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现代前期军事史 >

第19部分

世界现代前期军事史-第19部分

小说: 世界现代前期军事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感叹,盛赞其身躯之精壮,戎衣之整洁,枪械之新练,手足之灵捷,步伐之 

敏肃,纪律之严整。这些话虽不无溢美奉承之嫌,但新军官兵显然已不再是 

绿营、八旗、防军、练军的样子。 

     新军官兵或出身于秀才举人,或毕业于近代学堂,或入伍之后受过新式 

教育,新的军事知识开始充实他们的头脑。他们懂得攻防作战的基本原则, 

知道军事工程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他们从而也开始改变军人的严 

重自卑心态,逐渐增强了自信,不再像甲午战争时的淮军那样害怕日本兵, 

亦不再像绿营官兵见了督抚司道等文官那样心慌。而这种变化在中国军事文 

明发展史上又是具有特别深远的意义的。 

     新军官兵对近代政治开始产生前所未有的兴趣。他们头脑中的文化知识 

使得他们有可能对政治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从而不再甘心于在精神上受清朝 

统治者的奴役。在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积极活动下,他们很快便成批成批地 

站到了反对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立场上。武昌起义的成功,清朝专制统治被 

推翻的铁的实事说明,新军官兵精神世界的变化对中国近代政治的进步发挥 

了多么重大的作用。 


… Page 58…

     当然,由于新军制度并未完全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和影响,清朝统治者 

决不希望为自己培养掘墓人。在新军官兵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深受封建主 

义毒素的侵害。他们仅仅具有近代军人的躯壳而无近代军人的灵魂。他们反 

对革命,当清王朝的统治无法再维持下去之时,便演化成一种公开的军阀势 

力,给中华军事文明的继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2。从抗击八国联军入侵到护法战争 



    20世纪初期的近20年,中国既有内战又有外战,战火频频,构成了这 

一时期中国军事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些内战外战中,抗击八国联军入侵 

战争、辛亥革命战争、二次革命战争、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相对说来是较 

为重要或较具代表性的。 



      (1)抗击八国联军入侵战争 

     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为救亡图存,1899年后山 

东、直隶(约今河北)等省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次年5 

月后,英、美、德、法、俄、日、意、奥等国以镇压义和团为借口,悍然发 

动联合侵华战争。 

     1900年6月17日,各国联军出动舰艇10艘、陆战队900余名,水陆夹 

攻大沽炮台。清军发炮还击,伤敌舰7艘,毙伤敌官兵近300人。后因腹背 

受敌,炮台失守。与此同时,天津租界内的联军也炮轰北洋武备学堂,迫使 

清军万余人与义和团共同向租界等地发起攻击。6月21日,慈禧太后以光绪 

皇帝的名义下诏对联军宣战。7月初,清军对天津租界的进攻更加猛烈,然 

终不能克。7月12日,联军转守为攻,由白河东岸向天津城东北发起攻击。 

时清廷却转战为和,并下令屠杀义和团,战局遂急转直下。14日,联军攻陷 

天津城。 

    联军在占领天津后,乘势向北京进逼。清军虽在津京间多处设防,但皆 

不足以当敌强。8月14日,1。5万余名联军攻破北京城。慈禧太后与光绪仓 

皇逃往山西,后又逃至西安。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除规定清廷“惩 

办”祸首、赔款外,还同意各国在北京使馆区及京津、津榆铁路沿线驻军, 

而清军则不得在白河口、山海关、秦皇岛等设防,京城已无屏障可言。 

    在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过程中,沙俄除一面派军参与其他列强的共同行 

动外,又单独出兵13。5万余人,向中国东北发动大规模的入侵。俄军从1900 

年7月中旬开始,分兵多路,分别从中国瑷珲、呼伦贝尔、同江、宁安、旅 

顺等几个方向实施向心攻击。时关内京津地区战事吃紧,清廷无力顾及东北, 

东北当地驻军仅9万余人,武器装备落后,战斗力低下。东三省军政要员面 

对强敌,或主战或主和,无法进行统一的部署和指挥。所以到10月初,俄军 

便相继占领了齐齐哈尔、哈尔滨、吉林、长春、奉天(今沈阳)等重要城市, 

达到了控制中国东北各战略要地的目的。后沙俄政府慑于中国人民的坚决反 

抗以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于 1902年4月8日同清政府签约,虽攫取 

了大量特权,但俄军不得不撤出东北。 



      (2)辛亥革命战争 


… Page 59…

     八国联军之役后,中国国内的各种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以孙中山为首的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先是依靠会党继则运动新军,多次发动武装起义,力图推 

