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前期政治史-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部蒙果湖和尼赤湖遗址等地都发现了晚期智人化石;在美洲发现的化石有
秘鲁古塔利洛洞遗址、墨西哥河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阿林吞水泉和德克萨
斯州的米特兰特等地的晚期智人骨胳;在亚洲,中国的晚期智人化石材料比
较丰富,广布华北、华南、西南、东北和内蒙古等地区,主要有广西柳江人、
山西峙峪人、周口店山顶洞人、四川资阳人、内蒙古萨拉乌苏人(河套人)、
广西来宾麒麟山人、山东新泰人、辽宁建平人、云南丽江人、台湾左镇人等;
此外,在日本发现的三日人、牛川人、圣岳人、“山下洞人”、“港川人”,
以及朝鲜平安道德川郡胜利山洞穴和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瓦却克等地出土的
古人类化石都属晚期智人。
②婚姻制度及其影响。旧石器时代中期,早期智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
逐渐意识到近亲通婚的巨大危害,为了有利于繁衍后代和巩固劳动组织,他
们开始进一步排除兄弟姐妹等同辈之间的互相婚配,禁止族内通婚,实行族
… Page 14…
外婚制。族外婚制的实行是长期逐步实现的,到母方最远的旁系亲属间的婚
姻关系被禁止时,原来的血缘家族集团便转化成为氏族了。
族外婚制的确立是原始人类婚姻史上的又一大进步,恩格斯指出:“如
果说家庭组织上的第一个进步在于排除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相互的性交关
系,那末,第二个进步就在于对于姊妹和兄弟也排除了这种关系。这一进步,
①
由于当事者的年龄比较接近,所以比第一个进步重要得多……”族外婚有多
种形式,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盛行的那种按性别组织分成婚级的级别婚,是一
种低级的原始形式的族外婚。而普那路亚婚则是族外婚的最高发展阶段,再
向前进一步就到了以后的对偶婚阶段。实行族外婚制后,一个氏族的男女必
须到另一个氏族去寻找通婚对象。在当时族外婚制仍以群婚形式出现的情况
下,性关系还很混乱,夫妻双方都不固定,因此子女生下后往往只知其母,
不知其父,亲属关系只能按母系延续下来,集体中最稳定的部分是妇女。这
样,取代血缘家族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氏族组织显然就是由具有共同母系血
统亲属所组成的集团,即母系氏族公社。
族外婚的实行,需要保持各氏族之间的经常联系,而工具和技术的改进,
则使更为稳定的生活逐渐成为可能。欧洲旧石器时代中期莫斯特文化遗址发
现有多炉灶的平均面积80平方米的住所,捷克南部多尔尼·维斯顿尼旧石器
遗址考古发现中也有用兽皮、石头和木棒等建成的人工住所,研究工作者通
常把它们看作是稳定的社会组织和早期氏族萌芽存在的证据。另外,尼安德
特人埋葬死者时用红色矿石涂抹在死者身上,法国列古尔杜洞莫斯特文化层
发现有棕熊骨的埋葬等巫术葬仪的遗迹,都说明在早期智人阶段,氏族公社
已经开始萌芽了。
到旧石器时代晚期,母系氏族公社已逐渐形成。这一时期欧洲文化遗址
中发现了大量妇女小雕像,苏联顿河岸边科斯钦基遗址和西伯利亚的马理他
遗址发现的小型妇女造像,科斯钦基遗址群发现的半地下住所,马理他遗址
发现的用石板和大块兽骨搭盖起来的残存住所,都表明晚期智人阶段母系氏
族公社已经产生。
③社会关系。初期的母系氏族在经济领域方面的特征是采集、狩猎和原
始捕鱼。采集主要由妇女承担,狩猎以男子为主,捕鱼则因种类和形式不同
而在男女两性间分配。由于妇女在采集经济、操持家务和养育孩子等方面都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氏族内部的亲属关系按母系来承续,从而使妇女构成
了氏族中最稳定的部分,并享有崇高的威望而普遍受到尊敬,逐渐成为氏族
的当然领导者。氏族酋长多为妇女担任,有时也由男子担任。在生产力水平
仍很低下的当时,财产实行的是氏族公有制,氏族是一切财产的所有者。人
们不知道什么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充其量仅仅有些生产工具 (也是用来防御
猛兽的工具)归个人所有,氏族里没有剥削,也没有阶级。在氏族公社中,
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仍过着原始的集体主义生活。尽管妇女享有更高
的威望,但从考古发现氏族成员死后男女随葬品无多大差别的情况,可推测
出氏族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根本不存在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当
然,更“没有系统地采用暴力和强迫人服从暴力的特殊机构。”①
④道德观念与宗教。在族外婚制的实行与巩固过程中,不仅产生了制裁
①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35 页。
① 列宁:《论国家》,《列宁选集》第4 卷,第44 页。
… Page 15…
违反族外婚制的习惯规定,还产生了与族外婚制相关的性道德。二者结合在
一起,使族外婚得以最终普遍推广和巩固。此外,于下一阶段得到很大发展
