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当代哲学思想史 >

第12部分

世界当代哲学思想史-第12部分

小说: 世界当代哲学思想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句中的词汇都可以还原为事物语言的词汇,也就是还原为可观察的词 

汇,这与物理语言是一致的,因而,科学知识的统一可以在科学语言统 

一的基础上得以实现。 

     可以看出,卡尔纳普把哲学的对象归结为语言,又把科学的问题归 

结为语言的问题,从而得出哲学的唯一任务是为科学完成语言分析,推 

动科学通过语言的统一达到各学科的统一——人类知识的统一。卡尔纳 

普对语言及其逻辑问题的研究,对语言哲学的发展有很大贡献。他的思 

想成为逻辑实证主义维也纳学派的中心思想,他的严肃、认真、勤奋的 

治学风格及其学术成果,得到哲学界的公认。当然,他在理论观点上的 

个人局限性,也在同行中、不同学派之间引起过争论,受到许多批评甚 

至反对,如他在证实原则上的绝对化,在物理语言问题上的个人偏爱, 

以及完全撇开语言、逻辑的客观基础和内容单纯强调形式意义,都曾被 

人们非议。 

     与卡尔纳普同期并共同推动了逻辑实证主义发展的哲学家还有柏林 


… Page 36…

学派的领袖赖欣巴赫。汉斯·赖欣巴赫(1891—1953)原籍也是德国, 

1938年赴美。他于1926—1933年在柏林大学任教,并创立德国“经验哲 

学学会”,聚集了一批有成就的科学家和哲学家,形成逻辑实证主义的 

柏林学派。这一学派与卡尔纳普为核心的维也纳学派有密切联系,在哲 

学观点上有很多共同之处,赖欣巴赫与卡尔纳普之间也有很深的友谊。 

赖欣巴赫虽然去世较早,但留下了大量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时空学 

说的哲学》、《量子力学的哲学基础》、《符号逻辑原理》等。他的哲 

学集中在两方面的研究:时空问题和归纳与概率问题。在哲学观点上, 

他与卡尔纳普虽有分歧,但对于逻辑实证主义的两个前提、对哲学本体 

论问题的看法、对哲学的方法论应是逻辑分析等,其观点基本一致。 

     这一时期美国著名的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家还有费格尔、亨普尔等 

人。 



      (2)逻辑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的结合 

     逻辑实证主义传入美国后,很快便在哲学领域取得主导地位。这一 

思潮在理论上对传统哲学中形而上学问题的拒斥、对唯物与唯心争论的 

否定、对经验的解释,以及把哲学同新兴的数理逻辑相结合,都强烈地 

吸引了美国哲学家们。于是,一些原来持实用主义观点的哲学家,积极 

吸收逻辑实证主义思想,使美国的逻辑实证主义出现了向实用主义方向 

的发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莫里斯的“科学的经验主义”和蒯因的“逻 

辑实用主义”。 

     查理·威廉·莫里斯 (1901—1979)是美国著名的指号学家。他早 

年对工程技术感兴趣,后来转向心理学,1922年获心理学学士学位。但 

最后他决心从事哲学研究,专攻指号和价值理论,1925年获哲学博士学 

位。此后他一直在大学任教并从事研究。他写过大量指号学和价值学的 

著作,主要有:《逻辑实证主义、实用主义和科学的经验主义》、《指 

号理论的基础》、 《指号、语言和行为》、《人类价值种种》、《意谓 

和意旨:对指号和价值的关系的研究》、 《开放的自我》以及《美国哲 

学中的实用主义思潮》等。 

     莫里斯的思想继承了美国实用主义传统,主要受皮尔士指号理论和 

米德社会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同时他还接受了卡尔纳普等人语言分析 

理论的观点。在实用主义与逻辑实证主义结合的基础上,他创立了“科 

学的经验主义”。这一理论主要包括两个内容:指号理论和价值理论。 

其中,指号理论对后来语言哲学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莫里斯研究指号 

学,一是试图从更高的角度把关于形式科学,即数学、逻辑学、语言学、 

概率理论等统一起来,为经验科学提供一种工具,以便有助于科学 (包 

括人文社会科学)的统一;二是希望使有关形式科学的研究具有应用价 

值,不再仅仅限于理论上的讨论。因此,他对指号的研究侧重动态的过 

程及其运用。 

     指号过程及其行为控制。指号的意思,是“有所指”的东西,即人 

或动物在行动中的形式和表现。莫里斯举例:一只母鸡招呼小鸡时的咕 

咕叫声,一只蜜蜂用来指示其他蜜蜂飞向蜜源的特殊的飞翔动作,都是 

某种指号。无论个人的、社会的,无论语言的(如呼叫)、非语言的(如 

手势),也无论正常的、病态的,只要是行为活动中有所指的东西,就 


… Page 37…

是指号。指号可分为三方面关系,分别属于三门学科:指号与其对象的 

关系,属语义学,研究指号在各种指示方式中的意谓;指号与解释者的 

关系,属语用学,研究指号在其行为范围内的起源、用法和效果;指号 

与指号的关系,属语形学(即句法学),研究指号的组成。三种关系各 

按自己的规则在人的行为中发挥作用,又共同构成完整的指号过程。莫 

里斯认为他的这种区分及其表述,克服了传统经验论者在指号与对象的 

