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_旧唐书-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省颛臾入费县。其年,省鄫州,以承县来属。八年,又省莒州,以新泰、沂水二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琅邪郡。乾元元年,复为沂州。旧领县五,户四千六百五十二,口二万三千九百。天宝,户三万三千五百一十,口十九万五千七百三十七。在京师东二千二百五十四里,至东都一千四百三十里。
临沂 汉县,州所治。后魏置郯郡,又改为北徐州,并在此县。后周置沂州
承 汉县,隋兰陵县。武德四年,置鄫州,以兰陵隶之,仍改为承县,别置兰陵、鄫城二县,属鄫州。贞观元年,鄫州与二县俱废,以承县来属沂州。
费 汉县。春秋时费国。
新泰 汉东新泰县,晋去「东」字。武德五年,属莒州。贞观八年,莒州废,县属沂州。
沂水 汉东莞县。隋改为东安县,寻改为沂水。武德五年,于县置莒州,领沂水、新泰、莒三县。贞观八年,省莒州,县属密州,沂水、新泰属沂州。
密州中 隋高密郡。武德五年,改为密州,领诸城、安丘、高密三县。贞观八年,省莒州,以莒来属。天宝元年,改为高密郡。乾元元年,复为密州。旧领县四,户三千五百八十,口二万八千五百九十三。天宝,户二万八千二百九十二,口十四万六千五百二十四。在京师东南二千五百三十里,至东都东一千八百六十九里。
诸城 州所治,本汉东武县城也。隋移入废高密郡城,因改为诸城
辅唐 汉安丘县,属北海郡。乾元二年,刺史殷仲卿奏请治于故昌安城,因改为辅唐
高密、汉县。隋末大乱,废之。武德三年,于义城堡置高密县。六年,并高密、胶西两县,移就故夷安城。城,旧高密县也。仍废胶西县
莒 汉县,属东海郡。武德五年,于县置莒州。州废,以县属密州。
齐州上 汉济南郡,隋为齐郡。武德元年,改为齐州,领历城、山茌、祝阿、源阳、临邑五县。二年,置总管府,管齐、邹、东泰、谭、淄、济六州。贞观元年,废都督府及谭州,省源阳县。又以废谭州之平陵、临济、亭山、章丘四县来属。七年,又置都督府,管齐、青、淄、莱、密五州。天宝元年,改为临淄郡。五载,为济南郡。乾元元年,复为齐州。旧领县八,户一万一千五百九十三,口六万一千七百七十一。天宝,户六万二千四百八十五,口三十六万五千九百七十二。在京师东北二千六十九里,至东都东北一千二百四十四里。今管县六,并三县也。
历城 汉县,属济南郡。旧志有平陵县。贞观十七年,齐王祐起兵,平陵人不从顺,遂改为全节。元和十年正月,以户口凋残,并全节入历城县
章丘 汉阳丘县。隋为章丘。武德二年,于平陵县置谭州,领平陵、亭山、章丘、营城四县。八年,废营城入平陵,又以废邹州之临济来属。贞观元年,废谭州为平陵县,属齐州,章丘亦来属
亭山 隋县。元和十五年,以户口凋残,并入章丘县,因废亭山
临邑 汉县。武德元年,属谭州。州废来属
长清 隋置,属济州。贞观十七年,属齐州。旧志有丰齐县,古山茌邑也。天宝元年改为丰齐。元和十五年,以户口凋残,并入长清县
禹城 汉祝阿县。天宝元年,以为禹城,以县西有禹息故城
临济 汉之菅县。隋为朝阳县,寻改为临济县。武德元年,于县置邹州,领临济、蒲台、高苑、长山、邹平五县。八年,废邹州,县属谭州。州废,属齐州。
