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后期政治史-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圣安东区,并进行了大屠杀,6月起义最终失败。这次起义具有鲜明的无产
阶级革命性质,马克思称之为“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第一次伟大战
斗。这是为保存或消灭资产阶级制度而进行的战斗。”①
(2)德国三月革命
在法国二月革命的影响下,德国爆发了三月革命。革命前夕的德国,资
本主义虽有较大发展,但还是一个松散的邦联国家,包括34个邦国和4个自
由市,其中普鲁士和奥地利为最大的两个邦国。当时德国国内交织着复杂而
尖锐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及各邦之间的矛盾。3月13日,奥地利首府维也
纳的工人、市民和学生举行了反政府的示威和武装起义,限令国王罢免首相
梅特涅。当晚梅特涅男扮女装逃往英国。奥皇斐迪南一世被迫同意召开国民
议会,制定宪法。3月18日,柏林起义工人包围了王宫,迫使普鲁士国王成
廉四世宣布实行立宪,召开议会,改组政府,但政权落到了以康普豪森为代
表的大资产阶级新内阁手中。1849年3月28日,法兰克福议会通过了帝国
宪法,决定在德国建立统一的立宪君主帝国。但是,普鲁士、奥地利等邦国
都抵制和反对这部宪法。于是,从5月初起,在德国西南部又爆发了维护帝
国宪法的起义,到7月,起义失败。
(3)意大利等国的民族独立运动
同期,在意大利、匈牙利、捷克、波兰、罗马尼亚及塞尔维亚等国爆发
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斗争。1848年3月,匈牙利人民在民族英雄科苏特领
导下举行反抗奥地利统治的起义,由于奥俄军队的联合进攻,于 1849年8
月失败。在意大利革命运动中,资产阶级民主派马志尼和人民英雄加里波第
领导人民群众反抗奥国的统治,1848年8月建立威尼斯共和国,1849年2
月建立罗马共和国。在法、奥、西等国的联合进攻下,7月罗马陷落,8月威
尼斯陷落。至此,1848—1849年欧洲革命结束。
欧洲的反动势力在1849—1850年破坏了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事业,使
之仍处于封建割据状态,意大利北部还是处于奥地利统治之下。波兰仍然被
参与瓜分的国家所统治。沙皇由于镇压了革命运动,拯救了奥地利帝国,俨
然成为欧洲大陆的主宰。英国在这一时期更加巩固了它在工商业和殖民地方
面的垄断地位。它巧妙地利用了1815年维也纳体系和欧洲反动势力镇压1848
年革命的机会,大大地加强了在亚洲的殖民扩张。但英国和欧洲均势政策受
到来自俄国的威胁,俄、英矛盾进一步加剧。
3。共产主义者同盟在革命风暴时期的斗争
(1)组织准备和斗争策略
法国二月革命爆发后,伦敦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授权马克思建立新的中
央委员会,以领导革命。3月11日该委员会在巴黎成立,马克思被选为主席,
沙佩尔为总书记。德国三月革命爆发后,马克思恩格斯为同盟起草了《共产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第415 页。
… Page 31…
党在德国的要求》,作为德国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行动纲领。《要求》指出:
革命的基本任务是消灭德国的封建分裂状态,建立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共和
国。《要求》提出完成民主革命的主要措施有:消灭封建压迫,没收各邦君
主的封建领地、财产和一切矿山、交通运输工具、银行等为国家所有;实行
普选权,保证国会中有工人代表,建立人民武装,使军队同时成为劳动大军;
实行高额累进税,取消消费品税;彻底实行政教分离,普及免费国民教育等
等。实行这些过渡性措施,有利于在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之后,创造政治经济
条件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马克思恩格斯还为同盟制定了革命斗争策略。他们认为,无产阶级在民
主革命中必须成为彻底的革命派,揭露资产阶级的妥协、叛变行为,把农民
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推翻德国的君主专制制度。由于当时
德国经济政治发展还比较落后,工人的思想觉悟和组织程度较低,所以共产
主义者同盟要以民主派的身份参加革命,采取联合民主派的策略,同时保持
无产阶级在政治上的独立性。
(2)共产主义者同盟的革命活动
4月初,马克思恩格斯和数百名革命者先后秘密分散返回德国,选择工
业发达、无产阶级比较集中、又有革命传统的莱茵省省会科伦作为革命活动
中心。为了在思想上武装群众,指导分散在各地的盟员活动,于5月31日开
始出版《新莱茵报》,马克思任主编。该报高举民主派的旗帜,无情地揭露
德国封建专制制度,抨击资产阶级的背叛,批判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动摇,
号召农民参加反封建的斗争,声援巴黎工人起义,支持波兰、匈牙利的民族
解放斗争,揭露沙皇俄国充当的欧洲宪兵角色。 《新莱茵报》鲜明地体现了
无产阶级的性质。该报共出版301期,由于反动势力的疯狂破坏,于 1849
年5月19日被迫停刊。在最后一期《新莱茵报》上,发表了马克思的文章《《
新莱茵报》被勒令停刊》和恩格斯的文章《匈牙利》,还有编辑的告别词。告
别词中说:“无论何时何地,他们的最后一句话始终将是:工人阶级的解放!”