关系研究、实用主义者在指号与人的关系研究及逻辑实证主义在指号之 

间关系研究中各自的缺陷,又综合了各自的长处。莫里斯的这种看法得 

到同行的赞同。卡尔纳普就曾表示接受莫里斯的区分,认为把逻辑句法 

归为语形学并属指号学的一部分是合理的。 

     莫里斯为了强调指号的实际作用,研究了指号过程与社会行为的关 

系。他提出,指号过程包含五个因素:指号媒介物、解释者、解释、意 

谓和周围条件。它们构成了指号从发生到应用的全过程,即解释者在特 

定条件下运用指号媒介物对某种意谓作出解释,通过这个过程能够对人 

或动物的行为产生控制效果。莫里斯还详细说明了五个因素的含义及其 

在指号过程、指号行为中的作用,说明了指号行为在实质上是一种意向 

反应过程,等等。所有这些思想,对后来信息论的出现产生过积极影响。 

     指号行为与价值的关系。莫里斯的另一个研究重点是人类的价值问 

题。晚年时他试图把指号与价值两方面的研究结合起来,写作了 《意谓 

和意旨》一书论述这个问题。他认为,意谓是指号所指的东西,意旨是 

所指者的价值 (旨趣),二者构成意义。人的行为既有意谓的一面,也 

就是有所指向;又有意旨的一面,也就是有所偏好。这使人的行为在不 

同阶段上有不同的方式特征。莫里斯按米德所划分的行为三方面——知 

觉的、操纵的和消费的,相对应地提出了意谓的三维——指示的、规定 

的和评价的,意旨的三维——超脱、支配和依赖。他以此说明指号与价 

值在行为中的统一,说明指号学与价值学并列且重叠的关系。 

     总之,莫里斯创立指号理论,是希望为所有的科学提供一种“元科 

学”的工具,以完成卡尔纳普提倡的从形式科学(语言学、逻辑学等) 

基础上统一科学的哲学任务。应当肯定,莫里斯从交往过程、社会行为 

角度所进行的指号研究,比逻辑实证主义完全撇开社会环境孤立地研究 

语言形式构造,前进了一步;也比实用主义仅仅把语言看成一种信息传 

递手段的认识更加深入。但是,与逻辑实证主义者把科学问题仅仅归结 

为语言问题一样,莫里斯把哲学归结为指号学,存在着理论上的漏洞, 

因为形式离不开内容,也不能代替内容,思想绝不等于形式。这一根本 

性错误,遭到后来不少哲学家的批评。 

     试图在实用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之间实现结合的美国哲学家还有: 

刘易斯、布里奇曼、斯卡贝、古德曼、内格尔等。在这批哲学家中,如 

果说莫里斯是40年代的代表,主要从美国传统的实用主义出发去接纳逻 

辑实证主义,那么蒯因的逻辑实用主义则是50—60年代的代表,他从逻 

辑实证主义角度吸收实用主义,又反过来向逻辑实证主义提出挑战,导 

致了传统逻辑实证主义在美国的衰落。 

     威拉德·范·奥曼·蒯因 (1908—)是美国著名的分析哲学家、逻 

辑学家。他早年专攻数学和数理哲学,受教于怀特海、刘易斯,1931年 

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32年赴欧洲留学,与逻辑实证主义维也纳学 


… Page 38…

派和华沙学派接触,并同卡尔纳普成为朋友。1933年回国在哈佛大学任 

教并从事哲学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三年,此后仍回哈佛大学, 

直到1979年退休。他写过大量论文和十几部著作,其中著名的论文是《论 

有什么》、《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约定而成的真理》等,主要著 

作有 《语词和对象》、《从逻辑的观点看来》、《集合论及其逻辑》、 

 《逻辑哲学》、《指称的根基》、《理论和事物》等。 

     蒯因的哲学是一种逻辑实用主义,他用“实用”这把尺子重新衡量 

并剪裁了逻辑实证主义的观点,在分析命题的意义、经验实证理论、本 

体论价值等根本性问题上提出了不同的理解。在科学依赖于经验和语 

言、哲学问题就是语言问题等方面的看法,比逻辑实证主义更加彻底。 

他是从批判逻辑实证主义的两个基本观点出发来阐述自己思想的,他把 

这两个观点叫做“两个教条”。 

     对两个教条的批判。蒯因批判的对象之一是关于分析命题与综合命 

题的区分,之二是关于证实理论。在两类命题问题上,逻辑实证主义认 

为有意义命题分为仅取决于经验事实的综合命题和仅取决于语词意义的 

分析命题。蒯因否定了这种区分。他认为不存在与经验毫不相关的纯粹 

分析命题。他剖析了两种公认的分析命题——逻辑真理命题,如“苏格 

拉底是人或苏格拉底不是人”;同义性命题,如“没有一个单身汉是结 

婚的”,指出,逻辑真理总是逻辑记号领域内的真理,不同学科的逻辑 

记号为逻辑真理划定不同的范围,使逻辑真理不具有超时空的永恒不变 

的正确性,而是随着整个知识体系与经验发生冲突从而不断调整、改变。 

因此,逻辑真理并不具有不被任何经验所推翻的分析的普遍正确性,它 

不是完全脱离经验的纯粹分析命题。同义性命题以对词进行同义性描述 

为基础,但是词与词的同义性却是难以准确确定的,而往往只能作经验 

性规定,因此,在同义性基础上的分析性概念也不可能准确,同义性命 

题就不是纯粹分析命题。这样,把知识或真理区分为分析命题和综合命 

题是没有根据的。在证实理论问题上,逻辑实证主义把“命题的意义取 

决于对它从经验上证实或证伪的方法”视为原则,蒯因否定了它的正确 

性。蒯因认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