青州上 隋北海郡。武德四年,置青州总管府,管青、潍、登、牟、莒、密、莱、乘八州。青州领益都、临朐、临淄、般阳、乐安、时水、安平等七县。八年,省乘、潍、牟、登四州,以废潍州之北海,废乘州之千乘、寿光、博昌来属,省般阳、乐安、时水、安平四县。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天宝元年,改青州为北海郡。乾元元年,复为青州。旧领县七,户一万六百五十八,口五万六千三百一十七。天宝,户七万三千一百四十八,口四十万二千七百四。在京师东北二千二百五十里,至东都一千五百七里。
益都 汉县。在今寿光县南十里故益都城是也。北齐移入青州城北门外为治所。
临淄 汉县,治古齐国城。久废,隋复置。
博昌 汉县,治故郡城。乐安,隋县。武德二年,属乘州。州废,属青州。总章二年,移治于今所
寿光 汉县。隋移治所于博昌县。初属乘州,州废来属。
千乘 汉千乘国,后汉改为乐安郡。宋、齐废,隋置千乘县。武德二年,于县置乘州,领千乘、博昌、寿光、新河五县。六年,废新河县。八年,乘州废,千乘等县隶青州。
临朐 汉县。隋为逢山县,寻复为临朐,属北海郡。
北海 汉平寿县。隋置北海郡。开皇三年罢郡,置下密县于废郡城。大业二年,改为北海县。武德二年,于县置潍州,领北海、连水、平寿、华池、城都、下密、东阳、寒水、訾亭、潍水、汶阳、胶东、营丘、华宛、昌安、都昌、城平等十七县。六年,唯留北海、营丘、下密三县,余十四县并废。八年,废潍州,仍省营丘、下密二县,以北海属青州。
淄州上 隋齐郡之淄川县。武德四年,置淄州,领淄川、长白、莱芜三县。六年,废长白、莱芜二县。八年,又以废邹州之长山、高苑、蒲台三县来属。天宝元年,复为淄川郡。乾元元年,复为淄州。景龙元年,分高苑置济阳县,又并高苑。又割蒲台隶之,后割属棣州。旧领县五,户六千三百二十三,口三万四千四百二十五。天宝,户四万二千七百三十七,口二十万三千八百二十一。在京师东北二千一百三十三里,东都东北一千四百二十五里。今管县四,并济阳入高苑。
淄川 郭下。汉般阳县。武德初,属淄州
长山 汉於陵县。武德初,属邹州。州废,属淄州
高苑 隋置。初属邹州,州废来属。景龙元年,分置济阳县。元和十五年,并入高苑
邹平 汉县。北齐为平原县。隋移治汉邹平故城,因改为邹平。初属谭州,州废来属。
棣州上 后汉乐安郡。隋渤海郡之厌次县。武德四年,置棣州,领阳信、乐陵、滳河、厌次四县,治阳信。六年,并入沧州。贞观十七年,复置棣州于乐陵县,领厌次、滳河、阳信三县,又割淄州之蒲台隶焉。而乐陵属沧州。天宝元年,改为乐安郡。上元元年,复为棣州。领县五,户三万九千一百五十,口二十三万八千一百五十九。在京师东北二千二百一十里,东都东北一千三百七十里。
厌次 郭下。汉富平县。隋属沧州。武德四年,改属棣州。六年,省棣州,复隶沧州。贞观十七年,复置棣州,厌次还属
滳河 隋县
阳信 汉县,属渤海郡。贞观十七年,改属棣州
蒲台 汉漯沃县。隶淄州。割属棣州
渤海 垂拱四年,析蒲台、厌次置。
莱州中 汉东莱郡,隋因之。武德四年,讨平綦顺,置莱州,领掖、胶水、即墨、卢乡、昌阳、曲城、当利、曲台、胶东九县。六年,废曲城、当利、曲台、胶东四县。贞观元年,废卢乡,割登州之文登、废牟州之黄来属。麟德元年,置牟平县。如意元年,割黄县、文登、牟平置登州。天宝元年,改莱州为东莱郡。乾元元年,复为莱州。旧领县六:掖、黄、文登、昌阳、即墨、胶水,户一万一千五百六十八,口六万三千三百九十六。天宝领县四,户二万六千九百九十八,口七万一千五百。在京师东北二千五百九十九里,去东都一千八百五十二里。
