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现代前期军事史 >

第26部分

世界现代前期军事史-第26部分

小说: 世界现代前期军事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06年以后,继任参谋总长冯·小毛奇接受了施里芬计划,但同时做了 

重大修订。在施里芬计划中,左翼兵力为右翼的15%,而且还计划减到9%。 

当法军在亚尔萨斯和洛林与左翼交 战后,施里芬计划从左翼集团军中再抽 

出两个军去加强右翼。这样一方面使右翼力量更加强大,一方面还将使左翼 

不得不后退,以吸引法军向东进攻。而法军越向东,德军包抄上来的右翼对 

它后背的进攻也就越有决定性。但小毛奇顾虑法军对左翼的突破会造成严重 

后果。因而抽调了右翼部队来加强左翼。同时,由于担心预定在东线对付俄 

军的德国军队力量薄弱,他又从西线右翼抽调了4个半以上的军加强东线。 

这样,西线左翼的兵力达到了右翼的42%,右翼却大为削弱。施利芬计划在 

很大程度上已经被破坏。 


… Page 80…

      (2)奥匈帝国的战略计划 

     奥匈的战略计划受到德国计划的支配,实际是德国整个战略计划的一个 

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在德军对法作战时,牵制大部分俄军,以掩护德军 

主力的后方。从1909年起奥匈开始制订战略计划的最后方案,以后基本上按 

此方案作战。 

     根据这一计划,奥匈陆军编成1100个营(约150万人),分成三个集团: 

     第一个集团,也是最强大的集团,称为“A”梯队,用于对俄行动。它拥 

有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28个半步兵师、10个骑兵师、21个民军旅和预备 

旅,共编成4个集团军 (第1、第2、第3、第4集团军)。战争一旦爆发, 

 “A梯队”即开往加里西亚,沿桑河与德涅斯特河一线展开。 

     第二个集团称为“最小的巴尔干集团”,用于对付南方斯拉夫国家,共 

有8个步兵师、7个民军旅和预备旅。第二集团应采取防御行动。 

     第三个集团为“B梯队”,包括12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6个民军旅 

和预备旅。“B梯队”负有双重使命。如奥匈单对塞尔维亚一国 (不包括俄 

国)作战时,则执行“B方案”。该集团和“最小的巴尔干集团”以及一部 

分“A梯队”兵力同时开往奥匈东南边境,从西面和北面突击,迂回塞军, 

尽快粉碎塞尔维亚,然后腾出手来对付可能出现的新的敌人;如同时对俄作 

战,则执行“R方案”,将“B梯队”调往加里西亚以加强“A梯队”,南线 

只用8个步兵师和为数不多的第二线新编部队对付。 

     奥匈对俄作战的战略企图是:用部分兵力 (左翼侧)向北进攻,尔后转 

向东,会同右翼粉碎集结在普罗斯库罗夫附近的俄军兵力,切断俄军主力经 

波列西耶通往北方的交通线,将其逼向黑海或基辅,同时指望德军从东普鲁 

士进攻俄军。 



      (3)法国的战略计划 

     法国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遭受失败之后,在整个恢复时期,都是把防 

御作为战争初期战略计划的基础,即首先扼守边境地区的各个要塞,尔后进 

行决定性的反击。为此,法国在亚尔萨斯和洛林的边境地区构筑了坚固的要 

塞体系。然而在20世纪之初,法国的军事思想界开始批判防御观点,主张坚 

决进攻。1912年,霞飞取代米契尔担任了参谋总长,“绝对进攻”成为法国 

制订新战略计划的理论基础。1913年,霞飞先后提出了两个新方案,并开始 

制定后来成为法军战争初期战略计划的第17号计划。第17号计划以这样两 

个假设为基础:①德军不会把预备队一开始就像常备军那样用到第一线上, 

因此,他们在比利时和洛林两个方向的兵力不可能同样强大;②法军在进攻 

中是不可抵挡的,它要做的就是在梅济耶尔和埃皮纳勒之间展开军队,猛冲 

德军中心,这样,德军在洛林的交通线就会瘫痪。计划的具体部署是:在从 

贝耳福到伊尔松的正面共展开5个集团军(共计79个野战师和预备队师,10 

个骑兵师)用于对德行动。具体说来,南翼:图尔与贝耳福之间集中两个集 

团军(10个军和4个骑兵师),其中第1集团军在厄比纳尔地域,第2集团 

军在图尔地域。这两个集团军应向东,即向图尔以南孚日山脉的多林地带和 

摩泽尔河之间进攻。北翼:由第5集团军和一个骑兵军 (共计5个军和4个 

骑兵师)组成,在蒙梅迪、梅济耶尔一线展开。任务是:如果德军经比利时 

进攻,则进攻比利时的卢森堡市;如果德军不破坏比利时中立,则进攻迪尔 


… Page 81…

霍芬 (提翁维尔)和卢森堡。为了联系北翼和南翼,在凡尔登地域展开第3 

集团军 (3个军和1个骑兵师)。另外,第4集团军 (3个军和1个骑兵师) 

