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戎底定(第二部)-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妥,但这些年并没有显示出应对骤变的能力,王钦若和陈尧叟更是不多说话,一句“任凭陛下做主”不知说了多少遍。他很担心这一次契丹人真的发起疯来往汴京打,这当口儿,还得找个像李沆那样有大气度的人把握时局,才能感到踏实。
出了大庆殿,他不由自主地又来到刘采苹宫中。这两天刘采苹精神转好,也不再说头疼脑热了。见赵恒进宫,她猜想一定是为选丞相的事儿找自己商量,笑容满面地把赵恒扶到凳上坐下。
“爱妃的身体好了,朕十分欣喜。”赵恒心不在焉地说了一句,看得出他心事重重。
“陛下,朝廷大事就够你操劳了,还时时惦记着臣妾贱体,臣妾真是过意不去了!”刘采苹故意把话题往“朝廷大事”上引。果然,赵恒叹了口气说道:
“李沆死得真不是时候!”
刘采苹故作惋惜地劝慰赵恒道:“人死不能复生。如今百官无主,陛下总得尽快地扶立一个丞相为你分忧啊!”
赵恒望着刘采苹,问道:“依爱妃之见,该扶谁做丞相?”
“这种大事,臣妾岂敢多言?不过,”刘采苹试探地说道。“臣妾风闻,大臣们都想让王旦大人做宰相呢。”
“王旦是个好人,凡事不大拗着朕意。可如今契丹人气势汹汹,朕担心王旦书生气太足,撑不起这么大的摊子。”赵恒不无忧虑地说道。
这话实在有点儿出乎刘采苹的意料,她怔了怔,又问道:
“陛下的意思要让谁当宰相?”
赵恒寻思了片刻,与刘采苹商议道:
“爱妃以为寇准如何?”
这是刘采苹最不愿意接受的一个人!她本能地想到:一旦寇准当了宰相,又是个赵恒不敢惹的。况且自己册立贵妃的事,寇准也一直坚决反对。除掉了一个李沆,总不能再煞费心机去除掉寇准吧?但她又不便直接反对,无奈地笑了一声,反问道:
“陛下认为寇准就能撑起这么大的摊子?此人在百官中的口碑可不太好啊。就算他有魄力,指挥不动大臣怎么办?指挥不动军队怎么办?”
赵恒不以为然地答道:“爱妃多虑了。寇准这个人朕很了解,就算百官心里有些不服,他一吹胡子一瞪眼,百官都会惧怕,不敢不听。”
“寇准如今只是个三司使,还没做到副相,骤然升为正相,朝廷上下会不会有所议论?”刘采苹又摆出一条理由。
“爱妃怎么忘了,当年寇准当副相的时候,王钦若、陈尧叟他们还都是小官儿呢。他不过是被人下了套儿,才被贬到青州去的。”赵恒说到这里,像突然猜透了刘采苹的心思,问道:“爱妃不喜欢寇准,是担心寇准对你不恭敬吧?”
刘采苹脸红了一阵,连忙解释道:“臣妾怎敢因区区私事妨害朝廷大计?不过是给陛下提个醒儿罢了。”
俗话说听话听音,锣鼓听声。刘采苹说得再宛转,赵恒也能感觉出来。他沉默片刻,突然站起身来就往外走,把刘采苹吓了一跳,慌忙问道:
“陛下,到哪儿去?”
赵恒回转身来说道:“朕要亲自去拜访寇准,看他有什么退敌的良策,再做道理。”说罢对阎承翰道:“备轿,到寇准府上去!”寇准的夫人宋氏这一阵子也病得不轻,自入冬以来,一直咯血不止,过了年越发严重起来,所以这几天寇准公干一完便回府守候夫人。这日他亲手给夫人喂了药,夫人睡去了。刚刚回到厅堂,门吏便报道:
“老爷,皇上来了!”
“啊?”寇准慌忙出厅,大步跑到门口,赵恒的轿子已经进门了。
“陛下!”
