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现代前期哲学思想史 >

第33部分

世界现代前期哲学思想史-第33部分

小说: 世界现代前期哲学思想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② 



        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恩格斯还进一步 

  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特殊表现形式、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经济基础 

  决定上层建筑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以及发现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发 

  现隐藏在人们思想动机背后并支配这些动机的“最后动力的动力”的方法论 

  原则。 

         (3)反对庸俗化、教条化,捍卫马克思主义 

        19世纪90年代,德国出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庸俗化的 

  思潮。莱比锡大学哲学家、社会学家恩斯特·保尔·巴尔特(1858—1922) 

  把唯物史观曲解为“经济决定论”。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青年派把唯物史观 

  当作套语和标签乱贴到各种事物上,以为任何事物一贴上这个标签就不需进 

  一步研究了,问题就解决了。为此,恩格斯在1890—1894年间写下大量书 

  信,阐述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特别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 

        在这些书信中,恩格斯一再指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是经济关系; 

  经济条件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的发展;“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 

  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 

  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末他 

                                                                              ① 

  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如果把这 

  种空话应用于历史,就会比解一个最简单的一次方程式更容易了。“经济状 

  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 

                                                           ② 

  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 。恩格斯指出,政治、法 

  律、哲学、宗教、文艺等等上层建筑诸因素总的说来都是尾随生产的运动, 

  都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但同时,它们都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仅彼此间相互影 

  响,而且反过来对生产的条件和进程发生影响。例如,国家权力对经济发展 

  就可能有三种反作用,即加速经济发展、阻碍经济发展以及阻碍经济发展沿 

  某些方向走而推动它沿着另一种方向走。因此。“如果巴尔特认为我们否认 

  经济运动的政治等反映对这个运动本身的任何反作用,那他就简直是跟风车 

  作斗争了。……如果政治权力在经济上是无能为力的,那末我们又为什么要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221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221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477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477 页。 


… Page 107…

  为无产阶级的政治专政而斗争呢?”              ③ 

        在这些书信中,恩格斯在肯定经济前提和经济条件的决定性意义的同 

  时,强调了人的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能动的创造作用,并提出了社会历史运 

  动的合力的思想:“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 

  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 

  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 

  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又可以 

                                                                                           ① 

  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恩 

  格斯指出,最后出现的结果虽然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各个人的意志虽 

  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但决 

  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这些意志等于零,“相反地,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 

  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② 

        针对把唯物史观当作现成的公式,当作套语、标签、教条的倾向,恩格 

  斯一再严肃地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 

                                  ③ 

  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作研究历史的指南, 

  而把它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末它就会转变为自 

                      ④ 

   己的对立物。” “我们的历史观首先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并不是按照 

                                                   ⑤ 

  黑格尔学派的方式构造体系的方法。”恩格斯强调,把唯物史观当作标签 

  到处乱贴,当作不研究历史的借口,这实际上是极度贫乏的表现,是对贫乏 

  的掩饰。恩格斯还要求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工人政党的领导人必须依据马 

  克思的原著而不是第二手材料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对任何误解马克思学说或 

  将其简单化的行为——即使是极小的误解,即使这种误解或简单化出自积极 

                                                                            ⑥ 

  传播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人,恩格斯也丝毫不容情,不容忍 。 



                            5。马克思、恩格斯的战友和学生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1)狄慈根 

        约瑟夫·狄慈根(1828—1888)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布兰肯堡一个手工 

  制革匠之家。由于生活贫困,他只读到中学二年级就辍学在父亲的作坊里做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486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478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479 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460 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472 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475 页。 

⑥ 参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 卷,第83—84,194—199 页等。 


… Page 108…

  工。但他求知欲极强,一边学艺一边自学政治经济学和哲学,广泛阅读了亚 

  里士多德、康德、费希特、圣西门、傅立叶等人的著作。1842年10月至1843 

  年3月马克思任主编的《莱茵报》以及欧洲革命时期马克思创办的《新莱茵 

  报》,对狄慈根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 

       1852年,在科伦地方法院审判“科伦共产主义者同盟”案过程中,《共 

  产党宣言》的部分内容见诸报端。狄慈根如饥似渴地阅读了这部文献。50年 

  代末,他又读了马克思的 《政治经济学批判》,后来在给马克思的信中,他 

  称这部著作给了他极其丰富的新的真实的知识和教益。《资本论》第一卷出 

  版后,狄慈根不仅以最快的速度阅读了这部著作,而且于1868年初在莱比 

  锡《民主周刊》上发表了著名的评论——这是有关《资本论》的最早的书评 

  之一。 

       1868年,狄慈根把他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人脑活动的本质》的部分书稿 

  寄给马克思请求指点。马克思对此十分重视和赏识,称它“包含着许多卓越 

  的思想,而且作为一个工人的独立思考的产物来说,甚至是令人惊叹的思 

         ① 

  想。” 同时,还指出了手稿中术语的混乱、过多的重复等缺点,并把它寄 

  给恩格斯征求意见。狄慈根的另外两部主要著作是《一个社会主义者在认识 

  论领域中的漫游》(1886)和《哲学的成果》(1887)。1888年4月15日, 

  狄慈根因心脏衰竭在美国芝加哥去世。 

       狄慈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有价值的贡献和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 

  影响最大的思想,是最先明确提出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一致的论断, 

  并坚持把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作为自己哲学研究的中心。尽管在思想深 

  度方面,狄慈根远远比不上马克思和恩格斯,但他自觉地以实现马克思的哲 

  学夙愿为己任,立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全面系统地探讨认识论的尝试以及在 

  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认识论具体化、系统化方面的尝试,对列宁产生了重 

  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特别是在《哲 

  学笔记》中可以发现深刻的印记。 

        (2)拉法格 

       保尔·拉法格(1842—1911)是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法国工人 

  党的创始人之一。早年曾就读于巴黎大学医学院,其间积极从事反对君主 

  制、反对资产阶级共和制的政治斗争,成为巴黎学生运动的著名领导人。1865 

  年初,拉法格参加了国际工人协会巴黎支部的活动。同年2月,他受巴黎支 

  部的委托到伦敦向国际的总委员会报告法国工人运动状况,从而首次会见了 

  马克思并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不过,此时的拉法格还基本上是个蒲 

  鲁东主义者。 

       1866年3月,拉法格当选为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委员。在马克思的耐 

  心帮助和直接教诲下,同时还通过认真研读《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 卷,第566—576 页。 


… Page 109…

   《资本论》等著作,他逐渐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克服了蒲鲁 

  东主义,成了一位马克思主义者。 

       1868年7月底,拉法格在伦敦圣巴托罗缪医院附属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 

  位。同年 10月离开伦敦回到巴黎。不久,他就完全放弃了医生的职业,全 

  心全意、毫无保留地投入法国的革命运动,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在法国的传 

  播。虽然生活十分贫困,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还接二连三遭受各种不幸事件 

  的沉重打击,但他始终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坚持不懈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献身于法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从而被列宁誉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 

  最有天才、最渊博的传播者之一。”① 

       拉法格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唯物主义》(1884)、 

   《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1895)、《财产的起源和进化》(1895)、《马 

  克思的唯物主义和康德的唯心主义》(1900)、《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决定 

  论》 (1909)、《认识问题》(1910)等。在这些著作中,他详尽、机智地 

  批判了先验论的不可知论,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史观 

  的基本原理;在诸如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