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近代前期艺术史 >

第24部分

世界近代前期艺术史-第24部分

小说: 世界近代前期艺术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所作《九歌》插图,仗剑徒行的屈原形像使后世两个多世纪无人超过。 

他如《西厢记》插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版画作品,都是 

反抗封建专制的精制佳构,成为明末具有重大意义的人物画作。 

      《雅集图卷》现藏上海博物馆,纸本。墨笔。纵29。8厘米,横98。4 

厘米。此图为写生之作,人物以白描勾勒,造型用笔均有李公麟铁线风 

范。衣褶细入游丝,行笔转折有力,形象明朗,颇有装饰情趣。树石参 

用王蒙牛毛皴画法,行笔曲折,苍劲朴茂,古雅淡泊。画面正中里面, 

石案上置放精雕细刻观音之像,像前端坐明代学士米万钟,他正面向观 

音展卷吟读;周围或坐或立者还有陶君姡А⒒苹浴⑼蹙不ⅰ⑻赵始巍⒂蕖

庵和尚、陶望令、袁宗道、袁宏道等诸位贤达,他们正在凝神静听,甚 

为惬意。画家通过对于年老退隐的贤达之士的刻画,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感情和生活态度,是一件笔墨技法高超,情感深沉含蓄的精品。 

     陈洪缓的画风影响极大,除了长女陈道蕴和儿子陈字外,还有严湛、 

陆薪、魏湘、丁枢、王崿、沈五集、祝天祺等数位弟子。清代王树■、 

华嵒、罗聘、任熊、任薰、任预、任伯年等辈,都在绘画造型上有所继 

承。 

     崔子忠 (?—1644年),初名丹,字开予,后字青引、道母,号北 

海。山东人氏。科场失利后寓居北京,专事绘画创作。明亡,自入土室 

不出,直至饿死。善画白描,描绘精细,自出新意。与陈洪绶齐名。所 

作 《洗桐图》、《云中玉女图》、《许旌杨移居图》等,表达了他对世 

间污浊的厌恶和摆脱人间苦恼的企盼。他如《伏生授经图》、《长白仙 

踪图卷》、《藏云图轴》、《洛神图》、《云中鸡犬图》、《张东华像》、 

 《说象图》等,都是人物画史上的杰作。 

      《伏生授经图》现藏上海博物馆。绢本。设色。纵184。4厘米,横 

61。7厘米。此图构思巧妙,富有装饰味,人物端庄逼真。衣纹秀劲多折。 

得唐人古朴而又自出新意。伏生是汉初的一位长者,原为秦时博士官, 

精通 《尚书》。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伏生根据默记将《尚书》内容整理 


… Page 73…

为29篇,以此传给晁错并流传于世,即现在的 《尚书》。画面上半部, 

仅在右边画菩提树和杂树各一棵,树冠庞大阴浓,用笔简洁;树的根部 

之前,有老者席地而坐,皂服随伴,光头善面,长眉短髭,侧视前方; 

老者身边,斜坐一绿服侍女,也正注目于前;前部有一红衣男子,高髻 

修面,正在伏案疾书,案上横铺一长条纸卷,兼有砚盒;表明晁错正在 

依言抄录;三人于旷野之际,正在忙于抢救古籍,情景历历,真切感人; 

