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前期军事史-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的道路。
为了准备直接灭夏的战争,商汤召集会盟,联络同盟军,又采纳伊尹的
建议,用停止向夏桀纳贡的办法,试探夏桀的反应。夏桀此时尚能调动九夷
之师,准备讨伐商汤,商汤见夏桀威势尚存,“谢罪请服,复入职贡”,暂
① 《孟子·滕文公》。
… Page 67…
表假意臣服。
为在举兵以前进一步察明夏的内情,伊尹再次赴夏都,了解到夏桀残暴
诛杀关逢龙等忠臣及对众叛亲离的恐惧心理,立即回报于汤。汤再行停止对
夏桀的贡奉。桀召集九夷之师讨汤,并召集诸侯在有仍会盟,结果,不仅“九
夷之师不起”,而且有缗氏公开反夏。这时,汤认为伐桀的时机完全成熟,
遂决心出师一举灭夏。
商汤出师时,举行誓师动员大会,宣布他是奉上天之命伐桀。要求部属
尽心辅佐他,然后他大大地赏赐这样的部属,“朕不食言”;否则,“尔不
①
从誓言,予则始孥戮汝,罔有攸赦”,即说如果你们不服从我的命令,我就
要惩罚你们,或杀死你们,或让你们当奴隶,决不宽恕。
内部早已分崩离析的夏王朝统治者,得知商汤出兵,仓惶西逃至豫西地
②
区。商汤率师渡过黄河,大兵压境,夏桀率师离开都城仓促在鸣条迎战,汤
师勇猛冲突,桀师迅即溃败,桀逃往南巢败死。
鸣条之战的胜利,意味着商代夏的开始,因此商汤和伊尹对此战非常重
视,为了夺取此战的胜利作了长期的准备,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方针。他们善
于争取和把握有利的战机,实行了争取民众和属国的正确政策,开展了战前
的政治攻势,是中国军事史上决战速胜的最早战例,在军事史上也有很重要
的地位。夏桀政治上暴虐、腐败,丧失了民众的拥护和属国的支持,内部分
崩离析,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桀遭汤进攻时,不知利用都城坚壁疲敌,却
仓促出城,迎强猛之敌于野外,犯了兵家之大忌,为汤军提供了速战速胜的
条件。
(2)“武丁中兴”与商朝极盛
商汤灭夏建立商王朝后,国势获得迅速发展,周围小国纷纷臣服,尊商
③
王为共主,形成“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的强盛局面。
到第十一王仲丁时,统治集团内部出现诸子弟争立的“九世之乱”,削
弱了商王朝的统治。一些方国部落乘机摆脱控制,起兵扰商,商王朝出现混
乱局面。
第二十五王盘庚继位后,为了解决内忧外患,振兴商朝统治,迁都于殷,
“行汤之政”,从此,商王朝政治走向稳定,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商
从此后又称为殷或殷商。
①
第二十三王武丁。相传他少时曾生活在民间,了解“稼穑之艰难”。即
位后,任用奴隶出身的傅说为相,励精图治,使商朝各方面发展起来。
当时商朝努力巩固和发展奴隶制,与周围日益强盛起来的以掠夺战争为
正常职业的方国部落的冲突必然激烈。其中地处西北,以羌人为主体的西戎
诸部常侵入殷之西北,掠夺庄稼、牲畜和人口,尤其是收获季节,抢夺更加
频繁。有时分别出动,扫荡邑落;有时结成联盟,合兵侵掠,使殷西北边境
严重不安。还有一些小方国也乘机时服时叛,经常以各种借口拒绝职贡,甚
至兴兵作乱。因此,武丁伐迫连续多年四方用兵。据甲骨文的记载,武丁征
① 《尚书·汤誓》。
② 鸣条:一说在今河南洛阳附近,一说在今山西安邑附近。
③ 《诗·商颂·殷武》。
① 《尚书·无逸》。
… Page 68…
代的对象包括上百个方国部落,有时几条战线同时作战。其中以伐鬼方和
方的战争最为重要与激烈。
鬼方大约在今陕北和内蒙一带,是诸部中势力比较强大的一支。“高宗
②
(武丁)伐鬼方,三年克之”。
伐 方的战争是商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从甲骨卜辞分析此战发生在武
丁后期。甲骨文中有关 方的占卜数量很多。据考证,其活动地区约在今晋
陕北部和内蒙河套地区。 方原臣服于殷,武丁时逐渐强大起来,雄据西北,
成为一些游牧部落反殷联盟的首领,曾带领羊方、 方并联合土方屡屡进
犯。这种进犯虽一般规模不很大,却很频繁,不仅庄稼、人畜常被掳掠,而
且往往造成边境地区的奴隶乘机逃亡或反抗,对殷构成很大威胁。因此,武
丁伐 方战争历时长,费力大。甲骨文中所载一次用兵一万三千人,就是伐
方,这是前所未有的用兵规模,超过了对其它任何方国部落的用兵。
战争进程中,武丁始终十分重视敌情,不仅命令驻守西境的武官和地方
行政长官严密监视 方,还调集“多仆”和数千士兵专门负责守望。对具体
