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近代后期政治史 >

第14部分

世界近代后期政治史-第14部分

小说: 世界近代后期政治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答复》等著作。《公开的答复》成为全德工人联合会的政治纲领。拉萨尔 

鼓吹一套机会主义观点,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贫困是由所谓“铁的工 

资规律”造成的;要废除这个规律,就必须建立生产合作社,使工人获得“全 

部劳动所得”;要建立生产合作社,就必须依靠“国家帮助”;要取得国家 

帮助,就必须争取普选权;要争取普选权,就必须建立全德工人联合会进行 

和平的和合法的斗争。其核心是依靠普鲁士国家帮助建立生产合作社来解决 

工人的问题。在全德工人联合会建立前后,拉萨尔同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有6 

次密谈和频繁的书信来往,乞求俾斯麦赐予普选权,并表示效忠普王和政府, 

表示支持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来统一德国。拉萨尔的机会主义主张和叛卖活 

动给德国工人运动带来了严重危害,也阻碍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864年8 

月,拉萨尔为争夺别人的未婚妻,在决斗中死去。但是他的继承者施韦泽和 

哈茨费尔特伯爵夫人等继续推行拉萨尔路线。 

    在德国工人运动中长期存在着两条路线的斗争,马克思主义者对拉萨尔 

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批判和斗争。由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耐心帮助和教育,以威 

廉·李卜克内西和奥古斯特·倍倍尔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 

斗争中成长起来,成为德国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 

    李卜克内西(1826—1890年),出身于德国一知识分子家庭,16岁中学 

毕业后当过教员,参加过1848年革命;1850—1862年流亡伦敦期间,加入 

了共产主义者同盟。他努力钻研和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63年在柏林加 

入全德工人联合会。第一国际成立后,他参加了第一国际德国支部的组织工 

作,1865年退出全德工人联合会。 

    倍倍尔 (1840—1913年),从小家境贫寒,13岁当学徒,14岁作旋工。 

1861年,他加入莱比锡手工业教育协会,两年后该协会并入德意志工人协会 

联合会,1864年他被选为联合会常务委员。1865年倍倍尔与李卜克内西相识 

后,开始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并成长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一年后加入第 

一国际。 

    德意志工人协会联合会最早控制在资产阶级分子手中。李卜克内西加入 

该组织以后与倍倍尔共同团结联合会中的革命分子,使这个组织逐渐摆脱了 

自由资产阶级的控制,在1868年9月召开的纽伦堡代表大会上终于接受了第 

一国际的纲领。与此同时,拉萨尔派的全德工人联合会也陷入了严重的内部 

危机,拉萨尔派分子之间的宗派斗争使整个组织四分五裂。以威廉·白拉克 

 (1842—1880年)为首的反对派于1869年6月退出全德工人联合会,打算 


… Page 43…

  同倍倍尔及李卜克内西共同创建一个统一的德国社会民主党,7月发表了160 

  多人签名的宣言。 

       1869年8月7—9日,在爱森纳赫城举行了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成立大 

  会。出席会议的代表有262名,来自国内198个地区。会议听取了倍倍尔关 

  于纲领和组织问题的报告,一致通过了倍倍尔起草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纲领(亦 

  称爱森纳赫纲领)和章程,选举了5人组成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大会还选举 

  了监察委员会,宣布《民主周刊》为党的机关报(从1869年10月1日起, 

  改名为《人民国家报》)。 

       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是在民族国家范围内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它的 

  建立使德国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对欧美其他国家的工人运动有 

  巨大的推动作用。 

        (2)俾斯麦及其“铁血政策” 

       俾斯麦(1815—1898年),是19世纪欧洲政治舞台上颇有影响的人物。 

  西方史学界很多人认为,在 19世纪欧洲政治舞台上,他所起的作用仅次于拿 

  破仑。甚至有人把他视为“德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人,这场革命意在改变 

  欧洲力量的均衡。俾斯麦是个资本主义化的容克地主,是有名的保皇派和 

  1848年革命的死敌。他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和意义在于他完成了德意志的统 

  一。因此,恩格斯称他是“非出本心的革命者”。 

       俾斯麦毕生维护容克特权和君主政体。在他的墓碑上写着: 