其身下部三侧散置透风石和石块若干,石体多作折角,与上部树干的班 

驳留白相谐天趣。此外,画面再无杂物,益显古远宁静,幽雅深邃。 

     曾鲸(1568—1650年),字波臣,福建莆田人,侨居南京从事绘画 

创作,以卓越的肖像画著称于史。所作肖像,讲究构图和布局,面部造 

型准确,晕染细腻,衣纹简练,笔法飘逸。他的创作,将中国传统的人 

物写真技巧发展到新的高度,为明代人物画的发展树立起一座高大的丰 

碑。近代画家陈师曾认为:“传神一派至波臣乃出一新机轴。其法重墨 

骨而后傅彩加晕染,其受西画之影响可知。”曾鲸在南京时,意大利传 

教士利玛窦前来传教,带来一些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像等画作,曾鲸有 

可能见过。但曾鲸的画法仍是对“先笔墨后色彩”的传统技巧的运用和 

发挥。晋代顾恺之画人物,长时间不点眼睛,深知“传真写照、妙在阿 

堵中”的道理。宋人画肖像,强调先观察对象,达到“默识”的程度, 

然后再画,把“令人端坐欲求其神”视为“俗笔”。元代著名民间肖像 

绘画大师王绎主张:“彼方叫啸谈话之间,本真性情发现,我则静而求 

之,默识于心。闭目如在眼前,放笔如在笔底。”在用笔上,王绎又讲: 

