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自然与人生的盛宴-莎士比亚戏剧 >

第10部分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自然与人生的盛宴-莎士比亚戏剧-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式之间的冲突:商业资本与放高利贷。

  该剧的情节并不复杂,但却很吸引人。内中有两个故事,一个是贝尔蒙特的富家千金鲍西娅选女婿。她父亲临终时留下遗言,要她用三个匣子盛着不同的东西,摆在众多求婚者面前,谁猜中谁就能获得她的爱。但鲍西娅已经爱上了威尼斯商人巴萨尼奥。父亲决定的这种方式先就使我们这位性格温柔、落落大方、机智果断的女主人公不愉快。但遗嘱是不能违背的。她运用聪明才智,巧妙地回绝了很多求婚者,其中有亲王、有贵族,她都看不上。幸好巴萨尼奥作了正确的选择,这件事算是圆满结束,否则这将是一出爱情悲剧。就在他们要成婚时,鲍西娅知道了巴萨尼奥的好友安东尼奥被一位放高利贷者告发,有生命危险,而其起因正是为资助未婚夫来求婚负债,无力偿还。他们立即到威尼斯,投入有关债务的法律诉讼中。这就是全剧的另一个也是中心情节,所谓“一磅肉”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欧洲流传已久。简单地说就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事先订好契约,如到期不还本利,从债务人身上割下一磅肉来作为惩罚。这听起来太离奇了,理由很简单,正如剧中的债权人夏洛克在订约时装出一副真诚和友善所说的话:“请您告诉我,要是他到期不还,我照着约上规定的条款向他执行处罚了,那时我又有什么好处?从人身上割下来的一磅肉,这价值可比得上一磅羊肉、牛肉或山羊肉吗?我为了要博得他的好感,所以才向他卖这一个交情,要是他愿意接受我的条件,那很好;否则就算了。千万请你们不要误会了我这一番诚意。”听了这番话,谁能不相信他呢?借钱的安东尼奥就这样上了圈套,称夏洛克是“善良的犹太人”。

  契约是无情的。那么夏洛克为什么要使这样的毒计呢?在古老的传说中,这个角色是个复仇者。莎士比亚在这里仍然把他写成一个复仇心很重的人,他作为犹太人要报复基督徒对他的迫害。但莎士比亚着重强调了他的更深一层的动机,即爱财如命,夏洛克是世界文学中著名的悭吝人形象,贪婪、吝啬、奸诈、狠毒都达到了极点。在家里,他聚财的手段很多,较突出的是让仆人挨饿,所以他的仆人朗西洛特瘦得皮包骨头,只好离开他家。他爱金钱胜于一切,包括他的女儿。他把女儿整日关在家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消费。他命令女儿“把我这屋子的耳朵都封起来——我说的是那些窗子;别让那些无聊的胡闹的声音钻进的我的清静的府第”。这样下去,终于使女儿觉得在家象在地狱里一般,与基督徒罗兰佐私奔,使他落得个人财两空。他的哲学是,有钱就得生利,而且得象“母羊生小羊”一般快。所以他要放高利贷,利滚利,使许多人破产,他漠不关心,我行我素。

  但当安东尼奥的好友从贝尔蒙特妻子那里带了钱来,答应以三倍甚至十倍于原来三百元的数目还他以救朋友的命时,夏洛克却拒绝接受。本来,他是贪婪的,这是因为他不满足吗?其实这正是他更贪婪的表现。他之想杀死安东尼奥是蓄谋已久的。那原因,当然是为了更多地发财。不错,安东尼奥确曾骂他为杀人的狗,曾往他的犹太长袍上吐唾沫,侮辱过他。但他有更深一层的怨恨,一段旁白道出了他的真实思想:我恨他因为他是个基督徒,可是尤其因为他是个傻子,借钱给人不取利钱,把咱们威尼斯城里干放债这一行的利息就压低了。要是我有一天抓住他的把柄,一定要痛痛快快地向他报复我的深仇大恨。在去法庭控告安东尼奥之前还说:“只要威尼斯没有他,生意买卖全凭我一句话了。”这一点,安东尼奥心里最明白,他在法庭上说:“他要的是我的命,我也知道他的原因,有多少次,人家落在他手里,还不出钱来,弄得走投无路,跑来向我求助,是我帮助他们解除了他的压迫,所以他才恨我。”