       安息于此 

       俾斯麦公爵 

       1815年4月1日生 

       1898年7月30日死 

       皇帝威廉一世的忠实的德意志臣下。 

       1848年革命时,俾斯麦组织地主武装准备援救普鲁士国王;他坚持用武 

  力镇压革命,曾任普鲁士出席邦联会议的全权代表和驻俄、驻法大使。1862 

  年9月22日,47岁的俾斯麦担任了普鲁士首相,10月8日又兼任外交大臣。 

  有一次议会否决了政府的军事改革方案,但他不顾议会的反对,仍拨付大量 

  经费来改组军队,并在议会上声称:“时代的重大问题不是演说,也不是多 

  数票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德意志所瞩目的不是普鲁士的自 

                                ① 

  由派,而是普鲁士的武装。”这就是所谓的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因此俾 

  斯麦也有了“铁血宰相”之称。 

       俾斯麦是个具有非凡才智和胆识的人物,他12岁上中学,自幼不信教, 

  16岁就不再祈祷,17岁上哥廷根大学,一年后又转入柏林大学,爱好哲学和 

  文学,懂得多种语言,青年时期游历过许多国家,大开眼界。32岁时,即1847 

  年作为议员出席了柏林的联合议会,涉足政坛。他通过3次王朝战争统一了 

  德国并当上了德意志帝国宰相。任宰相20年,大权在握,颁布反社会党人法, 

  镇压社会民主党和革命运动。普法战争后企图设法改变德国没有殖民地的局 

  面,迫使英国让出了南太平洋的萨摩亚、新几内亚和非洲的喀麦隆给德国。 

  1888年威廉一世去世,皇孙威廉二世继位,君臣不睦,1890年俾斯麦被免职。 

  免职后他回到庄园写“回忆录”。1898年7月30日去世,终年83岁。 

        (3)三次王朝战争和德国的统一 



① 参见《世界通史资料选集》,第324 页。 


… Page 44…

     19世纪60年代,普鲁士统一德国的条件日渐成熟。这个时期普鲁士的 

经济发展已走在德意志各邦的前列,并出现了小德意志地区与普鲁士经济“一 

体化”的趋势,这为国家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当时的国际环境也对普 

鲁士比较有利,竞争对手奥地利在意大利战争中被削弱;俄国的欧洲霸主地 

位也在克里米亚战争后被动摇;英国害怕法国称雄欧洲而采取支持普鲁士的 

策略。在1862—1864年间,尽管俾斯麦和普鲁士政府在国内的专横曾激起民 

愤,但是资产阶级软弱,不敢发动和领导群众运动,因此容克地主阶级牢牢 

地掌握了政权,通过3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国。 

     1864年发动了对丹麦的战争。1863年末,丹麦新王颁布新宪法,把在丹 

麦和易北河之间的什列施维希和霍尔斯坦两公国的政治制度与丹麦统一起 

来,吞并了两公国。这引起了德国民族主义者的抗议。俾斯麦以此为借口, 

1864年2月向丹麦宣战。为了免除后顾之忧,把奥地利也拉入战争。战争以 

丹麦的失败而告终。10月,签订和约,普鲁士吞并了什列施维希,奥地利获 

得霍尔施坦。 

     1866年发动对奥地利的战争。俾斯麦看到奥地利是普鲁士统一德国的主 

要障碍,必须在战场上把奥国彻底摧毁。为了对付奥地利,俾斯麦进行了一 

系列的外交活动。1860年4月,普鲁士与意大利缔结盟约,并得到法、俄两 

国不干涉德意志内部事务的承诺。1866年6月,普鲁士出兵霍尔施坦,挑起 

了普奥战争。意大利为收复威尼斯也对奥宣战,奥军节节败退。经过拿破仑 

三世调停,8月23日,普、奥签订了布拉格和约。和约规定:旧德意志邦联 

解散;奥国承认普鲁士成立北德意志联邦 (由美因河以北各邦组成);把什 

列施维希、霍尔施坦、汉诺威和法兰克福等地划归普鲁士;威尼斯归还意大 

利。1867年成立了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邦,包括18个邦和3个自由市, 

普鲁士国王为联邦元首。 

     1870年爆发了普法战争。法国拿破仑三世惧怕在自己的东方出现一个强 

大的邻国,企图阻挠德国的统一,同时为了摆脱国内困境,转移人民的视线, 

1870年7月19日,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俾斯麦也早对法国矿产区亚尔 

萨斯和洛林唾涎三尺,并企图通过对法战争统一南德。因此,俾斯麦顺水推 

舟,利用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篡改电文,激怒法国。 

     普法战争以法国失败而告终。1870年底,南德四邦(巴伐利亚、符登堡、 

巴登、黑森—达姆斯塔得)加入了德意志联邦,成立德意志帝国。普鲁士国 

王为帝国皇帝,普鲁士宰相任帝国宰相。1871年2月,普、法在凡尔赛签订 

预备和约,法国割亚尔萨斯和洛林给德国。1871年4月,新选出的议会批准 

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宪法规定德国由22个自主的君主国、3个自由市和1个 

直辖区组成,德国统一最后完成。 

     德意志的统一是德国历史上的一大进步,它结束了德国在政治上的长期 

分裂局面,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通过王朝战争实 

现的国家统一,有更多的弊端,它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 

已往对德国统一的研究,偏向于考虑军事和外交在统一中的作用,近年来出 

现了注重德国统一的社会经济背景研究的趋向。 

     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成为欧洲反动势 

力的堡垒,成为19世纪前半叶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美国史学家奥托·普 

弗兰兹认为:“俾斯麦的民族主义、独裁和军国主义也都是纳粹运动产生的 


… Page 45…

  社会背景。”   ① 



                                 4。意大利的统一 



        (1)1848年革命失败后的意大利 

       1848年,意大利也像欧洲其他国家一样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但是革命 

  没有成功,没有完成统一国家和实现民族独立的任务。革命失败后的意大利 

  仍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并且仍然受到奥地利与法国的压迫和控制。奥地 

  利统治着北部最富庶的伦巴底和威尼斯,并间接控制着中部的帕尔马、莫德 

  纳、托斯坎纳、教皇国的罗曼纳等公国和地区。法国占领军驻扎罗马。西班 

  牙波旁王朝统治着南部的两西西里王国。只有撒丁王国的政权掌握在自由派 

  贵族手中,保留了革命时期颁布的宪法,其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