 “墨随笔痕,色依墨态,成后观之,非色非墨恰是面上神彩。”曾鲸出 

色地继承了“先笔后墨”的传统和王绎的“彩绘法”。他以真人为师, 

细心观察,完全忠实于描绘对象,并突出细节。其傅色淹润,洪染多达 

数十层,直到满面生辉为止。使画像生动传神,人称“如镜取影”。所 

作 《张卿子像》、《王时敏像》、《葛一龙像》等画作,可列入最优秀 

的肖像画作品之列。 

      《张卿子像图轴》现藏浙江省博物馆。绢本。设色。纵111。4厘米, 

横36。2厘米。张卿子是明代的诗人和名医,画中人物正面直立,别无他 

物。肖像乌巾朱履,身穿淡青色长袍,右袖下垂;左手横在胸前,左手 

指甲修长,悠然拈须,显现出其医家身份;面部线条墨色浑然一体,眉 

毛胡须漆黑见丝,双目口鼻轮廓清晰,起伏部位具现;然后淡墨多层烘 

染,神情焕发后,再行敷彩,赭石中略加铅粉,色调柔和,肌肤如真, 

形神兼备。年款为《天启壬戌中秋写》,当是公元1622年所作,曾鲸时 

年59岁。 

     曾鲸的肖像画轰动当时画坛,学者甚众,世称“波臣派”。其后有 

谢彬、金谷生、徐易等十数人继承画法,影响深远。 



      (2)明代八朝的山水画 

     明代的山水画,始终没有摆脱南宋院体画风和元人画风的影响,因 

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审美追求和两大流派阵营。明初,朝廷设立了画院, 

招封和培养了一批宫廷画家。洪武永乐年间 (1368—1424年),宫廷画 

家的画品基本上保留了元代文人画的风貌。宣德至弘治间(1426—1505 

年),宣宗朱瞻基、景宗朱祁钰、宪宗朱见深、孝宗朱祐堂等帝王,大 


… Page 74…

力提倡绘事,广征天下画师,当时的“宣德画院”繁荣兴旺,其画风一 

扫元人影响,代之以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风骨。这是明代 

山水画风的第一次转变。画院中的代表人物有戴进、吴伟等人。戴进深 

受皇恩,但遭人妒忌,遂回乡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继续从事创作,形 

成了一个强大的绘画流派,因其祖籍浙江,世称“浙派”。因而在宣德 

至弘治间80年左右的岁月里,“画院”和“浙派”主导了明代的山水画 

坛。 

     此时的苏州地区,是王蒙、黄子久、倪瓒、吴镇等“元四家”的发 

祥地,其画风深入人心。正当“院体”和“浙派”风靡朝野之时,苏州 

一带仍有人坚持以元人画格进行创作。苏州古称“吴”,所以此地渐渐 

形成的流派雏形便被称为“吴派”。到了沈周、文征明的崛起,一时学 

者如流,“吴派”也就繁荣强大起来。这是明代山水 画风的第二次转 

变。 

     沈周、文征明与当地的唐寅、仇英,均以诗文书画并称于世,史称 

 “吴门四杰”、“明代四大家”。但唐寅、仇英不固守门派之见,他们 

主要追宗南宋院体,也多在绢上作画,成为院外院体画家的杰出代表。 

      “吴派”出现沈、文两大名家后,取得了山水画坛盟主的地位,致 

使“画院”名存实亡,“浙派”则永不复出了。但“吴派”画家死守门 

派偏见,一味“摹仿”,渐入末流。此时松江的董其昌继沈、文而起, 

从理论和实践上发展了“吴派”,因而史称“松江派”,其成就在于使 

文人画成熟起来。 

     所以,明代的山水画存在着三个高潮。一是嘉靖之前,“院体”、 

 “浙派”强大;二在嘉靖至万历时,“吴派”成为画坛盟主;三是晚明, 

松江派获得发展。 

     戴进 (1388—1462年),字文进,号静庵,玉泉山人。钱塘 (今浙 

江杭州)人氏。早年做过银匠,后改学绘画,进入画院。当时的宫廷画 

家妒忌其才能,寻机谗害,宣德间潜归杭州,不幸死于穷途。他善画山 

水、人物,注重题材意义和生活依据。画法继承南宋李唐、马远的苍劲 

画风,兼取董源、范宽之长。董其昌见到戴进的画作时说:“国朝画史 

以戴文进为大家。”其作品可分两路。一路为南宋院体风格,如《春山 

积翠图》、 《风雨归舟图》、《金台送别图》、《春游积翠图》、《关 

山行旅图》等,多作斧劈皴,行笔有顿挫,画面有铺叙远近、宏深雅淡 

之趣。一路如《南屏雅集图》,较为秀雅,不作院体气格。 

      《雪景山水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纵144。2厘米, 

横78。1厘米。此图为雪山行旅题材。图中山峰顶天立地,峻拔突尤;两 

侧沟壑幽深,城楼重叠,雄关拦路;近景高松挺立,山溪涓流,木桥横 

架其上。漫天大雪覆盖重山雄关,一队行旅骑马疾行,前头已抵城关, 

后者正至桥上。全图用笔奔放,山石随笔勾皴,树木劲挺知寒,人物富 

有生机。构图密中见疏,空远辽阔;繁而不乱,层次清晰。用笔出之马、 

夏而自发苍劲雄浑之气,于古法中最见匠心。 

      《达摩六代祖师像卷》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绢本。设色。纵33。8厘 

米,横219。5厘米。此图山水人物皆重,非常精美。图中龙松、古洞、 

苍岩、流瀑相连有致,其间设色画佛教禅宗六代祖师,右起初祖达摩、 

二祖神光、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画家运用高超 


… Page 75…

的笔墨技巧,把佛法尊严表现得淋漓尽致。衣纹尽用铁线描和兰叶描, 

造型准确且个性鲜明,属于唐宋以来传统的工笔人物画画法。山石树木 

皆以唐宋硬笔之法表现,形如铁壁银山。气势磅礴,惊心动魄。 

     另有《蜀葵蛱蝶图轴》,纯属花鸟草虫之佳作,为戴进兼取宋、元 

之长而形成的一种花卉画风。所作肖像画也不同凡俗。其子戴泉和王世 

祥、夏芷、方钺、仲昂等人从学于他。自为浙派传人。 

     吴伟(1459—1508年)以“画状元”出入宫廷,权贵常常求画不得, 

即在宪宗面前指责其短,因此,一度被迫辞归。他初学文进,但又有别 

于浙派,他的用笔更加奔放,用墨如泼云,纵恣挥洒而不失条理。因而 

学其画法的群体被称为“江夏派”,实乃“浙派”支流。其画风有粗放 

和精致两种,虽有摹古的习气,但也有创造发挥的特色,得见自然神韵。 

画人物如此,山水也是这样。 

      《长江万里图卷》现藏故宫博物院。绢本。墨笔。纵27。8厘米,横 

976。2厘米。年款为“弘治十八年”,即公元1505年,吴伟时年46岁。 

此图以写意手法概括长江沿途的无限风光,可见云山幽谷,城镇山村, 

浩渺江面,渔帆点点等等众多景色,意境浩荡而又含蓄,江山壮美而富 

生机,具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