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哲学思想史-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剖析》等。
弗洛姆的研究主要在心理分析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方面,他试图通
过这种研究为社会改造提供有效的理论方案。因而他的思想侧重点在于
分析马克思主义,分析当代西方社会和新人道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人道主义。弗洛姆的这个观点与存在主义不同,他是
从心理分析角度提出来的。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心问题是人的
解放,因为马克思关注的是现实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马克思的目标是
使人在精神上得到解放,使人摆脱经济决定的枷锁,恢复完整的人性,
能与伙伴们、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因而人的解放也就是人的自我实现,
即,人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自己的本质、返回自己的本质。弗洛姆认为,
马克思试图从经济和政治的改造去达到人的解放的目标,在这一点上已
被事实证明是行不通的。苏联所完成的经济上的国有化和政治上的集权
化,不仅没有使人的本质得到解放,反而造成了更强大的压抑和束缚。
其原因就在于马克思的理论中忽视了人类的道德因素和心理因素,单纯
地相信经济和政治的革命会自然带来健全的社会主义社会。在这一点
上,必须由心理分析加以补充。
西方社会是不健全社会。弗洛姆评判一个社会是否健全的标准是人
① 《当代工业社会的攻击性》,《哲学译丛》1978 年第6 期第22 页。
… Page 84…
的需要是否满足和人际关系是否和谐。他认为,人的需要中最重要的是
自我实现,它表现为对爱和工作的要求。这两种要求是人区别于动物的
根本所在。人通过爱而摆脱孤独,通过工作去实现创造能力。当人的自
我实现需要得到满足时,社会人际关系将是和谐融洽的。在现代西方社
会,马克思主义时代 (19世纪)所强调的消除掠夺、消除贫困、满足人
的物质生存需要的目标已经达到,然而,20世纪拥有了物质的繁荣、政
治与经济的自由,却陷入了精神的病态之中。这种病态最突出的表现就
是“疏离现象”。弗洛姆描述:疏离是一种经验,人在这种经验中体验
到自己像个异乡人,自己不认识自己,因为自己不能主宰自己,自己成
了自己行为的奴隶。也就是说,人成了机器人,人处在严重的异化状态
下。人与人之间也冷漠无情,如同两部机械间的互相使用关系。这种状
况的原因在于发达的工业社会本身成了一部巨大的机器,吞噬了人的情
感和创造力。
全面齐头并进改革的设想。弗洛姆认为,建立一个理想社会是历来
人们为之奋斗的目标,然而历史却否定了各种改革方案,原因就是这些
方案不够全面。基督教的精神革新由于忽略了政治改革,导致的是压迫
人的天主教会的建立;18世纪的政治平等由于缺乏经济变革,导致的是
政治专制的出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虽然强调了政治与经济的双重
革命,但忽视了人的精神的解放,导致了苏联斯大林体制的形成。因而
任何一种单方面的革命都不能自然而然地带来一个健全社会,只有进行
经济、政治、文化、精神各方面的齐头并进式改革,才有可能彻底改变
人的异化。而这条道路,既不是资本主义,因为它使人异化于物质之中;
也不是社会主义,因为它使人异化于专制之下;它是一种“人道的共享
主义”——不是盈利的分享,而是创造的分享和爱的分享。即人的本能
中“生本能”的唤发,这将使社会走入健全。
(4)哈贝马斯的晚期资本主义批判理论
尤尔根·哈贝马斯(1929—),德国杜塞尔多夫人。早年就学于哥
廷根大学和波恩大学。1955年参加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共同主持的法兰
克福社会研究所工作,不久,成为阿道尔诺的助手。60年代起,担任海
德堡大学、法兰克福大学教授,他的观点得到学生们的拥护。但在学生
运动兴起后不久,他因不赞成过激行为而与学生运动分手。70年代至80
年代,他因理论上的成就获得斯图加特市黑格尔奖、达尔姆斯特市弗洛
伊德科学散文奖、法兰克福市阿道尔诺奖、美国社会科学院法学荣誉博
士、匈牙利科学院荣誉院士等多项荣誉。1981年他辞去社会研究所所长
职,专心从事理论研究。他的主要著作有: 《关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
哲学争论的述评》、《大学生和政治》、《理论与实践》、《认识和人
的兴趣》、《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文化与批判》、《重
建历史唯物主义》等。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学者,哈贝马斯继承了社会批判理论的
基本思想,同时在这一方向下提出了他的非激进的批判观点。
晚期资本主义特征。与马尔库塞的“发达资本主义”概念不同,哈
贝马斯所说的“晚期资本主义”强调了政治制度的作用,而非科学技术
的影响。晚期资本主义也可以叫做“有组织的资本主义”,其主要特征
… Page 85…
在于国家对市场的干预取代了早期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机制。国家干预
的出现,是为了解决自由竞争带来的周期性经济危机问题。在国家的调
节下,这一问题的确得到了控制。同时,也就使整个资本主义结构发生
了变化。在经济运行方面,市场机制作用越来越小,尤其对那些国家支
持的企业,如武器生产、宇航工业等国营工业和垄断企业,投资决策完
