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哲学思想史-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解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条件下非人道现象的批判,而是看成马克思对人
的本质的一种重要分析。人作为具有创造性的实践存在物,通过自己的
… Page 99…
活动不断生产着自己和自己的世界,在这一本质性活动中包含了否定自
己的因素,既有积极的否定也有消极的否定,进而包含着进一步否定、
创新的可能。异化作为消极的否定是必然现象,是每个特定发展阶段上
的人的存在结构的成分。据此,实践派认为,异化并非资本主义特有现
象,社会主义扫除了资本主义的异化,但也有自己的异化问题,甚至成
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心问题。社会主义只有在克服和扬弃异化中才能存
在和发展,这个过程不是终结式的理想状态,而是开放的、不断的革命。
革命观点。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的重要观
点。实践派摆脱了以往马克思主义者对革命所作的政治学意义上的理
解,从哲学角度给予了新的解释。实践派认为,革命是与实践具有同等
意义的范畴,同样是人的存在方式。这种方式是最发达的创造形式和最
真实的自由形式,是人的存在的本质。在这一意义上,革命决不仅仅指
社会形态的更替方式和手段,即使社会主义革命也不单纯是为了建成无
产阶级政权,而是为了完成社会结构的全面变革,这一变革也就是人的
存在方式的改变,使人成为自由的、具有创造性存在的人。因此,社会
主义作为一个非终结形态应是不断扬弃异化的过程,人在其中通过不断
革命而获得更大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主义
的实质是人道主义,而且是实践中的人道主义,即不断生成中的人道主
义。
可以看出,实践派的人道主义观点强调了马克思主义革命性和批判
性的一面。这对于推动南斯拉夫摆脱斯大林主义的影响走自治社会主义
道路具有积极作用。但是,过分激进的观点并不利于解决具体问题。因
此,实践派观点在南斯拉夫的社会改革过程中受到批评是不可避免的。
尽管如此,实践派哲学家们的独立思考和大胆突破,对东欧各国理论界
产生了广泛影响和理论共鸣。
(2)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
布达佩斯学派的形成与匈牙利理论家、西方马克思主义先驱人物卢
卡奇的思想和活动密切相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匈牙利建立人民
民主制度,侨居苏联的卢卡奇回国,任教于布达佩斯大学。由于他在政
治见解上与执政的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发生冲突,他的思想受到批
判。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反对斯大林个人崇拜成为苏联及东欧各国
的思想任务,卢卡奇重新活跃起来。他积极发表反斯大林主义的演说,
批评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内的教条主义,甚至在1957年匈牙利事变中
担任当时的文化部部长。在苏联干预下,事变失败,匈牙利展开批判修
正主义运动,卢卡奇再次成为批判对象。 60年代初,批判运动平息,
卢卡奇和他的相同政见者重又得到认可,并形成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的
非官方马克思主义派别。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公开出版理论著作,
被人们称作非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布达佩斯学派”,或“卢卡奇派”。
60年代后期,布达佩斯学派因猛烈抨击苏联占领捷克行为,再次与
执政党发生冲突。学派的主要代表被开除出党,全国掀起一场反对敌对
意识形态影响的政治运动,学派成员所在的科学院哲学所和社会学所被
指责为坚持右倾观点。1972年,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委员会通过
一项与意识形态内的敌对观点、调和观点作斗争的决定;1973年,匈牙
… Page 100…
利又公布出版禁令,布达佩斯学派遭到进一步批判和打击,又一批主要
成员被开除出党,学派被解散。70年代中期以后,迁居西方的一些成员
继续发表论文和著作,对国际和匈牙利国内依然有很大影响。进入80年
代,匈牙利改革的失利使社会主义工人党失去威信,于1989年改名为匈
牙利社会党,并放弃党领导国家的纲领和民主集中制。1990年,由于社
会党内部的分裂而失去领导能力,在3月的国会大选中失去执政地位,
被排除于政权之外。也许,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的这个结局并不是布
达佩斯学派成员们所希望的,因为他们所反对的只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
教条的做法,他们所努力的是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所希望的是
建立一种“具有人性的社会主义”。但是,他们在70年代以后发表的意
见,多少促成了匈牙利政局的改变,这是不容否认的。
布达佩斯学派的主要成员除卢卡奇外,还有黑格杜斯、海伦、马尔
科斯、瓦吉达等。他们的主要论文和著作有: 《历史与阶级意识》(卢
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卢卡奇)、《社会主义社会的结构》(黑
格杜斯)、《社会主义和官僚主义》(黑格杜斯)、《社会主义的人道
化:布达佩斯学派的作品》(四人合集)、《日常生活》(海伦)、《马
克思的需要理论》 (海伦)、《激进的哲学》(海伦)、《历史理论》
(海伦)等。
布达佩斯学派的理论侧重点在于反对斯大林主义和匈牙利社会主义
工人党内的教条主义倾向,因而其论述具有鲜明的论战色彩。他们的口
号是“回到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去”、“改革马克思主义”、“复兴马
克思主义”等。他们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是社会历史理论的马克思主义。
他们反对自然辩证法的提法,认为只有在社会历史领域才有辩证法,因
为辩证法是人的能动性、创造性的体现;同样,把认识活动理解为反映
