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近代前期生活习俗史 >

第4部分

世界近代前期生活习俗史-第4部分

小说: 世界近代前期生活习俗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猪、狗、羊、驼等牲畜。印加人已经会酿酒,这是一种名叫“浊酒”的酒。 

印加人已经掌握了制陶工艺,多为黑、红二彩,器型以罐为主,也有锅、碗、 

盆、杯等。和所有的印第安人一样,印加人没有桌子的概念,他们都是席地 

吃饭。 

     印加人已经掌握了纺织技术,能用棉花织棉布。成年男子穿着兽毛的短 

裤,用一条色彩美丽的腰带缚住短裤,上面穿贯头衫,脚上通常穿羊驼皮制 

成的拖鞋。女性的服装和男子大同小异,唯一多的是上半身常披一件长披 

巾,另有腕饰、胸饰、项饰、头饰、耳饰、鼻饰。富人通常用金、银、玉质 

的材料制作这些东西,而贫穷的人则用银或铜等材料制作这些东西。 

     印加人有城市,城垣是用石头砌成的。一般居民的房屋都只有一间屋 

子,平面呈长方形,没有窗户,门上只是挂着一块兽皮制成的门帘。栋梁用 

木材为之,其上葺上厚厚一层草,我们没有发现椽、檐。印加人的房屋没有 

烟囱,炊烟是从屋顶上并不严密的草缝中逸出,或从门洞中出去。 

     印加人享有较高的交通文明。印加帝国时代,贯穿国内的道路有两条, 

一条全长4000公里,一条全长5600公里。这些驿道都是用巨石铺砌的,攀 

山越岭,跨渡河谷,延绵数千公里。陆路运输主要是靠人力,目前仅知羊驼 

参加了畜力驮运货物的行列。水路则是极其轻巧的木筏子,用桨划行,一次 


… Page 14…

可载50人和大量货物。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印加帝国还有轿子,有些像中 

国四川一带流行的滑杆,这是贵族出门用来代步的交通工具。 

     印加人的信仰保留了相当多原始社会的残余,例如,他们仍然崇拜图 

腾,有动物和植物图腾两大类。在植物图腾中,马铃薯是重要图腾之一。将 

死人制作成木乃伊的风俗是祖先崇拜的一种折光反映。每逢节日或重要战 

争,印加人都要抬着它游行。 

     印加统治者家族实行族内婚,国王只能娶家族中的一名女子,甚至自己 

的亲妹妹做妻子。一般百姓是不许族内通婚的,通常是胞族内通婚。印加人 

在制度上承认名义上的一夫一妻制,其实不是这样,富人和贵族都流行一夫 

多妻制。 

     综观全世界,在这个时期,各地居民因生产效率不同、社会发展程度不 

同、居民成分不同、气候条件不同、文化传统不同等等,居民间的生活习俗 

是不一样的,各有自己的特点。然而,由于在这个时期有了比较频繁的东西 

方商业、经济、政治、宗教的联系,也有一些生活习俗相同的现象。相互差 

异是这个时期居民生活习俗方面的主流,而相互影响和趋于融合,时机和条 

件显得还不太成熟。下面,我们分成四章来介绍各洲、国、地区,以及部落 

居民的生活习俗情况。 


… Page 15…

                        二、欧洲居民的生活习俗 



     公元1453年,横跨欧亚大陆的东罗马帝国灭亡了。以此为标志,世界 

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这个时期,从总的方面来讲,其社会经济仍然处在封 

建社会发展阶段。然而,由于欧洲封建主义发展的不充分,生产关系不象东 

方那么错综复杂,且根深蒂固,故其生产相对东方来说,更容易引起新的突 

破。在这个时期,由于生产突飞猛进发展,各种经济改革和技术改革的措施 

不断出台,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法国出现了宗教改革运动;德国出现 

了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荷兰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俄国对外扩张并形成了 

