅在自传《春秋岁月》中写道:“终其一生,他从未有过充分的‘资本’——不论是飞机、战士、汽油、弹药或金钱。尽一己之所能,达成至上的收获,已经变为他的第二天性。”飞虎将军陈纳德绝对是一位罕见的传奇人物,是世人心目中义薄云天的大侠士大英雄。陈香梅由敬生慕,由慕生悦,由悦生爱,她循的绝对是美人爱英雄的标准路径。
  抗战胜利后,陈纳德将军得到蒋介石和宋美龄的首肯,在上海成立民航空运公司。他的事业辉煌了,这还不够,他将获得更大的奖赏。美丽的女记者陈香梅不是没人追求,毕尔走了,中央信托公司总经理聂光坻立刻做了替补队员,许多次的长夜之舞却并没有抹去他们最后那几寸距离。凡人吃不消时,便轮到英雄登场。恰巧陈香梅因胃溃疡住院,陈纳德将军每天让司机送去花篮。一天黄昏,他去医院探望可怜的“小东西”(他总是这样叫她,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昵称),见满室鲜花,便笑着问她:“是谁送了这么多花儿?”她也以玩笑的口气回答道:“是你的司机,我还没死你就想用花葬我!”
  他是她心中的太阳,她是他梦中的黑眸子,横亘在他们中间的三十五度春秋又算得了什么?然而,要让外祖父母欣然接纳飞虎将军——一位五十多岁、脸皮比树皮还要粗糙的外国人——做外孙女婿,陈香梅可是绞尽脑汁才想出一条妙计,让桥牌高手陈纳德到外公外婆家中陪二老玩桥牌。又是送花,又是输牌,又是谈笑风生,又是陪外公喝两杯,铁打的罗汉有此善解人意、巧结欢心的细腻柔情,真是难得。外婆对陈纳德印象很好,但舍不得宝宝(陈香梅的乳名)远嫁,怕再也见不到她了。陈香梅便告诉外婆,飞虎将军热爱中国,他的事业根基在东方,不会有长久的分别。四十年代,中国人并不赞成异族通婚,何况是中国妙龄女郎嫁给美国老头。即便是长期受西方文明影响的陈应荣,听说老朋友陈纳德要尊他为岳父,也感到吃不消。陈香梅从小信奉天主教,自然希望自己的婚姻大事能得到双亲的祝福。父女之间的谈判根本谈不拢,最终还是飞虎将军亲自出面,疏通了她继母贝茜的关卡,事情才柳暗花明。1947年12月21日,在陈纳德将军的私寓,二十三岁的新娘披上了法国服装设计师绿屋夫人为她缝制的雪白嫁衣,五十八岁的新郎身穿美国空军中将的军服,在一千朵白菊花的花架下,互相许愿终生相守。翌日,中、美各大报章都登载了一张飞虎将军陈纳德亲吻东方美人陈香梅的照片。这绝对是当年圣诞节期间最具轰动性的大新闻。婚前,蒋介石和宋美龄祝福了这对新人,大喜之期又派外交部次长叶公超专程从南京到上海致贺,可算是给足了面子。十年后,正是这位学贯中西的乔治(叶公超的英文名)叔叔为飞虎将军题写了墓碑。
  抛开世俗偏见,陈纳德与陈香梅的结合堪称完美,她本人也一再说过:“我们的结合有说不尽的深情。”中华民族是一个知恩必报的民族,它将自己优秀的女儿嫁给仗义的美国英雄,合情合理,让这位美国英雄的晚年得到幸福,也是受惠于他的每一位中国人的共同心愿。十年后,陈香梅曾在写给夫君的信中一往情深地倾诉道:“……我们的生命恰似两条溪水,互相汇流,流成一条江河。我们根深蒂固地愿偕白首,只为我们的爱不仅是表面上的美好,而是灵魂的真实,这是上苍可为明证的。”这样的爱情是千古绝唱。
  飞虎将军陈纳德不仅是一位英勇的军事家,还是一位运动健将(网球和棒球场上的高手)和出色的企业家(民航公司的业务遍及中国四十七个大中城市),他头脑灵活,言谈幽默,富有爱心,这一切都使他具有常人望尘莫及的非凡魅力。婚姻幸福了,人生便已成功一半,陈香梅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溢于言表,她视他为师为友,他视她为妻为女。从他那儿,她补回了曾经失落的父爱,你说她有恋父情结,她也不会多作辩解。尽管嫁给一位英雄,陈香梅的确失去了普通女人的许多乐趣,但她嫁给飞虎将军,就仿佛亟待升空的卫星拥有了火箭发射架,这是绝对值得的。
  在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陈纳德选择了支持国民党,终其一生竭心竭力,尤其是在中国内战后期,连美国政府都已抛弃了朽木不可雕的国民党政府,陈纳德的空运公司却一如既往地为其输血输氧,因此深得蒋介石的信赖和感激。1948年,美国特使马歇尔三次来华调停失败,国共和谈破裂,内战不断升级,随着蒋介石的军队兵败如山倒,飞虎将军的事业也像一块巨冰迅速融化了。眼看着心血虚掷,这对他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好在两个女儿的相继出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