过程也是错误的,复写、摄影式的反映不是人的创造活动。他们认为,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理论或历史哲学,是以往历史哲学中最伟大
的,但它并没有摆脱所有历史哲学的共同弱点,这就是把未来当作实在
的东西去推断,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描述就是把观念的、理想
的东西当作了实际存在的东西,这是导致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社会陷入困
境的原因之一。要解决现实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需要对它作出深刻的
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也只有在深入反思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才能
使马克思主义得到发展。布达佩斯学派用来分析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异化
理论,但他们不像实践派那样把异化理解为人的本质属性之一,而是认
为异化是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现象。尽管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异化,但与
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有根本区别,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可
以由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去克服,即恢复人在马克思主义中的位置和在社
会主义社会中的地位,使社会主义制度人道化,从而使人得到充分发展。
可以看出,布达佩斯学派的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观点与80年代东欧各国
的民主社会主义理论是相互一致、相互补充的。
(3)波兰人文学派
波兰人文学派形成于50年代中期,同样与1956年2月的苏共20大
密切相关。苏共提出反对斯大林时期的个人崇拜方针后,波兰思想界立
即活跃起来。以《直言》周刊杂志为首的一些刊物出现了热烈讨论教条
… Page 101…
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局面,恢复“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建立合乎
人性的社会主义”、实现“真正的工人民主”的口号提了出来。这种局
面持续到当年10月,发生了波兹南事件。事件平息后,《直言》、《欧
洲》、《新信号》、《观点》等活跃一时的报刊被停止出版,曾经发表
激进观点的代表人物受到批判。1957年,执政的波兰统一工人党进一步
以全会决议方式否定了波兹南事件以及在此期间的言论。然而,在波兹
南事件中并非有组织的发表意见者们却因此反而形成了与官方对立的持
不同政见派,即人文学派。
60年代初至1968年,人文学派不顾官方限制,继续发表一系列政治
思想观点,并逐渐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主要地位,与南斯拉夫实践派、
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法兰克福学派等建立了密切联
系。1968年3月,波兰学术界发生对抗执政党命令的“三月事件”,波
兰统一工人党再次做出重建科学研究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决定,发动
全党批判人文学派理论家们的“政治修正主义”和“哲学修正主义”。
从70年代初开始,波兰统一工人党为解决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将
工作重心转向发展经济。但是问题并未解决,到80年代初,波兰在政治、
经济方面进一步陷入困境。在此期间,人文学派紧紧抓住现实问题展开
研究和批评,以至被认为是波兰危机的主要责任者,其主要代表被开除
出党。然而这并不能挽救波兰的危险局面。1980年组成的团结工会利用
波兰的经济困难和改革失误,不断掀起工潮,迫使执政党承认其合法性。
1989年2月,波兰放弃人民共和制,改行议会制。在6月的议会大选中,
波兰统一工人党落选,失去执政党地位。波兰人民共和国改为波兰共和
国。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波兰面临危机。
波兰人文学派的主要代表有科拉科夫斯基、维尔菲尔、鲍乌曼、沙
夫等人,其中,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长沙夫 (1913—)在国内国际的影
响最大,被认为是东欧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领袖之一。沙夫的主
要论文和著作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人的哲学》、《马克思主义与个人》、《对人的哲学的探讨》、《历
史与真理》、《人道主义与语言哲学》、《真理的理论》、《马克思异
化理论的概念系统》、《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异化》、《处在十字路口
的共产主义运动》等。
波兰人文学派的理论观点大致有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
说、异化理论和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问题。
关于人的学说,人文学派认为并不像存在主义所说的那样存在着马
克思主义的人学空场。相反,在马克思早期和晚期著作中都表现出对人
的问题的关注,而且,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论述也绝不仅仅是社会的人、
阶级的人,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是个人。这一点体现在马克思把劳动看
作人的本质的论述中,也体现在马克思对人的异化、人的自由的分析中,
还体现在马克思关于个人在历史中的创造作用的观点中。因此,说马克
思主义的中心命题是个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是纯粹的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