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当代哲学思想史 >

第29部分

世界当代哲学思想史-第29部分

小说: 世界当代哲学思想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异化”概念为基础提出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是他将存在主义 

与社会学相结合的产物。 

     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这是列斐伏尔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他 

认为,现实中的马克思主义经历着危机,它被官方化、教条主义化了。 

这主要表现在列宁和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中。列宁的物质定义把 

唯物主义看成了一种公设,而斯大林则进一步把唯物主义当作一个完成 

了的体系限定下来,这种公设和限定使“意识落后于物质”、“认识只 

是现实的拷贝”这种简单公式成为不可超越的规定,把对物质这个未知 

数的探讨、对意识、认识的探讨都排除在外,人从马克思主义中消失了。 

列斐伏尔认为这是违反马克思主义本来的精神的。他认为,马克思主义 

最重要的成果是辩证法。辩证法是人的主体能动性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产 

物,而不是自始至终贯穿在事物中等待人类去发现的东西。如果说辩证 

法有其客观性基础的话,那也只是在实践之中,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 

而人的实践活动,以主体能动性为特征。因此,无主体的客体同无客体 

的主体一样,没有意义。自然界已成为人类的自然界,它以人为中心, 

存在于人类之中,成了一个世界,一种有组织的尝试,列斐伏尔由此证 

明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人应当成为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而不是 

把物质或精神何者在先当作基本问题。 

     没有单一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多种多样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列斐伏 


… Page 87…

尔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他认为,真正马克思本人的理论不过是马克思 

得出的一些概念,马克思并没有用这些概念去构造一个体系,在这个意 

义上,可以说根本没有马克思主义。所谓“马克思主义”,不过是后人 

在理解时强加给马克思著作的东西,其中包含了许多不属于马克思的玄 

学语言和推论的推论。他认为,属于马克思的思想,只有关于经济的学 

说,没有政治理论。关于国家,马克思也只有一些指示而没有真正的理 

论。马克思的思想在经济学方面是科学的,在政治学方面则是唯意志的。 

因此,后人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没有单一的一种理解,而是多种多样的。 

中苏意识形态上的分裂,不是同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内部分裂,而是两种 

不同的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分歧。同样,除了中国式的、苏联式的,还有 

意大利式的、法国式的等等。它们彼此之间都是并列的,没有哪一种是 

唯一正统的,而是各有存在的条件和理由。 

     异化问题是马克思思想中的酵素,是现代马克思主义中最重要的问 

题。列斐伏尔以这样的思想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础。他认为,异化是永恒 

的哲学问题之一,人们从古代社会个人占有制出现便开始了对异化问题 

的探索,这种探索到黑格尔达到完善的形式。黑格尔以理念的异化作为 

存在的、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的根本条件和绝对基础。马克思继续了 

黑格尔的努力,但解决了原有的矛盾、粉碎了黑格尔的体系,保留了合 

理成分。他认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于颠倒了黑格尔观点,不是把异 

化理解为矛盾的基础和条件,而是把异化规定为人自身的矛盾及其发展 

的一个方面;并且,肯定了异化的无所不在及多样性表现。他认为,马 

克思并没有肯定社会主义将消灭异化,而是认为异化将以种种新的形式 

继续存在和重新产生。为此,现代马克思主义应当发展马克思未及全面 

展开的异化理论,研究现实中的异化现象,提出解决的办法。由此他提 

出了自己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日常生活及其异化特殊形式是哲学的主要对象。列斐伏尔提出,日 

常生活是比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更为基本的社会层面。只有在经济 

和意识形态发生革命危机时,生活中的一切才集中到政治方面。政治意 

识形态的宣传把日常生活隐蔽了起来。然而,革命危机的发生实际上恰 

恰是由日常生活所引起的。革命发生以后,夺取政权的需要把具体生活 

的改造抛在了脑后。在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中,由于继续执行革命中对 

政治的需要,因而把国家政权看得异常重要,以为是国家在支撑着经济 

和整个社会的结构,结果导致了集权化统治,社会主义仅仅成了工具。 

事实上,日常生活才是政治的原因,是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基础。只有从 

对日常生活的认识中才能找到解决现代社会问题的办法,即对现代世界 

中的日常生活进行批判。列斐伏尔认为,现代日常生活的主要问题仍是 

人的异化,但比马克思的描绘复杂得多。人们“快乐地”生活着却并没 

有实现自身的自由。这种自相矛盾是由于20世纪的技术客体以前所未有 

的速度和普遍性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而造成的。高科技所催出的物质条 

件,在使人们生活于消费之中的同时,也使人们安于本份,循规蹈矩, 

失去了对自由的要求和追求自由的能力。高科技的大众传播工具严密地 

控制着人们的思想和心理,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处在被信号、影象的包围、 

同化之中,日常生活由此而被国家和官僚政治一体化。工人阶级在意识 

上被瓦解了。被消费社会和大众传播工具夺去了阶级目的、阶级目标和 


… Page 88…

阶级意识,成了无主体意识的消费者。列斐伏尔认为,要改变发达资本 

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苏联模式的国家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必须走 