赵恒下了轿,随寇准来到厅堂坐下。身后的阎承翰知趣,立即退出厅外伺候。寇准想不出赵恒为什么事登他的门,又不便问,只得静候赵恒开口。
“夫人的病情可有好转?”
“多谢陛下记挂,现在安睡了。”
赵恒在厅中四顾一番,笑道:“朕怎么闻着你这厅里有股酒气呀?”
寇准深揖谢罪:“臣这个该死的毛病怕是改不了了!”
“哎,朕可没有这个意思啊,朕听说你在青州的时候是既爱美酒又爱美人,可有此事?”
“陛下真会取笑。”寇准不明白赵恒这话的意思,只好自我解嘲:“臣是个闲不住的人,青州公事不多,所以有些放浪形骸,望陛下恕罪!”
“朕没想治你的罪,自古英雄爱美人嘛!男子汉见了美人无动于衷,岂不成了太监?”赵恒说罢哈哈大笑。“朕也爱美人。想当年朕做太子的时候,喜欢上了刘采苹,可先皇帝硬是责备于朕,说朕喜欢一个民女,违了祖宗的法度。民女就不可爱吗?那时候朕想,虽然身为太子,还不如一般的臣僚,臣僚们还可以娶妾,偏偏自己,连喜欢个女人的自由都没有!一直到朕即了位,本想这一回可以让刘采苹翻个身儿了,可没想到朕要封刘采苹为才人,为婕妤,大臣们却要反对!”
寇准这才听出赵恒的意思,他是为册封刘采苹的事儿来的。去年丁谓到郓州赴任前,曾告诉他:皇上想立刘采苹当贵妃,连圣旨都让他草拟好了。寇准当时持反对态度,一直打算只要赵恒一提出此事,自己就站出来反对。可一直等到今天赵恒也没有再提这件事,自己当然也不好多说。今天赵恒大概是想先探探自己的口风。既然他为此事亲自到臣下家里,说明他是执意要立这个贵妃了,如果猜得不错,摆在自己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顺从赵恒,顺水推舟,这样不仅能保全现有的官位,说不定还有升迁的可能;二是坚持反对意见,那这个三司使恐怕就做不得了,等待他的又是个贬谪。原来反对册立刘采苹有李沆顶着,如今李沆已逝,若再坚持己见,自己就成了出头鸟。想到这里,他有点儿拿不定主意了:打心里说,他认为刘采苹是个有野心的女人,皇上又懦弱,一旦立为贵妃,难免要干预朝政。李沆之所以一再压抑刘采苹,也主要是为此。可眼前的局面明摆着再反对也没用,究竟应该怎么表这个态?是屈从皇帝的意思保住官位,还是宁折不弯坚持己见?
见寇准不做声,赵恒收住刚才的话题又问寇准:
“爱卿以为契丹人此次聚兵,是虚张声势威胁于我呢,还是雷声大雨点儿小,再在边境占我一点儿便宜,抑或是真的大举南侵灭我宋朝?”
“臣把陛下的话总括一番,就是三个字:大小无。”寇准当然喜欢议论这样的话题,侃侃言道:“所谓大,就是大举南侵,妄图夺我大片领土;所谓小,就是陛下说的打大雷下小雨,夺我三关便收兵固守;所谓无,就是虚张声势,让我大宋不要再次挑起争端。依臣看来,大宋和契丹争战数十年,就像一个脓包越长越大,指望脓包自行消退,那是不可能的,故而陛下所谓‘虚张声势’之说无法成立。虚张声势既不成立,剩下就是打大仗还是打小仗的问题了,而大打、小打在契丹并没有事先的准备,要看我大宋如何应对,如果我朝坚决迎击,契丹人想往南推也推不动;如果我朝迎击失利,契丹人打到广南也不是没有可能!”
“啊?”赵恒听完心里一惊,但仔细想想又句句在理,沉吟片刻,又问:
“爱卿是说一旦我朝迎击失利……”
“陛下!”寇准打断赵恒的话,笑道:“臣刚才不过就战势而言,真打起来,我朝是不可能纵敌深入的,就算小有失利,有众大臣在,有众将军在,还能眼睁睁纵敌深入?臣之所以这么说,无非是想让陛下打消打小仗或者不打仗的侥幸罢了。”
赵恒接着问道:“怎么做才能挫住敌锋?”
