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怪异-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大家剧烈争论的究竟是什么问题呢?是时标,以及所谓的证据是否充分。在太阳系45亿年的历史中,一定发生过许多碰撞。但是在最近这3500年中是否出现过巨大的碰撞?研究古代的记载能不能证明发生过这种碰撞?这乃是争论的要害所在。
维里柯夫斯基提请人们注意,相距极远的各种民族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和传说表现出令人惊叹的相似性与一致性。对于这些民族的文化或语言,本人并没有什么造诣。但是我发现了为维里柯夫斯基所鼓噪的那些传说之间的联系。诚然,熟悉这些文化的专家们对此并不以为然。我清晰地记得在一所知名大学里与一位声望卓著的闪语教授讨论《碰撞中的世界》时,他谈到诸如亚述学、埃及学、圣经学,以及所有“塔木德”和“米德拉西”的拉比训言 ① ,当然都毫不足道。但是,我还是不要为他人之见所左右吧。我自己的主张是即使维里柯夫斯基提出的传说中有百分之二十是真实的,那么就会有某些重要的东西需要我们作出说明。此外,在考古学史上有着一系列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例——从史里曼在特洛伊的发现到耶定在马沙达的发现,古代记载中所描绘的这两处内容业已最终被证明是事实。
①“塔木德”是希伯来文talmudh的音译,原意为“教学”,它是犹太教的口传律法集,为犹太教仅次于《圣经》的主要经典。“米德拉西”是希伯来文midrash的音译,原意为“解释”。它是犹太教讲解《圣经》的布通书,为该教通俗性典籍,教徒自幼即须学习。“拉比”是希伯来文rabbi的音译,意为“老师”是犹太教负责执行教规、律法并主持宗教仪式者的称谓,“拉比训言”是公元前后若干世纪中犹太教拉比的传统言论,代表了当时的犹太教思想——译者。
如果彼此远离的许多文化有着显而易见相同的传说,这又该作何解释呢?看来,似乎有四种可能;共同的观察、扩散、思维感应以及巧合。让我们对这几种情况依次作一番考察吧。
一种解释是,所说的那些文化都反映了某一共同的事件,并以同样的方式对它作了解释。当然,对于该事件究竟是什么,也可以有不止一种的看法。传说源自某一种文化,但是在人类频繁的远距离迁徙中,这些传说逐渐在许多明显不同的文化之间散布开来了;同时,在散布的过程中又多少走了样。有一个很平常的例子。那就是美国的“the Santa Claus〃(即“圣诞老人”)系从欧洲人的“Saint Nicholas”(在德语中Claus乃是Nicholas的简称)演变而来,而后者意思是“儿童的保护圣徒”。归根到底,这源自基督教之前的传说。还有一种假说,有时称为“种族记忆”或“集体无意识”。它认为,有些思想、原型、传说中的人物和故事,乃是人类生而有之的;这大概就象一只刚出生的狒狒便知道怕蛇,一只鸟在与其它鸟隔绝的环境中长大也还是懂得如何筑巢一般。很明显,如果一个来自观察或源自扩散的故事与“思维感应”发生了共鸣,那么它大概就更容易为文化所保存。
两个独立地衍生出来的传说也可以纯粹由于巧合而具有相似的内容。实际上,这一假说逐渐演化而导致了思维感应假说。
如果要评价这种明显的一致性,那么首先必须留心这样一些明显的问题:这些故事是不是真正说的同一回事,或者具有相同的实质性内容?如果将它们解释成由共同的观察所致,那么它们是否形成于同一时期?我们能不能排除在所讨论的时期中或在此之前,所谈及的那些文化的体现者发生实际接触的可能性?维里柯夫斯基显然选择了这种共同观察假设,但是,看来他过分轻率地抛弃了扩散假说。例如,他说,“一些独特的民间传说题材怎能到达那些孤岛呢(意思即那儿的土著居民根本没有渡海的可能)?”但是,这一点却很明显:岛上的居民肯定是以某种方法到达那里的。
我们举出一个例子,以说明维里柯夫斯基是如何处置符合问题的。他的解释是若干彗星在非常靠近地球时,由于潮汐或电的影响而畸变,从而呈现出女巫、灰鼠、蝎子或龙的形状,历史背景大不相同、在文化上又互相隔绝的各个民族显然都可以将它解释成同一种动物。我们纵然可以暂且承认曾有一颗彗星与地球十分靠近这样一种假设,但对由这样的方式可以产生出那么明朗的形象——例如,一位妇人骑着一条扫帚柄,而且头戴着一顶尖角帽也还是缺乏证据的。因为不同的人是以不同方式观看同一个无明确意义的图象的。维里柯夫斯基实在走得太远了,他甚至相信,火星与地球十分接近时形状畸变到了这样的地步:它明显地呈现为狮子、豺、狗、猪以及鱼的外形(264页);而且还说他认为这还可以解释古埃及人的图腾崇拜。这种推测并不会给人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我们同样也可以假设在公元前第二世纪有整整一个动物园单独飞上了天,种种后果都是由它造成的。扩散假说的可能性则要大得多。事实上,我曾在另外的场合花了相当多的时间来研究地球上关于龙的种种传说,使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各种各样的西方书籍中都被称之为龙的那种神兽,彼此的差异实际上是多么巨大!
