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煮酒论史合集 >

第139部分

煮酒论史合集-第139部分

小说: 煮酒论史合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岷崃笑着说:“他们都使一心照顾自己的乌纱和捞钱,那有工夫顾百姓的死活,如果不是他们纵容那些强盗,和强盗勾结一气,滑县能有那么多的强盗吗?我刚上任,强盗们不了解我的脾气,估计还在观望,说不定过几天就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忽然,从门外来了领个人,长的壮壮实实的,一个红脸一个黑脸,穿得利利索索干干净净的。高章迎上前说:“两位有什么事情?告状吗?”      
  红脸的人没有回答,从怀里掏出一个名片递给高章。高章接过拜帖,双手递给张岷崃。      
  张岷崃看了两人一眼,打开拜帖,不由得吃了一惊,原来拜帖上写的是锦衣卫。 张岷崃赶紧站起身来,拱手对这两个人说:“有失远迎,两位大人恕罪。”      
  红脸的人笑着说:“哪里哪里,在下没有通知张大人,还望张大人恕罪。我们两人来是为了耿随朝的事情来的,有锦衣卫的密文,请大人到内室讲话。”      
  张岷崃走到堂下,向两个人拱手说:“敢问两位大人高姓大名?”     
  红脸的还礼道:“在下姓任名敬,我这位兄弟姓高名阳。”      
  张岷崃说:“久仰久仰,请两位大人室内说话。请。”      
  任敬和高阳走上前来,亲热的拉着张岷崃的手说:“张大人,请带路。”      
  张岷崃觉得有些奇怪,以前的锦衣卫都是目中无人,鼻孔朝天的主儿,今天怎么这样随和?奇怪。      
  进到内室,张岷崃请他们坐到炕上,吩咐高章上茶。      
  三人坐下后,任敬捋着胡子笑着说:“张大人来的滑县,可准备有什么动作治理这里吗?”      
  张岷崃站起身说:“下官准备观察一些时候,再作道理。”      
  “哦,张大人老成持重,这是应该的。”高阳一直没有说话,这时站了起来,走到窗户旁,任敬突然奇怪的笑着说:‘张大人不认识我们吧?”      
  张岷崃应道:“是啊,下官无缘拜见两位大人。”      
  高阳突然一步跨到张岷崃的身边,从怀里掏出匕首,架在张岷崃的脖子上。张岷崃愣住了:“大人,这是做什么?”      
  任敬笑着说:“我们不是锦衣卫,我们是霸上来的,想找张大人借一些金库的金子。不用太多,五千两就够了,我想张大人不会拒绝吧。”      
  高阳抓着张岷崃的胳膊,用匕首比划了一下:“我们要是顺利得到到金子,就放了你,要是得不到金子,嘿嘿,你就别想活了。”      
  张岷崃稳了一下神,慢慢的坐下,从容的说:“哦,原来如此。你们只是为了得到金子,不是来报仇的。呵呵,这个好说,金银乃身外之物,我不会看得比自己的命重要的。会给两位的。不过两位已经自称是锦衣卫的大人了,为什么要暴露身份呢?若是有人在外面听到了,两位就不好脱身了。”      
  任敬点了一下头,说:“张大人说得有理,是我们考虑不周。不过没关系,你在我们手里,谅他们也不敢把我们怎么样。赶快让人把金子拿过来,你要是敢声张,就要你的命。”任敬说着就从桌子上掰下一块木头来。 张岷崃看了看任敬的手,微笑着说:“好功夫,两位不必着急。我只是要和两位说明一下。金库里的金子,在不同的人手里保管,如果一个个的去找来,恐怕有人起疑心,这样的话,恐会另生枝节,对两位不利。”      
  任敬看着张岷崃说:“你说应该怎么办?拿不到金子,我们是不会放过你的。”      
  张岷崃沉思了一会,说:“县城里富户很多。这样吧,我向他们借贷,凑够五千两黄金给你们,这样你们得到了金子,公库里的黄金没有损失,我也保全了性命,保住了官职,我再想办法还他们的钱就是了。这样不是一举两得吗?两位觉得如何?”      
