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当代哲学思想史 >

第4部分

世界当代哲学思想史-第4部分

小说: 世界当代哲学思想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义实质的思想,一直是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的特点。意大利存在主义分 

为两派:阿巴尼亚诺等为代表的实证存在主义和帕莱松等为代表的基督 

教存在主义。前者不同意法国存在主义的虚无观点,主张在实证意义上 

理解人的存在。后者则把存在主义同基督教思想相融合,使存在主义有 

神论化。意大利科学哲学于50年代初经历短暂的新实证主义阶段后转入 

对科学发展问题的探讨。由于以科学发展史和深厚的具体科学研究作基 

础,阿伽齐为代表的客观主义科学认识论及整个意大利科学哲学,从80 

年代以来成为国际科学哲学论坛上有影响的流派。 

     在当代西方哲学中,还包括荷兰、瑞典、加拿大等国的哲学。荷兰 

的体系哲学、逻辑和数学哲学、科学哲学、社会哲学、文化哲学等,瑞 

典的乌普萨拉学派,加拿大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等,在国际上都有一定 

影响。 



      (2)当代苏、东哲学 

     20世纪中期到90年代,苏联、东欧地区的哲学以马克思主义为主 

流。90年代以来,由于政治原因,马克思主义失去了意识形态主导地位, 

当代西方哲学成为哲学界关注的内容。 

     战后的前苏联哲学大致经历了斯大林时期(1924—1953年),赫鲁 

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1953—1982年)和安德罗波夫、戈尔巴乔夫时 

期(1982—1991年)。第一个时期的哲学,由于30年代兴起的领袖崇拜 

风影响,具有教条化、繁琐性和政治仆从的特点。理论上强调阶级斗争 

尖锐化。第二个时期,政治上的“解冻”,带来哲学上的反思。理论侧 

重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给哲学造成的危害。认识论、方法论、自然科 

学中的哲学、哲学史等领域有一定的研究进展。第三个时期,改革问题 

提出,“新思维”理论推动了一系列哲学课题的重新确认和研究,哲学 


… Page 12…

的社会功能得到强调,人类和全球问题成为新热点。 

     前南斯拉夫曾是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不安分的一员,在 

哲学思想上也一直具有叛逆性色彩。战后初期,南斯拉夫哲学界就有人 

批判斯大林主义的僵化。  60年代初开始,又出现人道主义与辩证唯物 

主义的论战,人道主义派取得上风。  70年代中,在政治干预下,被称 

作实践派的人道主义一派解体。此后,哲学界呈现多元并存状态,但新 

成果并不多,不少人为逃避政治影响而转向分析哲学。  80年代末以来, 

前南斯拉夫出现民族分裂,陷入战火。 

     东部德国于战后建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确立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主 

导思想。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前,东德哲学家们在辩证法方面进行了自 

然辩证法、社会辩证法和认识辩证法的综合研究,提出一些新观点;在 

认识论方面尝试了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神经生理学、语言 

学、逻辑学等方面的研究,对意识、认识的形成、结构、运动、功能、 

本质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社会发展观方面对发达社会主义社会 

的形成进行了研究。 

     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与上 

述国家大致相同的命运,此处不一一赘述。 



      (3)当代东方哲学 

     二战结束以来的东方哲学,以中国、日本、印度为主要代表,这是 

三种截然不同的哲学。 

     当代中国哲学,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步入马克思主义毛 

泽东思想为意识形态主导的时期,同时,有批判地发掘、弘扬了中国传 

统哲学成果。在这一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可分为两个时期:毛 

泽东时期 (1942—1976年)和邓小平时期(1976年至今)。前一时期的 

马克思主义,以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为主线,提出了一系列关于 

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条件下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阶 

级斗争等思想。其中,阶级斗争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 

观点,导致了政治上的失误。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在长达10时 

间里给中国经济和文化造成巨大损失。后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以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对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 

经济体制改革等问题提出了新观点。哲学界深入研究了历史唯物主义、 

认识论、自然辩证法等理论领域,为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作了可 

贵的探索。  80年代以来,中国传统哲学研究进展迅速,儒学、道家、 

佛学等研究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并有很大国际影响。 

     当代日本哲学,是在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从经济瘫痪、精神危机 

走向经济强盛的过程中发展的。大致可分三个时期:经济恢复时期(40 

年代中到50年代中),以整理战争以前的哲学思想为主;经济发展时期 

 (50年代中到70年代初),唯物主义哲学、实存主义、实用主义、分析 

哲学等发展起来;经济现代化完成时期(70年代初至今),各学派交叉 

渗透、走向融合。 

     当代日本哲学主要有三支力量:马克思主义、现代西方哲学和日本 

东方传统。三方面的哲学家都结合日本现实社会需要而致力于建立当代 

日本独有的意识形态,但都不够成功。马克思主义于战后取得合法地位, 


… Page 13…

日本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为战败后的日本社会指出一 

个民主主义建设方向,清除天皇绝对主义体制,建立没有非人压迫的社 

会。在日本经济实现现代化以后,他们又转向生产力发展与生态平衡、 

新生产关系建构与资本主义体制限制、建立“完全统一的世界”等问题 

的研究。在理论观点上,他们批评斯大林的哲学体系;积极探讨历史唯 

物主义为特征的,强调自然、社会和思维的辩证法相统一的哲学体系; 

