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当代哲学思想史 >

第26部分

世界当代哲学思想史-第26部分

小说: 世界当代哲学思想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然而,泰依亚主义的流行,与其说是天主教会 

     的让步和开释,不如说是当代人需要一种合乎现代科技进步的精神寄 

     托。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日社会,财富与贪婪的并存,发展与破坏的并 

     存,科技进步与战争野蛮的并存,物质满足与精神空虚的并存,以及压 

     抑、孤独的心理状态,使人们在无所适从之中怀念起过去理性主义时代 

     的生活安宁和精神有归属。于是,当一种以现代科学成果为根据的信仰 

     哲学被“发现”时,尤其是这种神学哲学把上帝的精神力量与现世人格 

     完善联系在一起,人们便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用来安慰困惑的心灵。 



③ 同上书,第10 卷,第17 页。 

①  '法'尼·乔治:《从爱因斯坦到泰依亚》。 

①  '法'克·管诺:《泰依亚·德·夏尔丹》。 


… Page 78…

                       六、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探索 



     马克思主义是自19世纪中期以来最强有力地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的 

社会历史哲学。这种影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达到高潮。苏联社会 

主义制度的稳定和世界范围内一批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立,宣告了马克思 

主义的胜利。但是,在那些马克思曾预言将首先爆发革命进入新制度的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革命却没有成功。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国 

家中的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就不断地提出既不同于苏联为代表的马克思主 

义,也不同于反对苏联的第二国际的见解。在哲学上,他们不同意恩格 

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所阐述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体 

系,要求重新发现马克思的原初设计。他们努力从现代资本主义的分析 

出发去展望社会主义,既不赞成第二国际的议会道路,也不赞成苏联的 

无产阶级专政。他们的理论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或“发达资本主 

义社会的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探讨,但不同于西方大学教授们的“西 

方马克思学”。后者是把马克思及其著作当作学问对象来解剖、注释, 

并不去发展马克思的思想,更不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西方马克思主义 

者们则是为找到西方社会革命的战略策略的理论答案而研究马克思的思 

想,他们往往都肯定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尽管他们常遭到来自共产党 

内的批评,甚至纪律制裁,他们仍积极投身于西方革命的事业。然而, 

在政治见解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又绝不支持活跃在西方国家中的“欧 

洲共产主义”,认为欧洲共产主义运动所坚持的议会、选举等“社会主 

义民主道路”是行不通的、软弱的、违背马克思主义的。他们主张以激 

进的青年学生和“新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从人的改造出发去完成社 

会革命。因此,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政治倾向上主要是一种西方国家共产 

党内的“左”的意识形态,在哲学上是一种包含了对马克思主义种种不 

同解释的思潮。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本世纪20年代出现在一些西方国家的共产党内。 

以匈牙利共产党理论家卢卡奇、德国共产党理论家柯尔施和意大利共产 

党领袖葛兰西的理论为代表。他们发挥了德国共产党左派领袖卢森堡、 

李卜克内西在本世纪初列宁建党到十月革命胜利期间,对布尔什维克建 

党原则和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民主关系的不同意见,批评苏联模式 

的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在西方国家与俄国的不同特点问 

题、西方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和文化上的领导权问题、西方国家实现社 

会主义的战略问题、政党与阶级、领袖、群众的关系问题,以及防止和 

克服工人阶级政权官僚主义化的问题等方面,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思考。 

在哲学观点上,他们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表述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不同意恩格斯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来划分唯心主义和唯 

物主义,也反对列宁关于认识是对外物的反映的观点;他们强调辩证法 

的作用,认为辩证法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他 

们主张把人的意识、主观性提到历史的首位,肯定历史是人的主观性的 

现实展开,使人成为历史的主体和根基。总之,20年代的西方马克思主 

义主要针对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批评恩格斯和列宁的观点,按照黑格 

尔主义人道主义去解释和发挥马克思主义。到30年代,随着希特勒法西 


… Page 79…

斯主义的崛起,而德国工人阶级却未能制止住,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始转 

向这方面的研究,并特别重视心理学上的原因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问 

题中心转向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他们强调理论要适应现时代特 

征,认为战后的资本主义进入了发达工业社会,技术进步带来的自动化 

生产和富裕的生活,一方面改变了劳动者的观念,使工人阶级融合进了 

资本主义制度;另一方面造成了人性的普遍被压抑,使发达工业社会成 

为病态社会。因而,革命将不单是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里的事情,革命 

的力量也不再是工人阶级,而是整个社会的总体革命,其中最主要的是 

意识革命,革命将依靠新的力量去完成。其次,哲学观点及流派多样化。 

这与战后西方哲学多元化的趋势相一致。除影响最大的法兰克福学派之 

外,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也都出现新的 

发展。并且,还出现了新的观点及流派,如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马克思 

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新工人阶级 

论的马克思主义等。这些观点和流派各从自己的理论视角去观察现代资 

本主义社会,各从自己的需要去解释、批判乃至反驳马克思主义,使西 

方马克思主义不再是一种统一的观点,也不再是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思 

想,甚至已不再是马克思主义。 

     战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各流派中,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影响 