多民族的国家。所有这些都发生在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也即英国资产阶 

级革命爆发以前。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对居民的生活习俗也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正准备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来探讨 

此时欧洲居民的生活习俗问题。除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思想对前人有所 

突破之外,传统的生活习俗也对此时的各国居民的生活习俗施加影响,因 

此,在这个时期,受自于各种传统文化影响的各国居民在新的形式下,又对 

传统的生活习俗有不同的态度。这应是我们在研究此时欧洲居民生活习俗需 

要注意的第二个问题。此时的欧洲不是铁板一块,质料均一,其内部社会发 

展进程不一,正当荷兰努力把资本主义推进到居民生活的各个角落里去的时 

候,俄罗斯正在完善自己的封建主义,同样,正当法国力图将宗教推出生活 

之外时,德国却试图利用宗教,将民生主义的东西加入生活。各国的社会进 

步发展速度不同,思想解放程度不一,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不一,从而构成 

了1453—1640年欧洲生活习俗不一的斑烂画卷。 



                                1。饮食结构 



     本世纪的初叶,英国的考古学家在英吉利岛上发现了一些属于公元 15 

世纪前后的居住遗址,里面出土的大量与饮食有关的文物,这给我们了解英 

国此时的饮食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本世纪的二十年代,一些考古学家进入 

到希腊半岛,在一片丘陵地带找到了15至17世纪的宫廷建筑遗址,里面也 

出土了大量与饮食有关的遗物,这给我们提供了了解此时南欧居民生活习俗 

的重要资料。另外,在一些同时代的版画和油画里,也有一些反映此时饮食 

文化的资料。综合这些资料,我们大致可以勾勒出15至17世纪中叶饮食结 

构的轮廓。 

     主食欧洲的农业以种植小麦为主,这在许多油画里都能见到。例如大 

彼得·勃鲁盖尔所作的《收割》,创作于公元1550—1569年前后,这幅油 

画里就画了农民收割麦子的景象:夏日炎炎,丘陵起伏,在一片片农田里, 

麦浪滚滚,有的农民正在收割,有的农民则因天气炎热而躲在树底下休息。 

欧洲人收割麦子之后,通常是将其磨成面,用来烤制面包。面包有黑白之分。 


… Page 16…

用麦面烤出的面包被称为白面包,而用玉米烤成的面包被称黑面包。用来烤 

黑面包的玉米是从非洲引进的,是穷苦百姓的主食。与玉米同时传入欧洲的 

还有马铃薯,那时不是作菜,而是作为主食传入的。这种食物主要是煮着吃, 

后来将它与米粉和在一起,制成通心粉。欧洲很早就有了大米,但不是很普 

及,这时也开始大量供应。然而,包括贵族在内,欧洲居民并不喜欢吃大米, 

而更喜欢吃麦面。除了制作面包之外,欧洲人还用面粉和糖汁制作点心。这 

种食物是用火来烤制成的。作为一种零食,欧洲人非常喜欢吃。 

     肉食欧洲多丘陵,天气凉爽,宜牧,故在农业文明尚未兴起之前,这 

里有比较发达的畜牧业或家畜饲养业,主要是养猪、牛、羊。这种优势直到 

这个时期仍然没有改变。欧洲人的肉食种类以猪肉为主,其次是牛肉,再其 

