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后期文化教育史-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五四”时期报刊业的兴起
“五四”时期是我国新闻事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开始。这个时期最重
要的报刊是《新青年》杂志。《新青年》打破了军阀统治下万马齐喑的局面,
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同时,它为报刊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榜样。在《新
青年》的带动下,各种宣传新思潮的杂志风行一时,报纸副刊也纷纷改革,
报刊上新旧思潮的论战反复展开,使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为
中国共产党及其报刊的产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① 《新青年》杂志的创办。《新青年》创刊于1915年9月15日,原名
《青年杂志》,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每期印1000册。在第一期创刊号上,
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编辑部迁
到北京,这一杂志开始和北京的进步知识分子结合起来,掀起了反对封建主
义的新文化运动,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欢迎,销量大增,发行量达一万五六
千份。1918年1月,《新青年》宣布:“所有撰译,悉由编辑部同人公同担
任,不另购稿。”当时为 《新青年》撰稿的有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刘
半农、胡适和鲁迅等人。1919年第六卷起成立了编辑委员会,由陈独秀、钱
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尹默轮流主编,鲁迅也参加到编辑部中来。
这样,编辑部集中了新文化运动中的许多代表人物,形成了宣传新思想、新
文化的坚强阵地,向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宣战。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而《新青年》
是这场运动的号角。它首先从思想上向封建势力发动猛烈的进攻,批判封建
伦理道德和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了民主主义的政治主张和新的社会伦理观
念,把思想上反对封建礼教和政治上要求实行民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次,
《新青年》针对封建统治者散布鬼神、迷信思想来阻止社会变革的反动企图,
给予了有力的回击。它发表了一系列驳斥所谓“灵学”的文章,以自然科学
为武器,进行反迷信的斗争和无神论的宣传,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新
青年》还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提
倡白话文;反对利用文学作为宣传封建迷信的工具,主张建立宣传新思想和
反应现实生活的新文学。
《新青年》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沉重地打击了封建主义,促进了人们
思想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民族前途命运的关心,在广大青年知识分子中掀
起了追求新思想的热潮,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后,《新青年》开始介绍马克思主义。1919年5月,《新
青年》出版了“马克思研究专号”,1920年编辑部迁回上海,同年5月又出
版了《劳动节纪念号》。 1920年9月第八卷起,《新青年》成为上海共产
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该刊进行了反对无政府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斗争,大力
宣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的准备。中国共
产党成立后, 《新青年》又成为党的理论刊物,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思
想发动作出了贡献。
②杂志的兴起与报纸的“四大副刊”。随着《新青年》的创办,宣传新
思潮的杂志纷纷出版,同时,不少报纸也对副刊进行了改革,增加了介绍新
… Page 86…
思潮的内容。
1918年11月12日,陈独秀和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4开
4版。这个刊物的宣传中心是反对军阀和巴黎和会,报道欧洲革命高潮。该
刊和《新青年》一起,相互补充,成为五四时期有重大政治影响的革命刊物。
这一时期创办的著名刊物还有:毛泽东主办的 《湘江评论》,周恩来主
办的《觉悟》周刊以及《共产党》月刊、《国民》和《新潮》等杂志。
在各种杂志纷纷创办的同时,不少报纸的副刊也进行了改革。其中,北
京的《晨报副刊》、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时事新报》的《学灯》
以及《京报》副刊,被人们称为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
1919年2月,北京的《晨报》宣布改组第七版(即副刊),请李大钊负
责该版的编辑工作。该版增加了介绍“新修养、新知识、新思想”的《自由
论坛》和《译丛》两个专栏。李大钊在这个副刊上曾多次发表重要论文,在
五四运动爆发之际,给革命青年指明了斗争的方向,对广大青年的思想产生
了重大影响。与此同时,北京的《国民公报》和上海的《时事新报》也采取
了类似的改革。《国民公报》增设了“世界革命潮流”、“星期讲坛”、“科
学丛谈”等专栏,介绍新思想和科学知识,并经常对战后的形势发表评论,
在青年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宣布扩充
篇幅,增加了“讲坛”、“学校指南”、“青年俱乐部”、“科学丛谈”和