  可是他的阴谋并未得逞。鲍西娅装扮成律师出庭,指出割肉时不准流血。否则反过来他要受惩罚。他只好放弃一磅肉的要求,提出三倍于原款数额的偿还 (原先十倍他都不要),人家不给,他就提出还本,本也没有,还要没收家产,连撤诉也来不及了。结果,按当地法律,以企图谋害威尼斯公民罪论处,他吝啬一生辛苦攒下的财产一半充公,另一半由安东尼奥掌管,待他死后,由他女儿女婿继承。夏洛克自做自受,害人反害己。

  《威尼斯商人》中另一个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是鲍西娅,她虽是个阔家小姐,但因早年丧母,培养了开放、勇敢机智的品质,面对一群求婚者,她能应付自如,对他们的一番评论更显示出她的慧眼卓识。当丈夫的朋友陷于危险境地时,她毅然女扮男装出庭辩护,凭着机智和灵巧,战胜了对手。

  法庭一场是全剧的高潮。鲍西娅先是对夏洛克说了很多替当事人求情的话,想以上帝所嘉许的慈悲怜悯心打动对方。并提出加倍偿还本金和利息。对方不肯让步,安东尼奥只有袒露出胸脯受死,夏洛克却得意扬扬地把称肉的天平拿出来。法庭即将宣判让夏洛克去取肉。在这危急的关头,剧情发生重大转折,鲍西娅聪明睿智,有板有眼地说道:“且慢,这约上并没有允许你取他的一滴血,只是写明着一磅肉;所以你可以照约拿一磅肉去,可是在割肉的时候要是流下一滴基督徒的血,你的土地财产,按照威尼斯的法律,就要全部充公。”一个爱财如命的人,听了这些话,只好住手。化险为夷,鲍西妞功不可没。

  而当她回到贝尔蒙特家里,与丈夫逗乐、玩笑,展示了她的充盈的生活情趣和女性的美丽光彩。

  但也有人指出鲍酉妮这样的辩护是不妥当的。因为双方有约在先,都承担了履行的责任,安东尼奥也提不出什么异议,夏洛克的要求正当合理,既要割肉,就必得流血,是很自然的事。这虽是个法律问题,但也透露出这个故事存在着一点不合谐。这就是我们说这戏里有一点儿阴影的原因。莎士比亚不是疏忽,造成了这样的漏洞,他知道这种歧义性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但他仍要这么写,因为现实世界是错综复杂,善恶纠结的,人物的性格也千差万别,戏剧要反映生活的全体,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生活机械地分割成对和错两部分。歧义性被视为莎士比亚戏剧的重要特征之一。

  莎剧的讽刺、批判力量,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表现出来的,虽然作者本人也许不是有意要这样写。例如夏洛克一方面贪婪、刻毒,另一方面却是一个受害者,因为他是个犹太人!他的委曲讲出来,人们没有理由反驳:

  他曾经羞辱过我,夺去我几十万块钱的生意,讥笑着我的亏

  蚀,挖苦着我的盈余,侮蔑我的民族,破坏我的买卖,离间我的朋

  友,煽动我的仇敌;他的理由是什么?只因为我是一个犹太人。难

  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

  感情、没有血气吗?他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武器可以伤害

  他,同样的医药可以疗治他,冬天同样会冷,夏天同样会热,就象

  一个基督徒一样吗?你们要是用刀剑刺我们,我们不是也出血的

  吗?你们要是搔我们的痒,我们不是也会笑起来的吗?你们要是用

  毒药谋害我们,我们不是也会死的吗?那么要是你们欺侮了我们,我们难道不会复仇吗?