作战方案,更是进行细致筹划,如 方军队出动,是否由殷王亲自率师迎击,
其遁走是否要乘胜追击,军队如何部署,将领怎样委派等都要经过反复的占
卜,说明武丁对 方用兵始终持以慎重求必胜的方针。这是武丁征伐 方取
胜的重要原因。战争断断续续进行多年,基本上解除了 方对殷的威胁,到
武丁子祖庚在位时,擒获了 方首领,最终结束战争。
武丁对扰边的方国部落用兵作战,根据对作战对象取胜的难易程度,往
往慎重选派军事统帅与将领。 方是殷长期的劲敌,因此,武丁每每亲率大
军伐髳方,任用仓侯虎伐 方,令妇好伐龙方,又征羌方,讨马方,克基方
等等,互相密切有力配合。其中妇好是我国古代第一位著名的女将军,她是
武丁的王妃之一,或独立作战,或协同将领会战,长期协助武丁征伐、镇守
在边地。妇好墓中人殉和礼器很多,正是商王对她赫赫战功的褒奖。
武丁对秦岭以南江汉地区的荆楚、江淮一带的群舒和淮水下游、山东沿
海一带的夷方,也曾用过兵。因为这些地区的方国部落在政治上也表现出比
较强烈的离心倾向,所以,商王朝对这些地方也有时诉诸武力,进行征服。
①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罙入其阻”,就是武丁时期比较重要的一次南征荆
楚的战争,影响颇大,从此,商代对南方的统治力量,由沿长江一直深入到
今湘赣一带。
武丁对四方的征伐战争解除了西北部的边患,扩大了商王朝的疆域和影
响,使商王朝的发展进入极盛时期,成为当时世界范围内著名的奴隶制强大
国家。武丁死后,其庙号冠以“武”字,被尊为“高宗”,受到殷人的极大
崇敬,成为上古一代名君。
(3)征伐东夷与商朝灭亡
商朝末年,商王武乙、文丁、帝乙、帝辛(纣)相继在位。这四王都喜
用兵作战,讲究武功。因此,前三王的庙号均冠以“武”字,如武乙称武祖
乙,文丁称文武或文武丁,帝乙称文武帝或文武帝乙,即是明证。纣因是亡
国之君,故无庙号,他在位期间,经常发动战争,其中最著名的是伐东夷之
② 《易·既济》。
① 《诗·商颂·殷武》。
… Page 69…
战。
东夷历来与中原王朝(夏、商)有接触,武丁时更“分迁淮、岱、渐居
②
中士”,与商王朝经常发生正面冲突,至商乙、帝辛(纣)时终于发生了几
场大规模战争。
纣征东夷的起因,相传是纣在黎举行军事演习,东夷拒绝参加,纣乃大
怒,发兵讨伐。实际真正的原因,是当时商直辖的本土上阶级矛盾已十分激
③
烈,“小民方兴,相为敌仇”,纣为转移视线,发动了对东夷的大战。纣伐
东夷的具体情况,史无明确记载,但从俘虏了“亿兆”夷人的战果来看,规
模是相当大的。
纣讨伐东夷这类战争,是企图巩固和扩大商王朝统治的战争,它对于保
护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扩大中原先进文化的传播范围,加速各民族
间的融合,客观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此战带有很大的野蛮性和掠夺性,
东夷人的财物、牲畜遭劫掠,纣对战争俘虏采取奴役和杀戮政策,加剧了与
周围方国的对立和仇恨。这与商汤伐夏桀全然不同,既反映商后期国力兵力
的强大,也反映了商后期政治上的反动腐朽,是纣在搞穷兵黩武,虽取胜但
耗尽国力。
东夷的地形,交通不便,商军出征距离甚远,此战中产生了先遣队的战
斗组织。先遣队为主力军进军开辟道路,扫除障碍,保障了主力军的顺利前
进,这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创举。商军又用“乘马服牛”作长途运输工具,由
中原通往四方的道路也由此得到迅速开辟。
正当商纣王率精锐之师征伐东夷连取胜利、踌躇满志之时,周武王率领
的联军突然出现在商郊牧野,商军一战即溃,纣王自焚身死,商朝随即灭亡,
周朝建立,取而代之。
(4)商朝——中国奴隶制军事制度的发展朝
商王朝在国家结构上实行内、外服制。概言之,内服是王朝直辖的地区,
外服是诸侯的领地。《尚书·酒诰》中提到的侯、甸、男、卫、邦伯,都属
于外服的诸侯。内外服制的国家结构影响到军事制度上,商朝存在王国军与
方国军两类军队,王国军是中央部队,方国军是地方部队。而方国军具有很
大的独立性,常对王国叛服。于是商朝的军队组织也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存
在以地域组织为基础,以“师旅”为单位的编制系族;另一方面,又存在着
以血族团体为基础,以“族”为单位的军事组织。
①军队的构成。商朝有平民兵、族兵和王的护卫兵。
平民兵即王国军,是由平民即“众”、“众人”组成的队伍,是当时的
主要军事力量。卜辞中经常提到的“师”、“族”即是指平民兵而言。
族兵即方国军。卜辞中常见“王族”、“多子族”以及“三族”、“五