最大的流派之一。萨特是一位密切关注社会动态并富有社会责任心的思 

想家。他在匈牙利事件中与法国共产党断绝关系后,便转向对马克思主 

义的积极研究,希望用存在主义补充和革新马克思主义这一“我们时代 

的不可超越的哲学”。他认为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由一群不愿意承认错 

误的官僚主义者强制执行,变成了一种强加于现实的暴力,其思想被“停 

滞”了,成了“非人的人学”。为此,要把人本身重新纳入马克思主义, 

建立“人学辩证法”,补充辩证唯物主义中心的那块“人学的空场”。 

萨特所讲的“人”,当然是存在主义基础上的个人,而不是作为阶级、 

群体的人。他认为对具体的个人的研究正是马克思主义所缺乏的内容, 

即“人学的空场”。同样,历史唯物主义也应建立在“人”的基础上, 

以“历史人学”为理论核心,“历史人学”也就是他建立在“匮乏”概 

念及其理论上的存在主义的社会集团论。这一理论到70年代以后,随着 

存在主义的衰落一起被忘却。 

     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有影响 

的流派,他的思想已在前章述及,本章不再重复。 

     6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出现了震荡社会的学潮和工潮,西德、美国、 

意大利都有发生。其中,以1968年5月至6月的法国风潮规模和影响最 

大,即“五月风暴”。风潮中的一些学生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热心者, 

他们喊出的口号也带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鲜明色彩。一些西方马克思主 

义的代表也积极地关注、支持、参加了这次风潮,试图印证他们的理论 

见解。然而,“五月风暴”的无政治性、无组织性、无目的性和无结果 

性,并没能证明太多的东西。因此,70年代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渐趋 

消沉下去。 



            1。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发展及其社会批判理论 


… Page 80…

     法兰克福学派是指本世纪20年代成立于德国法兰克福城的“社会研 

究所”成员的理论观点。研究所隶属于法兰克福大学,以对社会现实进 

行经验研究、跨学科综合研究为宗旨,以社会哲学研究为侧重。第二次 

世界大战前,研究所经历了两任所长,研究重点有所不同。第一任着重 

于工人运动材料的收集,特点是各种理论观点兼容,缺乏深刻、鲜明的 

研究成果。第二任起,转向社会现实问题的方向,并且用马克思对资本 

主义社会的分析进行研究。但是,战前的研究尚未展开便由于战争的动 

荡被迫停止下来。战争中,研究所迁往美国,直到1949年至1950年间 

才迁回当时的西德。在美国的十几年间,这一学派着重分析、批判了法 

西斯主义,形成其独特的社会批判理论。迁回西德后,学派将研究重点 

转向探索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社会批判理论进一步发 

展,其理论锋芒从对马克思主义的肯定转向否定。 

     法兰克福学派在战后的主要理论家,第一代有阿道尔诺、马尔库塞、 

弗洛姆等,第二代有哈贝马斯、施密特(1931—)、涅格特 (1934—) 

等,第三代有韦尔姆尔 (1933—)、奥菲 (1940—)等。 

      “社会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出发点。它最早由社会研 

究所第二任所长霍克海默教授(1885—1973)提出,由各主要成员从不 

同的方面阐发。霍克海默认为,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批判理 

论,而不是所谓主体对历史客体的反映。“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精神,马克思本人的著作主线就是批判,许多重要著作也是以“批判” 

命名的。这种“批判理论”与“传统理论”根本不同,它不把自己放在 

现存社会的既定合理性上去帮助现存社会维持秩序,而是对一切既定 

的、事实的东西进行重新审视和考察,揭示它们的不真实性,使人们意 

识到合理性背后的矛盾性,推翻现存社会的再发展。因此它是一种否定 

理论。“批判理论”不属于资本主义时代,而是代表资本主义以后的时 

代,代表了把人当作全部历史生活的生产者的人道主义方向,代表了以 

人道主义为基础的认识方式。然而,作为认识方式,霍克海默的“批判 

理论”却是软弱无力的。因为这一理论没有找到从现存资本主义世界进 

入未来人道主义世界的途径,这使它对未来的憧憬只是抽象的。“社会 

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评价,代表着他们对现 

实的看法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批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