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前期生活习俗史-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用琉璃瓦盖顶的,这种琉璃瓦我们在其遗址中常常发现。在这个时期,值
得注意的是:一些建筑上出现了钟乳石状的三角穹窿顶。所有的建筑物都是
用条纹石工装饰法装饰墙壁的,这是一种用各种彩色的石料交错着镶成花纹
的技术。清真寺的大门通常是用青铜铸造的,其边沿镶有来自大马士革的金
属工艺品。清真寺内设有枝形灯架,它是用阿拉伯风格的图案装饰的。为了
增加房间的亮度,阿拉伯人在可以打开的窗户上安装上了有色玻璃,这种玻
璃窗和近代的没有什么区别。清真寺的内墙是用最精美的花瓷砖来装饰的,
又用嵌镶技术来表现动物或其他图案。动物的造型仍保持着较古老的传统,
不像西班牙和叙利亚那样运用自如,极为随意。迷人的传统叶饰和圆花饰网
是各种纹饰的主题纹饰。清真寺内的地面是用彩色大理石铺成的。
我们手头上有一幅作于公元1550年前后的油画,画的是公元16世纪开
罗城里威尼斯使馆门前的热闹场面,这对我们了解此时埃及的建筑和居民服
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画面正中是一个清真寺院落的拱门,拱门用土砖砌
成,上涂黄泥,又在黄泥上喷刷白粉。拱门后面是清真寺建筑。清真寺两层,
下面一层稍高,有纵向长方形窗户。窗户有单扇双扇之分,这种窗户和我们
今天见到的窗户没有太大的区别,是可以开关的。窗框上安装玻璃。清真寺
的顶层窗户很小,高度上也矮于下面一层。整个清真寺位于院落的正中心。
在清真寺拱门之内,清真大寺的前面,有一片小花园。花园里有碎石子铺就
的小径和浓绿青郁的树木和清洌的喷泉。小径蜿蜒,回绕于诸树木组成的林
带之间。树木中有松树、椰树和其它一些亚热带常见的灌木。在清真寺拱门
的两侧,分左右砌起寺墙。左边寺墙顶是平的,约有2米多高。右边寺墙稍
高,墙顶砌成起伏的锥状。拱门前熙熙攘攘聚着许多人,显然都是虔诚的伊
斯兰教民。他们或立、或走、或蹲,多三五个人聚在一起,似在谈论着什么。
教民身上穿着长袍,和今天的伊斯兰居民正规场合穿的服装没有多少差别:
长拖至踝骨;对襟开;直领。袍色为白、黑、灰三种,个别长袍是彩条布制
作的,彩条也是这三种颜色。教民头上都缠白布,这和近代伊斯兰教民也没
有多少差异。在画面的前面,分左右立两只鹿,左边鹿无犄角,似为母鹿,
右边鹿犄角高耸,似为公鹿。两鹿表情悠然自得,似不是临时捕来,而是豢
养之物。在画面前排左侧,一只猴儿正伸手向一个正欲匆匆离去的灰袍老者
要什么东西,从那翘起的尾巴已经有些挺直看,这只猴儿倒“叫起了真”,
大有不给则不予离去的“态势”。画面前排靠左,一位白袍壮年人骑了一匹
… Page 67…
马,甚神骏。其旁卧着一只骆驼,头套缰络。通过这幅画,我们知道,在公
元16世纪前后,埃及开罗城内的建筑多是用砖建成的;一些建筑建有院落;
院落里有小花园,小花园通常在院子的前面,而不象中国人那样,将花园修
在正厅或主建筑的后面;花园里栽树木,有喷泉,铺石子小径。这和东方也
是不一样的,东方庭院讲究以小湖为主,不是喷泉。男性居民穿长袍,裹头
布,这和整个西亚的伊斯兰世界居民的服饰没有任何区别。
疾病与医疗
麦木鲁克王朝统治埃及时,埃及居民曾先后遭到两种传染病的大规模侵
