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考研政治理论单元预测-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C。 通过国家实行经济计划化,促进社会生产协调稳定发展
D。 通过国家的财政和信贷政策,进行有利于整个社会和全体劳动者的国民收入再分配
5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化与发展 B。 危机频繁爆发,要求国家干预经济
C。 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政策的国际协调 D。 国内劳资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56。 垄断利润是
A。 垄断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
B。 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 垄断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
D。 垄断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
57。 混合联合公司是
A。 发达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的主要形式
B。 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形式
C。 当代国际组织的新形式
D。 战后由混合兼并形成的垄断组织的新形式
58。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
A。 生产社会化 B。 物质资料生产
C。 固定资本更新 D。 资本主义私有制
59。 二战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表明
A。 资本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论断是没有根据的
B。 资本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C。 资本主义社会体现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对立基础上的基本矛盾消失
D。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复杂性
60。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主要依据是
A。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矛盾不可调和
C。 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D。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 资本流通形式与商品流通形式的区别在于
A。 前者以商品为媒介,后者以货币为媒介
B。 前者以货币为媒介,后者以商品为媒介
C。 前者是先买后卖,后者是先卖后买,且流通的起点与终点不同
D。 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
2。 对资本流通形式的分析可以看出
A。 它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
B。 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 货币在价值增殖运动中转化为资本
D。 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流通
3。 商品流通形式和资本流通形式相比较,其区别有
A。 买与卖的顺序不同 B。 流通的目的不同
C。 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 D。 流通中的媒介不同
4。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 生产新的使用价值 B。 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C。 创造剩余价值 D。 转移劳动力的价值
5。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是
A。 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 B。 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
C。 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D。 创造出剩余价值,增殖了预付资本的价值
6。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的基本经济条件是
A。 存在大批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 B。 勤俭、节约是资本形成的源泉
C。 少数人聚积了大量的货币财富 D。 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7。 资本集中借以实现的杠杆是
A。 竞争 B。 供求 C。 价格 D。 信用
8。 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A。 揭示了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B。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C。 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D。 为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9。 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是
A。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靠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来的
B。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因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所起的作用不同
C。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整个过程,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无数资本家不断地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
D。 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而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的结果。
10。 要全面地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的本质,对资本的正确理解应当是
A。 资本不是静止物,而是一种运动 B。 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 资本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关系 D。 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11。 剩余价值率是
A。 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 B。 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C。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D。 工人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12。 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
A。 使商品数量增加,物质财富增多;不可避免地形成相对过剩人口和过剩资本
B。 降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从而降低它的价值
C。 增加剩余价值总额,使剩余价值率有提高趋势
D。 在业工人工资在国民收入中比重降低,但生活水平可以改善
13。 资本积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相互关系是
A。 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B。 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重要条件
C。 资本积聚有利于资本集中 D。 资本迅速集中会加快资本积聚
14。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A。 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B。 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C。 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D。 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15。 利润率同资本有机构成的关系是
A。 二者按相同方向发生变化 B。 二者按相反方向发生变化
C。 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越低 D。 资本有机构成越低利润率越低
16。 资本家提高利润率的途径是
A。 加大劳动强度 B。 延长工人劳动时间
C。 降低工人的工资 D。 提高劳动生产率
17。 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是
A。 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 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D。 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
18。 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
A。 生产价格与价值在数量上是相同的 B。 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C。 生产价格的形成以价值为基础 D。 生产价格与价值在数量上经常不一致
19。 资本主义条件下,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分离的场合有
A。 劳动力买卖 B。 资本借贷
C。 组建股份公司 D。 赊购赊销
20。 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有
A。 土地肥沃程度的不同 B。 土地距市场远近的不同
C。 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生产率不同 D。 土地上基础设施多少不同
21。 土地价格
A。 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B。 与利息率成反比
C。 是资本化的地租 D。 与地租成正比
22。 资本主义股份公司
A。 是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合资经营的企业
B。 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而产生的
C。 突破了单个资本数量有限的局限性
D。 体现着资本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
23。 股票的特点有
A。 不返还性 B。 流通性 C。 收益性 D。 风险性
24。资本主义地租体现以下几个阶级之间的关系
A。商业资本家 B。农业资本家
C。农业雇佣工人 D。土地所有者
25。 在资本主义农业中,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区别在于
A。 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绝对地租是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
B。 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好坏不同,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C。 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私有权垄断,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D。 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26。 利润率这个经济范畴反映了
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 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C。 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 D。 资本的赚钱程度
27。 平均利润率形成的条件有
A。 企业拥有投资自主权 B。 价格由市场形成
C。 资本能自由流动 D。 充分的竞争机制
28。 借贷资本的特点是
A。 一种资本商品B。 最具有拜物教性质的资本
C。 一种所有权资本D。 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G—G′
29。 商品资本独立为商业资本的意义和作用是
A。 使产业资本家集中力量从事生产,增加利润总额
B。 有利于节省社会总资本中用于流通领域的资本,增加用于生产领域的资本
C。 可以加速商品流通,缩短流通时间
D。 可以加速整个产业资本的周转
30。 股份公司的产生是资本主义企业组织的重大变化,表现在
A。 资本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B。 资本的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C。 资本所有权性质发生变化 D。 资本私有制的实现形式发生变化
31。 矿山地租和建筑地段地租在内容上都包含
A。 垄断地租 B。 级差地租
C。 绝对地租 D。 工人劳动力价值的一部分
32。 剩余价值分割为利润、地租、利息等形式,说明
A。 各种生产要素参与了价值分配
B。 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共同创造了价值和剩余价值
C。 各种生产要素都参与了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D。 价值由工人创造,但各种生产要素是劳动创造价值不可或缺的条件
33。 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的剥削收入有
A。 产业利润 B。 商业利润
C。 地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