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古代前期政治史 >

第30部分

世界古代前期政治史-第30部分

小说: 世界古代前期政治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族的起源地本是漳水流域,经过长期的发展,力量逐渐壮大起来,至 

汤时,迁居于亳。亳在今河南濮阳县。商祖先传至汤时,最大的一件事就是 

灭掉了夏朝。商汤就是从亳起兵的。从地理位置上看,这里已是商族活动的 

南部边界,再往南,则是夏的势力范围了。 

     在商王中,汤的功劳可谓最大,他是商国的直接缔造者。随着商的逐渐 

强大,灭夏的时机日见成熟。汤率领商人开始了向夏统治区的渗透,成为夏 

的最大威胁者。此外,汤还在别的方面为灭夏做了许多积极的准备。汤极看 

重民心,很注意取得国民的拥护与支持;在对待周围各方国的问题上,商汤 

也尽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图取得各方国和部落的支持,把较多的部落拉到 

自己周围,作为灭夏的力量。他与曾经为夏车正的薛族首领结为盟友,便是 

一例。 

     汤在开始灭夏的战争之前,于“薄”这个地方召集“诸侯”(部落), 

举行了一次会议。开会申明,为了执行“天”的命令,必须征伐夏王朝。表 

示自己是“受天命”的,藉此取得各“诸侯”的支持。《左传》中的“景亳 

之命”、《墨子》中的“属诸侯于薄”以及《帝王世纪》中的“汤又盟诸侯 

于景亳”,所讲的均为此事。 


… Page 85…

     这次会后,汤以伊尹为重要辅佐,发动了灭夏的战争。伊尹在商的历史 

上,是个很重要的人物,在灭夏战争中起了巨大的作用,灭夏战争的关键性 

一战是鸣条之战。汤伐夏的进军路线,是从葛开始,其次是韦、顾、昆吾。 

汤所征伐的并不只是这几个部族,还有其他小部族。伐桀以前的最后一战是 

征服昆吾,结果昆吾氏败亡。灭昆吾以后,即向伊洛地区进军,目标是攻打 

夏桀。伊洛地区是夏都斟的所在地。夏桀对汤的进攻,并没进行军事上的 

防备,因此,当商汤军队到来时,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夏桀不战而走。汤追 

至鸣条,在鸣条一战,彻底击溃夏军。夏桀逃奔南巢而死。夏桀死后,夏王 

朝灭亡。商汤代夏,建立了商王朝,商汤即为第一任国王。 

     商朝的巩固是由汤孙太甲这位商的名王完成的。这一时期,商无论在经 

济、政治还是军事方面都是声名远扬,就连远在西部的姜族也向商纳贡称臣, 

足见其当时势力之强。今河南郑州一带曾为商的一个聚居地,同时也为商的 

一个政治、军事中心。类似这样的统治中心商朝还有很多,其庞大的统治网 

就是从这些中心伸向四面八方。 

     太甲以后,以商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们开始腐化堕落,对内剥削压迫愈 

益残酷,阶级矛盾日渐尖锐。而对外控制的明显松弛,必然遭到外族的叛离 

甚至进犯。到第六代仲丁时,位于淮河流域的九夷便乘机进攻商国,约到祖 

乙时,才被商平服。以后,由于商内部连续发生争夺王位的斗争,致使原来 

臣服的部族都相继脱离了商。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下,商统治者屡次迁都。 

遗憾的是,这种政治避难只能是雪上添霜,使得社会更加动荡不安。不过, 

商的最后一次迁都——盘庚迁都于殷,对于摆脱混乱局面,缓和社会矛盾, 

巩固并继续加强商王朝的统治地位,却起了重要的作用,也收到了预期的效 

果。 

     盘庚以后,商的奴隶制国家政权才算最终稳定下来,而且得到了充分的 

发展。盘庚侄子武丁相传为商的又一名王。当时在商的西北部有土方、鬼方 

等,与商为敌。武丁连续征伐它们,直致全部征服。此外,商还与其西部的 

部族进行了长期的战争,结果以部族的臣服而告终。这样,商的势力不断扩 

大,一直伸展到西部姜族部落附近,亦即周人的势力范围。当时,周族虽然 

臣服于商,但相互间也曾发生过多次战争。 

     商王朝几经磨难,逐渐成为中原地区的奴隶制大国。 

     (2)商的国家机构 

     ①公共权力的设置。商王朝建立的国家机构同夏所建立的别无二样,依 

然是以奴隶制为基础的王权政治机构,依旧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用来剥削压迫 

奴隶,维护其残酷统治的暴力工具。这种政治机构正是通过设立各种公共权 

力实现其统治目的的。 

     殷商时期,商王不仅是最大的土地与奴隶所有者,而且也是国家最高权 

力的享有者。这种权力的实质是同大众相分离的社会公共强制权力。商代帝 

王对奴隶甚至享有生杀予夺之大权,已经成为专制式的暴君。商王在实施专 

制统治的过程中,自然需要大批贵族官僚侍奉左右,听候差遣,通过完成各 

种具体的分解权力,最终保证商王专制统治的实现。而各种分解权力是由相 

应的各种职官行使的。 

     商代职官十分复杂。例如:掌管音乐的官叫作太师、少师,一般的乐工 

则称为师。商代专门保管典册的官叫守藏史,又叫内史。无论太师还是守藏 

史,实际上都属于巫史一类的职务。巫史的地位在商的国家机构中至关重要, 


… Page 86…

  这是因为商的政权表现形式为神权政治,而巫史又是神权的体现者,对政事 

  自然具有很大的实际决定权。巫史在职务上有些分工,如有师保(又称阿衡)、 

  卿史等(也写作卿士)。其中以师保权力为最大,卿士主要职务是掌管祭祀、 

  占卜、历法,也管些军事。另外,在商代,凡属巫史之类的职务大都是世袭 

  的。 

       商朝除巫史之外,王的族老、妻妾、子弟及姻戚也在国家机构中掌握重 