在德国革命过程中,共产主义者同盟内部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思想倾
向。同盟盟员、科伦工人联合会主席安德列阿斯·哥特沙克否认德国所面临
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主张直接实现社会主义,立即建立“工人共
和国”;反对资产阶级和民主力量联合,反对工人参加议会选举,否认农民
的革命作用。同盟盟员、柏林工人兄弟会的领导人斯蒂凡·波尔恩则认为资
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的事,主张单纯搞经济斗争,反对政治斗争,指望依
靠法兰克福议会,反对武装群众,主张把革命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波尔恩
一直对革命采取旁观态度,后来脱离工人运动,逃往瑞士。 1848年10月
马克思当选为科伦工人联合会主席,联合其他民主派力量,有力地推动了民
主运动的发展。 1849年5月,在巴普、普法尔茨爆发了维护帝国宪法的起
义,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支持并参加了起义。恩格斯在普法尔茨参加了由盟
员维利希指挥的工人志愿部队,任副官,参加了4次起义。同盟领导人莫尔
在战斗中牺牲。
列宁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1848—1849年的群众革命斗争的时
①
期,是他们生平事业的突出的中心点。”德国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被
普鲁士政府驱逐,相继来到伦敦。
① 《列宁选集》第1 卷,第729 页。
… Page 32…
4。马克思恩格斯对1848年欧洲革命经验的总结
1848—1849年欧洲革命高潮过去之后,马克思恩格斯及时地总结了这次
革命经验,写了《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1848年至1850年
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及《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
八日》等重要著作,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理论和策略。
(1)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理论和策略
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持什么态度,《共产党宣会》的基本立
场是: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纵观世界历史的发展并通过对德国国情和德国革命的具体
分析,把资产阶级革命区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他们认为,1640年英国革命
和1789年法国革命是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在这两次革命中,资产阶级敢于
发动和领导手工业工人、农民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本主义的新制度,
顺应了当时欧洲各国和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德国的三月革命,“不过
是欧洲革命在一个落后国家里的微弱的回声。它不仅没有超过自己的世纪,
①
反而比自己的世纪落后了半个世纪以上”。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资产阶
级本身很软弱,同封建贵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脱离农民,又害怕无产
阶级力量的壮大。所以它不仅丧失了对革命的领导能力,而且在革命一开始
②
“就蓄意背叛人民,而与旧社会的戴皇冠的代表人物妥协”;“在德国不可
能发生纯粹资产阶级的革命,也不可能建立君主立宪式的资产阶级政权,可
③
能发生的不是封建专制的反革命,就是社会共和的革命” 。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者、农民和小资产者是德国全社会最激进、最
民主的阶级,是人民的绝大多数;工业无产阶级虽然还比较弱小,肩负不起
领导革命的责任,但它却是民主运动的核心力量。为了把革命引向胜利,就
要把建立“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共和国”,作为无产阶级在德国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中最基本的纲领;必须高举民主派左翼的旗帜,同时维护无产阶级的
阶级利益;要争取团结人民的大多数,同时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批评民主
派错误的自由。
(2)关于工农联盟的原理
法国革命和德国革命的经验证明,不论是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还
是在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农民的向背都是关系革命成败的大问题。德国
革命失败的主要教训之一,就是农民和其他中间阶层“被他们的暂时还是天
然的同盟者资产阶级认为已太革命而遗弃,而有时又被无产阶级认为不够先
①
进而遗弃”。巴黎六月起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由于法国农民对二月
革命后的政局漠不关心,加之受资产阶级的挑拨离间,不但不支持无产阶级
的革命斗争,甚至对无产阶级持敌视的态度。路易·波拿巴所以能皇袍加身,
原因之一也是人数众多的小农对他抱有幻想,把波拿巴王朝看成是“农民的
王朝”。马克思由此得出结论:“在革命进程把站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第3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