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现代后期文化教育史 >

第17部分

世界现代后期文化教育史-第17部分

小说: 世界现代后期文化教育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卫国战争过程中,苏联的学校为国家输送了数百万的红军指战员、 

军事工程人员和各行各业的专家、劳动者,为夺取卫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 

要贡献。 



                      2。苏联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思潮 



     苏联的教育理论随着教育制度的调整、改革也取得了多方面的发展。从 

十月革命至30年代中期是对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建立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新的社会主义的教育理论体系还没有在苏联发展成 

型和完全固定下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潮进 

行了激烈的斗争。列宁、克鲁普斯卡娅和马卡连柯是这一时期教育理论上的 

代表人物。列宁提出了无产阶级的教育理论,纲领和策略,克鲁普斯卡娅和 

马卡连柯的主要贡献在于对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方面着重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劳动教育和社会主义的集体教育理论。30年代至40年代中期是苏联 


… Page 54…

  教育理论继续发展时期,到了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才初步形 

  成。 

        (1)列宁的教育理论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在其一生的革命实践中,十分重视教育问题,始终 

  把教育视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月革命胜 

  利后,列宁领导了对教育领导机构和学校的改革,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出 

  发,提出了无产阶级的教育理论、纲领和策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 

  教育学说。 

       ①教育要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就 

  揭露了沙皇俄国教育的阶级性和反动性。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多次阐明资 

  产阶级教育浸透着资产阶级精神,批判了教育超政治的观点。列宁指出无产 

  阶级教育必须贯彻无产阶级的精神,结合所面临的新的历史条件和任务同无 

  产阶级政治联系起来。 

       列宁在《俄共(布)党纲草案》(1919年)中提到:在国民教育方面, 

  俄共 (布)的任务是把十月革命所开始的事业进行到底,把学校由资产阶级 

  的阶级统治工具变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学校应培养能够实现共产主义的 

  一代新人。列宁指出,教育应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为社会主义建 

  设服务。通过教育培养提高劳动者文化科学知识,从而不断创造更高的劳动 

  生产率。 

       ②论文化革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非常重视发展社会主义的文化教 

  育事业。列宁在其晚年发出了进行文化革命的号召。他把文化革命看作整个 

  社会主义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看作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 

  没有文化革命就不可能把经济落后的俄国变为先进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文化革命的任务是:扫除文盲,实施普及义务教育,广泛进行政治思想的宣 

  传教育,造就新型的知识分子,培养掌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以 

  及批判继承文化遗产,发展民族形式、社会主义内容的民族文化等等。 

       列宁对孟什维克和无产阶级文化派在文化问题上错误思想进行了批判, 

  为文化革命指明了方向。 

       ③论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列宁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学校教育的阶级性 

  时,分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教育和资产阶级政治的密切联系。列宁在此基础 

  上提出:“在整个教育中,我们都不能持有教育脱离政治的旧观点,我们不 

                                  ① 

  能让教育工作不联系政治。”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结合联共(布)党和苏 

  维埃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阐述了使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利益服务的问 

  题。 

       ④培养建设共产主义的一代新人。1919年2月,列宁在俄共(布)党纲 

  草案中提出了培养能够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一代人的要求。1920年10月, 

  在共青团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发表题为《共青团的任务》这一演说时,详细论 

  述了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共产主义者的要求。列宁要求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 

  理论,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培养共产主义道德,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列宁 

  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共产主义从全部人类知识中产生出来的典范”,“只 

                                                                            ① 

  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他还 



① 《列宁选集》第四卷,第363 页。 

① 《列宁全集》第39 卷,第299 页。 


… Page 55…

  提出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是青年一代共产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 

  面。所以列宁非常重视实施综合技术教育问题。 

       ⑤论教师。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十分关心培养新型教师的问题。列宁 

  认为,教师肩负着培养建设新生活的年轻一代的重任,是向工农群众普及文 

  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可靠支柱。他分 

  析了十月革命后教师队伍的状况,制定了团结、教育、改造和建设教师队伍 

  的政策。 

       列宁在其晚年提出实行文化革命的伟大号召时,要求重视提高教师地位 

  的问题。他指出:“不提高人民教师的地位,就谈不上任何文化,就谈不上 

                                                    ② 

  无产阶级文化,甚至也谈不上资产阶级文化,” “应当把教师提高到从未有 

  过的,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没有也不可能有的崇高的地位。”同时,还提出要 

  提高教师思想意识和各方面的素养,“而最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条 

  件。”③ 

       ⑥论无产阶级政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权问题。列宁一贯重视党对教育事 

  业的领导问题。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严厉批判了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等 