的图腾主义此时已逐渐萌芽,并同道德观念的发展纠缠在一起,使族外婚制
的性道德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起到了加强这种道德观念力量的作用。这
一点已经为人类学和考古学资料所证明。
旧石器时代中期一些尼安德特人遗址发现了最古的墓葬,如法国的圣沙
贝尔、莫斯特、拉·费拉西,巴勒斯坦的厄斯——斯虎尔,苏联的基克——
科巴和切舍克——塔什等,说明尼人已经会埋葬死者。其中苏联乌兹别克的
切舍——塔什洞发现的尼人小孩遗骸,头骨周围是排成一圈的6对山羊角,
有的学者认为这说明产生了对太阳崇拜的萌芽,有的认为当时可能对这个尼
人小孩举行了葬礼。阿尔卑斯山的彼特斯赫勒洞和德拉亨洛赫洞,以及前文
提到的法国列古尔杜洞都发现有熊的头颅和肢骨,并且安放有序,被学者们
认为是产生了对野兽崇拜的宗教观念的证据。以上的墓葬发现表明,在旧石
器时代中期,早期智人已经有了宗教信仰的萌芽。
到旧石器时代晚期,有关晚期智人宗教遗迹的考古发现就更多了。在距
今约18000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墓葬遗址发现,山顶洞人遗骸周围撒
有含赤铁矿的红色粉末,还有燧石石器、钻孔兽齿、石珠等随葬品。民族学
资料表明,撒红色粉末是企求血的象征——灵魂和生命源泉永远寄于死者之
身,而安放随葬品则是为了让死者在另一个世界过人间一样的生活。与山顶
洞人同时代的法国南部的拉塞尔洞,出土了两万年前创作的一个右手拿着牛
角的妇女浮雕,被学者们认为是在主持与狩猎有关的宗教仪式。此外,在苏
联莫斯科东北部的逊戈也发现了两万多年前的身上撒有红色赭石粉的男人和
小孩遗骸。可见,在氏族公社萌芽和产生初期,智人便开始萌芽和逐渐产生
了自己的宗教信仰。
(2)母系氏族公社的发展
大约在距今六七千年前,人类社会开始跨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就是
中石器时代,即蒙昧时代的高级阶段。中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主要有欧洲
的阿齐尔文化和马格尔莫斯文化,非洲的卡普斯文化,以及中国河南许昌的
灵井文化。这一阶段的劳动工具比以前有了很大改进,弓矢和细石器的出现,
成了中石器时代的标志。劳动工具的更新、生产力的提高,使母系氏族公社
经过了一个发展时期。正如恩格斯所描出的那样,“氏族在蒙昧时代中级阶
段发生,在高级阶段继续发展起来。
①婚姻制度及其社会关系。中石器时代的族外婚姻制度有了很大的发
展,大部分地区都由群婚形式转变成了对偶婚。当时的对偶婚还极不稳定,
这种对偶家庭也还很脆弱,虽已具有某些经济功能,却没有独立的家庭经济,
并未形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在对偶婚初期,夫妻双方各住在自己母方的氏族
中,各自同本氏族保持着紧密联系,孩子只属于母方氏族,没有自己支配的
①
财产,母系氏族公社依然是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 。
在中石器时代,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财产的增多,使社会
组织愈来愈趋向稳定,氏族公社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地位更加巩固。人们已
经有了贮存食物的可能,用不着如以前一样因找不到食物而不断四处迁移。
这时尽管还未进入完全定居的村落阶段,但有关研究认为,氏族公社可能已
① 参见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恩选集》第4 卷,第154 页。
… Page 16…
经有定居而成村落的某些萌芽。
公社氏族成员统一从事集体劳动,这只是一种仅限于大家共同对付相同
类型工作的简单协作,还没有出现任何社会分工。此前便开始存在的因性别
和年龄不同而出现的自然分工,在这一阶段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贯穿于整
个氏族制度的发展史。通常氏族成员被分成四组:小孩、老人、成年妇女和
成年男子,分工各有不同。这种自然分工的存在,并没有造成不同性别和不
同年龄之间的不平等。妇女同样享有崇高威望和突出地位,但男子与妇女的
地位是平等的,他们都各自从事着自然分工不同却意义相同的有益劳动,共
同生存于集体之中。同样,老人和孩子在氏族内部受到尊敬和爱护。氏族内
部实行集体主义的生产原则和消费原则,氏族既是集体生产成果,又是个体
生产成果的最高所有者。
氏族的管理是在原始的民主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由最高权力机构——
全体成年人会议决定氏族各方面的重要问题,并选举或撤换酋长。酋长是氏
族的领导者,通常由经验丰富的妇女担任,管理氏族各项事务。酋长的权力
建立在个人威望和大家尊敬的基础之上,虽没有任何法律保障,但却是任何
人不能随意侵犯的。酋长代表氏族监督每一个氏族成员的言行,并惩罚违反
氏族准则者。母系氏族公社的这种权力结构,在本质上与阶级社会中的国家
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对此,列宁曾作过如下概述:在与现代文明人类相距几
千年的原始社会里,“还看不见国家的标志。我们看到的是风俗的统治,是
族长所享有的威信、尊敬和权力,这种权力有时是属于妇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