作一定程度的纵深配置,部署在圣迪齐埃和巴勒杜克地域,其任务是根据情 

况在第3集团军的北面或南面作战。 

     法军计划自称是“集中全部兵力向德国各集团军进攻”,但从第4、第5 

两个集团军的任务可以看出,其行动完全取决于德军的动向,是一个“后发 

制人、相机行事”的应变计划。这就决定了法军计划的迟疑不决、消极被动 

的特点,尽管在表面上极富进攻精神。另外,计划对德军经比利时入侵的可 

能性显然估计不足。 



      (4)俄国的战略计划 

     1913年底,俄国已经开始编制第20号行动部署表,但该表到战争爆发 

前尚未最后完成。因此俄军实际是按1910年制定的并在1912年修订过的第 

19号动员部署表展开的。其计划有两个方案。如果德国合同奥匈把主力用于 

攻击俄国,则俄军应按“г”方案展开,以大部分兵力对付德国;如果德国 

把主力指向法国,则采用“A”方案,对奥匈实施主要突击,同时集中80万 

兵力进攻德国,以吸引西线的德军兵力,配合法军作战。 

     1914年,俄军是按“A”方案展开的。根据这个方案,俄军以西北方面 

军的第1、第2集团军向东普鲁士发动钳形攻势。同时以西南方面军的第3、 

第4、第5、第8集团军对奥匈展开。这两方面军都应迅速转入进攻,以便把 

战争推进到德国和奥匈境内。另外由于土耳其倒向德国,俄国总参谋部还制 

订出同土耳其的作战计划,指定高加索军区的部队(3个军)对土作战,以 

掩护本国边境。 



      (5)英国的战略计划 

     英国准备用于大陆军事行动的兵力有6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和1个骑 

兵旅,共12万3千7百人,加上后勤部队和兵站 部队,共16万人。根据 

英法总参谋部之间的协定,这支命名为“W集团军群”的英国部队应在法军 

左翼侧展开。英军同法军的作战协调由法军总司令发出,送交英军总司令予 

以保障。英国没有制定单独的战役计划。 



      (6)各国海军的作战计划 

     各国的海上计划普遍存在着与陆上计划脱节的问题。 

     德国的北海战争计划的出发点是,较强的英国海军将对德国沿岸进行逼 

近封锁,因而德国海军应用“小型战争”来削弱敌人的力量,随后在总决战 

中将其消灭。波罗的海的计划是阻挠俄国舰队实施进攻行动,保卫基尔海湾。 

可见,与陆战的坚决进攻不同,德国的海军计划限定海军只能采取消极行动。 

     奥匈的海军担负着有限的任务,即依靠波拉和卡塔罗两个基地以及无设 

备的塞贝尼科港湾来掩护沿岸地带,从而掩护陆军两翼侧和保卫本国在亚得 

里亚海的交通。 

     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行动计划考虑到了同陆军的战役战略协同。其主要 

任务是:依靠纳尔根岛、波卡拉岛一线预先准备好的水雷炮火阵地抵抗试图 

突入芬兰湾的德国舰队。 

     英法海军协定规定:英法海军进行协同动作。地中海战争的任务交给法 


… Page 82…

国海军,英国则承担在北海同德国海军的作战任务。英国海军还从斯卡帕湾 

和克罗马提对德国进行深远封锁,以保障本国海上航运的畅通、切断德国海 

上交通、破坏敌人经济潜力、保卫英国本土和殖民地不受侵犯、保证往法国 

运送部队和补给不受阻碍等。 

     可以看出,各国的战略计划有几个共同的特点:第一,在战略指导上, 

双方都强调进攻,轻视防御;第二,在达成战略企图的方式和途径上,双方 

都企图通过一两次决定性的会战,在短时间内打垮对方,要求速决战;第三, 

两大军事集团虽然各自结成同盟关系,但集团内部都没有统一的联盟战略计 

划。从总体上来讲,各国对这场战争的样式、持续时间等都缺乏研究,致使 

战争初期各自的战略计划都未能实现。 



                          2。交战各国的战争动员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动员与以往不同的是,在多数国家有一个所谓的“临 

近动员”时期。各国为了先敌完成主力的战略展开,以缩短从宣战到主力投 

入交战之间的时间,还在战前就采取了许多准备性的动员措施,而这些措施 

在以前战争中通常是在宣战之后采取的。 

     临近动员时期一般为正式宣战前的5—6天。各国采取的措施有:召回休 

假军官、部队从野营返回冬季营房、按战时标准补充军队的物资和武器、成 

立征召预备役军人的机构、部分征召预备役军人入伍、加强对边境和内地重 

量设施特别是铁路与通信工具的警卫、开始使掩护部队隐蔽到达国境线等。 

     各国的全面动员本身事实上也是在正式宣战之前开始的。这就使动员、 

集中、展开占用的时间,即从宣战到主力开始作战的时间,比以往战争大为 

缩短。 

     德国、法国的动员于8月5日同时完成。德国8月7日开始运送军队,8 

月17日,往集中地域运送军队的工作已经完成。 

     法国8月6日开始运送军队到集中地域,8月18日完成,比德军晚一天。 

     英国远征军从8月4日—7日完成动员,并从8月9日起开始向法国的 

布伦、勒阿弗尔、鲁昂这三个港口运送。8月14日—8月20日,英军从上陆 

港口经铁路被运送到集中地域莫伯日、朗德雷西。 

     奥匈于8月14日完成动员。进攻塞尔维亚的军队从7月30日即开始运 

送,进攻俄国的部队从8月6日开始运送,两部分均在8月20日基本结束。 

     由于国土辽阔和交通落后,俄国的动员和集中十分缓慢。边境附近军区 

的动员在第6天完成,内地军区第8天完成,远方军区到第21天才完成,有 

半数第二线师则用了28天。俄军的集中也用了很长时间,到动员的第15天, 

德、法两军的集中已基本结束,而俄军只集中了三分之一的军队。到第 30 

天集中了三分之二,西伯利亚的部队则在第60天以后才陆续到达。 

     铁路在各国的军队运送工作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各国的铁路在动员开始 

后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