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现代前期哲学思想史 >

第4部分

世界现代前期哲学思想史-第4部分

小说: 世界现代前期哲学思想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必须通过全书来实现。 



①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第155 页。 


… Page 14…

                                  二、欧洲哲学 



                        1。唯意志主义:尼采的哲学思想 



       19世纪50年代,当阿图尔·叔本华 (1788—1860)伴着被他称为“世 

  界灵魂”的褐色卷毛狗孤独地栖居于莱因河畔的法兰克福之际,由他开创 

  的、此前一直遭其德国同胞冷落的唯意志主义哲学开始受到欢迎。而当他怀 

                                                     ① 

  着对自己学说的“流传久远和发迹迟晚成正比”的希望的满足于1860年9 

  月21日告别人世时,这种哲学已被德国知识界推崇备至,并开始越出德国 

  疆界,影响欧洲其它国家。 

       唯意志主义既是对欧洲哲学传统、尤其是对自“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 

  近代哲学传统的反叛,又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或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最早 

  学派。它最基本的思想就是把情感意志和本能冲动置于理性之上,甚至将其 

  理解为一切存在的基础和出发点。虽然自苏格拉底以来,特别是自柏拉图把 

  人的灵魂区分为理性、意志、情感(欲望)三个部分并把理性置于统率地位 

  以来,理性主义就在欧洲哲学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但唯意志主义的某些思 

  想在欧洲哲学史上却早已存在。古罗马哲学家普罗提诺当作万物本源来阐述 

  的“太一”就是一个有意志的实体。中世纪的奥古斯丁明确把意志当作其它 

  一切精神活动的基础;邓斯·司各脱也强调意志高于理智。康德主张实践理 

  性高于思辨理性、肯定意志自由以及费希特的“自我”学说,同样包含唯意 

  志主义的因素。但是必须指出,所有这些哲学家关于意志作用的观点,都并 

  不系统,更没有把意志绝对化为世界万物的本质和基础;作为一种哲学思潮 

  的唯意志主义,乃是伴随着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而形成的。 

       在唯意志主义哲学家看来,经验和理性都是被接受的东西。经验的不真 

  实性及其在认识实在时的无能是显而易见的;理性的情况也不见得好多少, 

  因为一切理性的概念都包含矛盾,所以都不可靠,同样无法认识实在。他们 

  进而认为,无论倡导经验抑或服从理性,都只会把人的注意力引向外部世 

  界,使人受外部世界的支配,忘记自己的真正本质,无法发挥自己的创造和 

  能动作用,失去人的真正自由。因此,他们主张彻底改变哲学研究的方向, 

  即把注意的中心转向人的内心世界,转向人的生命和情感意志。 

       唯意志主义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叔本华和尼采。此外,德国的 

  爱德华·哈特曼 (1842—1906)、英国的托马斯·卡莱尔(1795—1887)、 

  法国的居约 (1854—1888)和布特鲁(1845—1921)等人也有一定影响。 

       叔本华承续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思想,把世界分为现象界和自在之 

  物,并进而把现象界归结为人的表象世界,把自在之物理解为意志。他认为, 

  人所认识到的一切事物都只是呈现于人的表象的东西,只是相对于表象者而 



①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第23 页。 


… Page 15…

                                          ① 

  存在的,所以“世界是我的表象” ;但作为表象的世界不是世界唯一的一 

  面,而只是其外表的一面,除此而外它还有完全不同的一面:它的最内在本 

                                                                            ② 

  质即自在之物。这自在之物就是意志,所以“世界是我的意志”。意志是 

  初始的、无时间性和空间性、无因而成的活动。意志无处不在,不仅人有意 

  志,动物有意志,植物、甚至无机物也有意志,它是整个世界的本质,世界 

  的一切都是意志的表现和产物。意志的基本特点是求生存,其本质是既非实 

  体性也非认识性的永不疲倦的盲目的生命冲动,所以可称之为“生命意志” 

  或“生存意志”。正因为生命意志是盲目的冲动,是不可遏制的欲求,所以 

  人生必然充满痛苦。摆脱痛苦的根本办法就是否定生命意志。 

       尼采一方面直接继承叔本华关于意志是一切存在之本质、之主宰的思 

  想,另一方面批判地吸取达尔文进化论思想,把生物界的生存竞争推广到包 

  括无机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宇宙,并在两个根本点上对叔本华的学说作 

  了修正和发展,即把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发展为不可遏制地创造一切、转变一 

  切和超越一切的权力意志以及把叔本华消极的悲观主义发展为奋发向上争 

  做超人、强者的行为主义。总之,在尼采看来,生命的本质不是追求生存, 

  而是不断扩张,超越自身,发挥其生命力。所以,意志是表现、释放、扩张 

  自在的生命力的权力意志。权力意志是无所不在的力量,人和宇宙中的一切 

                                                                          ③ 

  都是它的表现。“这个世界就是权力意志——岂有他哉!”但权力意志 

  又不是目的论的本原,不是确定的实体,而是不断改善、扩张、增长、超越 

  的冲创力,是永恒生成、流变且无确定和终极方向的活动、过程。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出生在东普鲁士邦萨克森州一 