对主体性、实践唯物主义等问题展开讨论。 

     对日本影响最大的现代西方哲学流派是实存主义 (存在主义)、实 

用主义和分析哲学。实存主义,尤其是萨特存在主义思想中对现代资本 

主义的批评,对个人自由和选择的推崇,吸引了日本整个知识界。日本 

哲学家对实存主义在介绍中加以改造,突出日本特色,分别从伦理学、 

美学、宗教学和心理学去解释,在弥合日本国民的战后心理危机方面起 

了积极作用。实用主义在战后的日本,以独特的思想传播形式展开—— 

生活作文运动和“思想的科学”运动。日本学者所提倡的“承受现实给 

予的状况,我的状况便是真实价值的标准”这类实用主义口号,在日本 

60年代的经济高速发展中起了对思想的鼓励和推动作用。分析哲学是被 

当作一种科学思维方式为日本学者接受的,因而着重吸收与科学相关的 

内容。战后最初10年,日本分析哲学家主要论证科学的统一发展规律问 

题。  60年代,有些人转向理论语言、口头语言、符号体系中的思想表 

达形式研究,即转向语言分析。  70年代,日本分析哲学进一步从科学 

哲学和语言哲学结合方面,进行身体论为中心的人的问题和文化问题研 

究。  80年代以来,实存主义和实用主义分别衰落,分析哲学继续发展。 

     日本对传统哲学的研究于80年代兴起。进入现代化、信息化社会的 

日本,“回归传统”成为知识界的一种潮流。在哲学界,深层文化论通 

过发掘日本最古老的绳纹文化,去探究日本文化的生命动力;通过分析 

日本家族共同体的伦理关系,去发现日本精神的实质,试图建立当代日 

本的新伦理意识。近年来,关于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渊源关 

系的研究也多起来,以及日本传统思想与现代思想的比较研究、儒家思 

想与现代资本主义精神的比较研究、日本历史上著名思想家的现代意义 

研究等,成为新的理论热点。 

     当代印度哲学,指1947年印度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以来的哲学意 

识形态。这是一种包含了印度传统哲学、近现代民族民主思想,以及对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评价的复杂哲学形态。 

     印度传统哲学已有近4000年历史,是以上古时期形成的奥义书为经 

典的吠檀多哲学。“吠檀多”的意思即“知识”、“密义”;“奥义书” 

是古代哲人的对话录和言论集。吠檀多哲学在长期发展中日臻完善,自 

成一体,成为印度文化独特的思想表达。它是一种“冥想式的思辨”, 

着重探讨人生的尊严与意义。印度的当代哲学家们继承这种传统,确信 

有超自然存在,有终极精神价值存在。他们强调直觉的作用,认为“冥 

思”是感悟宇宙终极精神的唯一方法,哲学就是要帮助世人抵达超自然 

的精神境界。他们不像传统哲学家那样单纯肯定人生是苦难,把哲学视 

为遁世生活的方式,而是积极探索摆脱苦难的途径,从世俗生活去讲述 

哲学,肯定人生的意义和目的,视生命为精神增长的重要内容,认为哲 

学具有帮助人们正确对待生活和生命、追求精神超脱的积极作用。 


… Page 14…

         当代印度哲学还包含着一种社会民主和人道主义精神,使之显出勃 

    勃生气。这与近现代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有关,印度民族领袖卡拉姆昌 

    德·甘地的民主思想积极而广泛地影响了印度社会。他曾领导印度人民 

    为争取印度独立、在印度消除种族隔离制和社会不平等而斗争,他自己 

    为此殉难。他的哲学思想主旨是:真理、非暴力、苦行。他将传统的“神 

    就是真理”发展为“真理就是神”,提出了“如果神不是真理,我也不 

    崇敬他”的真理观,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政治活动。他把传统的“非暴力 

    就是不杀生”发展为“非暴力是手段,真理是目的”,运用“非暴力” 

    去反抗非正义的殖民统治和不公正的社会现象。他把“苦行”看作坚持 

    真理者的自身约束和美德,提倡以强大的道德力量去战胜非正义和不公 

    正。在这个意义上,他说:“非暴力决不能被看作是软弱者的武器,而 

                                  ① 

    是意志最坚强者的武器。” 曾任印度副总统和联邦总统的拉达克里希 

    南,是世界著名的东西方比较哲学家,一生致力于东西方哲学结合。他 

    运用新黑格尔主义和新康德主义解析吠檀多哲学,从民族主义立场重释 

    印度哲学史,在印度传统哲学现代化方面有着重要贡献。印度当代哲学 

    家的人道主义是一种精神人道主义。即,在肯定西方科学人道主义那种 

    在自然与命运面前积极进取性同时,提倡一种超越自身肉体的精神追 

    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