袭。一种叫“黑死病”,这是一种鼠疫,发源于欧洲,经商业渠道进入埃及,
在埃及肆行7年。据伊本·伊雅斯夸大的估计,仅埃及首都一地,死于这种
疾病的就多达90余万人。那些没有得病的人只好匆匆撤离埃及,包括有钱
的商人、贵族及素丹的全家。其他地方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袭击。以后,这
种传染病于1619年再次发生,据说全国死亡33万多人,开罗的商店大都关
门,只剩下卖尸布的商店白天黑夜都开门营业。第三次于1643年降临,这
种疾病使得全国230多个乡村没有了人烟,成为废墟。第二种传染病是瘟疫,
也使得埃及人民损失惨重。当时,这是两种无法治愈的疾病,有点象现代的
癌症。埃及的医生们虽然对这两种疾病束手无策,但其他的医疗领域却有不
少成就。首先,埃及这时已经有了精神医疗方法,著名的犹太医生希伯突
拉·伊本·祝迈耳写出了名著《身心健康的指南》。其次,眼科学在此时有
了突破性的发展,除了重视眼药水之外,这时埃及的医生还能给病人做白内
障手术。
商业
公元14世纪初,由于东西交往的通道经过亚丁、开罗至地中海,并在
地中海沿岸交汇:东方的商品经过印度、阿拉伯来到地中海,并由地中海转
为船运运往南欧;西方的商品经过中欧、南欧来到地中海,并由地中海东来;
北非、中非、西非的商品经过地中海,或东来,或北上。久而久之,地中海
成为一个商业繁荣的地区。地中海商业的繁荣首先表现在地中海沿岸兴起了
许多富庶的商业海港城市。在这个时期,由于地中海的商业繁荣,引起了一
系列的问题:地中海沿海城市的富庶引起了欧洲诸国的眼红,欧洲诸国开始
将自己的势力向地中海发展;地中海诸城市的发展使得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发
展不平衡,阿布里格的居民发动起义,人民不时进攻沿海的城市;阿布里格
地区形成了三个国家,三个国家之间发生了经济、商业间的争战。为了将地
中海的贸易吸引到埃及这里来,埃及统治者利用这种形势,对当时的中西交
通通道进行了一番经营:马木路克王朝沿尼罗河向上游发展,迫使努比亚地
区的黑人国家对埃及表示臣服;通过努比亚再向东苏丹境内渗透,使得东苏
丹逐渐伊斯兰化;再通过这两个地区将西苏丹的商业吸引到埃及来,而不是
让西苏丹再沿着过去的老路去马格里布。经过这样的努力,在14—15世纪
中叶这100多年里,埃及不但控制了由东方来地中海的贸易,而且将北非向
… Page 68…
中非、西非、南非的贸易控制在自己手中。西非商路的改变影响到了欧洲商
人,在那一段时间里,欧洲的商人也改变了在地中海的航线,由停泊马格里
布诸港改为停泊亚历山大港。
(2)马格里布居民的生活习俗
倭马亚王朝之后,马格里布出现了以柏柏尔人为主的三个独立国家,它
们是摩洛哥北部的伊德里斯王朝 (788—985,以非斯为首都),阿尔及利亚
的罗斯图姆斯王朝(776—908,以塔赫尔特为首都),伊非里基亚的阿格拉
比王朝(800—909以凯鲁万为首都)。约于11世纪中叶,马格里布兴起了
强大的阿尔摩拉维朝(1061—1147年,定都马拉喀什),以及与其并存的齐
里王国 (1057—1148年,定都于马赫迪亚)和哈穆德王国(1057—1151年,
定都于布日伊)。到了公元12世纪中叶前后,阿尔摩哈朝兴起,统一了马