  个乡村牧师家庭。父亲在尼采5岁时便去世了,母亲慈祥、善良,且是一位 

  虔诚的新教徒。尼采自幼身体孱弱,性情孤傲,但却聪慧过人。  1858年至 

  1864年,他就读于普福塔一所特权子弟寄宿学校,热衷于希腊文化。  1864 

  年,他进波恩大学,一年后转入莱比锡大学,学习语言学和神学。这一时期, 

  他读了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在其非理性主义鼓舞下抛弃了从 

  小接受的基督教。  1869年,巴塞尔大学破格聘请他担任古典语言学教授。 

  此后几年中,尼采同著名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关系密切,并深受其影响。 

  1872年出版的《悲剧的诞生》这部处女作,专门有一部分赞扬这位作曲家。 

  这部著作预示了一些他终生反复论及的主题,尤其是这样一种观点:创作必 

  然涉及两种相反力量的斗争。在该书中,他把两种力量称之为狄奥尼索斯(强 

  烈的激情)和阿波罗(有节制的理性),认为在希腊戏剧创作中,当前者放 

  纵无羁的激情被后者的理性力量制服时,悲剧便诞生了。1879年,尼采因病 

  辞去教职。此后十年间,他的足迹遍布德国、意大利和瑞士,健康状况日益 



①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25 页。 

②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27 页。 

③ 洪谦主编:《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商务印书馆1964 年版,第24 页。 


… Page 16…

  恶化,又害了眼病,但其哲学思想则日趋成熟,写下了一系列最有影响的著 

  作: 《快乐的哲学》(1882)、《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883—1891)、 

   《善恶的彼岸》(1886)、《道德体系论》(1887)、《偶像的黄昏》(1888)、 

   《看哪,这个人!》(1888)。1889年,尼采完全疯狂,被关进疯人院,后 

  来到魏玛调养,但始终没有完全恢复正常。1900年8月25日在魏玛去世。 

  随后,他妹妹从他没有发表的手稿中整理出版了《权力意志》一书。尽管尼 

  采在神志清醒和最有创造力期间写的绝大多数著作都充满着对德国种族主 

  义的抨击和对反犹主义的批评,但这本书却使他被指控为法西斯主义的鼻 

  祖。研究者们发现,他妹妹对这本书作了很大的篡改,加进了不少反映她自 

  己的政治倾向的内容。 

       尼采著作的风格与传统哲学著作大不相同,往往采用简短的警句和散文 

  诗般的描绘,从一个问题跳到另一个问题,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这使他本 

  来就解释模糊的思想更易引起歧义。 

        (1)重估一切价值 

        “重新估价一切价值”是他总结性的著作《权力意志》的副标题,更是 

  他全部哲学活动的出发点。他认为,真正的哲学家必须首先是历史学家、批 

  评家、怀疑家和具有自由精神的人,必须首先对隐藏在传统哲学体系背后的 

  一切前提进行批判检验,必须用铁锤摧毁所有的偶像,然后才能锻造自己的 

  生活道路。 

       尼采考察了当时德国的、传统基督教的、古代希伯莱的和古希腊时代的 

  世界观,认为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口号开辟了把理性推崇为万能的理 

  性主义传统。“自苏格拉底以来,概念、判断和推理的结构已逐渐被认为是 

  人类智能的最高运用,是自然赋予人类之最有价值的才能。苏格拉底和其后 

                                                                               ① 

  继者认为所有道德方面和情操方面的才能…都是从知识的辩证而来。” 理 

  性主义传统的灾难性后果在于限制和扼杀了人的生命和本能,使人沦为理性 

  和知识的奴隶,沦为缺乏激情和创造力的机器。理性主义的传统价值已经过 

  时,已经变成偶像;它们不再能促进生活,反而使生活显得愚蠢荒谬。为了 

  使人的能力不受束缚,为了使人的生活和道德行为具有真正的价值,必须摧 

  毁这些偶像及其一切前提。 

       尼采主张哲学的中心是人的生活和行为,只有从人出发才能解决对世界 

  的认识问题。但人并不像传统理性主义哲学家所说的那样,一切行为都受自 

  我意识控制;人的精神活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意识只是其中一部分,最 

  重要的部分都是在意识以外发生的。用意识、理性来表示人,只是一种方便 

  的虚构,而不是真实的存在;真实的存在只能是倾向、活动、冲动、激情、 

  过程和流变。因此,意识、理性等不能成为人的生活和行为的标准。 

        (2)“两种道德”论 



① 尼采:《悲剧的诞生》,作家出版社1986 年版,第85 页。 


… Page 17…

       尼采发现,人们的一切思想都受其道德偏见的影响;但对道德本身的价 

  值何在却迄今尚无一人提出质疑和批判,它一直是人们在经过一切猜疑、纠 

                                                                                 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