维里柯夫斯基的方法还有另一个问题,即读者不禁会怀疑那些隐约相似的故事可能产生于完全不同的时代。在《碰撞中的世界》一书中,几乎完全没有讨论传说的同时性问题,虽然维里柯夫斯基嗣后所写的某些作品中谈到过这一点。例如在第31页上维里柯夫斯基特别提到,古代的四大时代均以大灾难而告终这一想法乃是印度和西方的宗教经典中所共有的。然而,在薄伽梵歌中以及在吠陀 ① 中,这类时代的数目差异极大,其中也有的说这样的时代有无穷多个;而更有趣的是,介乎诸大灾难之间的各个时代的持续时间是数十亿年,这与太阳系的实际年龄相近得简直令人神往,而与维里柯夫斯基的大事年表则不甚相称,后者所要求的乃是几百年或者几千年。这里,维里柯夫斯基的假设和论证数据大约相差了一百万倍。至于维里柯夫斯基引证古希腊、墨西哥的火山活动与熔岩流以及圣经(91页)传说,同样对它们只作了含糊其词的类似讨论,而对它们所涉及的时代却不予论证。但由于所有这三个地区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有过熔岩流,所以就不需要共同的外部事件来解释这类故事了。
①薄伽梵系梵文Bhagavat的音译,意译则为“世尊”,原为婆罗门教对于长者的尊称,佛教用以尊称佛祖释迦牟尼。薄伽梵歌,亦意译作“世尊歌”,系印度教经典之一,源于史诗《摩诃婆罗多》,约二、三世纪成书。吠陀是印度最古老的宗教文献和文学作品的总称,梵文Veda的音译,原意为“知识”,主要指宗教知识。约于公元前十余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编订成集——译者。
尽管维里柯夫斯基旁证博引,可是在我看来,在他的论证中仍有大量未予证明的关键性假设。让我来举几个例子吧。
有一种非常有趣的想法:任何民族的神话所涉及的相应于某个天体的神,事实上就反映了对该天体所作的直接观察。这是一种既大胆又饶有兴味的假设,尽管我并不能肯定有什么天体与大神朱比特在勒达面前的化身(一只天鹅)、以及他与达那厄相会时的化身(一阵金雨)真有什么联系。总而言之,当海希奥德和荷马说到雅典娜以成人的形态生自宙斯的头颅时,维里柯夫斯基就接过了海希奥德和荷马的话,真的认为雅典娜那个天体乃是木星这颗行星抛射出来的。但是,究竟哪个天体是雅典娜呢?维里柯夫斯基屡次认为就是金星这颗行星。人们几乎不可能由于读了《碰撞中的世界》而猜想到,古希腊人偏偏只认为金星乃是爱神阿佛洛狄忒,而并没有什么天体是智慧女神雅典娜。此外,雅典娜和阿佛洛狄忒乃是“同时代的”女神,她们都生于宙斯当众神之王的时代。在第251页上,维里柯夫斯基写道,卢西安“不明白雅典娜是金星这颗行星之神。”仿佛是可怜的卢西安错将阿佛洛狄忒当成了金星女神。然而在第381页的脚注中看来出现了某种疏忽,维里柯夫斯基在那里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采用了这样的写法“金星(阿佛洛狄忒)。”在第247页上我们又看到了这样的说法:阿佛洛狄忒,月亮女神。那么阿耳忒弥斯——太阳神阿波罗的姐妹,或者更早些的塞勒涅又是谁呢?由我所知的情况来看,也许会有较好的理由可以把雅典娜与金星视为一体,但是这大大超出了今人或二千年前的古人的才智,而这却是维里柯夫斯基论证的要点。既然对于雅典娜究竟是什么天体尚且如此轻率地敷衍搪塞,那么再搬弄一些人们不那么熟悉的神话也就不会增强我们的信心了。
维里柯夫斯基对于其主要论点所作的关键性陈述中,还有许多理由极不充分的说法,现列举如下:“陨星,在它们进入地球大气时,造成某种可怕的喧闹声”——而通常人们观察到陨星时它们总是静悄悄的(288页):“当一个霹雳猛击一块磁铁时,便逆转了它的两个磁极”(119页);将“巴拉德”视为陨星(51页):“众所周知,帕拉斯 ① 乃是堤丰的别名”(在85页)。在第179页上有一条原则说的是当两个神名用连字符号相连时,它实际上是象征着某个天体。例如阿斯特罗斯—卡尔纳伊姆神,这个名字的原意是头上长角的爱神 ② ,维里柯夫斯基便将此解释成“月牙形的金星”,并据此认为金星一度曾经十分靠近地球,以致用肉眼就能清晰地辨认它的位相。可是,对于阿摩—拉神,这一原则又意味着什么呢?难道古埃及人看见的太阳(“拉”)竟象一头公羊(“阿摩”)?
① 帕拉斯即智慧女神雅典娜——译者。
②这儿的爱神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在西方世界,金星就是以维纳斯的名字命名的。记住这一点,下文便容易理解了——译者。
还有一个有争议的论点(63页),维里柯夫斯基想把《出埃及记》及中杀死埃及人“长子”的第十次天灾,更改成杀死“犹太人”。这是一件相当严重的事情,它至少会使人怀疑当圣经与维里柯夫斯基的假设不尽一致时,维里柯夫斯基就会对圣经另作解释。所有上述疑点也许都有很简单的答案,但是在《碰撞中的世界》里却不容易找到。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维里柯夫斯基的稗史传奇以及他的古代知识全都同样地糟糕,但是大部分看来确实如此。因此我无法找到维里柯夫斯基假说的令人口服心服的传说基础。不过,只要他那行星碰撞和全球性灾难的假说有充分的物理学依据,也许就会诱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予以信任。然而,如果这种物理学依据并不很强,那么肯定是不能以神话学为依据的。
现在,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维里柯夫斯基基本假设的主旨作一小结。我把它和《出埃及记》中描述的事件联系起来一起考虑。
木星“吐出”一颗大彗星,它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与地球掠撞。《出埃及记》中的各种天灾和埃及法老罹受的苦难皆直接或间接地源自这次与彗星的邂逅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