工人自治的社会主义道路。即从政治制度的基础——社会经济形态的改 

造开始,建立自发的自治机制,从日常生活到国家重新组织社会。这种 

自治国家,以群众自治原则为政权依据,属于消亡中的国家形式。这种 

形式是社会主义政治战略中的重要组成,也是改变现实生活的实际道 

路。 



      (2)马勒的新工人阶级论 

     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法国理论界曾展开关于社会主义理论和战略 

问题的讨论。在这次讨论中提出的一些理论,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1968 

年的“五月风暴”。马勒的新工人阶级论就是这次讨论中影响较大的一 

种观点。 

     马勒是法国《新观察者》和《社会主义论坛》杂志的一位政治记者。 

曾加入法国共产党后改入法国统一社会党,任中央委员。1973年因车祸 

去世。他热心于研究50年代以来法国社会生活、阶级结构中的变化和新 

现象,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从根本上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工人阶 

级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战略,必须建立在对新工人阶级的认识基础上。 

他最有影响的著作和文章是 《新工人阶级》和《一个在变化中的工人阶 

级》。 

     工人阶级不是无变化、无差异的同质性实体,而是随社会发展而变 

化的阶级群体。这是马勒为他的“新的工人阶级”已经形成的观点提出 

的理论根据。他认为,资本和资本主义是历史的产物,在这一历史现象 

发展至今的过程中,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期。第一个时期的特征是许多 

小企业独立存在。企业中分工简单,实行计件工资制,工人依靠自己的 

技能成为生产过程的主人。但由于不占有工具和产品,他们必须为资本 

家工作。资本的投资主要用于购买原料和支付工资。这种特点决定了工 

人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工人罢工会给资本家带来很大损失。工人运动 

的目标主要是夺取生产手段,其性质是无政府工团主义。第二个时期的 

特征是资本原始积累完成后生产手段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资本的投 

资更多地用于机器设备和厂房建筑,分工细致,操作简单,实行计时工 

资制,福特制和泰勒制是主要管理方式,工人沦为机器的奴隶。工人罢 

工必须采取联合形式才能对资本家构成威胁,因而具有政治运动性质。 

马克思《资本论》所考察的正是这个时期。第三个时期的特征是生产过 

程自动化。资本更大地集中于大垄断企业和国家企业。劳动力费用不再 

是资本投资的主要构成,用于工人的投资主要已不是支付工资,而是技 

术训练和技能培训。这种情况下,工人不再是机器的奴隶,而是有知识 

的、训练有素的技术工人。同时,在现代化企业中,大量的高技术人员 

出现,由于他们受雇于企业,在需求和感情上都更接近于工人而非管理 

者。这些技术工人和高技术人员构成了当代新的工人阶级。新工人阶级 

不同于以往的工人阶级。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生产中和企业中的地位,要 

求根本改造社会关系。要求广泛参加生产管理,建立工人自治。 

     企业工团主义是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可能。这 

是马勒提出的新工人阶级的斗争策略。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第一时期的无 


… Page 89…

政府工团主义斗争方式,在第三时期有其适用性。因为新工人阶级成员 

对生产技术的掌握使它们对生产过程具有制约作用;工会会员在企业中 

已达到50%至90%;用于机器设备和厂房建筑的巨额投资在短期内不能 

收回,分期偿还投资的限定使资本家必须不间断地生产。这些条件,使 

企业的单独罢工成为可能,并且可以有效地使资本家妥协。第二个时期 

那种必须全社会联合罢工的政治斗争形式已经不必要了。因此,新的工 

团主义是当代阶级斗争的主要策略,这种斗争的目标,是达到工人对企 

业的自治,其方式是选择对资本家有巨大损失的时机和岗位进行局部罢 

工,从而在企业中和平地取得权力。马勒认为,“五月风暴”就是这种 

非政治的工团主义斗争的表现,是适应现代资本主义条件的第一次社会 

主义斗争。 



      (3)高兹的争取社会主义新战略 

     在关于社会主义理论与战略问题讨论中产生很大影响的另一个理论 

是高兹提出的结构改革战略。 

     高兹(1924—),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法国存在主义刊物《现 

代》的编委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 《劳工战略和新资本主义》、《艰难 

的社会主义》、《生态学和政治》、《告别无产阶级》等。 

     争取社会主义新战略必须从劳动场所开始。这是高兹把他的战略称 

为“劳工战略”的理论出发点。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个异化社会, 

这种异化源于匮乏。资本主义消除了物质生活的匮乏,同时又再生产出 

新的匮乏:时间、原料、能量、新鲜空气、绿草、和平、安静等等的匮 

乏。这是由资本在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和心理的全面专政决定的。 

要消除异化就要消除匮乏,也就必须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这一斗争必须 

从劳动场所开始,因为工人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