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科学与怪异 >

第1部分

科学与怪异-第1部分

小说: 科学与怪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乔治·O·阿贝尔等 

   代序·前言·引言 

  近几十年来,世界上出版了许多奇谈怪论的书,它们披着科学的外衣,实际上是在宣传神灵、迷信与伪科学。对于这种伪科学的宣传和普及,科学界和科普界理所当然地不能沉默。于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一批著名学者,为广大读者编写了这本《科学与怪异》(纽约1981年版)。他们在书中首次就一些超自然现象进行了科学的分析。 
   一、信,还是不信 
  作为一个对绝大部分超自然现象表示怀疑的科学工作者和一个对人感兴趣的心理学家,一个时期以来我总感到奇怪,为什么对超自然的信仰如此普遍。经过调查,我发现这源自两个方面:大众宣传媒介和个人经验。本文只涉及后者。我要考察一下为什么超自然信仰在人们只凭直觉经验时显得那么逼真,使人非信不可;为什么在形成这类信仰时,直觉经验会使人陷入歧途。 
   二、怪物 
  世界上真的有那么一些体型巨大、模样古怪、正统科学所不了解的活物吗?某些通俗读物和杂志的读者一定会响亮地回答说:是的。世上不仅有尼斯湖怪、大海蛇、大脚怪、雪人一类广为传闻的怪物,另外还有关于许多种名声虽不那么大,但情况更为怪异的东西(我们统称为怪物)的传说。诚然,现今世界上关于怪物存在的材料无疑数量极多,但究竟有多大的作证价值呢? 
   三、植物的敏感性和感觉 
  六十年代以来,一股反知识的浪潮席卷了美国,随之而来的是一阵反科学的喧嚣,其余波至今仍未平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本题为《植物秘闻》的书于1973年出笼了。这本书声称,植物具有许多过去人们认为只有人类和某些高等动物才有的精神方面的属性。这些属性包括感受人类的思维和情绪并对它们作出反应的能力,以及对远方发生的损伤性事件(例如其它生物受伤或死亡)作出反应的能力。 
   四、心灵学与量子力学 
  绝大多数心灵学家都相信,任何人都或多或少地具有一些超凡的本领(超感官知觉与意念致动)。其中极少数人的这种本领相当强,而这种超凡本领是独立于时间和空间的。据说这是由于一种单一的力在起作用。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力呢? 
   五、占星术 
  所谓星座,并不是真的在空间里聚成一团的若干恒星。恒星都是彼此相距极远的太阳,它们离地球的距离各不相同。星座只是一种表面上看来存在的结构。它们的名称则是古人根据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动物等命名的。当然,不同的原始部族所选定的星群图形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星座也和黄道诸宫一样,是任意选择的结果。 
   六、月疯症 
  月亮不仅仅在文学艺术中,就是在民间传说和迷信中也似乎都能引出各种各样的描述。比如有人声称,刚过满月种植的庄稼长势最好。人们一直把满月与人口出生率、妇女的月经周期、暴力行为(特别是谋杀和自杀行为)、风流韵事、癫痫发作、情绪恶劣、疯狂,甚至精神病联系在一起。在杂志、报纸书籍乃至专业期刊中,人们还可以看到关于各种月相的影响的叙述。 
   七、生物节律 
  自有史以来,人类就注意到诸如日出日落、海潮涨退以及季节变化这样一些自然界的周期现象。这些现象的周期性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预测凶吉的尺度,也给了人们认识过去和计划未来的依据。近来,人们花了相当大的功夫调查了人体各种生物节律。可以肯定地说,对这些节律的兴趣,至少部分是出自人类对预测其未来行为的基本愿望。 
   八、科学家与心灵研究 
  1855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化学荣誉教授罗伯特·黑尔出版了一本极不寻常的书,全名叫做《论证神灵及其显灵的实验:关于天堂、地狱、道德和上帝的神灵世界论,兼论圣经对基督教徒品德的影响》。在这讲述了他本混杂着心灵研究和神学的希奇古怪的书中,黑尔是怎样最初以一个无神论者的身份去研究唯灵论,而最终却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宗教信仰者;他不仅记述了其他神媒的种种把戏,而且自己也成了一名神媒,声称直接从富兰克林、华盛顿甚至耶稣基督那里获得了神喻。 
   九、论双重标准 
  1962年,J·V·麦康内尔和他的同事宣称,虫子吃了被碾死的同类以后会因此获得死虫的记忆。麦康内尔试验的具体做法是,每发出一次光线就紧接着对涡虫进行电击。这样反复进行多次后,虫子就会在一旦感到有光线照射时立刻蜷缩起来防御电击。继之,把这些虫子碾死喂食别的涡虫(涡虫是一种有同类相食习性的虫子)。后者在吃了同类以后一天内便显示出有了蜷缩身躯的习惯,虽然它们自己未经训练。 
   十、微妙的差别 
  什么是生,什么是死,我们怎样去区分生和死?如果我们对比的是活人和石头,问题就不存在了。但人类和岩石对比显示出的生死差别过于简单,因此显得无足轻重,也无助于我们解决难题。我们应选择更为复杂的例子。让我们不去考虑并对比人和岩石,而是谈谈活人和死人吧! 
   十一、死后有灵 
  尽管要承认死后有灵的信念,存在各种各样认识论上的困难,但这个信念仍然十分流行。最近的盖洛普民意测验表明,美国有将近百分之七十的人相信来生。早些时候在洛杉矶地区进行的调查指出,有百分之四十四的应答者宣称他们碰到过明知已死的人。 