  对教育领域加强党的领导的恶毒攻击;论证了公开承认共产党的政治领导的 

  必要性。无产阶级文化派的一些领导人,以“独立”、“自治”为口号,想 

  取消党对文化教育事业的领导,列宁对此也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在如何实现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问题上,列宁作了许多重要指示,他要 

  求在党的工作会议上,应经常研究和讨论教育问题,少谈些“领导”,而多 

  做些实际工作,并且要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发挥工人和劳动农民在教育方面 

  的主动性,注意吸收有实际经验的专家和教师的意见,等等。 

        (2)克鲁普斯卡娅的教育思想 

       娜·康·克鲁普斯卡娅(1869—1939年)是苏联著名教育家,列宁的夫 

  人和战友,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活动家。生于彼得堡,中学毕业后当过 

  一个时期的家庭教师,后来进入彼得堡女子高等学校学习。90年代初加入具 

  有进步倾向的大学生小组,大量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1896年开始在 

  彼得堡郊区的工人夜校担任教师,积极对工人进行政治工作和教育工作。 

       1893年,她与列宁在彼得堡相识,并参加了马克思主义小组和工人运 

  动,1896年被沙皇政府逮捕流放西伯利亚。在流放期间,她刻苦学习钻研马 

  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并成为列宁的得力助手。流放期满后,她流亡国外。1905 

  年她和列宁一起回国参加了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失败后,又和列 

  宁侨居国外。在此期间,她研究了欧美国民教育的情况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教育家的教育著作。1915年编著了《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一书。这是用马 

  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第一部教育专著。克鲁普斯卡娅在此书中对夸美纽斯、 

  卢梭、裴斯塔洛齐等古典教育家都给以应有的肯定,她特别重视他们的劳动 

  教育思想,并力图把这些思想与马克思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和综合技 

  术教育理论直接联系起来。在这本书中她还介绍了杜威、凯兴斯坦纳等人的 

  劳动学校及欧洲“新学校”的特点。明确提出并论证了把教人读书的学校改 

  造成为教人劳动的学校的必要性和必然趋势。这一见解,为她后来积极宣传 

  和热心推广劳动学校的活动与理论奠定了基础。 



② 《列宁选集》第四卷,第677、673 页。 

③ 《列宁选集》第四卷,第677、673 页。 


… Page 56…

       十月革命后,克鲁普斯卡娅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最高苏维埃主席 

  团委员,教育人民委员部副委员。她是苏联科学院名誉院士,也是苏联第一 

  位教育科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她对苏联教育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做出了重 

  大贡献。由于她对一些问题 (如劳动学校的实质问题)特别是对资产阶级教 

  育思潮(如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等)在思想上认识不清,以致在苏联教育 

  实际工作中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克鲁普斯卡娅的教育思想就其主要方面来说,有以下论点: 

       ①论学校的性质和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克鲁普斯卡娅揭示了学校 

  的阶级实质。她指出,在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办的学校,都是从统治阶 

  级的利益出发的。资产阶级国家为了不同阶级和阶层,设立完全不同类型的 

  学校,使学生受到不同的教育,成为适合各阶级和不同等级社会地位所需要 

  的人。“资产阶级国家在建立国民教育制度时所追逐的是本阶级的利益,” 

  而“资产阶级国家给学校提出的目的,就是使学校成为资产阶级进行统治的 

            ① 

  工具。”克鲁普斯卡娅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国家、工农政府从广大人民群众 

  的利益出发,要揭露学校的阶级性质,要“粉碎学校的阶级性质”,要从实 

                                                            ② 

  际上真正做到“使全体居民能进入各级学校学习”,这就首先要求改变学校 

  的性质,改变学校的目的,那就是要把单纯读书的学校改变成为设置一定劳 

  动课业的劳动学校,把培养为资产阶级效力的学校教育,改变为培养全面发 

  展的人的学校教育。 

       克鲁普斯卡娅认为全面发展的人要具有自觉的和有组织的社会本能,具 

  有有目的,成熟的世界观,清楚地了解周围自然界和社会实践中从事各种劳 

  动(既有脑力劳动,又有体力劳动,能建设合理的,内容丰富多彩而又愉快 

  的社会生活)。克鲁普斯卡娅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 

  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是社会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