格里布。然统一的时间很短,至13世纪初,阿尔摩哈王朝衰亡,其国三分,
形成了三个独立的国家,这就是伊非利基亚的哈夫斯王国(定都于突尼斯)、
阿尔及利亚西部的阿布德·阿尔·瓦迪国家(定都特累姆斯)和摩洛哥的马
林尼王国 (定都非斯)。在这个时期,马格里布就由这三个国家统治。这三
个国家的居民不完全一样,但其主体的文化相近,故放在一起叙述。
居民成分
马格里布居民的成份是比较复杂的,仅就有限的资料,我们知道:阿尔
摩拉维王朝是由撒哈拉西部尼日尔河上游的累姆图纳部落建立的,它曾是黑
人加纳王国的附庸。阿尔摩哈王朝是由阿特拉斯山区的马斯穆达部落建立
的,这是摩洛哥东南山区的一个游牧部落。除此之外,土著的游牧柏柏尔人、
中世纪迁至此地的阿拉伯人、中世纪的西班牙人,也都在马格里布定居。黑
人是随着马格里布人入侵西非,试图控制西非的黄金市场,从而大量涌入马
格里布的。例如,阿尔摩拉维王朝的统治者本是加纳一带的黑人,他们就是
在被迫臣服马格里布而进入马格里布的。其次,西班牙人也于此时进入马格
里布。西班牙人进入马格里布是由三条途径:一,阿拉伯人入侵西班牙迫使
一部分西班牙人信奉伊斯兰教,信奉了伊斯兰教的西班牙人因种种原因进入
同样也是信奉伊斯兰教的马格里布;其二,西班牙人为了控制地中海,以武
力侵入马格里布,在其沿海建立西班牙的城堡,久而久之定居;三,在公元
15—17世纪海盗作战中被俘的白奴。阿拉伯人进入此地时间较长,是陆陆续
续来的。
商业
马格里布居民颇喜经商,他们将欧洲与非洲、亚洲与非洲联 系起来。
他们从欧洲进口日用品,再将金子输入欧洲。他们将非洲的黄金、黑奴、布
匹、香料运往亚洲,再由亚洲进口丝绸、大黄、瓷器、玻璃珠子。由于所有
这些贸易都是靠地中海的船运完成的,因而在地中海沿岸形成了许多商业城
市,如摩洛哥境内的马萨特、阿加迪、马拉喀什、拉巴特、非斯、马扎干、
阿赞摩尔,阿尔及利亚境内的特累姆斯、奥兰、阿尔及尔、布日伊,突尼斯
… Page 69…
境内的突尼斯,利比亚境内的的黎波里等。在此时期,马格里布的诸城市是
世界上最富饶的地区。
海盗
在这个时期,地中海一直是东西方之间商业文化交流的中心,正是由于
这个缘故,在此时期,马格里布成为世界上最繁荣的地区。然而,事物不是
一成不变的。15世纪以后,这种形势发生了变化。首先是相继独立的三国为
争夺对地中海的控制权,相互争战,消弱了彼此的实力。其次,三国独立以
后,并没有改变原有的经济条件,社会的主要矛盾也沿袭下来了。沉重的剥
削,极大的分配不公,迫使人民起义,起义每每都将沿海的富饶城市作为自
己首先进攻的目标,给贸易带来了不利因素。第三,埃及于此时征服了尼罗
河上游的努比亚黑人国家,东苏丹迅速穆斯林化,东边商路再度开辟,东西
商人不再经行马格里布,使得三国失去了关税收入和过境贸易。第四,失去
了关税来源的三国财力日绌,无力支付地方官吏和雇佣庸兵的薪饷,只得允
许地方官吏分区自行征税来取得补偿,更使本已激化的社会矛盾趋于激化,
本就衰弱的商路因各种繁重关税而使人望而却步,趋于萧条。第五,马格里
布诸国的衰弱使得欧洲西萄诸国得以趁虚而入,力图控制地中海,而马格里
布诸国面对强敌却无力抗御。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在马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