   十二、巫术疗法 
  巫术治疗法可以定义为用心理学方法进行的治疗实践。最著名的巫医总是些自称拥有超自然力量、因而能够治疗患者疾病的人。这些巫医往往把他们的治疗能力归功于上帝。他们常常断言说,他们自己是不能治愈病人的,他们只是起着某种管道的作用,而上帝(有时是圣徒)就通过他们这些管道来完成治疗的工作。 
   十三、基尔里安摄影术 
  谢苗·达维多维奇·基尔里安是苏联亚美尼亚一位聪明好学的电气技师,他在1937年发现了所谓“基尔里安灵气”。在修理一台电疗器械时,他的一只手和器械上的一只覆盖着玻璃的电极之间发生了火花放电。这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想探究一下,看一看发生在手掌周围的火花是否会在照相底片上记录下来。基尔里安的首次试验灼伤了自己,但也真的给自己的一只手拍出了辉光环绕的照片。 
   十四、科学与超常现象 
  我在十三岁上第一次发现超常世界。从那时以来,对于那些追求这种神秘莫测的目标的人们所表现出的使超常说合法化的巨大才能,我始终抑制不住自己的惊愕。即使在那个年纪上,我对各种富有想象力的借口就已多少有些免疫力。我发现,每当奇迹显示者失灵或是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效果的时候,他们就会随心所欲地使用这些借口。 
   十五、《碰撞中的世界》析 
  本世纪四十年代,俄国侨民,内科医生伊曼纽尔·维里柯夫斯基发明了一种理论,用地球和其他天体的灾难性相遇来解释某些圣经故事和许多古代传说。简而言之,维里柯夫斯基假设,在公元前第二纪中期以前,木星曾抛射出一颗彗星。这颗彗星在几百年间曾两次从地球附近经过,它造成了巨大的动乱并使昆虫和吗哪降落到地球上。 
   十六、重新认识过去——威灵的金字塔、沉没的陆地和古代太空人 
  我们在历史进程中收集和发现的神话、传说文物和废墟,常能使我们回忆起过去。尽管如此,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记录仍不完全。我们对自己的祖先虽然有所了解,但用来说明过去历史的传说、故事和古迹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我们就象健忘的人那样,时而想抓住无意中出现且又杂乱零碎的回忆。这种回忆往往使我们着急,因为它们表明我们已经连自身都忘却了。 
   十七、百慕大三角 
  冯·丹尼肯所持外星球生物来访过地球的论点是对早期人类聪明才智的一种轻视。与此相同,一味相信“超科学”说也是对人类健全发展起来的运用“正常”感官能力的一种轻视。再也找不出任何相信超科学,即相信有超出科学可知性范围的事,会比相信百慕大三角更为糟糕的了。百慕大三角是超科学、伪科学、科学幻想和宣传上胡作非为的最典型的例证。 
   十八、不明飞行物 
  心理学家J·贾斯特罗把认为某些不明飞行物是勘察地球的地外宇宙飞船的流行看法叫做“投人所好的推论”。他在《人类信念的谬误和妄诞》(1962年多弗出版社出版)一书中对“投人所好的推论”下了这样的定义:“如果是真实的,就会使人生更有趣味而且具有似乎真实和引人入胜的魅力。” 
   十九、宇宙中的智慧生命 
  亲爱的读者,且勿沮丧,是啊,您已经读完一个又一个的篇章,在那里,种种幻想已被一一抛入神话与骗局的垃圾箱。现在您已经知道,在我们之中真正黯然神伤的乃是这样的一些人:他们奋力钻研那些激动人心的超自然现象的报导,可是又全然找不到任何真正令人激动的东西,所得的只是常见的谬误或庸医的劣方而已。 
   二十、正确地认识奇异事物的起因 
  对德拉·波尔塔来说,自然界魔术的实践与巫术毫无共同之处,巫术是一种为所有有识和善良的人们所深恶的诡诈伎俩,它也不可能产生任何理性或自然的真理。而自然界魔术的实践却是自然哲学的实践部分,它通过一种自然事物对另一种自然事物相互间适当的作用而产生效应。 
与怪异 
代序·前言·引言 
代序 
  近几十年来,世界上出版了许多奇谈怪论的书,它们披着科学的外衣,实际上是在宣传神灵、迷信与伪科学。其中,厄里希·丰·丹尼肯的《众神之车》就是代表作。这本书和他的其他几本类似著作在短期内竟销行了几千万册之多,再加上以此为依据而摄制的电视和电影的广泛放映,实在是谬种流传,影响甚广。 
  以《众神之车》为代表的这类奇谈怪论,被作为“科普读物”而大量涌进我国。各种译本不下数十种,总印数则达到百万册。而根据这类资料编写的文章,更是充斥报刊,泛滥成灾。其主要内容不外是外星人已经访问过地球、上帝是宇航员、百慕大三角、飞碟、天外来客、通灵人,等等。 
  也许有人认为这些都是科普书刊,又不是科学论文,未尝不可轻松一点,趣味一些,何必去认真追究其间的科学性呢?诚然,科普读物是应该生动、有趣,但它的最终目的必须是宣传科学、普及知识。科学是科普读物的核心和基础,没有了科学的核心和基础,不管作品有多么华丽的外衣和色彩,亦不能妄称为科普读物。 
  对新奇事物的探索本来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但是,上述种种的所谓科普读物是与科学探索背道而驰的伪科学宣传,“科学”两字在这里仅仅是用来骗人的招牌。 
  对于这种伪科学的宣传和普及,科学界和科普界理所当然地不能沉默。于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一批著名学者,如乔治·O·阿贝尔、艾萨克·阿西莫夫、卡尔·萨根和马丁·加德纳等,为广大读者编写了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