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现代前期哲学思想史 >

第32部分

世界现代前期哲学思想史-第32部分

小说: 世界现代前期哲学思想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物质生活资料及工具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的思想,认为这两种生产是 

  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是从历史的最初时期起就同时存在着的因素。在《家 

  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恩格斯依据新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把两种生产 

  的思想概括为唯物史观的重要原理:“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 

  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 

  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 

  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 

  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 

  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劳动愈不发展,劳动产品的数量, 

  从而社会的财富愈受限制,社会制度就愈在较大程度上受血族关系的支 

        ① 

  配。”这就是说,贯穿人类社会始终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两种生产”, 

  共同制约着社会制度的变化,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前进;但是,在社会发展的 

  不同阶段,“两种生产”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愈低下,人本身 

  的生产对社会发展的制约性就愈大;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血缘关系愈受所有 

  制关系的制约。 

       两种生产的原理表明,要理解氏族的产生、发展及其本质,要认识原始 

  社会的基本特征,揭示原始社会的发展规律,首先就得了解婚姻、家庭的起 

  源及其演变。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恩格斯系统地阐述了从 

  杂乱的性关系到血缘婚和群婚制,从血缘家庭经过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婚家 

  庭、到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历史过程,指出“氏族制度,在绝大多数的场合下, 

                                              ① 

  都是从普那路亚家庭中直接发生的。” 氏族是以血缘亲属关系为基础的社 

  会制度,氏族成员在氏族内部不得通婚。氏族社会的第一阶段是母权制社 

  会。随着生产的发展、私有财富的出现、家庭形式发生了革命,氏族社会也 

  由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 

       恩格斯通过对三次社会大分工的考察指出,私有制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 

  分工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最初是畜群、畜产品以及奴隶的私 

  有,而后是货币财富和土地的私有。生产水平的提高,私有财产的出现,使 

  之由分工引起的交换更加发展。分工和交换的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原始社会的全面解体和私有制的最后确立。私有 

  制和阶级的出现,是国家产生的基本前提。“国家决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 

  的一种力量。国家也不像黑格尔所断言的是 ‘道德观念的现实’, ‘理性的 

  形象和现实’。勿宁说,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 

  这个社会陷入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又无力摆脱这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72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36 页。 


… Page 104…

  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 

  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 

  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 ‘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 

  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② 

  恩格斯进一步揭示了国家的阶级实质,指出它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 

  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 

                                                                     ① 

  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 “国家是文明社会 

  的概括,它在一切典型的时期毫无例外地都是统治阶级的国家,并在一切场 

                                                                ② 

  合在本质上都是镇压被压迫被剥削阶级的机器。” 恩格斯还预言,随着生 

  产力的不断发展,阶级不可避免地要消失,“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 

  避免地要消失。以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为基础的,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 

  的社会,将把全部国家机器放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即放到古物陈列馆去,同 

  纺车和青铜斧陈列在一起。”③ 

         (2)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和它在哲学领域的革命变革 

        19世纪8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欧美各国获得了广泛传播,马克思、恩 

  格斯的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大量出版。在这种情况下,思想界一些拒斥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人企图通过宣扬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或通过把马克 

  思主义哲学曲解为黑格尔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的简单相加来消解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恩格斯于1886年写了《路德维希·费尔巴 

  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哲学、费 

  尔巴哈哲学的关系,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作了系 

  统的叙述。 

        恩格斯首先科学地分析了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历史地位和意 

  义。他高度评价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认为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 

  在于它“永远结束了以为人的思维和运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 

  ①,在于它“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人类绝对状态的 



          ② 

  想法” 。但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与他的唯心主义体系相矛盾的,方法为 

  了迎合体系而不得不背叛自己,即宣布他的体系的全部教条内容为绝对真 

                                                                                      ③ 

  理。这样一来,“革命的方面就被过分茂密的保守的方面所闷死。”彻底 

  革命的思维方法在实践中却产生了极其温和的政治结论。费尔巴哈哲学的功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166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168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172 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170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212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213 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214 页。 


… Page 105…

  绩是突破了黑格尔的体系,揭露了宗教的本质,“直截了当地使唯物主义重 

                      ④ 

  新登上王座。”使人们的耳目为之一新,对人们的思想起了巨大的解放作 

  用。但是,费尔巴哈在抛弃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的同时,也抛弃了黑格尔的 

  辩证法,这使他的唯物主义没有克服自然观上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以及历 

  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因此他并没有真正批判地克服黑格尔;同时,“他本人 

  除了矫揉造作的爱的宗教和贫乏无力的道德,拿不出什么积极的东西来和黑 

  格尔体系的百科全书式的丰富内容相抗衡。”⑤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黑格尔学派解体过程中产生的“唯一 

                         ⑥ 

  的产生真实结果” 的哲学。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从前的“包括费尔巴哈的 

  唯物主义”,并且“第一次对唯物主义世界观采取了真正严肃的态度,把这 

  个世界观彻底地(至少在主要方面)运用到所研究的一切知识领域里去了。” 

  ①使关于社会的科学,“即所谓历史科学和哲学科学的总和,同唯物主义的 



                                                           ② 

  基础协调起来,并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造。”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和他同 

  费尔巴哈不一样,即不是简单地把黑格尔哲学抛在一边,而是把它的革命方 

  面即辩证法方法当做出发点,把黑格尔头足倒立的辩证方法倒转了过来,重 

  新用脚立地了,结果,辩证法就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 

  般规律的科学,……概念的辩证法本身就变成只是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 

                ③ 

  觉的反映”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创立的辩证的自然观最终清除了用理想 

  的或幻想的联系代替尚未知道的现实的联系,用臆想补充缺少的事实,用纯 

  粹的想象填补现实的空白的自然哲学,而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则结束了 

  历史领域内的哲学。“这样,对于已经从自然界和历史中被驱逐出去的哲学 

  来说,要是还留下什么的话,那就只留下一个纯粹思想的领域:关于思维过 

  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辩证法。”④ 

        在总结全部哲学史的基础上,恩格斯明确论述了哲学基本问题的思想: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 

           ⑤ 

  题。”这个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 

  精神和自然界谁是本原的。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唯物主 

  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用语只能在这个意 

  义上使用,而不能在别的意义上使用,如果给它们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218 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237 页。 

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238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238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226 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239 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253 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219 页。 


… Page 106…

  混乱。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我们关于 

  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 

  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的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 

                  ① 

  反映现实?” 对这问题的不同回答使哲学家分为可知论者和不可知论者, 

  恩格斯指出,对不可知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 

  ② 



        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恩格斯还进一步 

  阐述了社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