  任敬和高阳想了一下,点了点头:“还是大人想得周全,这样金库里没有丢失,上面也不会追查,我们就可以安心享受了,嗯,好主意。”      
  张岷崃说:“那我就叫家人去叫这些富户来怎样?”      
  任敬说:“好!”      
  张岷崃说:“请你们那位去外面叫我的家人高章进来。”      
  任敬胬了一下嘴,高阳走了出去。过了一会,他和高章一起进来。      
  张岷崃对高章说:“你去叫刘相进来,我给他交代一些事情。快一些,是急事。”     
  高章答应着退了出去。      
  任敬看着张岷崃说:“张大人很有胆气呀,不象以前的那些当官的,胆小如鼠,看到这架势,早就吓瘫了。”      
  张岷崃微笑着说:“不敢。”      
  这时,门外有人回话:“太爷。刘相求见。”      
  “进来吧。”张岷崃应道。      
  刘相推门进来,看到屋里的两个人,愣了一下,张岷崃说:“这两位是锦衣卫的大人,来给我帮忙来了。京里有人陷害我,这两位大人想帮我解决这个困难,需要五千两金子。”      
  刘相吐了吐舌头:“太爷,你哪里有这么多的钱呀!”      
  张岷崃说:“城里的富户多,你去帮我找他们去借,我给你写个名单。” 
57、从刁民到土豆(作者:押沙龙) 据说中国是信奉人性本善的,这个和西方人不一样。西方相信人性本恶,所以设计出了一系列制度防范大家,让坏人无漏洞可钻。这样谈下来结论当然是中国人吃亏就吃亏在太忠厚了,太相信人了。圣人说了:“人之初,性本善”。圣人又说了:“人人可以象我一样,当圣人。不要搞盲目崇拜。我不是天才,不过是把你们喝咖啡的时间都攒下来,用来养浩然正气,结果腰不酸了,腿不疼了,给皇上进谏有精神了。浩然正气,养着方便又实惠。” 
    你要是光看圣人的话,你会觉得古代中国实在是太可爱了。不信人性善简直就是瞎了良心。可是你要是真在当时街上溜达溜达,很可能发现满不是那么回事。你会怀疑,这些圣人怎么都跟上学时候碰到的政治辅导员似的,一个个瞎三话四的。         
    比方,知县老爷对人性就有另一种估计。看古代小说的时候,经常能看到老爷断案子的场景,当真是英明神武:一拍惊堂木,大喊一声:“人是刁虫,不打如何肯招!”然后开始棍棒伺候。《叫魂》里对清代的刑讯做过一个描述(这种刑讯是合法的),说当时那种夹棍,如果碰上比较敬业的衙役,只一夹,就能让你的腿骨夹出裂缝来,再夹一夹,就能把约翰逊一下夹成张海迪。饶你是再刁的刁虫,也得给教化成爬虫。 
   圣人说人性本善,知县老爷说人是刁虫。哪个有代表性呢?我觉得还是知县老爷有代表性,否则就很难解释对人性这么有信心的国家,为什么会在法庭上弄一堆夹棍来获取真相。据说西方是相信人性本恶的,但英国人弄了一堆陪审员和律师,取代了夹棍。清朝一个使节刘钦差,曾经观摩过英国审讯,后来纪录道:老百姓是很愚蠢的,法庭怕他们太傻,有苦说不出,所以设立了律师。 
   那么,清朝没有律师却有夹棍的原因,是不是因为领导对老百姓的智商估计过高,而对他们的道德水准估计过低呢? 