  要权力。在卜辞中,王的妻妾称为“帚”(妇),可参与祭祀,管理农业, 

  还可带兵出征。在甲骨文中,王的子女均称作“子”,如子央,子渔及子奠 

  等,王的子女也可参与祭祀,讨伐等国家事务。王族长老也往往担任要职。 

  商末,纣的叔父箕子、比干、分别任父师、少师,以王师的身份辅佐国政。 

  同时辅佐国政的还有外戚,如封九侯为三公。另外,王婿称为“亚”,多充 

  当宫廷警卫之类的武官。商王周围还有一些负责侍从警卫的官吏。“宰”或 

  称“家宰”,为王室事务的总管。臣为王的仆役,小臣为商王的近侍,常伴 

  王之左右。专为商王吃宿等服务的官叫“尹”,尹不止一个人,故有时也称 

   “多尹”。管理商王车马的叫“服”,管理商王猎区的称“犬”或“兽正”, 

  管理商王之放牧的称“牧正”,管理商王粮仓的叫“啬”或“廪人”,管理 

  商王之酒的叫“覃”。商王的警卫则分为左、中、右三(师),主要由经过 

  训练的骑兵与射手组成,前者叫“马”,后者叫“射”,所有以上官吏同商 

  王及其家族共同构成了商王朝一个庞大的专制统治集团。 

       商王朝同样采用世袭制实现王位的继承关系,以确保专制式国家机构的 

  稳固。不过,在盘庚迁殷之前,这种所谓的世袭制还只是“兄终弟及”式的 

  初级形式,只是到了盘庚以后,特别是末期,为了王权的进一步加强,才实 

  行了真正意义上的世袭制—— 

        “父死子继”式。这种变革是由商王武丁和康丁相继完成的。与这种父 

  死子继的世袭制相适应,商代开始出现嫡庶之制。正妻所生之子,为嫡子; 

  庶妾所生之子,为庶子。只有嫡子才有资格荣登王位,而庶子则不得继承王 

  位。 

       此外,军队也是殷商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特权阶级高高在上 

  的商王,对外征伐平讨,对内镇压奴隶及平民的反抗,仅仅靠一群官吏而没 

  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显然是不可思议的。军队是商政权的支柱。商汤时期, 

  其军队通常实行临时征集制。卜辞中有“登人”的记载,“登”表示征召、 

                                      ① 

  会集,因此“登人”即指征集人员 。当时登人三千、五千、一万,进行战争, 

  是常见的事。出征时,以族为单位,军事将领除王以外,多为临时任命。商 

  王也常用禁卫军参与征战事宜。 

       与军队相配合用以专制统治的工具还有刑罚、牢狱等暴力机关。关于这 

  一点可在古文献中找到一些相关的记载。如《左传》昭公六年传中说商有“汤 

  刑”,《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篇》中也说商有“断其手之法”,还有在 

   《史记·殷本纪》中说商有“炮烙之法”、以及“脯”等等。商的统治是建 

  立在军事征服基础之上的,其刑罚以严酷著称。甲骨文有“圉”字,说文解 

  释为:“圉,囹圄,所以拘罪人也。”可见,商代已有监狱存在。 

       综上所述,商代公共权力不仅有王权,官权以及作为这种权力的外在形 

  式——军队,而且还有作为实体的附属物——监狱和刑具等。这些公共权力 



① 《殷虚书契继编》。 


… Page 87…

的设置说明商王朝已经建立了强大的国家机构。 

     ②商的神权政治。同夏相比,商的国家机构泛着更为浓厚的神秘色彩。 

商的统治者,对人民除了进行经济、政治上的残酷剥削、压迫外,还利用他 

们对鬼神及上帝的信仰对其进行麻痹,使其全面接受自己的控制。 

     关于灵魂或鬼神的观念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不过那时氏族社会成 

员间相互平等,这使人们觉得鬼神世界的一切鬼神也都享有平等权力。夏代, 

这种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现实生活中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严重不平等 

动摇了人们的平等观念,人们开始认为鬼神也有阶级差别存在。由此观念延 

伸,进而相信:统治者死后升天仍作统治者;鬼神世界也有一个至高无上的 

神,称作“上帝”或“帝”;上帝创造了万物,当然应成为万物的主宰,现 

实世界的王受命于天,代表帝王下到人间“替天行道”,来管理土地和人民。 

这种君权神授的观念,经过商的发展已是根深蒂固,并成为中国奴隶制时期 

神权政治的思想观念基础。 

     商统治者通过祭祀活动的国家政治生活化,加强奴隶对神的崇拜,从而 

树立自己牢固的权威。他们常以占卜的方式,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神的主见, 

将人间的一切剥削与压迫解释为上天的意志,达到自己政治统治、经济勒索 

的目的。如盘庚要迁都于殷,由于臣民不肯,于是他就打出上天的招牌来恐 

吓蒙蔽他们。他说:“先王有服,恪遵天命……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断命…… 

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意即其迁都是受天之命。卜辞中也有:“帝其降堇”, 

也就是说上天要降下饥馑来。另外,在商代,掌管祭祀的巫史是王之下的最 

高执政官;商朝政事的决定,既不是由商王个人说了算,也不是由贵族会议 

决定,更非由民主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