次才是羊肉。在这个时期,居民养羊更多的不是为了吃肉,而是为了获得羊 

毛。欧洲人和东方人一样,什么肉都吃。肉类的烹饪,欧洲人的程序没有亚 

洲人那么复杂,要炒、焖、炖、烧等等。通常的制做方法有三种:一是煮, 

即将生肉弄净,放入盛满水的锅中,再加一些香料(这些香料是通过与亚洲 

或欧洲贸易得来的),烧旺火,将肉煮熟,煮熟的肉通常是直接捞入盘中, 

端上饭桌,众人用手撕着吃;一是烤,中国烹饪中学名叫“炙”,即将其串 

起来,放在明火上烤,熟时,也是直接上桌,主要用刀削着吃;第三种是炒, 

即将肉切成小丁,与其他的蔬菜混在一起,放在锅里炒熟,然后盛入盘中。 

     菜蔬 欧洲人不太喜欢吃茎叶类的蔬菜,而喜欢吃块茎类的蔬菜。在其 

食谱中很少有韭菜、芹菜、空心菜、芫荽、菠菜等蔬菜,而较多的是罗卜、 

南瓜、冬瓜、番茄等。烧菜在欧洲人的食谱中并不占主导地位。在蔬菜之外 

还有一样东西是必须介绍的,这就是汤。欧洲人从很早起就已经在饮食中有 

汤了,这是一种与菜有关的食物。欧洲人的主食是面包和肉,常吃便感到口 

干,必须喝汤。欧洲人的汤和亚洲是不一样的,欧洲人的汤汁浓,呈稠粥状, 

这是用各种蔬菜、肉汁、肉丁和在一起煮成的。东方的汤汁淡,强调原汁原 

味。 

     饮料 欧洲人很晚才知道白酒,在此时期主要是喝葡萄酒和啤酒。欧洲 

人酿制葡萄酒是很有名的,犹以意大利和法国的葡萄酒最有市场。除了酒之 

外,在这个时期,欧洲人开始对咖啡表现出浓厚兴趣,咖啡馆就象雨后春笋 

一般在欧洲出现,并成为主要的社会场所。这些咖啡馆不仅为大多数男子提 

供了一个活动场所,使他们得以逃避狭小而单调的家庭生活,还使得另外一 

些人从他们沉缅的不高尚的酒馆和赌场离开。此外,由于各种人都聚在咖啡 

馆里,消息来自各个方面,这里一度成为一个政治场所。啤酒在这个时期也 

是很畅销的,一直是家庭中的重要饮料。 

     炊具 欧洲的炊具不很复杂,主要分为面案上用的工具和炉子上用的工 

具两大类。面案上的工具通常只有两样,一是和面的面案,这是木头做的一 

块板,很厚、很大,在东方没有见过欧洲那么大的面案。二是舀水的勺子, 

这是铁制的,源于古代的罐,这种东西和东方的绝不一样。东方的勺子是从 


… Page 17…

古代的植物果实——瓢演化而来。炊具也很简单,主要由锅、罐、壶组成。 

锅有平底、尖底两大类。平锅是用来烤面包的;尖底锅是用来烧菜的。 

    食具 欧洲人的食具也和炊具一样,趋于朴实而简单。最常用的食具是 

盘子,这和北非、阿拉伯的居民有些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阿拉伯的盘子 

是用来盛面条的,欧洲人的盘子是用来盛汤的;北非的居民饮食受到欧洲的 

深刻影响,也用盘子盛汤,但绝不用来盛肉,欧洲人则在盛汤之外,还有一 

种更平底的盘子,是用来盛肉的。在欧洲人意识里,筷子是一件不可思议的 

事,他们很早就用刀子、叉子、勺子吃饭。用刀子将一块一块的肉切开,以 

方便放入嘴中;用叉子将肉或块状的菜叉住,然后将其放入嘴中;勺子是用 

来喝汤的。由于欧洲人的盘子是平底的,口沿不高,盛汤有限,因而其汤勺 

通常呈扁平状,长柄,这和东方的也不一样。东方人制做的汤通常是盛在较 

大的汤盆里,是在席的所有人一起喝的东西,你不能用嘴伸出去接,那样是 

极不礼貌的,因而,东方的汤勺通常柄短、径阔、壁高。这样的勺子盛汤要 

多一些。 

     柴薪 欧洲人在燃料方面要比亚洲人幸运的多。正当中国江南地区的居 

民正在为找不到一束草发愁的时候,正当西藏人在努力寻找牛粪并试图将其 

晾干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