“译述”等栏目,提倡“教育主义”、“人格主义”,“对于原有文化,主
张以科学解剖之”。“学灯”副刊对资产阶级的教育、科学和文化思想进行
了积极的传播,成为当时著名的副刊之一。上海的《民国日报》从1919年6
月起,取消了刊载黄色作品的《国民闲话》、《民国小说》两副刊,创办《觉
悟》副刊,宣传新文化,刊登介绍有关社会主义思想的文章,成为宣传马克
思主义的一个园地。
③五四时期的报刊业务改革。五四时期,进步的革命的报刊如雨后春笋,
冲破一切反动复古势力的阻拦,蓬勃发展。这些报刊大力反对封建专制,提
倡民主与科学,广泛介绍各国思潮,使我国报刊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大好形势。这一时期,报刊形式的最重要改革是将文言文改为白话文。报
纸业务的改革,最突出的是副刊的变化,不少低级趣味的副刊经过改革成了
新思想的园地。
报刊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主要阵地。
五四前后,我国报刊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突出现象。这一时期,
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展开了激烈的交锋,马克思主义与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
政治学说展开了大论战。论战的广泛性与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通过报刊
的传播,在全国各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报刊成为各种政治、学术派别百花
齐放的园地,也变成了百家争鸣的场所。
以报刊为阵地进行论战,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战争,是思想领域的阶级斗
争。对于这种斗争,不能采取压服甚至扼杀的办法。五四时期的新闻工作者
在自己办的刊物上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法,对于不同观点的文章,
也是“兼容并包”,通过讨论逐渐取得一致。如《新青年》杂志在反对封建
文化专制主义时,采取摆事实、说道理的方法,以理服人,甚至对于反面的
观点有时也刊登出来,供读者讨论。事实证明,这种百家争鸣的方法,是有
利于进步、革命的思想战胜落后、保守的思想的。
报刊的宣传报道广泛使用白话文
… Page 87…
五四运动以前,报刊主要是用文言文进行报道的。《新青年》创刊前后,
僵死的文言文仍统治着中国。在散文方面,“桐城派”的势力很大,它宣扬
封建的“义理”,“代圣贤立言”,反对和打击新思想和新的创作形式。同
时,“文选派”的骈体文和“江西派”的旧诗词也有较大影响。这派文人刻
意摹仿古调,滥用对偶排比,堆砌词藻典故。此外,报刊书藉也多是文言文
的天下。这些都严重阻碍着新思想的传播。因此,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任务。
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改革
文学体裁和形式问题。2月,又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1918年,
陈独秀将他主编的《新青年》改成白话文刊物。接着,鲁迅在《新青年》上
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后又写了不少白话文作品。他
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优美的文学语言,而且包含着深刻的反封建思想内
容,是五四时期文学革命的典范。
《新青年》改成白话文后,《每周评论》、《湘江评论》、《晨报副刊》、
《少年中国》等也先后采用白话文写评论、消息、通讯、小说等。一些使用
文言文的大报,也逐渐使用白话文,随着白话文的广泛应用,文章的结构形
式也作了重大改革,新式标点符号的使用也逐渐推广开来。
报刊形式及业务的改革
五四时期,在新思潮的影响下,报刊形式及业务有了许多改革。在报纸
版面方面,改变了以前副刊的消闲性低级趣味性质,使副刊成了介绍新文艺、
新知识、新思想的园地。在采访业务上,大报开始派驻国外记者。1919年12
月3日,胡政之代表天津《大公报》到法国巴黎,采访巴黎和会的消息。这
时,北京、上海的一些大报也开始派驻国外记者。在编辑业务上,进行了很
多方面的改进。《新青年》创办通讯栏,加强了报刊与读者的联系。在新闻
编排上,不少报纸采用了“专栏新闻”的编排方法。这种方式使专业读者阅
读方便,很受欢迎。五四时期新闻标题的形式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
多行题,眉题、主题和副题俱全,有些还用多层副题。
(2)大革命年代现代报刊业的空前繁荣
在革命初兴、政治纷争的大革命年代,各党派、各社团竞相宣传自己的
主张,再加上现代出版印刷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各种报刊杂志竞相创
办,出现了我国现代报刊业空前繁荣的局面。据统计,从1921年到1927年
春,各党派创办的各种杂志达500多种,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以往各个时期主
要期刊杂志的总和。
① 《向导》、《中国青年》等进步杂志的创办。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非
常重视对革命期刊的出版发行。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专门讨论了报刊宣
传工作,决定停办 《共产党》月刊,创办全国性的政治刊物《向导》周报。
这以后又创办了 《前锋》月刊、《新青年》季刊等重要刊物。
《向导》周报是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刊物,1922年9月13日创刊
于上海,后迁至武汉,由蔡和森任主编。从创刊到1927年7月停刊时,《向
导》共出版了201期。最初每期8页,后增至12页、16页。《向导》高举
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旗帜,大力宣传反帝反封建和建立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
思想,宣传统一中国,实现真正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