掖 州治 汉东莱郡也。隋置掖县,属莱州
昌阳 汉县,置于古昌阳城。永徽元年,移古县西北二十三里
胶水 汉胶东国地。隋置县于古光州,因改名胶水
即墨 汉不其邑也。隋置即墨县。
登州 汉东莱郡之黄县。如意元年,分置登州,领文登、牟平、黄三县,以牟平为治所。神龙三年,改黄县为蓬莱县,移州治于蓬莱。天宝元年,以登州为东牟郡。乾元元年,复为登州。天宝领县四,户二万二百九十八,口一十万八千九百。在京师东三千一百五十里,至东都二千七十一里。
蓬莱 汉黄县,属莱州。如意元年,于县置登州。神龙三年,改为蓬莱,移于今所
牟平 麟德二年,分文登置,属莱州。如意元年,置登州,治牟平。神龙三年,移治所于蓬莱县
文登 隋旧县。武德四年,置登州,领文登、观阳二县。六年,以观阳属牟州,又置清阳、廓定二县,属登州。贞观元年,登州及清阳、廓定二县并废,地入文登县
黄 汉旧县。神龙三年,改为蓬莱县,属登州,以为州治。先天元年,又割蓬莱置黄县。
旧唐书卷四十三
志第十九 地理二
○河东道三 河北道四 山南道五
河东道
河中府 隋河东郡。武德元年,置蒲州,治桑泉县,领河东、桑泉、猗氏、虞乡四县。二年,置蒲州总管府,管蒲、虞、泰、绛、邵、浍六州。三年,移蒲治河东县,依旧总管府。其年,置温泉县。九年,又置都督府,管蒲、虞、芮、邵、泰五州,仍省温泉县。其年,罢都督府。贞观八年,割虢州之永乐来属。十七年,以废虞州之安邑解县、废泰州之汾阴来属。开元八年,置中都,改蒲州为河中府。其年,罢中都,依旧为蒲州,又与陕,郑、汴、怀、魏为「六雄」。十二年,昇为「四辅」。天宝元年,改为河东郡。乾元元年,复为蒲州,割安邑属陕州。三年四月,置河中府,析同州之朝邑,于河西盐坊置河西县,来属。元年建卯月,又为中都。元和三年,复为河中府。旧领县五,户三万六千四百九十九,口十七万三千七百八十四。天宝领县八,户七万八百,口四十六万九千二百一十三。元和领县十一。在京师东北三百二十四里,去东都五百五十里。
河东 隋县。州理所。开元八年,分置河西县。其年,罢中都,乃省,乾元三年,复置
河西 旧朝邑县,属同州,管长春宫。乾元元年,置河中府,割朝邑来属,改为河西县,以盐坊为理所
临晋 隋分猗氏置桑泉县。武德三年,分置温泉县。九年,省温泉并入桑泉。天宝十三年,改为临晋县
解 隋虞乡县。武德元年,改为解县,属虞州。蒲州别置虞乡县。贞观十七年,省解县并入虞乡。二十二年,复析置解县,属蒲州
猗氏 汉县,古郇国也
虞乡 汉解县地,后魏分置虞乡县。贞观十七年,省解县,并入虞乡县。二十年,复置解县,省虞乡。天授二年,复分解县置虞乡县
永乐 武德元年,分芮城县置属芮州。九年,废芮州,改属鼎州。贞观八年,改属蒲州,又割属虢州。神龙元年,复来属
宝鼎 汉汾阴县。隋属泰州。贞观十七年,废泰州,县来属。开元十一年,玄宗祀后土,获宝鼎,因改为宝鼎
龙门 汉皮氏县,后魏改为龙门。武德元年,于县置泰州,领龙门、万泉、汾阴四县。贞观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