  本来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一个万人唾骂的“恶狗”。但在戏中莎士比亚通过写他命运的两个方面把他塑造成极敏感、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这就加深了观众对生活与人性复杂性的认识。他的形象与一般的悭吝人不同即在此,如果相同就没有味道。

  夏洛克和鲍西娅这两个主要人物在剧中分别代表两个世界。前者代表现实的世界,是铅灰色的、令人沮丧的,充满着阴谋,散发着铜臭,其背景在威尼斯。而鲍西娅所在的世界是贝尔蒙特理想乡,月光皎洁、温柔,音乐和歌声欢快动听,友谊和爱情散发出迷人的芬芳。莎士比亚着重在对比中描写这两个世界。值得注意的是,阴影还是多了一点儿。铅灰色的世界向皎洁的世界挤压。就连鲍西娅也感到精神上的郁闷,她厌恶涌向她这个纯净世界的俗不可耐的王公贵族们。她一出场就对侍女尼莉莎说:“我这个小小的身体已经厌倦了这个广大的世界了。”

  在《威尼斯商人》中,爱情占的篇幅并不多,所谓的爱情,其实是婚姻,而且总不如在《仲夏夜之梦》中那样纯洁了。例如巴萨尼奥在选匣子时对人们追逐钱财表示轻蔑和鄙视、发了一通议论,但他处心积虑要娶鲍西娅不也是为了那份丰厚的嫁妆吗?那位罗兰佐自有不能与恋人相会的苦楚,但他后来与情人私奔时也不忘卷走未来岳父的家私。至于比夏洛克更有人情味的商人安东尼奥,受尽折磨没有什么收获,仍然留在冷酷的散发着铜臭气的现实世界里,没有什么喜相。

  总之,莎士比亚在现实中找不到欢快的东西,只好把喜剧世界搬到另外一个地方,让新婚的人儿在那里过幸福的生活。而对生活的纵深开掘,使他塑造了夏洛克这个蕴含极丰富的人物形象。夏洛克与福斯塔夫、哈姆莱特并称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三大典型。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五光十色市井图

  在历史剧《亨利五世》的开篇,莎士比亚大刀阔斧,巧妙安排,让新国王,也就是早些时候与福斯塔夫等人混在一起的王子哈尔,一改故态,与“老朋友们”彻底决裂,将福斯塔夫远远地发配了。历史剧里的福斯塔夫将吹牛撒谎、好色贪杯、贪生怕死等种种作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莎士比亚所在的剧团常进宫演出,据说女王看到这个大肚子角色这般有趣,就下令要莎士比亚在两周之内写一部喜剧,讲一讲这位可笑的骑士的恋爱故事。虽然这种说法有些传奇色彩,该剧是否在两周内写完也无从查考,但这个剧作在莎士比亚的全部作品中是很特殊的。其特殊性不单单在于福斯塔夫这个角色的又一次出现,使莎士比亚的创作有一些连续性,而在于因为有了这个角色,引出更多的人物,组成一个五光十色的市民社会场景。

  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莎士比亚以前写的大多数作品,其取材总是有迹可寻,或者是以前有过剧作,他加以改编;或者是古代或当代著述中记载着故事,他进行改造。但《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却无所依傍,完全出自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研究;其次这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与他的家乡斯特拉福镇有些关系。其中的乡村法官夏禄以镇上的乡绅托马斯·路西爵士为原型,夏禄提到他的鹿被人射杀,使人想起莎士比亚年轻时进入爵士禁苑偷猎的事。另外一点更值得注意。乍一看,这里的主人公还是历史剧里的福斯塔夫,其实二者之间已有了显著的不同。在历史剧里,福斯塔夫是个中心人物,野猪头酒店困有了他而四壁生辉。他以成串的妙语,把无赖的技巧发挥到极致,是一样地痞流氓、骗子偷儿的领袖。而在这出戏里,他就普通得多,很难说是主角,因为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