寇准也不答话,起身到旁边的大柜里拿出一卷纸,回到赵恒面前呈过去:
“陛下请看,这是臣前几天草拟的一份奏章。”
“是奏抗击契丹的?”赵恒把奏章接过来,也不展开,命寇准道:“爱卿拣要紧的说给朕听!”
“遵旨!”寇准明白赵恒此刻心里紧张,无心细看,于是禀道:“臣以为此时需要做的还有几件事,第一,立即派人到西夏,劝夏人出兵东渡黄河,与河东军队共同屯驻在雁门关,这样做的用处有二:一是防止契丹人从东、西两路同时发兵攻打河北和河东,也就是说先把契丹人的东路军死死堵在雁门关以外。一旦战事开始,我河东军队和夏人军队可以杀进契丹,让契丹形成东西失顾的局面,牵制他的东路军。第二,命京东的武将和守臣尽快做好应战准备,备足粮草。如果契丹出兵不多,京东可以把粮草源源不断地运到河北前线,确保我大军的供给不至于中断,如果契丹出兵甚多,京东军队和丁壮也可以开到河北沧州一线,与河北诸将共同形成一个大口袋,有效阻止契丹人向京东、向南推进。丁谓现在不是在郓州吗?此人十分能干,又大有事功之心。陛下只需下道圣旨,他便可以心领神会,按陛下的意图去做。河东不失京东也不失,契丹人就只能在河北打转转,我军在河北设下数道防线,又有黄河之险,契丹人能坚持多久?”
赵恒边听边点头:“爱卿说得有理。”他感到寇准所言与李沆临终前书写的几张奏草思路基本一致,心里有数了。盯着寇准好一会儿,突然问道:“寇爱卿认为别的大臣也会想到如此安排吗?”
寇准应声答道:“以臣冷眼旁观,能想到这些的只有李沆李丞相,其余大臣,好的会说‘惟陛下裁度’,如果再碰上几个怕死的,劝陛下往南逃的混账话都能说出来!”
这话明显在暗示赵恒:王旦一定会“惟陛下裁度”,剩下王钦若、陈尧叟之流,恐怕只能是说混账话的角色了。当此之时,要尽快安排一个丞相撑大摊子,而这个职位,看来只有寇准来做最为合适。王钦若、陈尧叟不一定敢公然反对,刘采苹则对寇准芥蒂甚深。如果拿
册封刘采苹的事打一打寇准的傲气,让他别像李沆那样不知轻重,也未尝不可。想到这里,他探了探寇准的口气:
“朕打算册封刘采苹为贵妃的圣旨早就拟好了,朝廷事忙,一直没顾上这些。如今既然要命相了,朕打算两旨同下,既安后宫,又安外朝,爱卿以为如何?”
寇准一听便立即意识到:赵恒所说的“命相”,就是要任他为宰相。说心里话,此事他不是没想过,但没敢觊觎相位,因为他心里一直觉得王旦要走在他前头,自己还需忍耐一时。不承想宰相之位竟被皇上送到自家来了,能不大喜过望?他脑子在飞速地旋转,想分析一下赵恒为什么要违背常理做这样的安排?从大处说,大概是赵恒担心王旦凡事拱默。从细处看,自己一向是个死杠头,说话做事顾前不顾后,妨碍了刘采苹的加封。皇上既然说要将命相和封妃两旨同下,明明是在暗示他:如果你寇准不反对册封贵妃,那你就是宰相;如果你还坚持反对,宰相就不是你寇准了!此时的寇准,最终还是被“宰相”两个字击溃了。为了不失掉这次机会,他必须明确地向赵恒表示同意两旨同下,因为这对他太重要太重要了!
“陛下恕臣直言,当初李丞相与臣等反对封刘妃,是因为她资历尚浅,不能服众。凡事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如今郭皇后长期卧病,刘妃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