全不考虑市场情况。在行政运行方面,国家机关执行着许多经济职能,
它们不仅通过宏观计划调节经济运行,而且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在法律
运行方面,法律制度日益远离公民个体利益的保护,而转向为国家的合
法性服务。在阶级结构方面,由于经济危机的被控制,阶级冲突也被遏
制在潜在的状态,经济危机的副作用被分散到那些非组织的、处于自发
状态的人群中,如消费者、学生和家长、病人、老人等。于是,社会的
阶级特性看不清了,阶级意识也分裂了,社会中的每个人既是参与者又
是受害者的状况导致了阶级妥协。
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危机。哈贝马斯认为,国家干预的最主要的
后果是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及其意识形态的结束。这种结束使马克思所讲
的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问题不复存在,即私有制与雇佣工人间的对抗、周
期性的经济危机,都已不存在,因而以此为条件的社会革命成为不可能。
但是,这并不是说晚期资本主义没有危机、不需要革命。相反,其危机
从经济危机形式转变为合法性危机,即合法性意识形态与非合法性现实
的矛盾导致的一般人对国家失去信任的危机。这一危机源于自由竞争观
念的被侵害。也就是说,国家干预控制住了原有的经济危机,却侵犯了
资本主义经济赖以生存的保护个人首创精神和企业自由的这种被长期公
认为合法的意识形态;而国家干预本身又以合法性为根据,事实上其法
律根据并不充分。这种国家干预合法性的自相矛盾与自由竞争合法性的
意识形态之间便出现了裂痕,并已成为公开的危机。哈贝马斯认为,只
有当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处于潜在状态的阶级结构得到改造后,当合法
性不再成为现行制度的支配力量并不再构成压力时,合法性危机才能最
终得以避免。这种条件的具备,绝不取决于马克思所说的革命,而是通
过新的人际交往关系的建立、通过舆论结构改造,才能把政治制度变成
一种合理的统治。
哈贝马斯的上述观点,被认为是法兰克福学派中右翼思想的代表。
与他的倾向基本相同的学者还有施密特,他对马克思的自然观和历史理
论从社会批判理论角度也作了全面重述,提出了马克思的自然观是一种
社会历史特征理论的观点,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是历史与结构统一。公开
表示与哈贝马斯等人持对立观点的,是涅格特、杜契克等人,他们被认
为是学派中的左翼。他们的理论在基本点上同样坚持社会批判观点,在
革命问题上则持极端激进态度。由此可以看出,战后的法兰克福学派在
第二代时已出现理论分歧,到第三代便分化离析了。哈贝马斯的学生韦
尔梅尔、奥菲等,随哈贝马斯离开社会研究所的工作,另行研究国家资
本主义政治危机问题去了。
2。法国马克思主义及其
“合乎人性的社会主义”理论
… Page 86…
与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不同,战后的法国马克思主义
着力宣扬人道主义,显然,这与存在主义的影响分不开。虽然后来出现
了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但法国马克思主义中的人道主义倾
向一直很突出,它成为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的主要理论支柱。萨特
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其主要代表之一,此外还有列斐伏尔的“异化
一日常生活批判论”、马勒的“新工人阶级论”和高兹的“争取社会主
义新战略论”。
(1)列斐伏尔的异化—日常生活批判论
列斐伏尔(1901—),法国加斯科尼人,获巴黎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20年代,在法国文艺界超现实主义运动的影响下投入马克思主义研究。
1928年,参与创办了《马克思主义杂志》,次年加入法国共产党。30年
代,他开始在大学任教,并与法共的思想路线发生分歧。二次世界大战
中,他积极反对希特勒的独裁主义,被迫离开大学教授职位。战后,他
历任杜卢斯法国广播电台主任、国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巴黎大学农泰
尔学院社会学教授等职,1973年退休。50年代起,他反对斯大林主义,
致力于创立适合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一种激进的社会
政治理论。由于他一直反对法共路线,1958年被开除党籍,但他并没有
放弃理论研究。1968年“五月风暴”中的学生领袖正是他的学生,他所
在的农泰尔学院也是这次学潮的发源地。这一切使人们注意到他的理
论,他被提到与萨特并列的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地位。他的主要著作
有:《日常生活批判》、《马克思主义的现实问题》、《总结和其它》、
《马克思,哲学》、《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论国家》等。
列斐伏尔的思想具有明显的存在主义倾向,尤其在他对马克思主义
的解释、评价中,成为使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化的思想代表。同时,他
以“异化”概念为基础提出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是他将存在主义
与社会学相结合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