    我觉得,刘钦差和众知县对老百姓的评价是有普遍意义的。他们往往认为老百姓是“非傻既刁”或“又傻又刁”,评价实在是不高。他们说的人性善,全善在了领导身上了。人家说的人性恶,却多是堤防领导手持夹棍,恶性大发。二者之间的分野又那里是对人性本身的评价差异呢?         
    碰上了端坐在夹棍从中的知县老爷,众刁民全然没有脾气,只能任打任夹。说让你纳粮你就纳粮,说让你抗大包你就扛大包,说多受你些火耗就多受你些火耗。一点脾气没有。有时候你交粮人家还不收,说下班了,还把你着急够呛,大家急不是怕缴不上粮,国库受损失,而是怕人家明天上班一查:这小子逾期没缴,先别缴了,说你呢说你呢,先别忙着缴了,上来夹一棍子再缴。你去告人家欺负人?告上去就知道人家一伙的:好,发回重审,看老爷不夹死你个龟孙! 
    这个时候,其实这窝官和一个成功的黑社会没有什么两样。这窝官的算计和黑社会的算计也没有什么太多两样,都是怎么从这帮子刁民身上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百姓对黑社会与官的界定有时候也模糊,反正都是能拿东西能夹人的。我记得看过一个民谣: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官的搜括效率还远在盗匪之上。但是大家也不要全然骂倒这些贪官。把大家剃了个秃瓢的官有的时候还是宝贝,百姓一时还舍不得放他走。有个记载说:一个贪官离任,可愁坏了一众百姓,大家都叹气说:好不容易喂肥了一个,现在又要换个空肚鸭来了,可如何了得?         
    当然,大家最怕的还是流寇。因为流寇和一般的坐寇左坐官不一样,他们是一锤子买卖,都是宁愿杀羊不愿剪羊毛的主儿。天下大乱的时候,流寇流官太多,老百姓受不了这个祸害,当真是受苦人盼望好光景。这个好光景就是杀羊的变成剪毛的那一天。到时流寇坐在大堂上,不杀人了,改拿棍子夹人,众绵羊一起叹服:河清海宴,真太平世界也。         
    马克思有个很有名的比喻,他说东方民族的人民就象一个大麻袋里的土豆,一个个慈眉善目的受气样,彼此分散,没啥组织。如果对比中西历史,也可以发现: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有一个庞大统一的帝国权力组织,剩下的就是完全分散的小百姓。完全缺乏西方中世纪的中间组织,没有享有自治权利的城镇,没有分散的贵族权力,没有和国王抗衡的宗教组织。整个国家就是一帮子伙在一起的领导,加上几千万或者几亿个土豆。 
    刁民被棍子夹成了土豆。土豆只能有土豆的活法,就是老实。领导隔三岔五地可能掏几个土豆出来,刮了皮,或清炒或醋溜,其他土豆只能老老实实,盼着别轮上自己。情绪激动喜欢瞎叫唤的土豆一旦被领导发现,肯定被拿出来油炸了下酒。土豆进化的结果就是土豆越来越象土豆,淀粉越来越多,血性越来越少。         
   领导上也会有困难,那就是有可能会有入侵者。农业帝国最害怕游牧民族的入侵,游牧民族偏又最喜欢入侵它,都想来分点土豆吃吃。这时候,领导又希望这些土豆忽然精神焕发,杀退这些蛮子。但是“撒豆成兵”总是很困难的。土豆早已被夹棍夹成了淀粉球一个,打仗实在不是强项。帝国有庞大的财力,有庞大的人力(或者说土豆力),有各项军事物资,按理说,打几个蛮子应该问题不大,可结果往往是不尽人意。 
    说起财力,宋朝皇帝曾经盘算过:我悬赏多少匹布买一个契丹人头,价格应该说是不低了。契丹也没所少人,我花不了多少布就能把他们的头全买下来,大家穿衣服省点就是了。可悬赏出来以后,并没有出现大批契丹人自杀了把脑袋换布穿的喜人景象。我想即便皇上把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