翻清朝统治。1911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党人和湖北新军成功地举行了武 

昌起义,连占武汉三镇,并成立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号召各省起义。 

     清廷得知武昌起义的消息后,急忙命令陆军大臣廕昌率领北洋新军3万 

人、海军提督萨镇冰率舰队前往武汉镇压。旋又启用已被罢黜的袁世凯为钦 

差大臣,督办剿抚事宜。时驻守武汉三镇的革命军共有5协,其中步兵第2 

协及第1协一部防守汉口。10月18日,汉口革命军为阻遏清军南下,主动 

北攻刘家庙地区之清军,次日占领刘家庙。26日,清军在舰炮支援下反扑刘 

家庙,革命军退守市区。28日,黄兴赶赴汉口,组织革命军进行防御。11 

月2日,革命军在作战失利的情况撤离汉口,退守汉阳。11月16日,革命 

军在得到湖南起义部队增援的情况下,从汉阳分三路反攻汉口,但功败垂成, 

且汉阳亦于27日被清军攻占。革命军退守武昌。 

     汉口、汉阳保卫战历时40余日,牵制住清军精锐和主力,为各省响应起 

义创造了条件,赢得了时间。从10月22日到11月9日,湖南、陕西、山西、 

云南、江西、上海、贵州、江苏、浙江、四川、广西、福建、安徽和广东等 

省区相继发动武装起义,或径直宣布脱离清廷统治而独立。清朝统治出现了 

土崩瓦解之势。 

     江苏、浙江和上海独立之后,该地区的革命党人为进一步打击清廷,决 

定联合进攻时尚为清廷所控制的南京。苏浙联军总兵力1万余人,另有舰船 

14艘。驻守南京的清军约2万人。11月24日,联军总司令徐绍桢下令分兵 

三路,采取先清外围各据点和高地,再围攻南京各城门的战法,拉开了进攻 

南京之役的帷幕。经过连日激战,至12月2日,联军胜利占领南京城,至此, 

长江以南全部为革命军据有。 

     辛亥革命战争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3)二次革命战争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袁世凯接替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实行专 

制独裁,并筹划消灭南方各省革命势力。1913年春,袁世凯调兵南下,力图 

控制京汉、津浦铁路,向赣、皖、苏、沪等地革命军发动进攻。与此同时, 

孙中山等国民党人在是否兴师讨袁问题上意见分歧,直至7月,在袁军陆续 

南下之后,李烈钧才于12日在江西湖口首先宣告独立,组成讨袁军。15日, 

黄兴入南京誓师讨袁,皖、粤、闽、湘、川等省及上海亦相继加入讨袁行列。 

     7月12日,江西讨袁军由德安进向九江,因行动迟缓未能击败袁军第6 

师。25日后,袁军连占湖口、姑塘。8月18日占领南昌,讨袁军被迫退入湖 

南和赣南上饶。与此同时,江苏讨袁军在苏北鲁南与袁军发生激战,但讨袁 

军胜少败多。7月22日,袁军占领徐州。8月初,袁军又取安徽蚌埠、临淮 

关和滁县,形势急转直下。8月8日,革命党人何海鸣潜入南京,组织讨袁 

军第8师和第1师两个团坚守南京城。17日后,双方展开了对南京城外制高 

点天保城的反复争夺,至21日终被袁军占领。27日后,袁军近5万人总攻 

南京,守军日夜苦战,但在袁军优势炮火的攻击下伤亡惨重,9月1日,南 

京失守。 

     上海讨袁军总司令陈其美7月23日指挥所部向江南制造局发动进攻,但 


… Page 60…

屡攻不克。8月13日,袁军占领吴淞,不久上海讨袁军解体。安徽讨袁军于 

7月17日成立,柏文蔚任总司令,旋因部属倒戈,不战自溃。广东讨袁军7 

月18日独立,但不久即被击败,总司令陈炯明出走香港。四川川东讨袁军于 

8月4日宣布独立,总司令为熊克武,后因川、滇军的围攻而失败。闽、湘 

两省在宣告独立之后,见革命军大势已走,又先后取消独立。至此,国民党 

控制的南方七省全部丧失,讨袁战争失败。 



      (4)护国战争 

     讨袁战争失败后,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图谋复辟帝制。1915年5月, 

他与日本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12月12日,申令接受为中华帝国皇帝。 

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前云南督军蔡锷等于25日在昆明宣布独立,建立云 

南都督府,组织起约2万人的讨袁护国军。蔡锷、李烈钧和唐继尧分任第1、 

第2和第3军总司令,计划以第1军进攻四川,第2军进攻广西和广东,第 

3军留守云南并相机经贵州入湖南,尔后各军在武汉会师北伐。袁世凯则急 

令北洋军和川、湘、粤等省军队共约8万人,分别从川、湘、桂三路向云南 

发动进攻,企图一举歼灭云南护国军。 

     1916年1月,蔡锷所部进抵川南,在击败川军之后于21日占领叙府(今 

宜宾)。27日,贵州护军使刘显世宣布贵州独立,并派出两路黔军协同云南 

护国军作战,其中一路与戴勘所率之滇军合编,向四川綦江、重庆一带进攻。 

至2月14日,戴勘等连占綦江以南之东溪、马口垭等地。从2月初起,蔡锷 

第1军之一部与已起义的川军刘存厚部联合向泸州发起攻击,因寡不敌众而 

退守纳溪。3月15日后,护国军与袁军纳溪地区展开激战。至3月底,袁军 

伤亡甚众,无力继续作战。 

     起义之护国黔军王文华部于1916年1月下旬进抵黔湘边境,旋即分路向 

湘西袁军发起攻击。2月3日,护国黔军攻占晃州(今老晃),次日再占蜈 

蚣关,5日又克黔阳。2月中旬至下旬,护国黔军相继占领沅州(今芷江)、 

麻阳、洪江、靖县、绥宁等地,击溃袁军约3个混成旅的兵力。 

     李烈钧率护国滇军第2军于1916年3月在滇桂边境之广南、富宁地区与 

龙觐光部袁军展开激战。3月15日,广西将军陆荣廷通电反袁,并率部参加 

对袁军的作战。袁军背腹受敌,被分割包围,主力被缴械,余部投降。 

     袁世凯三路攻滇计划均告失败,外交上又连遭挫折,被迫于 1916年3 

月22日通电全国,宣布撤销帝制,但仍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