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考研政治理论单元预测-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4。 【参考答案】 AB
35。 【参考答案】 ACD
36。 【参考答案】 BCD
37。 【参考答案】 ABC
38。 【参考答案】 CD
39。 【参考答案】 CD
40。 【参考答案】 ACD
三、分析题:
1。 【参考答案】 (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只能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
(2)中国的民主革命实际上是农民革命。农民占近代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因此,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通过深入农村,组织发动农民才能争取到最广大的同盟军。
(3)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而凶残的,特别是在城市占有优势,中国革命很难走城市武装起义,然后夺取政权的道路。
(4)广大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农村自给自足的经济广泛存在,再加上帝国主义的分裂剥削政策所导致的军阀割据和混战,这些都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根据地提供了可能。无产阶级政党可以通过把农村改造为先进的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
(5)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2。 【参考答案】 (1)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二者都具有二重性。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又有动摇性;带有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历来是革命的对象,但依附不同帝国主义国家的大资产阶级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参加反对某一帝国主义的斗争。
(2)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这种两重性深刻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和党的建设。不了解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就不能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和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一部分,就是同资产阶级联合又同它斗争的政治路线。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重要一部分,就是在同资产阶级联合又同它斗争的中间发展起来和锻炼出来的。所谓联合,就是同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所谓斗争,就是同资产阶级联合时,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和平”的“不流血”的斗争,而在被迫同资产阶级分裂时,就转变为武装斗争。
(3)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是在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中走过来的。中国共产党在处理与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问题上的基本经验主要是: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无产阶级必须保持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争取和坚持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对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敢于并善于同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和中立。
3。 【参考答案】 (1)①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有封建地主的剥削,外有帝国主义侵略,而农民是帝国主义最大的掠夺对象,也是地主阶级压迫榨取的主要对象。他们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因此,完成反帝反封建这一中国革命的任务,必须发动和依靠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在政治上推翻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在经济上消灭封建主义土地制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②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实现对农民的领导,只有如此其他中间阶层才会向无产阶级靠拢,中国革命才有胜利的保障。中国革命战争其实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2)近代中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占中国人口之大多数,自然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因此,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但是农民具有自私、散漫、保守、落后等阶级弱点,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些阶级局限性决定了农民不能领导民主革命。无产阶级代表先进生产力,受压迫最深、最有觉悟、最有组织性、纪律性、革命最坚决彻底,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天然领导者”的观点夸大了农民的革命性,对农民的阶级局限性认识不清。
4。 【参考答案】 (1)如何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是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与其它国家的资产阶级情况不同,有很大的特殊性。中国资产阶级由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两部分组成。由于政治经济地位的不同,这两部分资产阶级对待革命的立场和态度又很不相同。
(2)对待资产阶级的基本政策就是既联合又斗争。所谓联合是指同资产阶级建立起统一战线;所谓斗争是指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进行和平的、不流血的斗争,以斗争求团结。
(3)民族资产阶级是具有革命性又有妥协性的两重性的阶级。对其革命性的一面应加以联合,与之建立统一战线并尽可能保持之;对其妥协性的一面,则应适当的进行批评和斗争,以坚定其革命性,克服其动妥协动摇,巩固统一战线。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仍然具有两面性:既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又有剥削工人获取剩余价值的一面。因此,对它在经济上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在政治上仍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既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由此达到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把资产阶级改造成为自食其力劳动者的目的。
(4)官僚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对象,但当革命锋芒主要指向某一个帝国主义时,属于别的帝国主义系统的大资产阶级集团也可能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参加反对这一帝国主义的斗争。由于官僚资产阶级本质上是反动的,因此同其联合只是联合其尚能反帝的一面对其反共的一面则必须进行斗争,加以孤立。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同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敢于并善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要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和中立,以集中力量打击反动、顽固的大资产阶级。
(5)对待资产阶级正确的政策应当是又联合又斗争。斗争是联合的手段,联合是斗争的目的,以斗争求团结则联合存,以妥协求联合则联合亡。党正是由于实行了这一正确政策,才巩固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
5。 【参考答案】 (1)国民革命时期(1924年—1927年),党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统一战线。为打倒帝国主义列强、消除国内军阀混战,1923年中共二大决定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民革命联合阵线的形成。这一统一战线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其特点是实行党内合作;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工农);合作的组织形式是国民党被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1937年),党建立了工农民主联合战线。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退出革命阵营,统一战线参加的阶级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由于党内的“左”倾错误,没有争取民族资产阶级保持同情式的中立,完全排斥了其参加革命阵营的可能性。
(3)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党建立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党依据日本侵华后引起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调整了统一战线的策略。1935年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同年底召开的瓦窑堡会议讨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936年西安事变的爆发和成功解决进一步促进国共合作的实现。1937年2月,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同年9月,国民政府公布《中共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其特点是:①统一战线极其广泛和复杂,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亲英美派大资产阶级;②国共双方都有政权和军队并带有阶级对抗性;③国共双方既没有共同的组织又没有共同的纲领,遇事协商;④统一战线存在于既有利又复杂的国际环境当中。
(4)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949年),党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抗战胜利后,阶级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反对国民党政府的独裁、内战、卖国政策,建立新中国,党联合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组成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条统一战线规模空前,非常巩固,包括全国各民族、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
6。 【参考答案】 (1)①材料1认为,农民阶级虽然占中国人口的多数,但落后保守,因而很难参加到中国革命中来。这反映了陈独秀轻视农民阶级的右倾错误观点。②材料2认为,中国广大农民阶级由于内外压迫,已经积极参加到革命运动中来,并且是无产阶级的天然同盟军。这是在农民问题上的正确观点。③材料3认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广大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愈发动起来,对中国革命则愈有利。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
(2)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消灭农村中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同时,农民阶级深受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革命军队的来源,是反帝反封建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的天然同盟军。农民所在广大农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战略阵地。因此,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战争。
7。 【参考答案】 (1)材料1的观点是“城市中心论”,认为中国革命必须以城市为中心,反对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材料2的观点主张中国革命坚持以农村为基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二者分歧的实质是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与近代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的问题。材料1坚持苏联经验和共产国际的指示,无视中国国情,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材料2的观点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探索。
(2)①决定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客观依据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众多,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